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建筑业、加工制造业以及其他高新行业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其中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就是环境问题中的一种表现。本文就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對常见的地质灾害进行论述,针对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改善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不断推进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恢复治理
1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
从环境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矿区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从环境质量出发,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具体的环境范围内,总体环境和某些关键要素对人类生存发展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适宜程度的影响。在分析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环境质量对人类生存发展适宜程度造成的影响,如果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改变了地质环境原本的适应力,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就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而言,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对人类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损失。由于我国土地面积较大,地质环境较为复杂,气候多变,导致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较多,造成的损失较大。从总体上看,在我国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间接影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而言,地质灾害的产生会影响各生物的生存环境。地质灾害越严重,造成的危险越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越严重。
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的原则
2.1合理规划原则
在平时矿山地质开采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会遇到废水,废渣,废石,因为这些东西的阻碍会影响到地质的开采,所以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进行出现问题的研究,那么在遇到这些问题时都会变得不知所措。因此在矿山开采之前应该做足准备,把可能发生或者一定发生的情况安排清楚,合理的规划布置每一个环节,为后期矿山地质开采业的发展垫下一个坚定的基础。
2.2安全施工原则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要做到以人为本,在矿山地质方面应该做到以人的思想为基本理念,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的把矿山地质业发展成为对国家机器有用的行业,用建立安全的生产系统,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拟定符合要求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地质员工的安全保护,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在严格要求下进行地质管控。
2.3防治结合原则
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应该将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作为主要内容,并且要事先采取合理可行的防范措施,以免在开采矿山资源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地质环境,避免生态环境失衡问题的出现。
3常见矿山地质灾害的相关治理措施
3.1防治山体滑坡
在治理山体滑坡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及时处理的综合治理原则。矿山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山体滑坡形成的因素和条件,在开采过程中就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设计相关的预防工程。在预防山体滑坡过程中,需考虑两个方面,要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山体的威胁。通过降低地表水地下水的压力,防止岩土发生软化和分解现象,并消除地表水地下水对岩体的冲击作用。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边界修建水沟,在滑坡区内修建排水沟,并根据当地的地质结构和水文特点,设计地下水的排除工程,通过水平钻孔疏水法、竖井抽水法等对地下水进行排除,从而有效预防山体滑坡[9]。
3.2泥石流防治措施
针对矿山泥石流防治的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由于一般情况下,矿山的开采线路和建筑都已固定,自由度很小,因此在矿山遭受泥石流危害时,主要采用下列工程措施进行防护。首先,对矿山进行引流。建立截流坝和引水渠道,引导泥石流上游、支沟进入主河,减少主沟形成泥石流的动力和水量条件,减小泥石流的规模,降低泥石流的危害;除此之外,建立合理的水流排导设施。分别建立急流槽和明洞渡槽,使泥石流通过矿山,而不给矿山造成危害。对于发生泥石流灾害时的危害减缓,主要通过上拦下排、粗拦细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泥石流上游适当位置,采用钢筋混凝土修建拦沙坝,抬高坝上游侵蚀基准面防止沟道继续下切,并拦挡部分泥石流物质,减少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同时利用拦挡建筑物及其溢流口的位置,适度调节泥石的流向。通过以上方法,对矿山进行主要灾害防治,在整个防治系统的总体布局轮廓基础上,采取具体的方案。不同灾害防治措施相互配合,组成优化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法,以提高防治工作的实效性和经济性。
3.3防治地表坍塌措施
在防治地表坍塌过程中,需要根据矿山的具体特点,合理设计回填参数和边坡参数,并加强对采空区的监测。为防止出现地表坍塌现象,需要加固矿柱,并做好稳固边坡工作,在开采过程中,如果出现开裂变形现象,就要立即停工,然后让专业的地质勘探队伍进行勘查,并针对开裂变形现象制定合理的措施,同时在坑道内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矿顶出现坍塌现象。
3.4 地质灾害的监督
矿产的开采往往伴随着对周边环境的极大破坏,生态系统的崩溃成为新形势下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人为原因,因此我们要快努力恢复被破坏地区的环境。我国相关部门虽然出台多项政策,规定施工单位有恢复矿区地质环境的责任,但由于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因为各种人为和天然因素,很多政策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力。所以,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于规定中的条款展开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相关企业进行规范操作,将杂质尽可能存放在指定的低洼地带,合理摆放以降低滑坡发生概率;恢复矿区地质环境最好的措施之一就是在矿产开发之前就有所规划,不仅包括地质灾害预防计划,还要明确开采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做到“一边开采、一边保护、一边预防”,避免不负责任的滥采滥伐行为,为后续地质环境恢复工作的有效展开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在排污作业中,无论是渣土还是废水都不能随意堆积,要按照相关规定集中到安全、合理的区域,相关部门对于开采企业废物处理要进行全程监控,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为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保障。
3.5加强矿山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恢复的最基本工作就是植树造林,只有植被覆盖率满足生物需求,才能够逐渐恢复青山绿水、恢复原本矿区的生态环境,因此,矿区开发前相关部门要对山上的植被情况予以充分了解,对大型树木、珍贵品种进行迁移和妥善保护,一旦矿产开采结束后要进行回迁;另外,监管部门要督促施工企业履行应有的义务,对塌陷地段进行回填和加固,避免开采结束后因植被缺少而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为后续植树造林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当地政府要鼓励多方参与到造林运动,将大山低价或者免费租借给果农,以经济林增加植被和当地百姓收入,也可以与多个单位、企事业合作,将公益林纳入合作企业公益事业中,集中多方力量恢复矿区的植被覆盖程度,早日此形成规模化林场,对被破坏的矿山表层进行天然加固、蓄水,以生态力量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
总之,地质灾害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一种自然灾害,矿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山地多、雨量充沛、降雨分布不均,常年受到台风的影响导致极端天气的发生,加上人类工程活动大量增多,直接导致地质灾害高发易发,严重威胁矿山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提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多元化治理方法研究,以期降低由于矿山地质灾害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陈近中,李飞.四川广安高顶山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恢复措施研究[J]. 资源信息与工程.2020(04)
[2]李欣远.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综合利用探讨[J]. 中国金属通报.2020(07)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恢复治理
1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
从环境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矿区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从环境质量出发,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具体的环境范围内,总体环境和某些关键要素对人类生存发展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适宜程度的影响。在分析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环境质量对人类生存发展适宜程度造成的影响,如果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改变了地质环境原本的适应力,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就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而言,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对人类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损失。由于我国土地面积较大,地质环境较为复杂,气候多变,导致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较多,造成的损失较大。从总体上看,在我国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间接影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而言,地质灾害的产生会影响各生物的生存环境。地质灾害越严重,造成的危险越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越严重。
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的原则
2.1合理规划原则
在平时矿山地质开采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会遇到废水,废渣,废石,因为这些东西的阻碍会影响到地质的开采,所以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进行出现问题的研究,那么在遇到这些问题时都会变得不知所措。因此在矿山开采之前应该做足准备,把可能发生或者一定发生的情况安排清楚,合理的规划布置每一个环节,为后期矿山地质开采业的发展垫下一个坚定的基础。
2.2安全施工原则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要做到以人为本,在矿山地质方面应该做到以人的思想为基本理念,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的把矿山地质业发展成为对国家机器有用的行业,用建立安全的生产系统,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拟定符合要求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地质员工的安全保护,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在严格要求下进行地质管控。
2.3防治结合原则
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应该将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作为主要内容,并且要事先采取合理可行的防范措施,以免在开采矿山资源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地质环境,避免生态环境失衡问题的出现。
3常见矿山地质灾害的相关治理措施
3.1防治山体滑坡
在治理山体滑坡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及时处理的综合治理原则。矿山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山体滑坡形成的因素和条件,在开采过程中就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设计相关的预防工程。在预防山体滑坡过程中,需考虑两个方面,要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山体的威胁。通过降低地表水地下水的压力,防止岩土发生软化和分解现象,并消除地表水地下水对岩体的冲击作用。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边界修建水沟,在滑坡区内修建排水沟,并根据当地的地质结构和水文特点,设计地下水的排除工程,通过水平钻孔疏水法、竖井抽水法等对地下水进行排除,从而有效预防山体滑坡[9]。
3.2泥石流防治措施
针对矿山泥石流防治的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由于一般情况下,矿山的开采线路和建筑都已固定,自由度很小,因此在矿山遭受泥石流危害时,主要采用下列工程措施进行防护。首先,对矿山进行引流。建立截流坝和引水渠道,引导泥石流上游、支沟进入主河,减少主沟形成泥石流的动力和水量条件,减小泥石流的规模,降低泥石流的危害;除此之外,建立合理的水流排导设施。分别建立急流槽和明洞渡槽,使泥石流通过矿山,而不给矿山造成危害。对于发生泥石流灾害时的危害减缓,主要通过上拦下排、粗拦细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泥石流上游适当位置,采用钢筋混凝土修建拦沙坝,抬高坝上游侵蚀基准面防止沟道继续下切,并拦挡部分泥石流物质,减少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同时利用拦挡建筑物及其溢流口的位置,适度调节泥石的流向。通过以上方法,对矿山进行主要灾害防治,在整个防治系统的总体布局轮廓基础上,采取具体的方案。不同灾害防治措施相互配合,组成优化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法,以提高防治工作的实效性和经济性。
3.3防治地表坍塌措施
在防治地表坍塌过程中,需要根据矿山的具体特点,合理设计回填参数和边坡参数,并加强对采空区的监测。为防止出现地表坍塌现象,需要加固矿柱,并做好稳固边坡工作,在开采过程中,如果出现开裂变形现象,就要立即停工,然后让专业的地质勘探队伍进行勘查,并针对开裂变形现象制定合理的措施,同时在坑道内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矿顶出现坍塌现象。
3.4 地质灾害的监督
矿产的开采往往伴随着对周边环境的极大破坏,生态系统的崩溃成为新形势下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人为原因,因此我们要快努力恢复被破坏地区的环境。我国相关部门虽然出台多项政策,规定施工单位有恢复矿区地质环境的责任,但由于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因为各种人为和天然因素,很多政策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力。所以,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于规定中的条款展开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相关企业进行规范操作,将杂质尽可能存放在指定的低洼地带,合理摆放以降低滑坡发生概率;恢复矿区地质环境最好的措施之一就是在矿产开发之前就有所规划,不仅包括地质灾害预防计划,还要明确开采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做到“一边开采、一边保护、一边预防”,避免不负责任的滥采滥伐行为,为后续地质环境恢复工作的有效展开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在排污作业中,无论是渣土还是废水都不能随意堆积,要按照相关规定集中到安全、合理的区域,相关部门对于开采企业废物处理要进行全程监控,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为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保障。
3.5加强矿山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恢复的最基本工作就是植树造林,只有植被覆盖率满足生物需求,才能够逐渐恢复青山绿水、恢复原本矿区的生态环境,因此,矿区开发前相关部门要对山上的植被情况予以充分了解,对大型树木、珍贵品种进行迁移和妥善保护,一旦矿产开采结束后要进行回迁;另外,监管部门要督促施工企业履行应有的义务,对塌陷地段进行回填和加固,避免开采结束后因植被缺少而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为后续植树造林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当地政府要鼓励多方参与到造林运动,将大山低价或者免费租借给果农,以经济林增加植被和当地百姓收入,也可以与多个单位、企事业合作,将公益林纳入合作企业公益事业中,集中多方力量恢复矿区的植被覆盖程度,早日此形成规模化林场,对被破坏的矿山表层进行天然加固、蓄水,以生态力量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
总之,地质灾害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一种自然灾害,矿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山地多、雨量充沛、降雨分布不均,常年受到台风的影响导致极端天气的发生,加上人类工程活动大量增多,直接导致地质灾害高发易发,严重威胁矿山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提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多元化治理方法研究,以期降低由于矿山地质灾害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陈近中,李飞.四川广安高顶山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恢复措施研究[J]. 资源信息与工程.2020(04)
[2]李欣远.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综合利用探讨[J]. 中国金属通报.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