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的电力设备监造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进行的,我国电力设备的用户监造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至今的实践使得电力设备监造行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相关的行业标准也在不断形成之中。但是制造厂电力设备的常见性、多发性、重复性的质量问题不断出现,究其原因,仍然是监造管理过程不够规范所致,包括监造人员素质不高、监造标准不精细、监造责任不明确等因素。要解决质量问题,必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强监造工作的行业管理,推进电力设备监造不断开拓创新,促进电力设备监造业务的规范化。
【关键词】 电力设备;设备监造;问题与对策
一、电力设备存在的问题
1、设备供应商将设备过度分包、转包、外协扩散,导致设备质量隐患重重。当前,随着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快速发展,各主要设备供应商承接了超常规模的设备订单和制造任务,无奈之下,很多设备供应商在不经业主认可情况下采取分包、转包、外协扩散等方式将设备制造任务层层转移给一些小型加工制造单位,如有些小型变压器制造厂在接到项目订单后会将很多设备部件分包扩散给其他小企业加工生产,而有的供应商对分包单位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造成设备质量降低等问题。
2、设备供需矛盾突出,致使供需关系产生畸变,给设备业主和监造单位造成很大被动。有些设备制造厂目前生产任务严重超负荷,甚至远远超出其正常生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厂不得不疲于应付,“萝卜拔了不洗泥”,监造中发现,有的制造厂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甚至连基本的专业质量检验机构和人员都不配备,属于典型的作坊式企业,根本无法保证技术工艺的正常执行,致使设备在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屡屡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外观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对此,尽管监造中做了很大努力,然而仅靠监造工作是很难根本改变和彻底纠正的。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整个电力工程建设形势的异常变化,致使很多主要设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需关系发生畸变,似乎设备供应商成了“上帝”,而“電力设备业主反而显得很被动,同时监造方的工作有时也总是处处受阻。
3、市场无序竞争迫使部分设备供应商人为简化工艺,甚至降低材料等级,致使设备性能得不到根本保障。众所周知,无论是设备制造,还是技术服务项目,可靠的质量需要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做保证,而近年来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因种种因素导致有些项目出现了恶意压价等不良竞争局面,有的供应商为保证市场等目的,不得不采用过低的价格获取项目,但随后在设备制造中又为了保证利益想方设法降低成本,甚至不惜简化生产工艺,随意变更设计参数,降低材料等级,最终导致设备性能受到严重损害,为设备将来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4、工程资金状况紧张严重影响设备生产供应计划的正常履行。当前,由于全国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工程资金供给是否稳定成为制约设备生产供应能否按正常计划进行的关键因素,有的项目因资金不足等原因致使设备不能按计划投入正常生产制造或生产计划发生停顿现象,甚至有的项目在制造过程中被制造厂强行调整,面对这种情况,监造方往往无能为力,而且被迫造成重复监造工作,给监造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使监造工作力度受到挑战,因此,如何保证项目资金的有效供给成为保证设备按计划正常生产制造和按期交货的重要因素。
5、部分设备制造单位工艺管理水平不高直接造成设备质量受到严重威胁。监造中发现,许多设备制造单位内部管理不完善,各部门相互脱节,导致设备在订货、设计、工艺、质检、验收等各环节出现原则性技术错误,如有的制造厂在订货时随意套用技术协议,或在设计时随意套用技术图纸,造成设备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出现不应有的工艺技术错误,有的制造厂各部门相互不协调,信息不沟通,给设备用户和监造单位造成被动。有的设备制造厂面对监造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消极应付态度,不能认真整改,甚至企图以假乱真,蒙混过关,当监造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时,往往会引起制造厂的不理解甚至恶意阻挠,给监造工作造成被动。
二、解决监造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完善重大设备隐患“双闭环”管理工作体系。电力企业要逐步推进设备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将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和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设备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工作机制,实现设备隐患的检查发现、风险评估、分类评级、重点监控、治理改进各环节的责任落实的闭环管理。电力监管机构要建立隐患统计分析和通报制度,对排查出的集中性或危险性较大的隐患,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专项整治活动;
2、强化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工作机制建设。电力企业要结合春秋季节安全检查、并网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等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设备隐患,要对其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及整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治理方案,确定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要根据隐患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3、建立设备隐患信息共享机制。电力企业要建立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记录和管理;要加强对电力安全事故事件直接原因的技术分析,对有故障的设备型号、制造单位和设备隐患等情况进行披露,强化设备典型性隐患和“家族性”隐患的评估认定和统计分析,实行设备重大隐患月报告制度,防止类似事故事件的发生。电力监管机构要通过监管报告、监管通报、安全生产简报等形式,及时通报电力事故事件有关信息;要建立与有关部门重大设备隐患信息通报机制,定期通报设备隐患信息,督促设备制造厂商进行整改,从源头上保证设备安全。
4、加强电力设备技术监督和可靠性管理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电力企业要将技术监督工作作为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的重要手段,落实各部门、各岗位技术监督责任,建立健全以质量为中心、标准为依据、计量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采用和推广成熟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监督指标管理和分析,对设备隐患进行超前分析和控制;要深入开展设备可靠性信息分析应用,加强主要设备运行趋势分析和全面状态评估,指导设备选型采购、日常维护、缺陷管理及技术更新改造等工作。
5、加强项目设计选型及设备采购环节安全质量管理。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电力建设项目设备设计选型和采购管理,明确设备质量要求和性能指标,重要设备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裕度。要严格工程项目设计审查,防止误选有质量问题的设备进入生产环节。完善设备招投标制度,严把设备准入关,将监造抽检、设备故障、运行缺陷等质量因素纳入评标细则,优先选用成熟、可靠的设备,严防劣质设备中标。
6、严格执行重要设备驻厂监造制度。电力企业要对重要设备实行驻厂监造制度,对设备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制造质量和设备制造单位的质量体系进行监督,参与制造单位设备制造工艺和技术参数修改的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对不符合技术规定和质量要求的设备不予使用。
7、完善设备改造管理。进一步规范设备技改项目立项和过程管理,加大项目后评估力度。积极应用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设备性能。要落实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各地区气候特点,针对电力设备设施防冰冻、防雷击、防舞动、防台风等突出问题,采取差异化改造措施,进行补强加固,提高电力设备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结语
开展设备监造是防范电厂建设设备、材料质量风险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加强设备监造,进一步落实供应商制造质量的主体责任,促使供应商树立牢固的质量安全意识,健全制造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督促其认真履行质量义务,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2002]267号.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设备监造实施办法.
[2] DL/T586—2008.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关键词】 电力设备;设备监造;问题与对策
一、电力设备存在的问题
1、设备供应商将设备过度分包、转包、外协扩散,导致设备质量隐患重重。当前,随着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快速发展,各主要设备供应商承接了超常规模的设备订单和制造任务,无奈之下,很多设备供应商在不经业主认可情况下采取分包、转包、外协扩散等方式将设备制造任务层层转移给一些小型加工制造单位,如有些小型变压器制造厂在接到项目订单后会将很多设备部件分包扩散给其他小企业加工生产,而有的供应商对分包单位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造成设备质量降低等问题。
2、设备供需矛盾突出,致使供需关系产生畸变,给设备业主和监造单位造成很大被动。有些设备制造厂目前生产任务严重超负荷,甚至远远超出其正常生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厂不得不疲于应付,“萝卜拔了不洗泥”,监造中发现,有的制造厂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甚至连基本的专业质量检验机构和人员都不配备,属于典型的作坊式企业,根本无法保证技术工艺的正常执行,致使设备在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屡屡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外观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对此,尽管监造中做了很大努力,然而仅靠监造工作是很难根本改变和彻底纠正的。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整个电力工程建设形势的异常变化,致使很多主要设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需关系发生畸变,似乎设备供应商成了“上帝”,而“電力设备业主反而显得很被动,同时监造方的工作有时也总是处处受阻。
3、市场无序竞争迫使部分设备供应商人为简化工艺,甚至降低材料等级,致使设备性能得不到根本保障。众所周知,无论是设备制造,还是技术服务项目,可靠的质量需要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做保证,而近年来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因种种因素导致有些项目出现了恶意压价等不良竞争局面,有的供应商为保证市场等目的,不得不采用过低的价格获取项目,但随后在设备制造中又为了保证利益想方设法降低成本,甚至不惜简化生产工艺,随意变更设计参数,降低材料等级,最终导致设备性能受到严重损害,为设备将来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4、工程资金状况紧张严重影响设备生产供应计划的正常履行。当前,由于全国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工程资金供给是否稳定成为制约设备生产供应能否按正常计划进行的关键因素,有的项目因资金不足等原因致使设备不能按计划投入正常生产制造或生产计划发生停顿现象,甚至有的项目在制造过程中被制造厂强行调整,面对这种情况,监造方往往无能为力,而且被迫造成重复监造工作,给监造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使监造工作力度受到挑战,因此,如何保证项目资金的有效供给成为保证设备按计划正常生产制造和按期交货的重要因素。
5、部分设备制造单位工艺管理水平不高直接造成设备质量受到严重威胁。监造中发现,许多设备制造单位内部管理不完善,各部门相互脱节,导致设备在订货、设计、工艺、质检、验收等各环节出现原则性技术错误,如有的制造厂在订货时随意套用技术协议,或在设计时随意套用技术图纸,造成设备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出现不应有的工艺技术错误,有的制造厂各部门相互不协调,信息不沟通,给设备用户和监造单位造成被动。有的设备制造厂面对监造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消极应付态度,不能认真整改,甚至企图以假乱真,蒙混过关,当监造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时,往往会引起制造厂的不理解甚至恶意阻挠,给监造工作造成被动。
二、解决监造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完善重大设备隐患“双闭环”管理工作体系。电力企业要逐步推进设备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将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和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设备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工作机制,实现设备隐患的检查发现、风险评估、分类评级、重点监控、治理改进各环节的责任落实的闭环管理。电力监管机构要建立隐患统计分析和通报制度,对排查出的集中性或危险性较大的隐患,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专项整治活动;
2、强化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工作机制建设。电力企业要结合春秋季节安全检查、并网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等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设备隐患,要对其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及整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治理方案,确定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要根据隐患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3、建立设备隐患信息共享机制。电力企业要建立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记录和管理;要加强对电力安全事故事件直接原因的技术分析,对有故障的设备型号、制造单位和设备隐患等情况进行披露,强化设备典型性隐患和“家族性”隐患的评估认定和统计分析,实行设备重大隐患月报告制度,防止类似事故事件的发生。电力监管机构要通过监管报告、监管通报、安全生产简报等形式,及时通报电力事故事件有关信息;要建立与有关部门重大设备隐患信息通报机制,定期通报设备隐患信息,督促设备制造厂商进行整改,从源头上保证设备安全。
4、加强电力设备技术监督和可靠性管理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电力企业要将技术监督工作作为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的重要手段,落实各部门、各岗位技术监督责任,建立健全以质量为中心、标准为依据、计量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采用和推广成熟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监督指标管理和分析,对设备隐患进行超前分析和控制;要深入开展设备可靠性信息分析应用,加强主要设备运行趋势分析和全面状态评估,指导设备选型采购、日常维护、缺陷管理及技术更新改造等工作。
5、加强项目设计选型及设备采购环节安全质量管理。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电力建设项目设备设计选型和采购管理,明确设备质量要求和性能指标,重要设备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裕度。要严格工程项目设计审查,防止误选有质量问题的设备进入生产环节。完善设备招投标制度,严把设备准入关,将监造抽检、设备故障、运行缺陷等质量因素纳入评标细则,优先选用成熟、可靠的设备,严防劣质设备中标。
6、严格执行重要设备驻厂监造制度。电力企业要对重要设备实行驻厂监造制度,对设备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制造质量和设备制造单位的质量体系进行监督,参与制造单位设备制造工艺和技术参数修改的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对不符合技术规定和质量要求的设备不予使用。
7、完善设备改造管理。进一步规范设备技改项目立项和过程管理,加大项目后评估力度。积极应用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设备性能。要落实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各地区气候特点,针对电力设备设施防冰冻、防雷击、防舞动、防台风等突出问题,采取差异化改造措施,进行补强加固,提高电力设备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结语
开展设备监造是防范电厂建设设备、材料质量风险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加强设备监造,进一步落实供应商制造质量的主体责任,促使供应商树立牢固的质量安全意识,健全制造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督促其认真履行质量义务,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2002]267号.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设备监造实施办法.
[2] DL/T586—2008.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