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是评价学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各高校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能力和成果。通过对研究生入学时间与发表学术论文时间间隔的分析,构建正态分布模型,提出了相关课程、培训、活动的设置方案。通过对研究生连续发表学术论文时间间隔的统计分析,进一步精细化课程设置模型,达到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 键 词] 研究生;学术论文;规律
[中图分類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18-02
一、概述
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检验研究生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表学术论文的多寡及其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学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各高校通过开设学术创新课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论坛等多种方式开展学术论文培养和教育,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规律属群体行为学范畴,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研究特定发生规律,然后将此规律用于制订课程计划、活动方案,一方面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利于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本文通过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等实际数据的分析,总结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这一活动的一般规律,提出一些研究生教育工作对策,以期为我们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学位标准、创新培养模式等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本文选取某高校2006年至今毕业研究生发表的约2万余条学术论文情况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各学年研究生(主要是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申请材料。文中统计论文的认定标准为: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本文为第二作者但导师为第一作者。数据的统计方式分两个部分:(1)以自然月为单位计算并分析论文发表时间与研究生入学时间,获得研究生入学时间的时间差,以此分析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分布关系,年度分布情况,学科分布情况。(2)计算并分析同一研究生连续发表多篇论文的时间间隔,以分析研究生发表论文这一行为的发生规律。
二、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与入学时间关系研究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完成大约半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后进入课题研究、论文撰写阶段。这一阶段以参与导师、导师组的实际科研项目为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炼科学研究方法,撰写学术论文,为学位论文积累素材,最终完成学位论文,申请学位。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生培养高校,均为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制定了相应的学术论文发表条件。因此,发表学术论文就成为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研究生是否能如期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为了研究论文发表时间和入学时间的关系,我们计算两者间差值作为一个样本。为了简化模型,不考虑论文改稿周期和录用与发表间期。将计算结果进行密度累加,就得到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分布图。图1展示了2006~2013年入学的研究生發表论文时间与入学时间间隔月份的统计情况。x轴是研究生入学年份与发表论文时间的差值,y轴是该时间间隔发表论文的数量。可以明显看出,各年度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成近似正态分布,均值约为24月。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近90%的学术论文发表于18个月至36个月之间,即研究生第二学年上半学期至第三学年结束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是研究生随课题组进行具体科学研究阶段,较为容易发表学术成果。同时这种分布仅与入学时间相关,与入学年度(可侧面反映生源来源、质量不同)无明显直接关系。
更进一步,我们对命题“文管类和理工类研究生是否在发表论文时间分布上存在差异”进行深入探讨。提取计算机类、机械类、信息与通信类、经济管理类四个学科的研究生,分析他们发表学术论文时间分布,比较学科差异是否会影响上述结果。图2描述了对比了理工类和文管类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分布关系。
通过图2可以看出,各学科发表学术论文分布基本保持一致,文管类学科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较理工类学科研究生时间稍有提前。但考虑该学校发表论文相关要求,理工类研究生以EI、SCI为主,投稿到论文检索时间相对较长,文管理则以CSSCI期刊论文为主,因此可以忽略该时间差。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能得出结论: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相比于入学年月的时间差呈现以24个月为均值的正态分布。即大多数学生会在学业的第2~3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同时,这一分布与入学年月、所学学科、生源情况无明显影响关系。
比较目前学校的课程体系,可发现现行的学术创新课程设置存在时间失配问题:研究生发表论文这段时间,学校组织的学术教学课程基本已经结束,其科研教学工作绝大部分由研究生导师和指导团队独立完成。学校设置的学术创新课程,处于“教时用不到,用时记不得”的尴尬境地。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在增设第三学期至第六学期学术创新课程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学术论文撰写、文献检索、科技查新等课程,以达到提高论文数量和质量的目的。
三、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间隔分布研究
依前文所述,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时间基本符合均值为24(月)的正态分布。可以依据这一规律制订学术创新类课程的教学安排。那么,单一研究生发表论文是否也具有其他统计性质呢。例如安排给每个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类课程应短期集中还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分布?针对上述命题,我们进一步对单一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间隔的分布进行分析。
图3描述了2011~2013年度研究生单个研究生发表多篇论文时,两个论文时间间隔的分布情况。坐标横轴为连续发表两篇文章的时间间隔,单位是月。
从研究生连续发表论文间隔时间分布(图3)中可以明显看出,研究生连续发表论文间隔时间明显符合指数分布,即研究生更倾向于在短期内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同理,为了进一步辨析学科与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时间间隔的关系,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分学科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连续发表论文间隔时间分布与研究生的所在学科无明显关联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进一步明确,在设置学术创新指导类课程时,相对集中的课程安排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检验研究生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通过开设学术创新课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进行科学的教学和指导,具有切实的意义。通过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与入学时间关系,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间隔分布的分析,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达到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仅选取了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数据一角,对时间分布进行了简单的讨论。通过上述工作,抛砖引玉,以期为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学位标准、创新培养模式等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余寿文,龚克,林功实,等.关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若干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4):19-21.
[2]李艳,马陆婷,赵世奎,等.理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43-147,163.
[3]李艳,马陆婷,赵世奎,等.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高教,2015(2).
[4]许晓东,王锦华,卞良,等.高等教育的数据治理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
[5]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
[关 键 词] 研究生;学术论文;规律
[中图分類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18-02
一、概述
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检验研究生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表学术论文的多寡及其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学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各高校通过开设学术创新课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论坛等多种方式开展学术论文培养和教育,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规律属群体行为学范畴,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研究特定发生规律,然后将此规律用于制订课程计划、活动方案,一方面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利于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本文通过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等实际数据的分析,总结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这一活动的一般规律,提出一些研究生教育工作对策,以期为我们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学位标准、创新培养模式等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本文选取某高校2006年至今毕业研究生发表的约2万余条学术论文情况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各学年研究生(主要是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申请材料。文中统计论文的认定标准为: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本文为第二作者但导师为第一作者。数据的统计方式分两个部分:(1)以自然月为单位计算并分析论文发表时间与研究生入学时间,获得研究生入学时间的时间差,以此分析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分布关系,年度分布情况,学科分布情况。(2)计算并分析同一研究生连续发表多篇论文的时间间隔,以分析研究生发表论文这一行为的发生规律。
二、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与入学时间关系研究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完成大约半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后进入课题研究、论文撰写阶段。这一阶段以参与导师、导师组的实际科研项目为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炼科学研究方法,撰写学术论文,为学位论文积累素材,最终完成学位论文,申请学位。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生培养高校,均为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制定了相应的学术论文发表条件。因此,发表学术论文就成为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研究生是否能如期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为了研究论文发表时间和入学时间的关系,我们计算两者间差值作为一个样本。为了简化模型,不考虑论文改稿周期和录用与发表间期。将计算结果进行密度累加,就得到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分布图。图1展示了2006~2013年入学的研究生發表论文时间与入学时间间隔月份的统计情况。x轴是研究生入学年份与发表论文时间的差值,y轴是该时间间隔发表论文的数量。可以明显看出,各年度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成近似正态分布,均值约为24月。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近90%的学术论文发表于18个月至36个月之间,即研究生第二学年上半学期至第三学年结束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是研究生随课题组进行具体科学研究阶段,较为容易发表学术成果。同时这种分布仅与入学时间相关,与入学年度(可侧面反映生源来源、质量不同)无明显直接关系。
更进一步,我们对命题“文管类和理工类研究生是否在发表论文时间分布上存在差异”进行深入探讨。提取计算机类、机械类、信息与通信类、经济管理类四个学科的研究生,分析他们发表学术论文时间分布,比较学科差异是否会影响上述结果。图2描述了对比了理工类和文管类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分布关系。
通过图2可以看出,各学科发表学术论文分布基本保持一致,文管类学科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较理工类学科研究生时间稍有提前。但考虑该学校发表论文相关要求,理工类研究生以EI、SCI为主,投稿到论文检索时间相对较长,文管理则以CSSCI期刊论文为主,因此可以忽略该时间差。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能得出结论: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相比于入学年月的时间差呈现以24个月为均值的正态分布。即大多数学生会在学业的第2~3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同时,这一分布与入学年月、所学学科、生源情况无明显影响关系。
比较目前学校的课程体系,可发现现行的学术创新课程设置存在时间失配问题:研究生发表论文这段时间,学校组织的学术教学课程基本已经结束,其科研教学工作绝大部分由研究生导师和指导团队独立完成。学校设置的学术创新课程,处于“教时用不到,用时记不得”的尴尬境地。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在增设第三学期至第六学期学术创新课程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学术论文撰写、文献检索、科技查新等课程,以达到提高论文数量和质量的目的。
三、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间隔分布研究
依前文所述,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时间基本符合均值为24(月)的正态分布。可以依据这一规律制订学术创新类课程的教学安排。那么,单一研究生发表论文是否也具有其他统计性质呢。例如安排给每个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类课程应短期集中还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分布?针对上述命题,我们进一步对单一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间隔的分布进行分析。
图3描述了2011~2013年度研究生单个研究生发表多篇论文时,两个论文时间间隔的分布情况。坐标横轴为连续发表两篇文章的时间间隔,单位是月。
从研究生连续发表论文间隔时间分布(图3)中可以明显看出,研究生连续发表论文间隔时间明显符合指数分布,即研究生更倾向于在短期内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同理,为了进一步辨析学科与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时间间隔的关系,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分学科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连续发表论文间隔时间分布与研究生的所在学科无明显关联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进一步明确,在设置学术创新指导类课程时,相对集中的课程安排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检验研究生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通过开设学术创新课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进行科学的教学和指导,具有切实的意义。通过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与入学时间关系,研究生发表论文时间间隔分布的分析,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达到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仅选取了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数据一角,对时间分布进行了简单的讨论。通过上述工作,抛砖引玉,以期为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学位标准、创新培养模式等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余寿文,龚克,林功实,等.关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若干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4):19-21.
[2]李艳,马陆婷,赵世奎,等.理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43-147,163.
[3]李艳,马陆婷,赵世奎,等.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高教,2015(2).
[4]许晓东,王锦华,卞良,等.高等教育的数据治理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
[5]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