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现有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本科高校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出发点,在双向引导下采用全周期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推进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9-0045-04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传统培养模式往往集中于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势不可挡。本科高校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出发点,在双向引导下采用全周期培养模式,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推进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1]。
一、现有毕业设计模式的流程
本文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现有毕业设计模式为例,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并有成型的管理体系,分为双选管理、过程管理、评分及答辩三个阶段。
(一)双选管理
在选题阶段采用双选模式,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较以往教师单向选择学生的方式,这已经有所改进。以往的单向选择模式中有很多弊端,例如学生对选题不满意,指导教师精力分配不均、照顾不到每个学生,选题局限性很大等。
(二)过程管理
在过程管理阶段,整个过程基于互联网平台(大学生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增加了中期检查,这样的举措能避免学生后期突击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差问题的出现;其更提高了整个毕业设计的完成速度,而且提出了查重机制,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三)评分及答辩
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指导教师给出的指导成绩、论文的评阅成绩以及最终的答辩成绩三方面组成的,这样的成绩认定模式能够减少一些教师由于主观原因带来的评分失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评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由此可见,该模式虽然突出了“双选管理”“过程管理”“评分机制”“过程性考核”等方面,较之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将从学生、选题以及管理三个角度,分析现有毕业设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给出合理化建议与措施。
二、现有毕业设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一方面,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并且自身的综合能力欠缺。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同时,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简单的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2]。另一方面,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这会导致他们精力分散,在毕业论文上投入的时间有限,有些甚至是匆忙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论文的写作不熟练,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
现有模式下,使用网络平台加强过程化管理、增加选题的范围、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出台相关文件硬性规定毕业论文(设计)重复率在30%以内等强制性的措施,能保证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基本上解决了由于学生不重视所导致的毕业论文质量差的问题。但因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毕业论文质量差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选题方面
现有的选题模式首先是采用“N对N”的模式,所谓“N对N”模式,是实行导师和学生双选的一种选题模式,根据教师、教学团队、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提交的选题,最终确定选题是通过双方的互相确认才成立,避开了以往只能由教师选择学生的“一对多”模式的弊端。通过实践发现,人们在完成主动选择的任务时,其积极性和任务完成质量要比被动选择时高。这样的选题模式首先能够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能拓宽师资来源,进行校内外联合指导。要联合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在领域内尖端的企业和实习基地寻求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进行联合指导。这样的师资力量改善缓解了“指导教师分配不合理”和“选题范围不在指导教师的擅长领域”的问题[3-4]。但以上这种模式仍然存在选题局限性的问题。
(三)管理方面
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已经比较成熟,采用了中国知网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平台,有完整的流程,具备管理和查重双重功能,突出了“双选管理”“过程管理”“过程性考核”等方面。但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实验条件不能满足”“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精力投入不足”“论文答辩过于流式”的问题。
总体来说,在现行毕业设计模式的大环境下,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根源所在。新兴的举措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考虑解决的措施比较合适,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新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来解决原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图2所示。
三、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举措的探索
(一)学生方面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通常是最关键、也是最难解决的,针对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自律性,本文在已有措施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全周期培养模式,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方案。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需要有时间的保证,因此,为保证充分的时间,我们将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大三已经基本完成全部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专业实习。在此期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时间相对较充裕,学生可以提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实习期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选题、开题和任务书的工作。同时,部分学生也可以利用实习完成部分试验内容。 另一方面,从选题结果看,好的选题要建立在大量文献查阅的基础上。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查阅文献,选题存在诸多问题:内容较少,没有具体把国内外相关研究表述清楚,研究的目的意义不明确,有些牵强附会;引用的文献资料较少,几乎都是中文文献,开题报告完成质量较低[5]。因此,采用本科生导师制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本校本科生或研究生中寻找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下一届新生的“小导师”,以寝室为单位,视寝室人数,选一至两位“小导师”。“小导师”通过网上报名,要求报名者满足无挂科、无不良违纪行为,并具有一定的科研潜力和创新思维等条件。对于入选的“小导师”,根据对相关学生的指导情况,学校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评选奖学金时增加素质学分、在优秀学生评选时优选推荐、免试推荐研究生或博士生时出具相关材料证明等,鼓励参与者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实行本科生“小导师”制相当于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优秀本科生或研究生有能力为低年级本科生解决此类问题,培养并提升大学生基础技能综合素质,使其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有经验可循,在一开始就为论文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选题方面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眼睛”,这双“眼睛”好看了,将会为毕业设计锦上添花。做好选题工作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中之重。
根据选题方面存在范围局限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校企合作”“结合赛事、科研及创新创业项目”“提前开始毕业设计选题”等方式来扩大学生选题的范围。
首先,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开展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联合指导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采用“双导师”制,联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创新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模式,将企业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毕业设计的课题,整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其思维能力,为其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各专业和领域每年会有相关赛事的开展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从赛事中总结经验、开阔视野、凝练观点,从而为毕业设计选题做准备。
再次,全周期培养模式的实行,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并结合专业课的实验和实习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来进行选题的统筹。
(三)管理方面
在现有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下,针对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论文评审不够规范、实验条件不齐全等方面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将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优秀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金和名誉称号,并和年底考核直接联系,特别是优秀的评审;在职称评定上,优秀指导教师作为必要条件或增加为加分项,从制度上保证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举办師德师风教育讲座,提高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其次,论文评审。毕业论文答辩前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预答辩,找出预答辩的问题及修改措施,使学生能够熟悉答辩的要求,更好地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做好准备,提高答辩成绩;实行匿名评审制,学生在提交毕业设计时匿名提交,与此同时相应的评阅教师匿名评阅;增加同行评阅,与同专业的其他高校进行交换评阅,提高论文评价质量的可信度。
再次,实验条件不齐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上文中提到的校企深度合作的策略,改善此问题;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来弥补不足。
四、毕业设计新模式
根据以上提出的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举措,进而提出毕业设计新模式。新模式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入手,按时间线列出了各个时间段该进行的任务,具体如下。
(一)学生方面
大一,为学生配备“小导师”。“小导师”是从与学生相同专业的学长、学姐之中选拔出来的。而“小导师”模式可以很好地替教师解决以撰写论文为代表的诸多问题。随后是基本技能的学习,所谓的基本技能,就是查找资料、从资料之中搜集所需信息、撰写论文的技能。
大二,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锻炼具备了一定的能力素养,在大二时让学生竞选 “小导师”,为新大一提供引导和帮助。
大三下学期,学生大部分专业课已经学习完毕,可以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参加开题讲座和收集资料,这些举措是为了将集中在大四下学期的任务分解至大三完成,以此来缓解大四特殊时期学生的巨大压力,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为了快速完成毕业设计从而忽视毕业设计质量的问题。
大四上学期,学生需要提交开题报告,并且需要查阅文献随后提交中期检查。
大四下学期,与以往毕业设计模式有所不同的是增加了校企合作的过程,分为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初稿、二稿以及三稿,敲定后提交论文终稿,进行预答辩发现答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随后进行评教,最后进行最终答辩。
方案二:学生提交校企合作的申报书以及合同书,若审批通过,学生根据合同书进行毕业设计,只需按时提交中期检查,随后提交成果完成毕业答辩即可。否则,回到方案一。
(二)教师方面
大三下学期,确定学生的选题,为所选学生编写任务书并为学生开展开题讲座。
大四上学期,教师审批、修改和批注学生的开题报告,随后定期开会授课为学生讲解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审批、修改和批注学生的中期报告。
大四下学期,定期开会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审批、修改和批注学生的论文初稿,并且为学生论文修改提供建议,随后审批、修改和批注学生的论文终稿。为学生举办预答辩,提出建议,随后为学生的最终答辩打分。
(三)学校方面
大一,为大一新生分配“小导师”;大二,组织学生竞选“小导师”;大三下学期,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选题进行审核;大四上学期,通过网络监督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大四下学期,与交流院校进行网上论文的互评,并组织学生答辩,最后计算教师和学生的成绩(例:教师成绩=日常签到×0.1+开会次数与内容×0.3+指导出的论文评分×0.4+学生评价×0.2;学生成绩=指导教师评价×0.2+论文评审成绩×0.4+答辩成绩×0.4)。
新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核心来构建新型毕业设计结构的理念,与传统毕业设计有所不同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新模式具有一个大胆的创举。以往毕业设计的完成都安排在大四年级的下半学期,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学生要兼顾毕业找工作、毕业设计等诸多事务,这势必会造成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下降。新的理念就在于将原有紧密集结在大四下学期学生需要完成的诸多任务分解到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在这样的改动下,由于提前知道任务,学生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对于学习的应付心理。图3为毕业设计新模式流程图。
五、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综合技能考核的核心环节。我们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促进一流专业的建设,并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慧云,邹峥嵘,陶超,等.浅析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4):8-9.
[2] 谢宏全,周立,孙佳龙,等.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持续改进[J].测绘工程,2018(9):75-80.
[3] 何立恒,杨强,鲍其胜.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多样化选题探讨[J].城市勘测,2019(4):180-182.
[4] 何立恒,王志杰,鲍其胜,等.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与对策[J].测绘科学,2010(5):245-246+204.
[5] 徐春生,祁凤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3):67-69.
[6] 李雪芳.改进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9):267-268.
[7] 李志鹏,齐利敏.“互联网+”时代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23-125.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9-0045-04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传统培养模式往往集中于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势不可挡。本科高校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出发点,在双向引导下采用全周期培养模式,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推进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1]。
一、现有毕业设计模式的流程
本文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现有毕业设计模式为例,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并有成型的管理体系,分为双选管理、过程管理、评分及答辩三个阶段。
(一)双选管理
在选题阶段采用双选模式,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较以往教师单向选择学生的方式,这已经有所改进。以往的单向选择模式中有很多弊端,例如学生对选题不满意,指导教师精力分配不均、照顾不到每个学生,选题局限性很大等。
(二)过程管理
在过程管理阶段,整个过程基于互联网平台(大学生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增加了中期检查,这样的举措能避免学生后期突击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差问题的出现;其更提高了整个毕业设计的完成速度,而且提出了查重机制,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三)评分及答辩
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指导教师给出的指导成绩、论文的评阅成绩以及最终的答辩成绩三方面组成的,这样的成绩认定模式能够减少一些教师由于主观原因带来的评分失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评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由此可见,该模式虽然突出了“双选管理”“过程管理”“评分机制”“过程性考核”等方面,较之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将从学生、选题以及管理三个角度,分析现有毕业设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给出合理化建议与措施。
二、现有毕业设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一方面,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并且自身的综合能力欠缺。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同时,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简单的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2]。另一方面,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这会导致他们精力分散,在毕业论文上投入的时间有限,有些甚至是匆忙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论文的写作不熟练,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
现有模式下,使用网络平台加强过程化管理、增加选题的范围、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出台相关文件硬性规定毕业论文(设计)重复率在30%以内等强制性的措施,能保证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基本上解决了由于学生不重视所导致的毕业论文质量差的问题。但因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毕业论文质量差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选题方面
现有的选题模式首先是采用“N对N”的模式,所谓“N对N”模式,是实行导师和学生双选的一种选题模式,根据教师、教学团队、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提交的选题,最终确定选题是通过双方的互相确认才成立,避开了以往只能由教师选择学生的“一对多”模式的弊端。通过实践发现,人们在完成主动选择的任务时,其积极性和任务完成质量要比被动选择时高。这样的选题模式首先能够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能拓宽师资来源,进行校内外联合指导。要联合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在领域内尖端的企业和实习基地寻求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进行联合指导。这样的师资力量改善缓解了“指导教师分配不合理”和“选题范围不在指导教师的擅长领域”的问题[3-4]。但以上这种模式仍然存在选题局限性的问题。
(三)管理方面
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已经比较成熟,采用了中国知网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平台,有完整的流程,具备管理和查重双重功能,突出了“双选管理”“过程管理”“过程性考核”等方面。但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实验条件不能满足”“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精力投入不足”“论文答辩过于流式”的问题。
总体来说,在现行毕业设计模式的大环境下,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根源所在。新兴的举措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考虑解决的措施比较合适,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新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来解决原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图2所示。
三、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举措的探索
(一)学生方面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通常是最关键、也是最难解决的,针对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自律性,本文在已有措施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全周期培养模式,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方案。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需要有时间的保证,因此,为保证充分的时间,我们将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大三已经基本完成全部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专业实习。在此期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时间相对较充裕,学生可以提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实习期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选题、开题和任务书的工作。同时,部分学生也可以利用实习完成部分试验内容。 另一方面,从选题结果看,好的选题要建立在大量文献查阅的基础上。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查阅文献,选题存在诸多问题:内容较少,没有具体把国内外相关研究表述清楚,研究的目的意义不明确,有些牵强附会;引用的文献资料较少,几乎都是中文文献,开题报告完成质量较低[5]。因此,采用本科生导师制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本校本科生或研究生中寻找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下一届新生的“小导师”,以寝室为单位,视寝室人数,选一至两位“小导师”。“小导师”通过网上报名,要求报名者满足无挂科、无不良违纪行为,并具有一定的科研潜力和创新思维等条件。对于入选的“小导师”,根据对相关学生的指导情况,学校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评选奖学金时增加素质学分、在优秀学生评选时优选推荐、免试推荐研究生或博士生时出具相关材料证明等,鼓励参与者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实行本科生“小导师”制相当于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优秀本科生或研究生有能力为低年级本科生解决此类问题,培养并提升大学生基础技能综合素质,使其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有经验可循,在一开始就为论文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选题方面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眼睛”,这双“眼睛”好看了,将会为毕业设计锦上添花。做好选题工作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中之重。
根据选题方面存在范围局限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校企合作”“结合赛事、科研及创新创业项目”“提前开始毕业设计选题”等方式来扩大学生选题的范围。
首先,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开展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联合指导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采用“双导师”制,联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创新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模式,将企业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毕业设计的课题,整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其思维能力,为其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各专业和领域每年会有相关赛事的开展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从赛事中总结经验、开阔视野、凝练观点,从而为毕业设计选题做准备。
再次,全周期培养模式的实行,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并结合专业课的实验和实习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来进行选题的统筹。
(三)管理方面
在现有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下,针对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论文评审不够规范、实验条件不齐全等方面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将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优秀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金和名誉称号,并和年底考核直接联系,特别是优秀的评审;在职称评定上,优秀指导教师作为必要条件或增加为加分项,从制度上保证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举办師德师风教育讲座,提高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其次,论文评审。毕业论文答辩前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预答辩,找出预答辩的问题及修改措施,使学生能够熟悉答辩的要求,更好地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做好准备,提高答辩成绩;实行匿名评审制,学生在提交毕业设计时匿名提交,与此同时相应的评阅教师匿名评阅;增加同行评阅,与同专业的其他高校进行交换评阅,提高论文评价质量的可信度。
再次,实验条件不齐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上文中提到的校企深度合作的策略,改善此问题;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来弥补不足。
四、毕业设计新模式
根据以上提出的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举措,进而提出毕业设计新模式。新模式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入手,按时间线列出了各个时间段该进行的任务,具体如下。
(一)学生方面
大一,为学生配备“小导师”。“小导师”是从与学生相同专业的学长、学姐之中选拔出来的。而“小导师”模式可以很好地替教师解决以撰写论文为代表的诸多问题。随后是基本技能的学习,所谓的基本技能,就是查找资料、从资料之中搜集所需信息、撰写论文的技能。
大二,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锻炼具备了一定的能力素养,在大二时让学生竞选 “小导师”,为新大一提供引导和帮助。
大三下学期,学生大部分专业课已经学习完毕,可以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参加开题讲座和收集资料,这些举措是为了将集中在大四下学期的任务分解至大三完成,以此来缓解大四特殊时期学生的巨大压力,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为了快速完成毕业设计从而忽视毕业设计质量的问题。
大四上学期,学生需要提交开题报告,并且需要查阅文献随后提交中期检查。
大四下学期,与以往毕业设计模式有所不同的是增加了校企合作的过程,分为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初稿、二稿以及三稿,敲定后提交论文终稿,进行预答辩发现答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随后进行评教,最后进行最终答辩。
方案二:学生提交校企合作的申报书以及合同书,若审批通过,学生根据合同书进行毕业设计,只需按时提交中期检查,随后提交成果完成毕业答辩即可。否则,回到方案一。
(二)教师方面
大三下学期,确定学生的选题,为所选学生编写任务书并为学生开展开题讲座。
大四上学期,教师审批、修改和批注学生的开题报告,随后定期开会授课为学生讲解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审批、修改和批注学生的中期报告。
大四下学期,定期开会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审批、修改和批注学生的论文初稿,并且为学生论文修改提供建议,随后审批、修改和批注学生的论文终稿。为学生举办预答辩,提出建议,随后为学生的最终答辩打分。
(三)学校方面
大一,为大一新生分配“小导师”;大二,组织学生竞选“小导师”;大三下学期,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选题进行审核;大四上学期,通过网络监督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大四下学期,与交流院校进行网上论文的互评,并组织学生答辩,最后计算教师和学生的成绩(例:教师成绩=日常签到×0.1+开会次数与内容×0.3+指导出的论文评分×0.4+学生评价×0.2;学生成绩=指导教师评价×0.2+论文评审成绩×0.4+答辩成绩×0.4)。
新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核心来构建新型毕业设计结构的理念,与传统毕业设计有所不同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新模式具有一个大胆的创举。以往毕业设计的完成都安排在大四年级的下半学期,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学生要兼顾毕业找工作、毕业设计等诸多事务,这势必会造成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下降。新的理念就在于将原有紧密集结在大四下学期学生需要完成的诸多任务分解到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在这样的改动下,由于提前知道任务,学生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对于学习的应付心理。图3为毕业设计新模式流程图。
五、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综合技能考核的核心环节。我们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促进一流专业的建设,并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慧云,邹峥嵘,陶超,等.浅析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4):8-9.
[2] 谢宏全,周立,孙佳龙,等.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持续改进[J].测绘工程,2018(9):75-80.
[3] 何立恒,杨强,鲍其胜.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多样化选题探讨[J].城市勘测,2019(4):180-182.
[4] 何立恒,王志杰,鲍其胜,等.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与对策[J].测绘科学,2010(5):245-246+204.
[5] 徐春生,祁凤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3):67-69.
[6] 李雪芳.改进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9):267-268.
[7] 李志鹏,齐利敏.“互联网+”时代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23-125.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