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围绕现代服务业,吴江区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质量,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2012年吴江撤市建区之后,作为吴江优势产业新板块之一的现代服务业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吴江;撤市建区;现代服务业;新板块
吴江历来对服务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是推动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也是建设乐居吴江、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期间,吴江全区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张,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对地方财税贡献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发展领域不断拓展,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苏南现代化进程中吴江打造现代服务业“新板块”的新要求
吴江在撤市建区之后,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机遇。一是将加快同城苏州的步伐,特别在规划、交通、公共服务、城市现代化水平方面将快速与苏州接轨,苏州也把未来的城市中心逐渐向南部太湖新城倾斜。苏州定位要把吴江太湖新城打造成苏州21世纪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吴江可以借助同城苏州,接受苏州中心城市辐射的历史性机遇,大大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吴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大大拓展。二是接轨上海,充分利用上海市场环境、人才技术、科教信息等集聚优势,把握城市转型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及产业扩散,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休闲度假旅游业、安全食品和国际生态社区,借上海发展之势,实现吴江服务业发展新跨越。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意见要求,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配套建设,推动服务业规模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吴江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除了要利用好撤市建区的新机遇,也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为指导,积极与省、市发改委主动对接,打造吴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板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推进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推进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着力打造吴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四大“新板块”
(一)发挥新城“区位优势”打造“总部经济新板块”。要充分利用我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加快推进总部经济中心建设,鼓励本地骨干企业在中心设立总部,集聚商务服务、信息交流、金融商贸、科技研发、设计策划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群。同时,大力吸引规模型、集团型企业总部落户,在总部经济中取得先发优势。具体来说:
一是要发挥太湖新城“同城苏州”迈入大城时代、太湖时代和地铁时代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吴江区与苏州主城区和上海城的交通互畅、服务共享、要素对接、平台合作,重点聚集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区域总部、功能总部、本地企业集团总部、研发设计总部和文化创意总部在太湖新城总部园的聚集,做亮做实太湖总部经济“先导区”。二是要发挥汾湖“接轨上海”打造虹桥商务副中心的区位优势,聚集电梯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生态环保、快捷酒店、地产商务和旅游度假等区域性总部项目,打造苏州的“第二个花桥”,上海商务居住休闲的后花园。三是要发挥盛泽沿浙民营经济体制机制和纺织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加快盛泽新城和盛泽中央商务区的建设,聚集广东、福建、温州、安徽和吴江本地的丝绸纺织集团总部、纺织设计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培训中心等企业机构入驻,做大盛泽纺织产业集群的“总部商务园”。
(二)发挥产业“特色优势”打造“现代服务聚集区新板块”。大力推进服务业的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利用现有的8个省市级服务业聚集区的领先优势,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瞄准省级服务业示范区申报的新要求,加快发展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发展集中区域。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发挥吴江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盛泽镇丝绸纺织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特色优势和汾湖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外包示范区的产业优势,推动开发区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盛泽东方丝绸市场服务聚集区和汾湖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外包示范区在现代物流、现代专业市场交易会展和现代服务外包方面的全面振兴。二是要积极开辟平望中鲈现代物流园、太湖温泉旅游度假区、震泽华东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平望玫瑰园市场等现代服务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开放招商,聚集高端服务项目,推动现代服务业的特色化、品牌化和集群化。
(三)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打造“文化产业集群新板块”。加快实现吴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突出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数字动漫、新兴媒体等。同时,结合区位优势、交通条件、现有资源及空间组合,依托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技术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特色文化产业,实现空间经济的效益目标和公平目标有机统一,创新打造 “一核、两带、六区”的“文化产业集群新板块”。
“一核”: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依托中心城区建设发展,在太湖新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古运河市中心段沿线、中央商务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周边、标志性文化设施所在区域,规划建设研发设计创意、会展等六个产业功能区。“两带”:东太湖文化服务产业带、沿沪高科技文化产业带。在横扇、七都等东太湖沿岸地段,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结合现状及特点,保护开发“江村”、“太阳岛”和浦江源头,着力打造“太湖渔湾”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游艇服务经济、高档服务会所、特色文化体育创意休闲“Mall”、太湖大学堂修学基地等高端业态。发挥地处长三角腹地尤其毗邻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区位优势,沿沪片区重点发展工农业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数字内容、广告艺术等文化创意产业,拓展新型业态,培育信息服务企业,形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基本同步的高科技文化产业集聚带。“六区”:同里古镇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震泽环古镇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盛泽丝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黎里国际社会文化服务外包产业区、平望特色生态休闲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桃源“吴越文化”特色创意旅游产业集聚区。 (四)发挥区域 “生态优势”打造“现代旅游休闲新板块”。在《省委省政府关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推进计划(2013-2015)》中,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高地”中提出“打造苏锡常环太湖休闲旅游和古运河文化旅游品牌”。
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动力,提高吴江旅游业知名度和在服务业中的贡献份额。利用47公里太湖岸线资源,建成面向长三角的太湖东岸旅游胜地。进一步构筑大旅游格局,融合古典艺术和现代文明、人文底蕴与生态美景、传统特色与城市风情,形成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特色旅游为补充的旅游格局,高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打造“现代旅游休闲新板块”。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发挥同里、黎里、震泽古镇文化、太湖生态文化、盛泽丝绸文化、湖泊温泉文化、运河文化、南社文化、江村文化等深厚宽广的文化资源,做强区域旅游集团公司,整合旅游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文化品牌,做大旅游产业。二是要以建设东太湖温泉度假区为契机,优化旅游线路和特色项目,大力发展沿湖高端商务休闲和生态旅游产业,推动生态旅游与苏州园林、吴中山水、同里古镇联动发展,提升知名度和游客量,提升吴江现代旅游、休闲等服务经济。
三、加快发展吴江区现代服务业“新板块”的关键措施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提高服务业占比。从产业链上看,制造业向上延伸是信息咨询、科技研发、创意设计、金融服务、人才教育培训等服务业领域,向下延伸是物流、商务服务、会展、贸易营销等服务业领域。要逐步改变重生产、轻服务的局面,推进制作业与上下游的服务业加强协作,实现制作业在服务业中增值。
要把推进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作为快速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和占比的有效抓手,利用制作业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兼并重组的有力时机,重点分离民营骨干企业的现代物流、营销贸易、专业配套等服务环节,实现服务业占比提升。加大分离扶持政策和成功典型的宣传力度。
(二)着力强化品牌创新,培育现代服务业规模型企业,增强支撑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全力发展贸易企业,支持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吴江建立管理中心、营销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投资中心。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前沿技术研究运用和高端服务产品的开发,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强化发展理念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技术手段创新,以创新引领服务能力提升。
加强对服务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服务业品牌,帮助服务业企业开展各级品牌、商标注册、质量体系认证和行业标准申报工作,并鼓励加强品牌开发和品牌运用。
(三)着力提高政策保障,建立更加有效的发展扶持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继续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规模。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和补助,积极引导各镇区优化行业投资方向,适应转型升级新要求,通过招商投资,大力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数字文化、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扩大服务业有效投入。二是深入推进55352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服务业专业人才。为人才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途径,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激励机制。改善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吸引和稳定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三是多渠道促进服务业发展。政府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扩大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和教育服务业的投入。继续加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银行向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形成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强大合力,注重目标考核。进一步优化配置服务业管理机构,健全各镇和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办公室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区上下完整、清晰、高校的服务业组织管理网络体系。积极组建服务业各类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规范行业管理、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等方面的作用。科学测算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标,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考核体系。加强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把网上数据直报工作作为相关镇区和职能部门考评办法,提高考核的执行力和操作性,提高考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加大奖励力度,确保服务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关键词】吴江;撤市建区;现代服务业;新板块
吴江历来对服务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是推动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也是建设乐居吴江、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期间,吴江全区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张,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对地方财税贡献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发展领域不断拓展,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苏南现代化进程中吴江打造现代服务业“新板块”的新要求
吴江在撤市建区之后,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机遇。一是将加快同城苏州的步伐,特别在规划、交通、公共服务、城市现代化水平方面将快速与苏州接轨,苏州也把未来的城市中心逐渐向南部太湖新城倾斜。苏州定位要把吴江太湖新城打造成苏州21世纪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吴江可以借助同城苏州,接受苏州中心城市辐射的历史性机遇,大大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吴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大大拓展。二是接轨上海,充分利用上海市场环境、人才技术、科教信息等集聚优势,把握城市转型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及产业扩散,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休闲度假旅游业、安全食品和国际生态社区,借上海发展之势,实现吴江服务业发展新跨越。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意见要求,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配套建设,推动服务业规模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吴江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除了要利用好撤市建区的新机遇,也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为指导,积极与省、市发改委主动对接,打造吴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板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推进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推进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着力打造吴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四大“新板块”
(一)发挥新城“区位优势”打造“总部经济新板块”。要充分利用我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加快推进总部经济中心建设,鼓励本地骨干企业在中心设立总部,集聚商务服务、信息交流、金融商贸、科技研发、设计策划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群。同时,大力吸引规模型、集团型企业总部落户,在总部经济中取得先发优势。具体来说:
一是要发挥太湖新城“同城苏州”迈入大城时代、太湖时代和地铁时代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吴江区与苏州主城区和上海城的交通互畅、服务共享、要素对接、平台合作,重点聚集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区域总部、功能总部、本地企业集团总部、研发设计总部和文化创意总部在太湖新城总部园的聚集,做亮做实太湖总部经济“先导区”。二是要发挥汾湖“接轨上海”打造虹桥商务副中心的区位优势,聚集电梯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生态环保、快捷酒店、地产商务和旅游度假等区域性总部项目,打造苏州的“第二个花桥”,上海商务居住休闲的后花园。三是要发挥盛泽沿浙民营经济体制机制和纺织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加快盛泽新城和盛泽中央商务区的建设,聚集广东、福建、温州、安徽和吴江本地的丝绸纺织集团总部、纺织设计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培训中心等企业机构入驻,做大盛泽纺织产业集群的“总部商务园”。
(二)发挥产业“特色优势”打造“现代服务聚集区新板块”。大力推进服务业的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利用现有的8个省市级服务业聚集区的领先优势,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瞄准省级服务业示范区申报的新要求,加快发展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发展集中区域。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发挥吴江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盛泽镇丝绸纺织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特色优势和汾湖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外包示范区的产业优势,推动开发区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盛泽东方丝绸市场服务聚集区和汾湖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外包示范区在现代物流、现代专业市场交易会展和现代服务外包方面的全面振兴。二是要积极开辟平望中鲈现代物流园、太湖温泉旅游度假区、震泽华东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平望玫瑰园市场等现代服务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开放招商,聚集高端服务项目,推动现代服务业的特色化、品牌化和集群化。
(三)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打造“文化产业集群新板块”。加快实现吴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突出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数字动漫、新兴媒体等。同时,结合区位优势、交通条件、现有资源及空间组合,依托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技术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特色文化产业,实现空间经济的效益目标和公平目标有机统一,创新打造 “一核、两带、六区”的“文化产业集群新板块”。
“一核”: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依托中心城区建设发展,在太湖新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古运河市中心段沿线、中央商务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周边、标志性文化设施所在区域,规划建设研发设计创意、会展等六个产业功能区。“两带”:东太湖文化服务产业带、沿沪高科技文化产业带。在横扇、七都等东太湖沿岸地段,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结合现状及特点,保护开发“江村”、“太阳岛”和浦江源头,着力打造“太湖渔湾”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游艇服务经济、高档服务会所、特色文化体育创意休闲“Mall”、太湖大学堂修学基地等高端业态。发挥地处长三角腹地尤其毗邻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区位优势,沿沪片区重点发展工农业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数字内容、广告艺术等文化创意产业,拓展新型业态,培育信息服务企业,形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基本同步的高科技文化产业集聚带。“六区”:同里古镇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震泽环古镇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盛泽丝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黎里国际社会文化服务外包产业区、平望特色生态休闲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桃源“吴越文化”特色创意旅游产业集聚区。 (四)发挥区域 “生态优势”打造“现代旅游休闲新板块”。在《省委省政府关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推进计划(2013-2015)》中,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高地”中提出“打造苏锡常环太湖休闲旅游和古运河文化旅游品牌”。
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动力,提高吴江旅游业知名度和在服务业中的贡献份额。利用47公里太湖岸线资源,建成面向长三角的太湖东岸旅游胜地。进一步构筑大旅游格局,融合古典艺术和现代文明、人文底蕴与生态美景、传统特色与城市风情,形成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特色旅游为补充的旅游格局,高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打造“现代旅游休闲新板块”。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发挥同里、黎里、震泽古镇文化、太湖生态文化、盛泽丝绸文化、湖泊温泉文化、运河文化、南社文化、江村文化等深厚宽广的文化资源,做强区域旅游集团公司,整合旅游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文化品牌,做大旅游产业。二是要以建设东太湖温泉度假区为契机,优化旅游线路和特色项目,大力发展沿湖高端商务休闲和生态旅游产业,推动生态旅游与苏州园林、吴中山水、同里古镇联动发展,提升知名度和游客量,提升吴江现代旅游、休闲等服务经济。
三、加快发展吴江区现代服务业“新板块”的关键措施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提高服务业占比。从产业链上看,制造业向上延伸是信息咨询、科技研发、创意设计、金融服务、人才教育培训等服务业领域,向下延伸是物流、商务服务、会展、贸易营销等服务业领域。要逐步改变重生产、轻服务的局面,推进制作业与上下游的服务业加强协作,实现制作业在服务业中增值。
要把推进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作为快速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和占比的有效抓手,利用制作业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兼并重组的有力时机,重点分离民营骨干企业的现代物流、营销贸易、专业配套等服务环节,实现服务业占比提升。加大分离扶持政策和成功典型的宣传力度。
(二)着力强化品牌创新,培育现代服务业规模型企业,增强支撑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全力发展贸易企业,支持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吴江建立管理中心、营销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投资中心。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前沿技术研究运用和高端服务产品的开发,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强化发展理念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技术手段创新,以创新引领服务能力提升。
加强对服务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服务业品牌,帮助服务业企业开展各级品牌、商标注册、质量体系认证和行业标准申报工作,并鼓励加强品牌开发和品牌运用。
(三)着力提高政策保障,建立更加有效的发展扶持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继续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规模。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和补助,积极引导各镇区优化行业投资方向,适应转型升级新要求,通过招商投资,大力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数字文化、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扩大服务业有效投入。二是深入推进55352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服务业专业人才。为人才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途径,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激励机制。改善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吸引和稳定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三是多渠道促进服务业发展。政府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扩大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和教育服务业的投入。继续加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银行向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形成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强大合力,注重目标考核。进一步优化配置服务业管理机构,健全各镇和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办公室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区上下完整、清晰、高校的服务业组织管理网络体系。积极组建服务业各类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规范行业管理、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等方面的作用。科学测算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标,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考核体系。加强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把网上数据直报工作作为相关镇区和职能部门考评办法,提高考核的执行力和操作性,提高考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加大奖励力度,确保服务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