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49-02
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7.8岁。平均移植血管2支。合并糖尿病史3年以上4例, 1~3年2例,住院新发现糖尿病2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1例。8例均在体外循环非停跳下行CABG,平均在ICU进行监护18 h,拔除气管插管,呼吸循环稳定后转回外科监护室。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一般术后心理问题发生时间为术后24~72 h,因此须重视患者心理问题。老年人因长时间疾病,往往存在较多焦虑情绪,应随时与患者沟通,倾听其各项主诉, 做各项操作均应向患者解释,使其放心。注意环境及睡眠的调整,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家属定时探视,减少老年患者孤独感,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本组8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一定的焦虑情绪,3例患者明显出现少言,沉默情绪,给予适当心理护理沟通后改善[1]。
2.2 循环监护
2.2.1 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是CABG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3%~16%,重症老年术后因存在手术耐受力差、心功能差及血管顺应性差等问题,需合理应用强心利尿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严密监测有无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早搏、房颤等改变。术后心肌再梗死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严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心电图有无ST段下移,T波倒置或异常Q波的出现,以便及时了解心肌缺血或再梗情况。持续监测心率、脉搏、血压,控制心率<90次/min,以防心率過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影响每搏输出量,减少冠脉灌注[2]。控制血压在100~140 /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在120~140/80~90 mm Hg为宜。该组病例均不同程度应用硝酸甘油扩冠脉,酚妥拉明降动脉压,胺碘酮控制心律。本组有1例术后发生短阵室性心律失常,经及时发现,给予胺碘酮、硫酸镁、补钾等积极治疗处理后好转。
2.2.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术后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根据中心静脉压、尿量指标适当补液;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 cm H2O(1 cm H2O=0.098 kPa)。定时监测血电解质。其中钾的平衡对保持心肌的兴奋性至关重要。血钾维持在4.0~5.0 mmol/L,防止诱发心律失常,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后摄入过多液体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应准确估计出入量,尿少时可给予利尿剂,保持尿量>1 ml/(kg•h)。
2.2.3 呼吸道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老年冠脉搭桥患者,由于长期的心肌缺血,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术前心功能较差,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将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心肌缺氧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同时老年人体力恢复较年轻患者慢,术后往往咳嗽无力,较易形成恶性循环,降低组织对氧的摄取,加重了心功能不全,诱发各种心律失常。所以术后需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做好患者口腔及呼吸道护理。雾化吸入3次/d,使痰液稀薄,易于咳出。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因为深呼吸能增加肺表面活物质的产生,提高肺的顺应性和氧和,有助于膨胀不全的肺重新复张。同时加强翻身叩背,以避免肺部感染。为减轻咳嗽引起的切口疼痛,胸部切口处可以用胸带包扎,以减轻疼痛。本组有2例于术后22~28 h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给予增加吸氧流量,加强叩背护理,指导正确咳嗽咳痰及深呼吸,适当应用激素、乌司他丁等药物后血氧饱和度改善。
2.3 严密监测血糖 对行冠脉搭桥术合并糖尿病者,术后将血糖控制在4.4~10.0 mmol/L,对患者的恢复是有利的[3]。本组患者术后均应用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配置浓度为1∶1,即50 ml生理盐水+50 U普通胰岛素,应用微量泵时间均为(30±6) h。首次监测血糖为术后0.5 h,开始使用微量泵静注胰岛素之后每4 h监测1次。对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如饥饿感、胸闷、心悸、大汗、面色苍白,在观察时应有预见性的判断[4]。在没有其他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心率加快,或观察到患者皮肤湿冷、全身大汗等表现时,有可能低血糖反应,应加测血糖,及早发现血糖变化,严格交接监测血糖时间,并做详细的记录。
2.4 预防感染 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和再生机制受到破坏,抵抗力下降,修复能力低下,导致切口易感染,愈合慢。术后医护人员均应注意手卫生,操作前后洗手,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每天观察深静脉及胸前区切口及取大隐静脉侧下肢切口愈合情况,对深静脉置管处,大隐静脉切口,胸部切口换药1次/d。加强胸部物理治疗,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的咳嗽、咳痰,必要时翻身、叩背,减少术后肺部感染[5]。糖尿病患者由于多汗、抵抗力差,皮肤易损感染,同时术后患者由于刀口疼痛,不愿活动,极易发生压疮。因此术后给患者睡气垫床并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更衣、勤按摩。本组患者经精心护理无深静脉及切口感染发生。
2.5 预防血栓形成及出血 取大隐静脉的肢体要用弹力绷带包扎,抬高患肢15°~30°,每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肢体末端有无肿胀及切口有无渗血,及时调节绷带的松紧度。未下床前鼓励床上适当活动肢体,术后2~3 d可去除绷带并练习下肢活动,鼓励早期活动,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禁止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每天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肝素及华法林用量,本组2例患者于术后2 d出现取大隐静脉侧下肢肿胀,调整绷带松紧,抬高下肢,并及时行股静脉B超探查,结果未发现血栓,于术后第4天消退。
2.6 健康及饮食宣教 本组均是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存在不同程度的体重过重血脂过高。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及指导,采用低脂(<3 g/d)、低胆固醇(<300 g/d)、低盐(<5 g/d)饮食配合治疗,可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和延缓冠心病进展, 限制经过精制的蔗糖和果糖等的摄入,宜多食粗粮、杂粮、蔬菜、瓜果,以增加复杂的糖类以控制血糖。强调适当饮水,及时补充水分,即使感到不渴每天也要饮水1 000 ml以上,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1杯水,如半夜醒来也要适量饮水,此举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3 小结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CABG,术后患者护理有其特殊性,因患者心功能差,易发生心律失常;本身存在糖尿病加之手术应激致血糖控制困难,影响胸部及腿部切口愈合障碍等情况;年老体弱,呼吸道并发症概率高;因此护理重点采取严密的监测,合理应用血管药物预防心律失常发生;合理的肺部体疗,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健康宣教,促使老年人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最终达到提高老年冠心病的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夏利民,赵强,王宜青,等.合并糖尿病对冠脉搭桥手术近期结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 2005,10(12):788.
[2] 胡盛寿,黄方炯.冠心病外科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06.
[3] 高永谦,高俊淑,赵志勇.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6,25(4):202.
[4] 白云娟,徐丙吉,刑云芹.微创冠脉搭桥术后应用微量泵静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8,3(14):654.
[5] 杨华.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63例疗效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219.
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7.8岁。平均移植血管2支。合并糖尿病史3年以上4例, 1~3年2例,住院新发现糖尿病2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1例。8例均在体外循环非停跳下行CABG,平均在ICU进行监护18 h,拔除气管插管,呼吸循环稳定后转回外科监护室。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一般术后心理问题发生时间为术后24~72 h,因此须重视患者心理问题。老年人因长时间疾病,往往存在较多焦虑情绪,应随时与患者沟通,倾听其各项主诉, 做各项操作均应向患者解释,使其放心。注意环境及睡眠的调整,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家属定时探视,减少老年患者孤独感,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本组8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一定的焦虑情绪,3例患者明显出现少言,沉默情绪,给予适当心理护理沟通后改善[1]。
2.2 循环监护
2.2.1 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是CABG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3%~16%,重症老年术后因存在手术耐受力差、心功能差及血管顺应性差等问题,需合理应用强心利尿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严密监测有无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早搏、房颤等改变。术后心肌再梗死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严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心电图有无ST段下移,T波倒置或异常Q波的出现,以便及时了解心肌缺血或再梗情况。持续监测心率、脉搏、血压,控制心率<90次/min,以防心率過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影响每搏输出量,减少冠脉灌注[2]。控制血压在100~140 /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在120~140/80~90 mm Hg为宜。该组病例均不同程度应用硝酸甘油扩冠脉,酚妥拉明降动脉压,胺碘酮控制心律。本组有1例术后发生短阵室性心律失常,经及时发现,给予胺碘酮、硫酸镁、补钾等积极治疗处理后好转。
2.2.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术后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根据中心静脉压、尿量指标适当补液;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 cm H2O(1 cm H2O=0.098 kPa)。定时监测血电解质。其中钾的平衡对保持心肌的兴奋性至关重要。血钾维持在4.0~5.0 mmol/L,防止诱发心律失常,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后摄入过多液体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应准确估计出入量,尿少时可给予利尿剂,保持尿量>1 ml/(kg•h)。
2.2.3 呼吸道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老年冠脉搭桥患者,由于长期的心肌缺血,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术前心功能较差,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将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心肌缺氧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同时老年人体力恢复较年轻患者慢,术后往往咳嗽无力,较易形成恶性循环,降低组织对氧的摄取,加重了心功能不全,诱发各种心律失常。所以术后需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做好患者口腔及呼吸道护理。雾化吸入3次/d,使痰液稀薄,易于咳出。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因为深呼吸能增加肺表面活物质的产生,提高肺的顺应性和氧和,有助于膨胀不全的肺重新复张。同时加强翻身叩背,以避免肺部感染。为减轻咳嗽引起的切口疼痛,胸部切口处可以用胸带包扎,以减轻疼痛。本组有2例于术后22~28 h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给予增加吸氧流量,加强叩背护理,指导正确咳嗽咳痰及深呼吸,适当应用激素、乌司他丁等药物后血氧饱和度改善。
2.3 严密监测血糖 对行冠脉搭桥术合并糖尿病者,术后将血糖控制在4.4~10.0 mmol/L,对患者的恢复是有利的[3]。本组患者术后均应用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配置浓度为1∶1,即50 ml生理盐水+50 U普通胰岛素,应用微量泵时间均为(30±6) h。首次监测血糖为术后0.5 h,开始使用微量泵静注胰岛素之后每4 h监测1次。对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如饥饿感、胸闷、心悸、大汗、面色苍白,在观察时应有预见性的判断[4]。在没有其他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心率加快,或观察到患者皮肤湿冷、全身大汗等表现时,有可能低血糖反应,应加测血糖,及早发现血糖变化,严格交接监测血糖时间,并做详细的记录。
2.4 预防感染 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和再生机制受到破坏,抵抗力下降,修复能力低下,导致切口易感染,愈合慢。术后医护人员均应注意手卫生,操作前后洗手,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每天观察深静脉及胸前区切口及取大隐静脉侧下肢切口愈合情况,对深静脉置管处,大隐静脉切口,胸部切口换药1次/d。加强胸部物理治疗,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的咳嗽、咳痰,必要时翻身、叩背,减少术后肺部感染[5]。糖尿病患者由于多汗、抵抗力差,皮肤易损感染,同时术后患者由于刀口疼痛,不愿活动,极易发生压疮。因此术后给患者睡气垫床并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更衣、勤按摩。本组患者经精心护理无深静脉及切口感染发生。
2.5 预防血栓形成及出血 取大隐静脉的肢体要用弹力绷带包扎,抬高患肢15°~30°,每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肢体末端有无肿胀及切口有无渗血,及时调节绷带的松紧度。未下床前鼓励床上适当活动肢体,术后2~3 d可去除绷带并练习下肢活动,鼓励早期活动,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禁止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每天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肝素及华法林用量,本组2例患者于术后2 d出现取大隐静脉侧下肢肿胀,调整绷带松紧,抬高下肢,并及时行股静脉B超探查,结果未发现血栓,于术后第4天消退。
2.6 健康及饮食宣教 本组均是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存在不同程度的体重过重血脂过高。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及指导,采用低脂(<3 g/d)、低胆固醇(<300 g/d)、低盐(<5 g/d)饮食配合治疗,可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和延缓冠心病进展, 限制经过精制的蔗糖和果糖等的摄入,宜多食粗粮、杂粮、蔬菜、瓜果,以增加复杂的糖类以控制血糖。强调适当饮水,及时补充水分,即使感到不渴每天也要饮水1 000 ml以上,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1杯水,如半夜醒来也要适量饮水,此举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3 小结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CABG,术后患者护理有其特殊性,因患者心功能差,易发生心律失常;本身存在糖尿病加之手术应激致血糖控制困难,影响胸部及腿部切口愈合障碍等情况;年老体弱,呼吸道并发症概率高;因此护理重点采取严密的监测,合理应用血管药物预防心律失常发生;合理的肺部体疗,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健康宣教,促使老年人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最终达到提高老年冠心病的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夏利民,赵强,王宜青,等.合并糖尿病对冠脉搭桥手术近期结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 2005,10(12):788.
[2] 胡盛寿,黄方炯.冠心病外科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06.
[3] 高永谦,高俊淑,赵志勇.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6,25(4):202.
[4] 白云娟,徐丙吉,刑云芹.微创冠脉搭桥术后应用微量泵静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8,3(14):654.
[5] 杨华.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63例疗效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