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解读社团课的特点,探究其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的优势及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尝试设计能更好发挥社团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课程模式,创设保障机制,从而抛砖引玉,希望借此引起广大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高校社团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课程设计
一、高校社团课的特点
高校社团课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而形成的课程形式。它汲取了学生社团和课程的双重优势。
(一)社团课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社团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兴趣激发和自我完善是社团课追求的根本。学生不仅是这些课程的学习者,也是主导者,而指导老师和上级部门只起到整体规划和方向指导。因此学生是社团课程的真正主体,享有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权,在强大的主观能动性驱动下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二)社团课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多样性。
首先,高校社团课本身就是基于社团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这就决定了高校社团课的多样性。其次,高校社团课的形式是极为丰富的,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以及施展各方面的才能。
(三)社团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高校社团课是以实践为特色的第二课堂。学生通过大量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符合自我认知的技能和素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创新意识,完成在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然与应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然
随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各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重视是出于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出于国家形势与政策的要求,而并非出于对于学生发展的关切,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事实上是一种脱离了学生的、形式化的教育,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没有真正“从学生中来”自然也无法做到“到学生中去”。
同时,在高校思想信念教育建设工作中,依旧存在有灌输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部分知识甚至是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严重缺乏实践性,当然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
那么在新形势下,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学生真正取得主动地位,而不是做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才能促使学生去乐于接受思想信念教育。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的“思想信念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比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要加强教育的实践性。只有真正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更易理解。让事实说话,才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促使思想信念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再次,要推进教育形式多样化。在当前教育形式下,知识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这就要求教学形式进行丰富和改变。比如说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以及座谈咨询等形式都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学生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努力。而社团课恰恰在这三个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笔者大胆尝试高校社团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并对课程设置和保障机制谈谈粗浅看法。
三、设计课程、创设机制,实现社團课的思想信念教育功能
(一)设计“有机联系并贯穿四年”的社团课程
大学一年级:由于报考大学专业往往存在“父母意愿”、“分数匹配”等考生意志以外因素,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缺乏自我意识。所以在这个阶段设置“职业探索”、“生涯规划”、“兴趣能力认知”等类型课程,并配合观摩访谈、模拟职场、测试评估等形式,帮助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选择与自身爱好和能力匹配的职业,从而树立职业理想,激发思想信念。
大学二年级:学生需要练就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累计“职业资本”。“品行资本”是职业生涯顺利成功的基石。因此,这一阶段的社团课在课程设计中需要以技能培训为主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这就需要社团课导师在课程指导和实践环节注重创设情景和总结升华。
大学三年级:此阶段学生需要更多专业实践,进行反思和内化,实现“反刍式”学习。社团课在发挥天然优势中,创设社会调查、职业环境、价值判断等社团课程或环节,助力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大学四年级:为帮助学生从容面对“社会人”的转型,社团课围绕“职前职后”开展技巧训练和模拟情景,在创设职场礼仪、职业道德等环节和课程中,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牢固树立为职业无私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仰。
(二)实现社团课思想信念教育功能的机制保障
同时为保证高校社团课实现思想信念教育的功能,需要在课程设计基础上,创设保障体系。
(1)社团课教师的培训备课制度。在社团课教师的选派上,应优选政治素质过硬的年轻教师;定期组织社团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开展相关主题培训研讨;由党委负责人、教学院长、教学督导委员会、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组成社团课程教学研讨组,定期讨论社团课程教学设计,帮助社团课教师准确把握思想信念教育的重难点,并深化和创新课题和创新形式。
(2)为保证社团课思想信念教育功能发挥,应从大一开始为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通过社团课教师、辅导员随时关注学生思想成长变化,找寻共性特点,教育盲点,从而不断修正教学方案和更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实践环节,保证最优的教育效果,助力学生内化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快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周斌.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特点分析与发展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0):83-85.
[2]朱伟,马毓轩.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作用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8):80-82.
作者简介:
王珅(1983—),女,汉族,天津人,政工师,德育助教,法学硕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生涯规划;
徐美慧子(1996—),女,汉族,山西人,小学教育本科生,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语文)。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52WT1202)。
关键词:高校社团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课程设计
一、高校社团课的特点
高校社团课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而形成的课程形式。它汲取了学生社团和课程的双重优势。
(一)社团课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社团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兴趣激发和自我完善是社团课追求的根本。学生不仅是这些课程的学习者,也是主导者,而指导老师和上级部门只起到整体规划和方向指导。因此学生是社团课程的真正主体,享有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权,在强大的主观能动性驱动下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二)社团课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多样性。
首先,高校社团课本身就是基于社团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这就决定了高校社团课的多样性。其次,高校社团课的形式是极为丰富的,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以及施展各方面的才能。
(三)社团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高校社团课是以实践为特色的第二课堂。学生通过大量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符合自我认知的技能和素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创新意识,完成在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然与应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然
随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各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重视是出于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出于国家形势与政策的要求,而并非出于对于学生发展的关切,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事实上是一种脱离了学生的、形式化的教育,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没有真正“从学生中来”自然也无法做到“到学生中去”。
同时,在高校思想信念教育建设工作中,依旧存在有灌输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部分知识甚至是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严重缺乏实践性,当然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
那么在新形势下,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学生真正取得主动地位,而不是做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才能促使学生去乐于接受思想信念教育。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的“思想信念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比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要加强教育的实践性。只有真正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更易理解。让事实说话,才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促使思想信念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再次,要推进教育形式多样化。在当前教育形式下,知识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这就要求教学形式进行丰富和改变。比如说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以及座谈咨询等形式都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学生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努力。而社团课恰恰在这三个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笔者大胆尝试高校社团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并对课程设置和保障机制谈谈粗浅看法。
三、设计课程、创设机制,实现社團课的思想信念教育功能
(一)设计“有机联系并贯穿四年”的社团课程
大学一年级:由于报考大学专业往往存在“父母意愿”、“分数匹配”等考生意志以外因素,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缺乏自我意识。所以在这个阶段设置“职业探索”、“生涯规划”、“兴趣能力认知”等类型课程,并配合观摩访谈、模拟职场、测试评估等形式,帮助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选择与自身爱好和能力匹配的职业,从而树立职业理想,激发思想信念。
大学二年级:学生需要练就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累计“职业资本”。“品行资本”是职业生涯顺利成功的基石。因此,这一阶段的社团课在课程设计中需要以技能培训为主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这就需要社团课导师在课程指导和实践环节注重创设情景和总结升华。
大学三年级:此阶段学生需要更多专业实践,进行反思和内化,实现“反刍式”学习。社团课在发挥天然优势中,创设社会调查、职业环境、价值判断等社团课程或环节,助力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大学四年级:为帮助学生从容面对“社会人”的转型,社团课围绕“职前职后”开展技巧训练和模拟情景,在创设职场礼仪、职业道德等环节和课程中,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牢固树立为职业无私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仰。
(二)实现社团课思想信念教育功能的机制保障
同时为保证高校社团课实现思想信念教育的功能,需要在课程设计基础上,创设保障体系。
(1)社团课教师的培训备课制度。在社团课教师的选派上,应优选政治素质过硬的年轻教师;定期组织社团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开展相关主题培训研讨;由党委负责人、教学院长、教学督导委员会、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组成社团课程教学研讨组,定期讨论社团课程教学设计,帮助社团课教师准确把握思想信念教育的重难点,并深化和创新课题和创新形式。
(2)为保证社团课思想信念教育功能发挥,应从大一开始为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通过社团课教师、辅导员随时关注学生思想成长变化,找寻共性特点,教育盲点,从而不断修正教学方案和更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实践环节,保证最优的教育效果,助力学生内化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快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周斌.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特点分析与发展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0):83-85.
[2]朱伟,马毓轩.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作用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8):80-82.
作者简介:
王珅(1983—),女,汉族,天津人,政工师,德育助教,法学硕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生涯规划;
徐美慧子(1996—),女,汉族,山西人,小学教育本科生,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语文)。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52WT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