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流转涵咏诗味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a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摩教学名师教学,感受名师风采,评味名师教学风采,是中青年教师吸取他人之所长,改善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选择了两名有代表性的教学名师教学诗歌的风格,其受益深刻。作者从魏星的《古诗两首》教学中立足于读,即感受性朗读、理解性阅读、比较性阅读、升华性阅读,悟出了诗歌的情感与境界。从王莉的《枫桥夜泊》悟出了古诗韵味、画面感、“愁”意,可谓收获颇丰。
  关键词:诗歌;气韵;涵咏;观摩
  诗如歌,歌如诗,所以,诗的音乐性最为鲜明,宜读,宜颂,宜吟,宜唱。想起梁实秋先生也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咏也就是诵读。”他还回忆小时读书老师朗诵时而“咬牙切齿,声震屋瓦”,时而“轻描淡写,如行云流水”,而学生“细心聆听,在理解诗意之前,已经相当的体会到诗的美妙了”。于是全班学生也仿诵读“如鼎沸,如虫鸣,如鸟喧,如蝉噪”,这应该是较早时诗歌教学的课堂模式。那时的老师就已经知道要教会学生在吟诵中体悟诗境,借助朗读体味、揣摩诗歌的内在意蕴,是很了不起的!
  无独有偶。近期,笔者有幸观摩了“苏派新生代”名师魏星与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王莉的两堂诗歌教学课,感受到了他们教学艺术的无穷魅力,他们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教态,诗一般的课堂,怎一个“读”字了得!
  一、读出层次,悟出气节
  先来看看魏星的《古诗两首》教学流程:
  1.感受性朗读。指名朗读《石灰吟》《墨梅》。这一环节是检查预习。并要求学生把诗读正确,读流利,重在对诗的初步感知。
  2.理解性阅读。(让学生齐读《墨梅》后),師:这是王冕写在画上的诗,你看到那幅梅花画了吗?
  生:看到了。
  师:怎么看到的?
  生:一边读一边想象。
  师:梅花开得怎样?
  生:淡淡的。
  师:读出这个意思!(生读)
  师:与颜色好的梅花相比,我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把这个意思读出来。(生读,师提示读得“淡”!)
  师:那淡淡的清香从画中流溢出来了没有啊?谁再来读?(一生再读)
  师:那淡淡的香气充满了书房,庭院。谁再来读?(一生读)
  师:那淡淡的香气啊,流进了王冕的心里,也流进了我们的心里,谁再来读出这种感觉?(生齐读)
  师:读到这里,你能理解诗意了吗?(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
  ……
  诗歌的教学,诗意的理解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环节,而本课的教学,魏老师并没有逐句讲解诗意,而是用这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了诗意。读悟相伴相生,是本堂课一大特色。
  3.比较性阅读。师让生把两首内容不同,语气不一样的诗放在一起,再轻轻读、静静想,找出它们的相同一处,根据生的读后交流,读出:“白是一种颜色,而清白就是一种品质。气是一种味儿,而清气就是一种品质!”师再让生感情朗读,读出这种品质。这个环节,师让生在读中悟出了情感!而“静静想,轻轻读”也让生在静心屏气中感受了作品的韵味,悟出了诗的情感。
  4.升华性阅读。这是课的高潮所在。师在引导练笔(迁移性阅读)后,配乐介绍了两首诗的时代背景及作者。把学生也引向了诗人的内心,感悟了诗人的气节,师再激情引读,生慷慨接读。一堂课在读中戛然而止,却许久难让人回神!
  课堂的文气来源于老师的才气,教师的才气激活了文本——对诗精妙的处理。教师的才气也激活了学生的语文意识!这是一堂宽度与深度相辅相成的读诗课!
  二、读出诗味,品出愁绪
  再看王莉的《枫桥夜泊》
  1.读出古诗韵味
  ……
  师:一首没有生字的古诗,却有几个难念的字。(标出音节)能读吗?
  (生自读,齐读)
  (师评价字音和读法后):孩子们,看着老师的手势,再读。(生读)
  师:明白老师的手势吗?读诗时注意:一声拉长点,二声扬高点,三声拐弯点,四声降低点。诗的韵味就读出来了。
  (师结合手势。感情范读)
  师:来,孩子们,先尝试读第一句。(生读)
  师:很好,韵味出来了,再读。(生齐读全诗,效果比刚才好多了)
  这个环节,王莉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利用手势引导生读出诗的韵味,老师的范读一叹三息,细致到位。再加上声音的韵味十足,学生也就读出了诗的言韵美。
  2.读出画面感
  师:美是诗的韵味,更美的是诗描绘那幅画面,孩子们闭上眼,听录音范读,想象画面。(生描绘“听”到的画面)
  师:(用语言描绘画面)读前吸气,酝酿感情,用心去读,古诗的感觉就出来了。
  (生再读,描绘看到的画面,就精彩多了)
  我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了!
  老舍先生说:“朗读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要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我们不要叫文字老趴在纸上,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而诗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音节优美,气韵流转。因此,窃以为诗歌的教学,不应该再倾向“肢体式”的模式。正应该如梁实秋的老师,魏星老师,王莉老师等一样,以“读”作为诗歌赏析的重要手段。应当在“读”中感受美,鉴赏美,内化美,创造美。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人格提升,个性张扬。我们无需把他们培养成诗人,而要让他们爱诗,读诗。在诗歌的殿堂里陶冶性情,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上放飞心情!
  (作者单位:四川武胜县民族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滕固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型通才,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的奠基人,他同时具有留学日本与德国研习艺术史学的经历,其背景和所成就的事业,暗合中国现代文化最新潮流,特别是在中国现代艺术理论和美术教育的研究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以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滕固先生在美术史学、艺术史学及美学、艺术学的贡献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普遍,但在其艺术教育思想方面的研究,凤毛麟角,且不深入,因此在这一方面是有很大的研
期刊
摘 要:和谐师生关系是完整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处于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校教育正面临新的难题,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更具有挑战性。叙事法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叙事过程是一种价值澄清、评价认同与情感呈现的过程。通过叙事,师生能够敞开各自的心扉,从而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其次,叙事法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尊敬,从而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背景,结构,语音,用词,修辞,表现手法六个方面对雪莱的《孤禽哭爱侣》和苏轼的《卜算子》进行了对比赏读,为比较文学中的诗歌鉴赏提出自己的一个解读。  关键词:修辞;诗歌;比较文学  一、引言  中国与英国是诗歌的摇篮,翻开广博的文学史,很大程度上来说,诗歌占据了其中的半壁江山。但是对于一直以来的诗歌赏析来说,赏析英诗就是赏析英诗,从内容到形式一一分析。赏析我国的诗就是赏析内容,形式,作
期刊
摘 要:将“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以项目为驱动、以项目过程为导向开展项目化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直接参与到项目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职;影视后期制作;项目化教学  “影视后期制作”是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影视后期制作的基本技能,能够对影片独立地进行剪辑
期刊
摘 要:实验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科建设、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归纳出实验室安全操作、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与管理、参与实验相关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技巧。  关键词:制药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进行实验课程教学、科研开发和高校对外服务的重
期刊
摘 要: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  关键词:中华学子;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如何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经验少,虽然已经开展了中学
期刊
摘 要:目前高等教育中,呈现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工科类大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人文课程设置的忽视尤为严峻。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工科类大学生礼仪意识、知识的欠缺现状,进一步反映出人文教育的缺失,尝试通过从礼仪课程改革的视角提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礼仪;课程改革;人文素质教育  一、加强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为学生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
期刊
摘 要:“活动—探究”教学模式作为当代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深度改革不可回避的新方向,给中职德育课堂带来了新的思维与活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只有准确把握探究内容深度、恰当运用探究形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优化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加强合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主要就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活动—探究;德育课堂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有着主要的地位,它是决定一个国家教育程度的基础。好的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容易,而低年级的学生则是最易塑造和教育的年纪。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数识字教学最重要,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培养起对识字的兴趣、注重识字教学的方法、注重识字和运用相结合。  关键词:识字教学;快乐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的发展速度在我国是清晰可见的,文字是
期刊
摘 要:当代社会造就了新一代青年的特质,社会变迁中的青年学生有着众多的困惑。教育必须以德为先,立德树人。德育工作者要注重与学生谈话的艺术,尤其是在个别教育的时候,必须以生为本,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才能达到预期的谈话效果,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青年学生;立德树人;个别;教育艺术  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受到影响。古人云: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