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品尝了西方的禁果,又不愿被逐出自家东方的伊甸园,确有这样的现代亚当和夏娃吧,我属于他们的后裔。
乌恋故枝,即便是候鸟,也爱寻找自己熟悉的旧栖。30年江南40年江北,大江南北孕育了多少瓜——苦瓜或甜瓜,但缺不了滋养:雨雪风霜。
朝暮所见,所思,人物山川牛羊,都属家乡,都属东方。“外师造化”,虽有祖传,但毕竟不如西方手法多;西方作家岂不知“内得心源”,但“心源”之源涌于如来佛的手心——母亲。生活经历与思想意识我都曾属于浪子,被排斥、批判,然而我却应验了我们民间的俗语,“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不打满天飞。”幸乎?不幸乎?
我苦恋于家园,沁人画面的总是东方情思。
二
画之余写文,情思无法用形象表达时也写文,文章是自流而出的,“写不出的时候不写”,我遵循鲁迅先生的教导。
作为专业画家,逆水行舟,画不出的时候也往往硬画。每当背着沉重的油画箱在深山老林或穷乡僻壤作完一批画,将作品包扎装了箱,收拾好画具,在等船候车的归途中,便是我写文的时候了。写见闻、写情思,虽然也煞费心血,但比之在风里雨里搏斗着作画,安宁舒适得多了。其后,每在家里连续作画一时期,画兴尽,不得不停笔整休,于是文思又袭来,便又写起散文来。写文章是我作画生涯的调剂,约稿难免拘束,故我总是自己先有文章后投。
三
白桦树上长着眼睛,那眼,只有弯弯的上眼睑,没有下眼睑,是秋波,悄悄窥人。悄悄窥人的岂止白桦,年年走江湖,我经常碰见顽石点头,倒影蹁跹,雪山出浴…·画意与文思相缠绵。绘画,以其独立的视觉美感人,不依赖诗文的辅助,更非文学的注释或图解。然而,形象的意境,或有意味的形式中确凿存在着画意,这画意往往不易被分离出来。作完画,我偶或勉力剖析潜伏其间的意蕴……
有时,多次画想表现的意境,总画不好,原来那美感并不显示在单一的具象中。日益明悟:画意与文思若即若离,却并非一回事。于是改用文字来捕获文思,抒画笔所难抒之情……
画意与文思都源于自然与人间的启示。自然太阔大了,与宇宙太空没有界限;人间是现实的,现实有局限,于是人们创造了桥,通向天的桥,鹊桥。我也常常试造通向太空的桥,从具象通向抽象的桥。于是,画意与文思经常在桥上邂逅。
四
因为学中国画,便读了一些古典诗词,偏爱李清照、李煜、李商隐等~批杰出的作家。但自己主要精力都掷在绘画中。毕竟只是个手艺人,读书的时间太少,知识面窄,营养不良,文学功底不够深厚。抗战时期在国立重庆大学任助教时,旁听了中央大学中国文学课程。后来又主攻法文,读莫泊桑、福楼拜、巴尔扎克、雨果等1 9世纪法国作家的作品,啃他们的原著,逐字逐句咀嚼,翻破了几本法文字典,品尝他们各人的性灵,欣赏其深厚、娴熟的文字功力。因为想到法国留学,就这样专攻下四年法国文学,暂时搁下绘画。以上就是我在文学方面的全部家底了。
五
形式美感来源于生活。
我年年走江湖,众里寻她千百度,寻找的就是形式美感。正同我的感情是乡村山野培育,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和情思,挖掘出来的形式美感的意境便往往是带泥土气息的。
六
梵高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不仅深深同情劳苦人民,而且将自己的命运同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穷困的梵高被视为流浪者,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资本主义社会里找不到他对号入座的职业,他为矿工们传教,想拯救他们,终于失败了。他狂热的感情找不到依附,像溺海的挣扎者最后摸着了救生圈——绘画,在他自己独创的绘画的强烈的形和色的视觉世界中倾泻他热爱人间的泪和血。他用前所未有的色彩表达惊人的感情。他画的《向日葵》是一群欲呼喊的人像。他画的草椅上的 只烟斗使你感到要为生活而哭泣。他在《夜咖啡店》中用白热化了的骇人的明亮调子表现黑暗的力量,邪恶的力量,表现黑夜!
可怜的梵高只活了37岁,终于神经失常而自杀了,他只画了10年画。他的画不是手的产品,是用灵魂画的,谁也无法模仿。
七
根不着泥土的水仙也开花,那是依靠去年储备的营养,并且翌年也就萎谢了。山桃、野杏离不开土壤,它们因根着土壤而年年成长,年年开花,随着岁月的推移,躯干枝条逐年苍劲多姿。画家、作家都愿获得桃杏那种顽强的生命力吧,我是这样向往着的!
八
土土洋洋,落叶归根,还是落实到土,落实到人民的感情上。无论用油彩,用水墨,工具虽异,追求却一以贯之,我数十年来在孤独中探索的只是人民的情意与情操。不管我有没有探索到矿藏,但毕竟留下了脚印!如我步入了迷途,也愿我的脚印给有力的拓路者们提供前车之鉴。
九
活跃的思路决不等于艺术的成熟。
艺术是果,成熟得慢。转石不生苔,作者需要宁静。踏踏实实,不受名利诱惑,忠于自我感受而甘于寂寞耕耘,才能修成人间正果。
(未完待续)
品尝了西方的禁果,又不愿被逐出自家东方的伊甸园,确有这样的现代亚当和夏娃吧,我属于他们的后裔。
乌恋故枝,即便是候鸟,也爱寻找自己熟悉的旧栖。30年江南40年江北,大江南北孕育了多少瓜——苦瓜或甜瓜,但缺不了滋养:雨雪风霜。
朝暮所见,所思,人物山川牛羊,都属家乡,都属东方。“外师造化”,虽有祖传,但毕竟不如西方手法多;西方作家岂不知“内得心源”,但“心源”之源涌于如来佛的手心——母亲。生活经历与思想意识我都曾属于浪子,被排斥、批判,然而我却应验了我们民间的俗语,“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不打满天飞。”幸乎?不幸乎?
我苦恋于家园,沁人画面的总是东方情思。
二
画之余写文,情思无法用形象表达时也写文,文章是自流而出的,“写不出的时候不写”,我遵循鲁迅先生的教导。
作为专业画家,逆水行舟,画不出的时候也往往硬画。每当背着沉重的油画箱在深山老林或穷乡僻壤作完一批画,将作品包扎装了箱,收拾好画具,在等船候车的归途中,便是我写文的时候了。写见闻、写情思,虽然也煞费心血,但比之在风里雨里搏斗着作画,安宁舒适得多了。其后,每在家里连续作画一时期,画兴尽,不得不停笔整休,于是文思又袭来,便又写起散文来。写文章是我作画生涯的调剂,约稿难免拘束,故我总是自己先有文章后投。
三
白桦树上长着眼睛,那眼,只有弯弯的上眼睑,没有下眼睑,是秋波,悄悄窥人。悄悄窥人的岂止白桦,年年走江湖,我经常碰见顽石点头,倒影蹁跹,雪山出浴…·画意与文思相缠绵。绘画,以其独立的视觉美感人,不依赖诗文的辅助,更非文学的注释或图解。然而,形象的意境,或有意味的形式中确凿存在着画意,这画意往往不易被分离出来。作完画,我偶或勉力剖析潜伏其间的意蕴……
有时,多次画想表现的意境,总画不好,原来那美感并不显示在单一的具象中。日益明悟:画意与文思若即若离,却并非一回事。于是改用文字来捕获文思,抒画笔所难抒之情……
画意与文思都源于自然与人间的启示。自然太阔大了,与宇宙太空没有界限;人间是现实的,现实有局限,于是人们创造了桥,通向天的桥,鹊桥。我也常常试造通向太空的桥,从具象通向抽象的桥。于是,画意与文思经常在桥上邂逅。
四
因为学中国画,便读了一些古典诗词,偏爱李清照、李煜、李商隐等~批杰出的作家。但自己主要精力都掷在绘画中。毕竟只是个手艺人,读书的时间太少,知识面窄,营养不良,文学功底不够深厚。抗战时期在国立重庆大学任助教时,旁听了中央大学中国文学课程。后来又主攻法文,读莫泊桑、福楼拜、巴尔扎克、雨果等1 9世纪法国作家的作品,啃他们的原著,逐字逐句咀嚼,翻破了几本法文字典,品尝他们各人的性灵,欣赏其深厚、娴熟的文字功力。因为想到法国留学,就这样专攻下四年法国文学,暂时搁下绘画。以上就是我在文学方面的全部家底了。
五
形式美感来源于生活。
我年年走江湖,众里寻她千百度,寻找的就是形式美感。正同我的感情是乡村山野培育,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和情思,挖掘出来的形式美感的意境便往往是带泥土气息的。
六
梵高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不仅深深同情劳苦人民,而且将自己的命运同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穷困的梵高被视为流浪者,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资本主义社会里找不到他对号入座的职业,他为矿工们传教,想拯救他们,终于失败了。他狂热的感情找不到依附,像溺海的挣扎者最后摸着了救生圈——绘画,在他自己独创的绘画的强烈的形和色的视觉世界中倾泻他热爱人间的泪和血。他用前所未有的色彩表达惊人的感情。他画的《向日葵》是一群欲呼喊的人像。他画的草椅上的 只烟斗使你感到要为生活而哭泣。他在《夜咖啡店》中用白热化了的骇人的明亮调子表现黑暗的力量,邪恶的力量,表现黑夜!
可怜的梵高只活了37岁,终于神经失常而自杀了,他只画了10年画。他的画不是手的产品,是用灵魂画的,谁也无法模仿。
七
根不着泥土的水仙也开花,那是依靠去年储备的营养,并且翌年也就萎谢了。山桃、野杏离不开土壤,它们因根着土壤而年年成长,年年开花,随着岁月的推移,躯干枝条逐年苍劲多姿。画家、作家都愿获得桃杏那种顽强的生命力吧,我是这样向往着的!
八
土土洋洋,落叶归根,还是落实到土,落实到人民的感情上。无论用油彩,用水墨,工具虽异,追求却一以贯之,我数十年来在孤独中探索的只是人民的情意与情操。不管我有没有探索到矿藏,但毕竟留下了脚印!如我步入了迷途,也愿我的脚印给有力的拓路者们提供前车之鉴。
九
活跃的思路决不等于艺术的成熟。
艺术是果,成熟得慢。转石不生苔,作者需要宁静。踏踏实实,不受名利诱惑,忠于自我感受而甘于寂寞耕耘,才能修成人间正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