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医疗体系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医学院校的有效补充,为我国医疗发展提供了庞大的优秀人才。但是,相对于高等医学院校,中等医学职业院校发展相对缓慢,在教学观念、课程设置和前沿科技的学习方面都缺乏创新性的发展,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阶段。探讨了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职业性教学管理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但是,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由于受到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发展相对缓慢,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学生定位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也要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速度,保持与高等院校改革的同步性,要针对目前医疗和医学科技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
二、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课程,一个是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一个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一个是临床课程的学习。这三个课程体系是循环渐进的过程,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全方位的能力,知识实践技能安排先后有序,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师教学,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然而,随着医疗现代化的发展,目前传统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已经暴露出了它封闭和缺乏灵活性的弊端,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复杂,难度大。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中等医学职业教育遵循的是全面的原则,尽量多地让学生掌握医学知识,过分一追求学生内容的完整性,忽略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定向和专门的课程和培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课程太多,学习难度加大的情况。在没有扎实的课程作为基础的前提下,学校就会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实验,这样往往会使得临床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不能为医疗机构提供优秀的职业人才。
(2)文化课程要求不够。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定位一般就是为专业课服务,为就业服务的准则,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专注于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而常常忽略对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不注重基础文化课的教育。这样设置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失衡,会出现发展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这使学生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3)课程设置脱离实际。首先,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过分追求全面性,忽略课程时间的联系,每个学科都自称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于课程的思考和联系。其次,课程内容过于陈旧,很多教材使用的都是比较落后的版本,跟目前实际应用的医疗理论有一定的差距,会使得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不适应的情况。最后,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教材的选择一般都是高等学校教材的浓缩版,没有专门的针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版本,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出现不适应实际工作的情况。
三、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1.加强基础教育,更新教育理念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以“先做人、后做事”为原则进行,加强基础课程的教育,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全面综合素质,做到人才让用人单位满意,让学生家长满意,让学生自己满意的效果。要在充分的调查市场和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培养人才,把握市场的需求,设置医疗机构需要专业课程,将学生打造成社会需求型人才,保证学生就业。要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保证学生临床实习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技术,让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使得学生毕业就能胜任实际工作。
在课程设置的时间段上,可以不必考虑将基础课、专业课和临床实习分开,可以采用“课程模块化的方式”,将由关联的几个学科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开设,然后再根据这些课程设置对应的临床实习内容,例如可以将专业基础课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合并成正常人体学基础,然后让学生在临床上熟悉人体的结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课程进行联系,将课程有机地统一到一起。
2.调整管理模式,规范管理制度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要改变过去严肃的管理制度,要实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一切管理和制度都要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中心。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要建立人性化和科技化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合理明确,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激励教师和学生努力工作和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轻松、向上的氛围。
3.培养优秀教师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归根结底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一个具有高超教学水平和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要培养教师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鼓励好的教学方法全面推广。
4.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以往也有了明显的不同,教师要合理利用好各种资源,改变以往枯燥的授课方式,增加教学方法的创新。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要改变以往教师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要将学习的主体转变成学生,教师主要负责课程方向的掌握,教师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导意识,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利用好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转变成便于理解记忆的图像和文字。教师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把握学生的心理,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帮助所有人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要在课程设计上进行改革创新,增强学生的基础课程教育,培养出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课程设计也可以采用“课程模块化”方式,将有联系的课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串联学习,加强课程间的连续性。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也要在制度建设、教师培养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培养出让市场接受,让家庭满意的全面型人才。总之,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而言,一切教育和管理方法都要以培养出医疗结构接受,社会满意的人才作为出发点,加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中.关于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
[2]冯田,王国庆.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J].科学之友,2010,(15).
[3]黄海芸,肖文秋.浅谈中等医学教育的因材施教[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3).
[4]王建中.关于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
[5]李二来,段广河,满帅.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长效机制的科学构建——基于对某中职卫生学校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问卷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0).
[6]曹仕煜,陈永锋.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0,(15).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职业性教学管理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但是,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由于受到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发展相对缓慢,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学生定位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也要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速度,保持与高等院校改革的同步性,要针对目前医疗和医学科技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
二、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课程,一个是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一个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一个是临床课程的学习。这三个课程体系是循环渐进的过程,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全方位的能力,知识实践技能安排先后有序,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师教学,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然而,随着医疗现代化的发展,目前传统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已经暴露出了它封闭和缺乏灵活性的弊端,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复杂,难度大。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中等医学职业教育遵循的是全面的原则,尽量多地让学生掌握医学知识,过分一追求学生内容的完整性,忽略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定向和专门的课程和培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课程太多,学习难度加大的情况。在没有扎实的课程作为基础的前提下,学校就会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实验,这样往往会使得临床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不能为医疗机构提供优秀的职业人才。
(2)文化课程要求不够。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定位一般就是为专业课服务,为就业服务的准则,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专注于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而常常忽略对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不注重基础文化课的教育。这样设置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失衡,会出现发展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这使学生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3)课程设置脱离实际。首先,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过分追求全面性,忽略课程时间的联系,每个学科都自称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于课程的思考和联系。其次,课程内容过于陈旧,很多教材使用的都是比较落后的版本,跟目前实际应用的医疗理论有一定的差距,会使得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不适应的情况。最后,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教材的选择一般都是高等学校教材的浓缩版,没有专门的针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版本,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出现不适应实际工作的情况。
三、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1.加强基础教育,更新教育理念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以“先做人、后做事”为原则进行,加强基础课程的教育,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全面综合素质,做到人才让用人单位满意,让学生家长满意,让学生自己满意的效果。要在充分的调查市场和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培养人才,把握市场的需求,设置医疗机构需要专业课程,将学生打造成社会需求型人才,保证学生就业。要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保证学生临床实习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技术,让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使得学生毕业就能胜任实际工作。
在课程设置的时间段上,可以不必考虑将基础课、专业课和临床实习分开,可以采用“课程模块化的方式”,将由关联的几个学科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开设,然后再根据这些课程设置对应的临床实习内容,例如可以将专业基础课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合并成正常人体学基础,然后让学生在临床上熟悉人体的结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课程进行联系,将课程有机地统一到一起。
2.调整管理模式,规范管理制度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要改变过去严肃的管理制度,要实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一切管理和制度都要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中心。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要建立人性化和科技化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合理明确,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激励教师和学生努力工作和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轻松、向上的氛围。
3.培养优秀教师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归根结底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一个具有高超教学水平和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要培养教师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鼓励好的教学方法全面推广。
4.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以往也有了明显的不同,教师要合理利用好各种资源,改变以往枯燥的授课方式,增加教学方法的创新。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要改变以往教师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要将学习的主体转变成学生,教师主要负责课程方向的掌握,教师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导意识,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利用好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转变成便于理解记忆的图像和文字。教师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把握学生的心理,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帮助所有人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要在课程设计上进行改革创新,增强学生的基础课程教育,培养出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课程设计也可以采用“课程模块化”方式,将有联系的课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串联学习,加强课程间的连续性。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也要在制度建设、教师培养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培养出让市场接受,让家庭满意的全面型人才。总之,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而言,一切教育和管理方法都要以培养出医疗结构接受,社会满意的人才作为出发点,加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中.关于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
[2]冯田,王国庆.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J].科学之友,2010,(15).
[3]黄海芸,肖文秋.浅谈中等医学教育的因材施教[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3).
[4]王建中.关于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
[5]李二来,段广河,满帅.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长效机制的科学构建——基于对某中职卫生学校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问卷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0).
[6]曹仕煜,陈永锋.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