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曾经在网络里看过美国的基础教育有以下特点:人性化管理,开放式思维训练,注重个性发展。可惜我一直无缘见识。这次美国北加州湖南联谊会·资兴教学交流活动有幸在我校举行,也让我有幸观摩了一堂中美合壁的课——黄仪庄教授的小学语文课《斗笠》。回顾黄教授的课,笔者认为这堂课有以下闪光点让自己记忆犹新。
一、尊重学生,让个性自由飞扬
在黄教授的课上,我们能看到从她内心深处迸发的尊重和理解,能感受到从她亲切平和的语言中散发的温馨和爱意。她把尊重孩子落实到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亲切,那样的不留痕迹!而这些“痕迹”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听课者的心里。
镜头一:导入新课时,黄教授自然的导课令我为之一动:
“孩子们,有一首唐诗《游子吟》,你们会背吗?谁来背?你愿意在位置上背也行,到讲台上面对观众来背我更欢迎!”
简单的几句话,就轻松地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使孩子们消除了对老师惯有的防备心理。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话,自然就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现自我,还用担心没人来背诵吗?因为这本来就是孩子们熟悉的古诗,只要老师稍做引导,诗自然就会如涌泉,从孩子的嘴里轻松地流淌出来。不出众人所料,果然就有孩子站在自己位置上背这首诗,也有孩子站到讲台上大声地有感情地背诵出来了。尊重,给了孩子以展现自我的勇气!
镜头二:学习新课,要学生读课题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我记忆深刻。
师:孩子们,请把课题读一遍。
生:斗笠(孩子们用响亮的童音齐读了一遍)
师:你们要这样读吗?我不喜欢听到这样的声音。再来一遍。
生:斗笠——(孩子们显然不知道老师是指哪里没读好,于是再次大声地比刚才更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听完孩子们的第二次朗读,黄教授有些不高兴了)。
师:别人问我叫什么名字时,我大声叫到:‘黄仪庄’,这样行吗?(孩子开心地大笑,老师接着说)你们这里有24个同学,对吧?那就请你们用24种声音来读课题,好吗?
孩子们终于领会到了老师的意思,用纯属于自己的声音读出了课题,当然也让我们听到了如天籁般的24种稚嫩的美妙童音。
是啊,24种声音,不就是24种个性、24种特质、24种心声吗?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读课题”,却蕴涵了黄教授 “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现代教学理念,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发展观!如果用这种理念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我们还用担心培养不出个性化的新世纪人才吗?尊重,给了孩子们张扬个性的舞台!
二、关注成长,让能力充分展现
我们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那么,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自然也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了。黄教授离开讲台那么多年,她依然关注教育,关注孩子,从她的这堂课上我们已经深切体悟到了这些。黄教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从“不知其然”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循循善诱,让孩子们在读、思、议、说、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不断吸取新知,不断进步,快乐成长!
例如:
让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孩子们学会快速准确地说出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知识,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当发现有一个孩子对老师提出每一个问题都能举手时,黄教授及时鼓励他:“你好棒!每次都是你第一个举手。”真诚的赞美,给了孩子自信心和敢于表达的勇气。我想这个孩子在课堂上能更充分地展现自我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孩子。
这节课上,有一个女孩子,很胆小,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很少,可这个孩子,只要举起了小手,就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回答的问题令老师和同学赞叹。黄教授第一次听她回答问题时,表扬她回答问题非常准确,第二次回答后是发自肺腑地赞赏她,说她有一个会思考的头脑,到第三次说出了一个老师认为孩子们几乎答不出来的答案时,黄教授激动得热泪盈眶,不由自主地走到她的身边拥抱她、亲吻她,并由衷地感叹:“孩子,你一定会在语文路上走得很好!你一定会有所作为的!”这种言行举动怎能不让这个胆小的孩子难忘一生,骄傲一生呢?——曾经被一个来自美国的华人老教师深情地拥抱过,赞赏过——老师说我的语文很棒!这样的烙印将会给这个孩子多大的鼓励、多大的帮助啊!也许,她从此就会爱上语文,在语言文学上走出一条灿烂的大道来。
三、 注重积累,让语文轻松灵动
“让语文课充满诗意,让语文课充满灵性”,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极致目标。黄教授的课,用诗引诗,由诗悟情,以诗升华,整堂课散发着诗的芬芳,飘荡着语言文字的灵性,让我们不得不折服于她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语文教学技能!黄教授充分调动孩子们学语文、用语文、创语文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不断积累,在平等交流的环境中把语文知识落到实处、深处,时刻提醒孩子们:“我们是在上语文课!”
记得黄教授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时,要孩子们读完课文后,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有几个孩子都说这篇课文讲的是“母爱”,“教育我们要热爱家乡”……学生讲的几乎都是自己受到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时,黄教授急了,“你们是在给我上政治思想课吗?”(后面也有这样的语言,当孩子们说着说着又回到思想教育问题上时,她又说了一句“我们上的是什么课?”“你们在给我上政治课!”)黄教授以为孩子们读完课文后,能说出一些语文知识的闪光点,可孩子们习惯了从课文中去领会思想情感,却常常忽略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这是很多语文老师会犯的错误——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于是,黄教授连忙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如:当叫一个女孩子带上斗笠时,问学生:“看着她,你们能用比喻句来形容她的样子吗?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想的。”多巧妙的方法啊!既提示了孩子们书上有比喻句;也提醒了孩子们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件事,这样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黄教授的这堂语文课,有一个特别让我惊叹的环节:她认为作者的这首《斗笠》,在语言表达上有问题,有几句诗表达不准,应该修改一下。在课堂上,她真的引领着孩子们把一些句子按语言思维逻辑在语言表达上做了一些修改,如:教诗歌第一节时,黄教授认为这一节有一句话表达有错误,要学生仔细分析。她说“‘把故乡戴在头顶’这句就不恰当”,引导学生改成了“把故乡藏在心里”,不仅教给了孩子们学会斟酌语言,同时也教给了孩子们批判性地看待事物。这样教学,让学生在后来的章节里学会了遣词造句,学会了准确表达情感,因此就有了孩子们的创作和发现:“让它为你遮风避雨”,“让清新的竹香……”“‘孩子’重复了,该去掉。”
不能说黄教授的课就代表美国教育,也不能说黄教授的课就是完美无缺的。回顾她的整个教学过程,最触动我灵魂的是她的教学态度和对教育、对孩子的那份执著的爱,最让我钦佩的是她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高深的语文素养!她留心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宽阔的平台;她留心孩子的每一种神情,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倍受关注;她留心每一个教学环节,让课堂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光辉的印象;她留心每一句话,让孩子能用缤纷的文字丰富自己的语言、用斑斓的色彩装扮自己的心灵!在她的心里,留心处处是教育!
(责任编辑:李湘蓉)
一、尊重学生,让个性自由飞扬
在黄教授的课上,我们能看到从她内心深处迸发的尊重和理解,能感受到从她亲切平和的语言中散发的温馨和爱意。她把尊重孩子落实到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亲切,那样的不留痕迹!而这些“痕迹”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听课者的心里。
镜头一:导入新课时,黄教授自然的导课令我为之一动:
“孩子们,有一首唐诗《游子吟》,你们会背吗?谁来背?你愿意在位置上背也行,到讲台上面对观众来背我更欢迎!”
简单的几句话,就轻松地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使孩子们消除了对老师惯有的防备心理。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话,自然就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现自我,还用担心没人来背诵吗?因为这本来就是孩子们熟悉的古诗,只要老师稍做引导,诗自然就会如涌泉,从孩子的嘴里轻松地流淌出来。不出众人所料,果然就有孩子站在自己位置上背这首诗,也有孩子站到讲台上大声地有感情地背诵出来了。尊重,给了孩子以展现自我的勇气!
镜头二:学习新课,要学生读课题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我记忆深刻。
师:孩子们,请把课题读一遍。
生:斗笠(孩子们用响亮的童音齐读了一遍)
师:你们要这样读吗?我不喜欢听到这样的声音。再来一遍。
生:斗笠——(孩子们显然不知道老师是指哪里没读好,于是再次大声地比刚才更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听完孩子们的第二次朗读,黄教授有些不高兴了)。
师:别人问我叫什么名字时,我大声叫到:‘黄仪庄’,这样行吗?(孩子开心地大笑,老师接着说)你们这里有24个同学,对吧?那就请你们用24种声音来读课题,好吗?
孩子们终于领会到了老师的意思,用纯属于自己的声音读出了课题,当然也让我们听到了如天籁般的24种稚嫩的美妙童音。
是啊,24种声音,不就是24种个性、24种特质、24种心声吗?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读课题”,却蕴涵了黄教授 “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现代教学理念,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发展观!如果用这种理念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我们还用担心培养不出个性化的新世纪人才吗?尊重,给了孩子们张扬个性的舞台!
二、关注成长,让能力充分展现
我们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那么,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自然也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了。黄教授离开讲台那么多年,她依然关注教育,关注孩子,从她的这堂课上我们已经深切体悟到了这些。黄教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从“不知其然”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循循善诱,让孩子们在读、思、议、说、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不断吸取新知,不断进步,快乐成长!
例如:
让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孩子们学会快速准确地说出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知识,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当发现有一个孩子对老师提出每一个问题都能举手时,黄教授及时鼓励他:“你好棒!每次都是你第一个举手。”真诚的赞美,给了孩子自信心和敢于表达的勇气。我想这个孩子在课堂上能更充分地展现自我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孩子。
这节课上,有一个女孩子,很胆小,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很少,可这个孩子,只要举起了小手,就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回答的问题令老师和同学赞叹。黄教授第一次听她回答问题时,表扬她回答问题非常准确,第二次回答后是发自肺腑地赞赏她,说她有一个会思考的头脑,到第三次说出了一个老师认为孩子们几乎答不出来的答案时,黄教授激动得热泪盈眶,不由自主地走到她的身边拥抱她、亲吻她,并由衷地感叹:“孩子,你一定会在语文路上走得很好!你一定会有所作为的!”这种言行举动怎能不让这个胆小的孩子难忘一生,骄傲一生呢?——曾经被一个来自美国的华人老教师深情地拥抱过,赞赏过——老师说我的语文很棒!这样的烙印将会给这个孩子多大的鼓励、多大的帮助啊!也许,她从此就会爱上语文,在语言文学上走出一条灿烂的大道来。
三、 注重积累,让语文轻松灵动
“让语文课充满诗意,让语文课充满灵性”,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极致目标。黄教授的课,用诗引诗,由诗悟情,以诗升华,整堂课散发着诗的芬芳,飘荡着语言文字的灵性,让我们不得不折服于她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语文教学技能!黄教授充分调动孩子们学语文、用语文、创语文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不断积累,在平等交流的环境中把语文知识落到实处、深处,时刻提醒孩子们:“我们是在上语文课!”
记得黄教授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时,要孩子们读完课文后,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有几个孩子都说这篇课文讲的是“母爱”,“教育我们要热爱家乡”……学生讲的几乎都是自己受到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时,黄教授急了,“你们是在给我上政治思想课吗?”(后面也有这样的语言,当孩子们说着说着又回到思想教育问题上时,她又说了一句“我们上的是什么课?”“你们在给我上政治课!”)黄教授以为孩子们读完课文后,能说出一些语文知识的闪光点,可孩子们习惯了从课文中去领会思想情感,却常常忽略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这是很多语文老师会犯的错误——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于是,黄教授连忙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如:当叫一个女孩子带上斗笠时,问学生:“看着她,你们能用比喻句来形容她的样子吗?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想的。”多巧妙的方法啊!既提示了孩子们书上有比喻句;也提醒了孩子们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件事,这样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黄教授的这堂语文课,有一个特别让我惊叹的环节:她认为作者的这首《斗笠》,在语言表达上有问题,有几句诗表达不准,应该修改一下。在课堂上,她真的引领着孩子们把一些句子按语言思维逻辑在语言表达上做了一些修改,如:教诗歌第一节时,黄教授认为这一节有一句话表达有错误,要学生仔细分析。她说“‘把故乡戴在头顶’这句就不恰当”,引导学生改成了“把故乡藏在心里”,不仅教给了孩子们学会斟酌语言,同时也教给了孩子们批判性地看待事物。这样教学,让学生在后来的章节里学会了遣词造句,学会了准确表达情感,因此就有了孩子们的创作和发现:“让它为你遮风避雨”,“让清新的竹香……”“‘孩子’重复了,该去掉。”
不能说黄教授的课就代表美国教育,也不能说黄教授的课就是完美无缺的。回顾她的整个教学过程,最触动我灵魂的是她的教学态度和对教育、对孩子的那份执著的爱,最让我钦佩的是她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高深的语文素养!她留心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宽阔的平台;她留心孩子的每一种神情,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倍受关注;她留心每一个教学环节,让课堂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光辉的印象;她留心每一句话,让孩子能用缤纷的文字丰富自己的语言、用斑斓的色彩装扮自己的心灵!在她的心里,留心处处是教育!
(责任编辑:李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