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而科学使用好数学教材就是其中重要一点。在教学实践中有些一线教师就步入了误区:完全照搬教材或不科学的改编教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这样使用新教材会提高教学效果: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情境创设;敢于创造性使用;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注重加入开放性问题研究等。
【关键词】有效 照搬 改编 科学 创造 反思提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对数学教材的使用,如果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改变,仍可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不理想,我在以下几方面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科学利用教材教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一、注重每章节内容的情境创设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学生,学习高深的知识和熟知的东西,都会感到索然无味,不感兴趣。因此对于教材的每一处教学内容都需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开始就处于愤悱状态,处于“准发现者”的地位,诱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开门见山地说:“某某公司想请同学们设计几种瓶药包装盒,你能设计并在平板纸上先裁剪好吗?”这时学生感到①有意义;②有可能完成;③此事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怎样设计、怎样画、剪,并非一目了然)。于是很快在班里出现了观察——讨论(甚至争论)——操作——验证的情况。当然创设情境并不是一定在每节课的开头,对于每节课的每段学习内容都应当在力所能及的原则下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合作、去体验、得结论,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要敢于创造性、灵活地使用新教材
由于现在的数学教材虽然已很完美,但在一些细节上也是在逐步完善,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环境等其他因素,所以一线教师一定要敢于创造性地合理的使用新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让学生学习华师大版七年级教材第四章时我按教参建议的课时及要求学完本章之后,才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好,问题出在哪儿呢?经过反思我认为是没有吃透课标精神,没有真正领悟编者的编写意图,从而没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所致。这一章是几何入门的学习,尤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两个阶段的交错时期,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同速性,提高适合于不同思维发展阶段的学习策略,精心设计教学形象,让学生参与讨论、实验、模型观察和制作,运用多感观谈一谈、画一画、做一做和改一改,帮助学生思维产生质的飞跃,这样去处理教材,教学效果会好得多,也令编者欣慰。
三、注重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结合教材内容,有机、有意地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尝试,我认为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①某些内容在学习之前,可布置学生先作调查,开展活动,得到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新内容学习探索时加以运用,效果较佳。如关于银行利率的计算,事先布置学生调查了解银行的利率及计算利息的方法;再如在学习平行线、垂直线的形象;又如在学习数据的表示时,先布置调查亚运会金牌榜。②在学习新知识中,只要学生能够动手实践的内容,都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如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用一支钢笔,一支铅笔分别表示两条直线,在桌面上变换位置并观察、归纳;再如学习数据收集时,当堂投票选班级元旦联欢会节目主持人等。③在学习新知识后,为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样也可安排实践活动。再加上学习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后,讓学生动手实践,看看正方体的展开图究竟有多少种等。总之,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的过程。
四、注重引入开放性问题的小课题研究
传统的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它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适当引入开放性应用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由于这类问题的情景是现实的,能够使学生在课堂里接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又由于这类问题的开放性,要求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而不是套用老方法,所以小课题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编制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块:第一种是比较简单的实际的操作性问题解决的问题,像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尝试性解决的结果不固定题;第二种是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学生适应性的问题解决的课题,像需要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划性的预测和规划的问题解决;第三种是需要采用一定的推理、论证、说明等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例如:有一个四边形的桌面,若要检验它的对边是否平行,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检验?你有几种方法?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课改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实验教材只是课改目标的媒介,我们只是利用实验教材教学生,观念变了,一切都是新的。
【参考文献】
[1]何芳.初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庙中学)
【关键词】有效 照搬 改编 科学 创造 反思提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对数学教材的使用,如果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改变,仍可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不理想,我在以下几方面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科学利用教材教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一、注重每章节内容的情境创设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学生,学习高深的知识和熟知的东西,都会感到索然无味,不感兴趣。因此对于教材的每一处教学内容都需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开始就处于愤悱状态,处于“准发现者”的地位,诱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开门见山地说:“某某公司想请同学们设计几种瓶药包装盒,你能设计并在平板纸上先裁剪好吗?”这时学生感到①有意义;②有可能完成;③此事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怎样设计、怎样画、剪,并非一目了然)。于是很快在班里出现了观察——讨论(甚至争论)——操作——验证的情况。当然创设情境并不是一定在每节课的开头,对于每节课的每段学习内容都应当在力所能及的原则下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合作、去体验、得结论,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要敢于创造性、灵活地使用新教材
由于现在的数学教材虽然已很完美,但在一些细节上也是在逐步完善,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环境等其他因素,所以一线教师一定要敢于创造性地合理的使用新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让学生学习华师大版七年级教材第四章时我按教参建议的课时及要求学完本章之后,才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好,问题出在哪儿呢?经过反思我认为是没有吃透课标精神,没有真正领悟编者的编写意图,从而没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所致。这一章是几何入门的学习,尤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两个阶段的交错时期,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同速性,提高适合于不同思维发展阶段的学习策略,精心设计教学形象,让学生参与讨论、实验、模型观察和制作,运用多感观谈一谈、画一画、做一做和改一改,帮助学生思维产生质的飞跃,这样去处理教材,教学效果会好得多,也令编者欣慰。
三、注重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结合教材内容,有机、有意地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尝试,我认为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①某些内容在学习之前,可布置学生先作调查,开展活动,得到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新内容学习探索时加以运用,效果较佳。如关于银行利率的计算,事先布置学生调查了解银行的利率及计算利息的方法;再如在学习平行线、垂直线的形象;又如在学习数据的表示时,先布置调查亚运会金牌榜。②在学习新知识中,只要学生能够动手实践的内容,都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如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用一支钢笔,一支铅笔分别表示两条直线,在桌面上变换位置并观察、归纳;再如学习数据收集时,当堂投票选班级元旦联欢会节目主持人等。③在学习新知识后,为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样也可安排实践活动。再加上学习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后,讓学生动手实践,看看正方体的展开图究竟有多少种等。总之,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的过程。
四、注重引入开放性问题的小课题研究
传统的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它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适当引入开放性应用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由于这类问题的情景是现实的,能够使学生在课堂里接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又由于这类问题的开放性,要求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而不是套用老方法,所以小课题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编制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块:第一种是比较简单的实际的操作性问题解决的问题,像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尝试性解决的结果不固定题;第二种是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学生适应性的问题解决的课题,像需要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划性的预测和规划的问题解决;第三种是需要采用一定的推理、论证、说明等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例如:有一个四边形的桌面,若要检验它的对边是否平行,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检验?你有几种方法?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课改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实验教材只是课改目标的媒介,我们只是利用实验教材教学生,观念变了,一切都是新的。
【参考文献】
[1]何芳.初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