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而小学学段作为学生的基础学习阶段,对启蒙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感知劳动中的乐趣具有重大的意义。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好劳动教育资源。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发扬劳动精神,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帮助学生发散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
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由此可见,党和国家格外重视学校的劳动教育。要让劳动教育得到落实并发挥实际作用,不但要在学校课程中增设必修的劳动教育课程,还需要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不但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还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利用好数学这一科目的学科特色,挖掘潜在的劳动教育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接收劳动教育的渗透,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及劳动习惯。
一、活用劳动素材,渗透劳动价值观念
数学是义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体系本身就蕴含了很多劳动教育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本身就包含了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情境和素材,在教材中的这些劳动情境能够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认识多种多样的劳动类型以及劳动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让学生明白是农民的劳动为人民生产出了食物;工厂工人的劳动为我们造出了各种用品;货车司机为我们运送物资……在小学数学教材所塑造的劳动教育情境中,学生们能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也能够领悟到劳动对社会的意义,明白劳动不但能够给社会增加物质财富,也能为个人创造精神财富。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们懂得劳动平等性有着很大的社会意义,劳动者人人平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小学生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将劳动视为一种高尚、伟大的社会行为。教师们有义务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小学生以劳动为荣,从小学阶段就培育学生以劳动为本的社会使命感。
二、利用数学文化,渗透劳动启智教育
人类社会的所有文明成果都是劳动创造的伟大产物,人类通过不断的劳动创新来推动文明社会前进。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创新发展更是一代代劳动人民辛劳与汗水的凝聚成果,是最闪耀的智慧结晶。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对背景知识、数学家典故、数学史料、数学思想与现实应用价值进行生动的讲解,有机渗透劳动精神,让劳动意识可以根植于学生心灵。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大多数都是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以劳动为本;在两千年前,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已经会通过计量土地面积来科学安排庄稼作物的种植;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代的木匠就会运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圆柱体积;《数的产生》一课中对数的起源作了介绍:人类社会在长期劳动发展过程中,基于记事、分物等工作和生活需要,慢慢对计数产生了需求。教师在教学《旋转》时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探讨“旋转”在日常中的影响方式以及旋转物品的特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其次,数学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充分挖掘数学文化,帮助开阔学生数学视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师除了讲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渗透劳动教育,进行劳动启智,让学生们有趣地学习数学。
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劳动能教育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重点在于实践体验过程以及综合应用解决问题,能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人提前裁剪一个平行四边形,课中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动手实践、总结归纳等环节,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探索推导的过程获得知识,明确通过学具制作及使用等劳动能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又如,《小数的加减法》一课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开展亲子实践活动,跟自己的父母一同到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地采购物品,以元为单位记录商品的价钱,计算总价及应找回多少钱,体验付钱找钱的过程,以此让学生领悟到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到处都有数学的身影,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让学生知道,他们喜欢的零食、玩具、学具都是爸爸妈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所挣的钱买回来的,以后他们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金钱来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再如,《分类与整理》一课中,教师可创设整理书包、书桌和房间等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通过劳动活动获得分类的经验,并感受分类行为对自己生活的意义。这样可以培育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领悟到数学的魅力,并做到学以致用。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比如课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的家务劳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劳动生活中发现与生活息息相数学问题,并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领悟数学的魅力,并做到学以致用,也可以培育学生的劳动习惯,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利用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价值
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数学之美,启迪学生的心灵,感悟“劳动创造美”。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入“黄金分割”,这个比例是被公认为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教师在向学生介绍“黄金分割”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展示运用了黄金分割的经典代表作品《维特鲁威人》和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格子画,让学生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感受黄金分割的魅力,然后再逐步介绍黄金分割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再如《轴对称》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轴对称,给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窗花、脸谱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手工文化的魅力,也可让学生欣赏天坛、泰姬陵等标志性建筑,感知宏伟建筑也是数学与劳动结合创造出来的。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劳动是一切的来源。劳动教育不是与其它学科分割的独立教育学科,而是应当与其它学科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数学这门学科同时兼具了知识性和劳动性双重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融合劳动教育十分关键,能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劳动的意义与乐趣,品味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赵俊生.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应对策略[J].教师,2021(4):53-54.
[3]马金元.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J].读写算,2021(4):79-80.
责任编辑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
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由此可见,党和国家格外重视学校的劳动教育。要让劳动教育得到落实并发挥实际作用,不但要在学校课程中增设必修的劳动教育课程,还需要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不但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还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利用好数学这一科目的学科特色,挖掘潜在的劳动教育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接收劳动教育的渗透,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及劳动习惯。
一、活用劳动素材,渗透劳动价值观念
数学是义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体系本身就蕴含了很多劳动教育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本身就包含了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情境和素材,在教材中的这些劳动情境能够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认识多种多样的劳动类型以及劳动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让学生明白是农民的劳动为人民生产出了食物;工厂工人的劳动为我们造出了各种用品;货车司机为我们运送物资……在小学数学教材所塑造的劳动教育情境中,学生们能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也能够领悟到劳动对社会的意义,明白劳动不但能够给社会增加物质财富,也能为个人创造精神财富。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们懂得劳动平等性有着很大的社会意义,劳动者人人平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小学生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将劳动视为一种高尚、伟大的社会行为。教师们有义务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小学生以劳动为荣,从小学阶段就培育学生以劳动为本的社会使命感。
二、利用数学文化,渗透劳动启智教育
人类社会的所有文明成果都是劳动创造的伟大产物,人类通过不断的劳动创新来推动文明社会前进。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创新发展更是一代代劳动人民辛劳与汗水的凝聚成果,是最闪耀的智慧结晶。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对背景知识、数学家典故、数学史料、数学思想与现实应用价值进行生动的讲解,有机渗透劳动精神,让劳动意识可以根植于学生心灵。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大多数都是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以劳动为本;在两千年前,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已经会通过计量土地面积来科学安排庄稼作物的种植;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代的木匠就会运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圆柱体积;《数的产生》一课中对数的起源作了介绍:人类社会在长期劳动发展过程中,基于记事、分物等工作和生活需要,慢慢对计数产生了需求。教师在教学《旋转》时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探讨“旋转”在日常中的影响方式以及旋转物品的特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其次,数学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充分挖掘数学文化,帮助开阔学生数学视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师除了讲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渗透劳动教育,进行劳动启智,让学生们有趣地学习数学。
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劳动能教育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重点在于实践体验过程以及综合应用解决问题,能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人提前裁剪一个平行四边形,课中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动手实践、总结归纳等环节,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探索推导的过程获得知识,明确通过学具制作及使用等劳动能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又如,《小数的加减法》一课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开展亲子实践活动,跟自己的父母一同到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地采购物品,以元为单位记录商品的价钱,计算总价及应找回多少钱,体验付钱找钱的过程,以此让学生领悟到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到处都有数学的身影,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让学生知道,他们喜欢的零食、玩具、学具都是爸爸妈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所挣的钱买回来的,以后他们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金钱来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再如,《分类与整理》一课中,教师可创设整理书包、书桌和房间等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通过劳动活动获得分类的经验,并感受分类行为对自己生活的意义。这样可以培育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领悟到数学的魅力,并做到学以致用。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比如课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的家务劳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劳动生活中发现与生活息息相数学问题,并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领悟数学的魅力,并做到学以致用,也可以培育学生的劳动习惯,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利用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价值
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数学之美,启迪学生的心灵,感悟“劳动创造美”。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入“黄金分割”,这个比例是被公认为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教师在向学生介绍“黄金分割”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展示运用了黄金分割的经典代表作品《维特鲁威人》和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格子画,让学生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感受黄金分割的魅力,然后再逐步介绍黄金分割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再如《轴对称》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轴对称,给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窗花、脸谱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手工文化的魅力,也可让学生欣赏天坛、泰姬陵等标志性建筑,感知宏伟建筑也是数学与劳动结合创造出来的。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劳动是一切的来源。劳动教育不是与其它学科分割的独立教育学科,而是应当与其它学科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数学这门学科同时兼具了知识性和劳动性双重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融合劳动教育十分关键,能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劳动的意义与乐趣,品味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赵俊生.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应对策略[J].教师,2021(4):53-54.
[3]马金元.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J].读写算,2021(4):79-80.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