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师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wei_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首先对“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述,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将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作为立足点,从激发兴趣、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出发,围绕该模式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探索,以期能够在某些方面给教师以启发。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筑装饰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223-01
   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现阶段正面临着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瓶颈等诸多问题,以课程、师徒实训为前提,对“师徒制”的教育模式进行构建,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师徒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职业教育困境加以解决的方面,因此,将其与建筑装饰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对该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就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师徒制”教育模式指的是徒弟(这里指学生)遵循约定,跟随师傅(这里指教师)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的教育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授的方式,将自身知识、技术和经验向学生进行传授,此时,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会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师徒制”教育模式一方面为师生间的沟通提供了相应的平台,使“因材施教”的目标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为教师传授核心技能、职业素还有工作经验提供了便利,为学生今后的进步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
   保证“师徒制”教育模式取得应有成效的关键是以项目课程一体化为前提所建立的课程教学体系,中职教师可以将此作为指导思想,将双证融通、校企合作以及工学交替作为切入点,将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提升作为核心目标,以建筑装饰专业具有的特点为依据,以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围绕项目化教学展开涵盖设计系统化、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交替等内容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激发兴趣
   “师徒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情境教学,也就是说,师徒、师生处于相同情境下,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方式完成特定的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需再对知识或技能进行被动的接受,他们的身份转为项目设计者与执行者,置身于相应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需要师傅完成的工作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其相应的建议或指导。实践结果表明,实时的沟通与反馈,在促进学习进程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即时解决学生疑问带来的影响,则体现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两方面。
   (二)教学设计
   从建筑装饰专业具有的特点出发,适用于“师徒制”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应为项目课程一体化,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可将专业课划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先导项目课程、主导项目课程、提高项目课程还有综合项目课程。在对不同项目课程进行设计时,教师应以行业企业工作流程为依据,保证任意项目课程的组成都包括职业素质、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建立的项目课程体系,既符合职业标准,又能够充分发挥“师徒制”教育模式的优势。
   (三)教学评价
   适用于“师徒制”教育模式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满足发表化、第三方化或是成果公开化的特征。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相应的评价体系作为依托,因此,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保证每个项目课程结束后,都有相应的考核评价,这样做,往往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发表化是指通过官方或其他正式形式,发表设计成果并获奖;第三方化是指教学评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系部,师傅和学生,另一部分是企业经理,专家和专业人员;成果公开化是指学生公开展示并汇报设计成果,参与教学考核评价的主体包括师傅和其他学生等。落实上述评价方式,是保证“师徒制”教育模式所具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
   綜上所述,“师徒制”教育模式的出现,主要代表着对中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结果表明,合理应用“师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缩短了中职学生将所学知识向职业能力进行转化需要花费的时间,还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比过去更加精湛的技艺,最终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乔亚昆,李文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装饰专业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247.
   [2]王文乐,李宏.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0):102-103.
其他文献
[摘 要]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前主要侧重于交通一体化、产业升级转移等领域的合作,保障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的社会保障共享体系明显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养老保障协同发展共享体系亟待完善和升级,这对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化、促进发展成果的区域共享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社会保障;养老保险;问题;挑战  [中图分类号] G91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摘 要] 2015年“双一流”战略实施以来,“双一流”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焦点话题,地方本科院校要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挑战。就传统的历史学科而言,要正视现实,认清形势,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目标。要摸清家底,根植学校所有学科优势,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当然,地方本科院校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将学科建设目标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找到自己的动力源泉,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摘 要] 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发展,而在校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对新鲜的事物敢于尝试并乐于去体验。再加上大学生往往既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也面临着来自周围群体的压力,急于学习技能,提升自我的競争力,而技能交换平台则能满足大学生的这类需求。同时,合理匹配高校资源,将有助于技能交换平台在高校的发展。重点分析技能交换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及其与高校资源的合理匹配应用。  [关 键 词] 技
期刊
[摘 要] 民族及偏远地区高校都面临专职辅导员配备比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难题。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右江民族医学院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配置和激励政策的特点和问题,进而提出促进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改革的思考。  [关 键 词] 利益相关者;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辅导员;配置;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43-03  
期刊
[摘 要] 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制度不完善、组织不健全、体系不完整等问题,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二级学院应借鉴审核评估的新思想,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把好教学质量关。  [关 键 词] 审核评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以武昌首义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介绍通过课程达成度评价的结果促进课程体系构建和改革的过程,并对“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进行实践,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方法和途径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 OBE模式;达成度评价;课程体系;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76-02  成果导向教育
期刊
[摘 要] 目前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学生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靠,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要从老师着手,对课堂教学进行趣味性的设计,使理论与实训教学能够生动活泼、更富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摘 要] 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是一项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在此项工作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机械数控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全面认识机械数控专业。当学生对机械数控专业的认识不再模棱两可,那么学生能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学习中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反复的操作,让学生有了责任心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由此可见,要想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必须要开展兴趣教育,重视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训,提高机械数控专业学生的认
期刊
[摘 要] 中职会计技能,一般包括点钞和翻打传票两项内容。而这两种技能的学习,在目前来说并没有任何一本统一而专业的教材作为依托,只能依靠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无法为每一位学生进行现场近距离的直观演示,给技能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实践中探索,把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微课教学引入会计技能课堂,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对微课在会计技能
期刊
[摘 要] 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化技能,而真正的职业化技能存在于一线的生产施工企业。当今社会,职业技术是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职校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推动职业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206-01   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