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首先对“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述,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将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作为立足点,从激发兴趣、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出发,围绕该模式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探索,以期能够在某些方面给教师以启发。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筑装饰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223-01
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现阶段正面临着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瓶颈等诸多问题,以课程、师徒实训为前提,对“师徒制”的教育模式进行构建,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师徒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职业教育困境加以解决的方面,因此,将其与建筑装饰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对该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就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师徒制”教育模式指的是徒弟(这里指学生)遵循约定,跟随师傅(这里指教师)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的教育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授的方式,将自身知识、技术和经验向学生进行传授,此时,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会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师徒制”教育模式一方面为师生间的沟通提供了相应的平台,使“因材施教”的目标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为教师传授核心技能、职业素还有工作经验提供了便利,为学生今后的进步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
保证“师徒制”教育模式取得应有成效的关键是以项目课程一体化为前提所建立的课程教学体系,中职教师可以将此作为指导思想,将双证融通、校企合作以及工学交替作为切入点,将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提升作为核心目标,以建筑装饰专业具有的特点为依据,以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围绕项目化教学展开涵盖设计系统化、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交替等内容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激发兴趣
“师徒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情境教学,也就是说,师徒、师生处于相同情境下,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方式完成特定的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需再对知识或技能进行被动的接受,他们的身份转为项目设计者与执行者,置身于相应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需要师傅完成的工作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其相应的建议或指导。实践结果表明,实时的沟通与反馈,在促进学习进程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即时解决学生疑问带来的影响,则体现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两方面。
(二)教学设计
从建筑装饰专业具有的特点出发,适用于“师徒制”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应为项目课程一体化,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可将专业课划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先导项目课程、主导项目课程、提高项目课程还有综合项目课程。在对不同项目课程进行设计时,教师应以行业企业工作流程为依据,保证任意项目课程的组成都包括职业素质、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建立的项目课程体系,既符合职业标准,又能够充分发挥“师徒制”教育模式的优势。
(三)教学评价
适用于“师徒制”教育模式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满足发表化、第三方化或是成果公开化的特征。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相应的评价体系作为依托,因此,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保证每个项目课程结束后,都有相应的考核评价,这样做,往往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发表化是指通过官方或其他正式形式,发表设计成果并获奖;第三方化是指教学评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系部,师傅和学生,另一部分是企业经理,专家和专业人员;成果公开化是指学生公开展示并汇报设计成果,参与教学考核评价的主体包括师傅和其他学生等。落实上述评价方式,是保证“师徒制”教育模式所具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
綜上所述,“师徒制”教育模式的出现,主要代表着对中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结果表明,合理应用“师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缩短了中职学生将所学知识向职业能力进行转化需要花费的时间,还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比过去更加精湛的技艺,最终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乔亚昆,李文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装饰专业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247.
[2]王文乐,李宏.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0):102-103.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筑装饰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223-01
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现阶段正面临着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瓶颈等诸多问题,以课程、师徒实训为前提,对“师徒制”的教育模式进行构建,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师徒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职业教育困境加以解决的方面,因此,将其与建筑装饰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对该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就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师徒制”教育模式指的是徒弟(这里指学生)遵循约定,跟随师傅(这里指教师)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的教育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授的方式,将自身知识、技术和经验向学生进行传授,此时,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会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师徒制”教育模式一方面为师生间的沟通提供了相应的平台,使“因材施教”的目标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为教师传授核心技能、职业素还有工作经验提供了便利,为学生今后的进步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
保证“师徒制”教育模式取得应有成效的关键是以项目课程一体化为前提所建立的课程教学体系,中职教师可以将此作为指导思想,将双证融通、校企合作以及工学交替作为切入点,将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提升作为核心目标,以建筑装饰专业具有的特点为依据,以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围绕项目化教学展开涵盖设计系统化、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交替等内容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激发兴趣
“师徒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情境教学,也就是说,师徒、师生处于相同情境下,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方式完成特定的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需再对知识或技能进行被动的接受,他们的身份转为项目设计者与执行者,置身于相应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需要师傅完成的工作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其相应的建议或指导。实践结果表明,实时的沟通与反馈,在促进学习进程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即时解决学生疑问带来的影响,则体现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两方面。
(二)教学设计
从建筑装饰专业具有的特点出发,适用于“师徒制”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应为项目课程一体化,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可将专业课划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先导项目课程、主导项目课程、提高项目课程还有综合项目课程。在对不同项目课程进行设计时,教师应以行业企业工作流程为依据,保证任意项目课程的组成都包括职业素质、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建立的项目课程体系,既符合职业标准,又能够充分发挥“师徒制”教育模式的优势。
(三)教学评价
适用于“师徒制”教育模式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满足发表化、第三方化或是成果公开化的特征。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相应的评价体系作为依托,因此,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保证每个项目课程结束后,都有相应的考核评价,这样做,往往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发表化是指通过官方或其他正式形式,发表设计成果并获奖;第三方化是指教学评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系部,师傅和学生,另一部分是企业经理,专家和专业人员;成果公开化是指学生公开展示并汇报设计成果,参与教学考核评价的主体包括师傅和其他学生等。落实上述评价方式,是保证“师徒制”教育模式所具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
綜上所述,“师徒制”教育模式的出现,主要代表着对中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结果表明,合理应用“师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缩短了中职学生将所学知识向职业能力进行转化需要花费的时间,还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比过去更加精湛的技艺,最终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乔亚昆,李文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装饰专业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247.
[2]王文乐,李宏.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