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对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小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兴趣或其他原因而轻视阅读,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呢?
一、以兴趣为引领
圣人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挥主动性,阅读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但在我看来,采用多形式阅读,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阅读可以从阅读目的、阅读人数、阅读速度等不同角度分为多种形式,采用不同于常规的阅读方式会给学生很强的新奇感,从而吸引学生参与进去,而参与往往会使学生收获更多。
例如,“开火车”便是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每次讲新课之前,我都会要求学生先自行预习课文内容,并告诉他们将进行“开火车”式的朗读。在上课时,我会从每个小组中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并分配任务,让他们进行“开火车”式的朗读。小学生都有着很强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所以每个人都很期待自己能在课堂上展示,为小组争光。同时每个人都不想自己被挑中时,让小火车在自己这里“出事”,所以学生都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在这准备的过程中,由于是自发进行的阅读,学生往往能学到很多。此外,角色扮演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在进行《完璧归赵》一文的学习时,我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将其演成话剧,学生展现出极大的兴趣,争先恐后的举手抢角色,而且学生演的也极其投入。通过课后的测试,我发现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体会比其他文章更深刻。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阅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中,总是教师提一个问题,学生被动的思考,然后回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机械的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完全没有自主性,课堂就显得极其单调、枯燥,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长久如此,学生就会对语文课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开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并尝试寻找答案,甚至对于一些思路清晰,结构明显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概括文章结构。如此在探索中阅读,既提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譬如,在进行《火烧云》一课的教学时,我便引导学生进行了课文的探索。我让学生在朗读时想象文章描写的景象,并标记出哪一句话留下的印象最深,大多数学生都指出是“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还说出关键是“烧”这个字很形象。而我则提出“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火”字很形象,用的也很好,并让学生对比一下,大胆发表一下看法。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烧”字更好一点,并且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有的认为“烧”字更能描绘出颜色的美丽;有的认为“烧”字能让人看到火燒云的变化;有的认为“烧”字能让人感觉到火烧云从东到西的移动……这种学生自己领悟、自行探索的方式能够极大地开拓学生思维。而且由于文章层次较为清晰,我还让学生自己划分层次并尝试解决课后问题。由于整篇文章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探索掌握的,所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还逐渐养成了主动思考、自行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在阅读中开发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对创新能力要求的提高,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对其有极大帮助。因此新世纪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不应该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凭借自己的创新思维与教师进行探讨、互动。另外,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靠课本是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并帮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学习,提醒学生记录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不受束缚,有时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有时也难以作答。例如,在进行《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教学时,课后有一位学生便提出疑问:“老师,课文中说海边有很多小鱼在浅水洼里,而且很快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蒸干,小鱼就会死去,男孩明明知道靠自己是无法救太多小鱼的,可他为什么不向海边的人求助呢?那样不是可以救更多的小鱼吗?”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给予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学生积极的讨论,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能够增强他们自主思考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还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作为学生成长引导者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为动力,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性的阅读。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步始于创新,有了创新思维,学生就能在有限的阅读中学到更多。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蓉江新区潭口镇中心小学(341401)
一、以兴趣为引领
圣人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挥主动性,阅读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但在我看来,采用多形式阅读,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阅读可以从阅读目的、阅读人数、阅读速度等不同角度分为多种形式,采用不同于常规的阅读方式会给学生很强的新奇感,从而吸引学生参与进去,而参与往往会使学生收获更多。
例如,“开火车”便是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每次讲新课之前,我都会要求学生先自行预习课文内容,并告诉他们将进行“开火车”式的朗读。在上课时,我会从每个小组中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并分配任务,让他们进行“开火车”式的朗读。小学生都有着很强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所以每个人都很期待自己能在课堂上展示,为小组争光。同时每个人都不想自己被挑中时,让小火车在自己这里“出事”,所以学生都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在这准备的过程中,由于是自发进行的阅读,学生往往能学到很多。此外,角色扮演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在进行《完璧归赵》一文的学习时,我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将其演成话剧,学生展现出极大的兴趣,争先恐后的举手抢角色,而且学生演的也极其投入。通过课后的测试,我发现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体会比其他文章更深刻。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阅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中,总是教师提一个问题,学生被动的思考,然后回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机械的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完全没有自主性,课堂就显得极其单调、枯燥,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长久如此,学生就会对语文课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开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并尝试寻找答案,甚至对于一些思路清晰,结构明显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概括文章结构。如此在探索中阅读,既提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譬如,在进行《火烧云》一课的教学时,我便引导学生进行了课文的探索。我让学生在朗读时想象文章描写的景象,并标记出哪一句话留下的印象最深,大多数学生都指出是“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还说出关键是“烧”这个字很形象。而我则提出“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火”字很形象,用的也很好,并让学生对比一下,大胆发表一下看法。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烧”字更好一点,并且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有的认为“烧”字更能描绘出颜色的美丽;有的认为“烧”字能让人看到火燒云的变化;有的认为“烧”字能让人感觉到火烧云从东到西的移动……这种学生自己领悟、自行探索的方式能够极大地开拓学生思维。而且由于文章层次较为清晰,我还让学生自己划分层次并尝试解决课后问题。由于整篇文章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探索掌握的,所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还逐渐养成了主动思考、自行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在阅读中开发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对创新能力要求的提高,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对其有极大帮助。因此新世纪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不应该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凭借自己的创新思维与教师进行探讨、互动。另外,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靠课本是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并帮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学习,提醒学生记录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不受束缚,有时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有时也难以作答。例如,在进行《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教学时,课后有一位学生便提出疑问:“老师,课文中说海边有很多小鱼在浅水洼里,而且很快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蒸干,小鱼就会死去,男孩明明知道靠自己是无法救太多小鱼的,可他为什么不向海边的人求助呢?那样不是可以救更多的小鱼吗?”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给予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学生积极的讨论,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能够增强他们自主思考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还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作为学生成长引导者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为动力,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性的阅读。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步始于创新,有了创新思维,学生就能在有限的阅读中学到更多。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蓉江新区潭口镇中心小学(34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