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澳門高等教育發展面臨怎樣的的機遇和障礙?
澳門科技大學榮休校長許敖敖教授: 近20年來,澳門的高等教育由小到大,高校的研究工作從無到有,發展變化很大,可以說是滄海變桑田。由於中央的支持和特區政府“科教興澳”政策,澳門的高等教育由回歸初期的基礎薄弱狀況,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有數万名大學生、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學專業設置也較完善。
現在澳門面臨新的形勢:一是新冠疫情給澳門帶來深刻反省,即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經濟適度多元;二是大灣區的建設啟動了,這是國家層面的戰略。澳門要融入到大灣區的發展,這對澳門高等教育,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科技創新的高地,澳門的高等教育可以為大灣區的建設培養科技人才,還有“產學研”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也是澳門的高等教育應該擔當好的角色。
關於高等教育發展的障礙方面:我個人認為是對澳門的高等教育評價有誤區,在我看來澳門的高等教育基礎不夠紮實,因為一個大學的成長需要有積澱,澳門的高校歷史都較短,這點我們需要有充分的認識。澳門的高等教育需要盡快提高師資隊伍的實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澳門是一個微型社會,我認為高等教育的規模也應是小而精。大學不光是看排名,更重要是要真正吸引優秀的中學生來讀,真正從澳門的大學走出優秀的科技人才等。
澳門國際文化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婁勝華教授:第一個機遇是澳門發展的定位: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澳門被確定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發展定位,建設“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離不開澳門高等教育及其優勢學科的發展,這可以看成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機遇。第二個機遇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的提出:在大灣區戰略中,澳門作為大灣區的四個中心城市之一,確定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旅遊教育培訓基地”為目標,要實現上述目標,離不開高等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使澳門的高等教育發展不只是局限於澳門本地,還可以和大灣區的高校聯合起來發展,這為澳門的高校發展提供了新動力。通過和大灣區高校的資源共用,借鑒大灣區其他高校的發展經驗,從而推進澳門高等教育與大灣區高校的融合發展。第三個機遇是澳門特區政府的財力比較雄厚,而且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比較重視。雄厚的財政資源可以為澳門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切實的支援。第四個機遇是澳門的優勢產業,如旅遊、博彩等,可以為澳門高等教育中的相關學科的發展提供優質的產業基礎。個人認為,目前澳門的高等教育發展具有上述四個方面的機遇。
至於高等教育的發展障礙:個人認為,一是澳門的地方比較小,土地資源非常有限,有限的土地資源制約了澳門高校的發展空間;二是澳門人口比較少,高等教育本地的生源受到限制,而且競爭力較弱;三是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就業市場狹小,在一定程度限制了高等教育人才的就業機會;四是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基礎比較薄弱,在高等教育的制度建設上相對比較滯後;五是在澳門高校就讀的外地畢業生,不能直接在本地就業,這個制度安排限制了外地生畢業後在澳門的發展;六是澳門知名的大學少,優勢學科相對較少,學科建設形成明顯的傾向性。
澳門城市大學周平副教授:主要存在以下機遇:“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澳門多元文化的環境和中英葡三語教學的教育特色,中華文化為內地生提供了熟悉的環境和親切感,多元文化使學生產生新奇感並拓寬視野;國際上對中國文化興趣增長;國際國內新興市場對高校人才的需求。此外“飛地”模式,例如澳門大學橫琴辦學模式,為高校異地辦學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辦學模式。灣區合作能夠開啟內地與澳門合作模式,通過師資互認互聘,學術成果共用,合作辦學等模式,優勢互補,揚長避短,服務大灣發展需要。
個人認為面臨的主要障礙,一是矛盾:現有學科設置與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矛盾;高等教育品質提高與數量擴展之間的矛盾;事業性的全人教育(以教師個人學術專長為導向)與企業性的短平快市場反應(以市場需求為辦學導向)之間的矛盾;服務澳門經濟建設與全球高校排名之間的矛盾。
二是局限:澳門高等教育深受內生性的局限困擾,高校辦學需要校址,校址發展受澳門土地資源的限制;高層次人才培養受本土就業第一學歷限制和澳門人才需求規模局限;澳門主流行業與國際前沿發展方向差距的限制。
澳門專才學會創會會長簡浩賢博士:我認為澳門回歸21年以來,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進步及發展,澳門是只有30多平方公里,70萬人口不到的微型經濟體系,竟然可擁有10所高等院校,據了解,可提供300多個高教課程。但在這些亮麗的數字背後,我們也需要看到問題,例如澳門出生率持續偏低而引致每年畢業生人數基本呈下降態勢;澳門外地學生雖然很多,但來源過於集中在中國內地;澳門教師的人數、資歷與研究水平、師生比例等都是未來需要面對的問題。
澳門科技大學榮休校長許敖敖教授: 近20年來,澳門的高等教育由小到大,高校的研究工作從無到有,發展變化很大,可以說是滄海變桑田。由於中央的支持和特區政府“科教興澳”政策,澳門的高等教育由回歸初期的基礎薄弱狀況,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有數万名大學生、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學專業設置也較完善。
現在澳門面臨新的形勢:一是新冠疫情給澳門帶來深刻反省,即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經濟適度多元;二是大灣區的建設啟動了,這是國家層面的戰略。澳門要融入到大灣區的發展,這對澳門高等教育,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科技創新的高地,澳門的高等教育可以為大灣區的建設培養科技人才,還有“產學研”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也是澳門的高等教育應該擔當好的角色。
關於高等教育發展的障礙方面:我個人認為是對澳門的高等教育評價有誤區,在我看來澳門的高等教育基礎不夠紮實,因為一個大學的成長需要有積澱,澳門的高校歷史都較短,這點我們需要有充分的認識。澳門的高等教育需要盡快提高師資隊伍的實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澳門是一個微型社會,我認為高等教育的規模也應是小而精。大學不光是看排名,更重要是要真正吸引優秀的中學生來讀,真正從澳門的大學走出優秀的科技人才等。
澳門國際文化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婁勝華教授:第一個機遇是澳門發展的定位: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澳門被確定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發展定位,建設“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離不開澳門高等教育及其優勢學科的發展,這可以看成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機遇。第二個機遇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的提出:在大灣區戰略中,澳門作為大灣區的四個中心城市之一,確定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旅遊教育培訓基地”為目標,要實現上述目標,離不開高等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使澳門的高等教育發展不只是局限於澳門本地,還可以和大灣區的高校聯合起來發展,這為澳門的高校發展提供了新動力。通過和大灣區高校的資源共用,借鑒大灣區其他高校的發展經驗,從而推進澳門高等教育與大灣區高校的融合發展。第三個機遇是澳門特區政府的財力比較雄厚,而且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比較重視。雄厚的財政資源可以為澳門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切實的支援。第四個機遇是澳門的優勢產業,如旅遊、博彩等,可以為澳門高等教育中的相關學科的發展提供優質的產業基礎。個人認為,目前澳門的高等教育發展具有上述四個方面的機遇。
至於高等教育的發展障礙:個人認為,一是澳門的地方比較小,土地資源非常有限,有限的土地資源制約了澳門高校的發展空間;二是澳門人口比較少,高等教育本地的生源受到限制,而且競爭力較弱;三是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就業市場狹小,在一定程度限制了高等教育人才的就業機會;四是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基礎比較薄弱,在高等教育的制度建設上相對比較滯後;五是在澳門高校就讀的外地畢業生,不能直接在本地就業,這個制度安排限制了外地生畢業後在澳門的發展;六是澳門知名的大學少,優勢學科相對較少,學科建設形成明顯的傾向性。
澳門城市大學周平副教授:主要存在以下機遇:“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澳門多元文化的環境和中英葡三語教學的教育特色,中華文化為內地生提供了熟悉的環境和親切感,多元文化使學生產生新奇感並拓寬視野;國際上對中國文化興趣增長;國際國內新興市場對高校人才的需求。此外“飛地”模式,例如澳門大學橫琴辦學模式,為高校異地辦學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辦學模式。灣區合作能夠開啟內地與澳門合作模式,通過師資互認互聘,學術成果共用,合作辦學等模式,優勢互補,揚長避短,服務大灣發展需要。
個人認為面臨的主要障礙,一是矛盾:現有學科設置與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矛盾;高等教育品質提高與數量擴展之間的矛盾;事業性的全人教育(以教師個人學術專長為導向)與企業性的短平快市場反應(以市場需求為辦學導向)之間的矛盾;服務澳門經濟建設與全球高校排名之間的矛盾。
二是局限:澳門高等教育深受內生性的局限困擾,高校辦學需要校址,校址發展受澳門土地資源的限制;高層次人才培養受本土就業第一學歷限制和澳門人才需求規模局限;澳門主流行業與國際前沿發展方向差距的限制。
澳門專才學會創會會長簡浩賢博士:我認為澳門回歸21年以來,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進步及發展,澳門是只有30多平方公里,70萬人口不到的微型經濟體系,竟然可擁有10所高等院校,據了解,可提供300多個高教課程。但在這些亮麗的數字背後,我們也需要看到問題,例如澳門出生率持續偏低而引致每年畢業生人數基本呈下降態勢;澳門外地學生雖然很多,但來源過於集中在中國內地;澳門教師的人數、資歷與研究水平、師生比例等都是未來需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