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犹如蔚蓝的大海,承载着人生的厚重与辉煌;书籍犹如肥沃的土地,蕴蓄着智慧的博大和精深。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改变了以往一课一课细碎讲解的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加强孩子们的课内阅读,扎实有效地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一、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基础,而“语文主题学习”带来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大多数学校只注重环境对学生的作用,其实环境对教师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学校领导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申立生校长积极为教师印发“语文主题学习”资料,购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晚上开放电脑室,为实验开展进行充分的准备。同时实行“请进来,走出去”,以理论引领,让榜样助行。
二、转变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的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刚刚起步。正所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个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一所学校单靠一两个教师来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个个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办成高质量的学校。我们在备课时实行初备、议备两个环节。根据单元目标将任务落实到个人,在集体备课前个人收集教学资源,将课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文有机结合;然后在集体备课时由主备教师进行说课,大家共同补充,最终形成设计方案。
我们还就如何处理课本教材、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如何在拓展学生阅读面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尝试了主题阅读课、主题写作课、语言赏析课、表现手法鉴赏课等多种课型。比较成熟的是主题阅读课,这是在阅读量增加的前提下高效学习课本、精读课文的课型,其基本原理是“语文主题学习”的“1+X”模式。
使用现行语文教材教学不能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教师要能够准确解读和把握文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能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设计内容少而精的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读书与交流心得。这样可以说是立足小目标,构建大课堂,一课一得,一文一得,一练一得,最大限度减少了老师的无效讲解,保证了学生课内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语文,体验自主学习,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状态。
三、按单元推进,凸显学习主题
“语文主题学习”两个基本特点是大量阅读和课内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以“大阅读”为目标的语文学习体系,实施语文课时的三一制:课内用1/3时间学习语文教材,其余的2/3时间用于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和其他经典作品,为课内大量阅读提供时间保障。为此,各年级备课组要集体研读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标要求,并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全面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知识点有效落实。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两周为一个教学周期,共14课时。前置朗读课1节,字词疏通课1节,经典研读课2节,主题泛读课2节,文言精读课2节,写作训练课2节,海量阅读课4节。这样的安排将打破以往的教学进度模式,为实现学生课堂上的海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四、借活动助力,激发学生兴趣
每日一名言。安排一名学生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名言,并每天在黑板的格言角内书写一条,课前作为当天的口号齐读三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又为其写作积累了素材。
每节一演讲。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选择一名学生面向全体演讲3分钟,内容可以是故事、读后感、自己的作文片段等,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每两周一展览。展示内容为钢笔字和作文片段,两者可以交替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写作能力。
每月一期手抄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来深化主题阅读。如学习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我们让学生办了一期以“四季如歌”为主题的手抄报,进一步巩固了主题学习内容。
定期开展朗读比赛。形式多样,可以是个人风采展示、小组间横向比赛,也可以是班级整体朗读比赛。在琅琅读书声中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主题学习”让阅读教学终于“破冰”,让学生直面浩瀚的书海,自由学习。我们愿意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不断探索,使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作者系林州市姚村镇第一中学 教师)
(本栏责编 莫 荻)
一、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基础,而“语文主题学习”带来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大多数学校只注重环境对学生的作用,其实环境对教师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学校领导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申立生校长积极为教师印发“语文主题学习”资料,购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晚上开放电脑室,为实验开展进行充分的准备。同时实行“请进来,走出去”,以理论引领,让榜样助行。
二、转变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的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刚刚起步。正所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个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一所学校单靠一两个教师来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个个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办成高质量的学校。我们在备课时实行初备、议备两个环节。根据单元目标将任务落实到个人,在集体备课前个人收集教学资源,将课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文有机结合;然后在集体备课时由主备教师进行说课,大家共同补充,最终形成设计方案。
我们还就如何处理课本教材、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如何在拓展学生阅读面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尝试了主题阅读课、主题写作课、语言赏析课、表现手法鉴赏课等多种课型。比较成熟的是主题阅读课,这是在阅读量增加的前提下高效学习课本、精读课文的课型,其基本原理是“语文主题学习”的“1+X”模式。
使用现行语文教材教学不能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教师要能够准确解读和把握文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能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设计内容少而精的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读书与交流心得。这样可以说是立足小目标,构建大课堂,一课一得,一文一得,一练一得,最大限度减少了老师的无效讲解,保证了学生课内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语文,体验自主学习,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状态。
三、按单元推进,凸显学习主题
“语文主题学习”两个基本特点是大量阅读和课内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以“大阅读”为目标的语文学习体系,实施语文课时的三一制:课内用1/3时间学习语文教材,其余的2/3时间用于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和其他经典作品,为课内大量阅读提供时间保障。为此,各年级备课组要集体研读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标要求,并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全面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知识点有效落实。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两周为一个教学周期,共14课时。前置朗读课1节,字词疏通课1节,经典研读课2节,主题泛读课2节,文言精读课2节,写作训练课2节,海量阅读课4节。这样的安排将打破以往的教学进度模式,为实现学生课堂上的海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四、借活动助力,激发学生兴趣
每日一名言。安排一名学生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名言,并每天在黑板的格言角内书写一条,课前作为当天的口号齐读三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又为其写作积累了素材。
每节一演讲。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选择一名学生面向全体演讲3分钟,内容可以是故事、读后感、自己的作文片段等,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每两周一展览。展示内容为钢笔字和作文片段,两者可以交替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写作能力。
每月一期手抄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来深化主题阅读。如学习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我们让学生办了一期以“四季如歌”为主题的手抄报,进一步巩固了主题学习内容。
定期开展朗读比赛。形式多样,可以是个人风采展示、小组间横向比赛,也可以是班级整体朗读比赛。在琅琅读书声中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主题学习”让阅读教学终于“破冰”,让学生直面浩瀚的书海,自由学习。我们愿意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不断探索,使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作者系林州市姚村镇第一中学 教师)
(本栏责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