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高教基礎不紮實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aiyu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澳門高等教育發展面臨怎樣的的機遇和障礙?
   澳門科技大學榮休校長許敖敖教授: 近20年來,澳門的高等教育由小到大,高校的研究工作從無到有,發展變化很大,可以說是滄海變桑田。由於中央的支持和特區政府“科教興澳”政策,澳門的高等教育由回歸初期的基礎薄弱狀況,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有數万名大學生、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學專業設置也較完善。
   現在澳門面臨新的形勢:一是新冠疫情給澳門帶來深刻反省,即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經濟適度多元;二是大灣區的建設啟動了,這是國家層面的戰略。澳門要融入到大灣區的發展,這對澳門高等教育,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科技創新的高地,澳門的高等教育可以為大灣區的建設培養科技人才,還有“產學研”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也是澳門的高等教育應該擔當好的角色。
  關於高等教育發展的障礙方面:我個人認為是對澳門的高等教育評價有誤區,在我看來澳門的高等教育基礎不夠紮實,因為一個大學的成長需要有積澱,澳門的高校歷史都較短,這點我們需要有充分的認識。澳門的高等教育需要盡快提高師資隊伍的實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澳門是一個微型社會,我認為高等教育的規模也應是小而精。大學不光是看排名,更重要是要真正吸引優秀的中學生來讀,真正從澳門的大學走出優秀的科技人才等。
   澳門國際文化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婁勝華教授:第一個機遇是澳門發展的定位: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澳門被確定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發展定位,建設“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離不開澳門高等教育及其優勢學科的發展,這可以看成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機遇。第二個機遇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的提出:在大灣區戰略中,澳門作為大灣區的四個中心城市之一,確定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旅遊教育培訓基地”為目標,要實現上述目標,離不開高等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使澳門的高等教育發展不只是局限於澳門本地,還可以和大灣區的高校聯合起來發展,這為澳門的高校發展提供了新動力。通過和大灣區高校的資源共用,借鑒大灣區其他高校的發展經驗,從而推進澳門高等教育與大灣區高校的融合發展。第三個機遇是澳門特區政府的財力比較雄厚,而且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比較重視。雄厚的財政資源可以為澳門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切實的支援。第四個機遇是澳門的優勢產業,如旅遊、博彩等,可以為澳門高等教育中的相關學科的發展提供優質的產業基礎。個人認為,目前澳門的高等教育發展具有上述四個方面的機遇。
   至於高等教育的發展障礙:個人認為,一是澳門的地方比較小,土地資源非常有限,有限的土地資源制約了澳門高校的發展空間;二是澳門人口比較少,高等教育本地的生源受到限制,而且競爭力較弱;三是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就業市場狹小,在一定程度限制了高等教育人才的就業機會;四是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基礎比較薄弱,在高等教育的制度建設上相對比較滯後;五是在澳門高校就讀的外地畢業生,不能直接在本地就業,這個制度安排限制了外地生畢業後在澳門的發展;六是澳門知名的大學少,優勢學科相對較少,學科建設形成明顯的傾向性。
   澳門城市大學周平副教授:主要存在以下機遇:“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澳門多元文化的環境和中英葡三語教學的教育特色,中華文化為內地生提供了熟悉的環境和親切感,多元文化使學生產生新奇感並拓寬視野;國際上對中國文化興趣增長;國際國內新興市場對高校人才的需求。此外“飛地”模式,例如澳門大學橫琴辦學模式,為高校異地辦學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辦學模式。灣區合作能夠開啟內地與澳門合作模式,通過師資互認互聘,學術成果共用,合作辦學等模式,優勢互補,揚長避短,服務大灣發展需要。
   個人認為面臨的主要障礙,一是矛盾:現有學科設置與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矛盾;高等教育品質提高與數量擴展之間的矛盾;事業性的全人教育(以教師個人學術專長為導向)與企業性的短平快市場反應(以市場需求為辦學導向)之間的矛盾;服務澳門經濟建設與全球高校排名之間的矛盾。
   二是局限:澳門高等教育深受內生性的局限困擾,高校辦學需要校址,校址發展受澳門土地資源的限制;高層次人才培養受本土就業第一學歷限制和澳門人才需求規模局限;澳門主流行業與國際前沿發展方向差距的限制。
   澳門專才學會創會會長簡浩賢博士:我認為澳門回歸21年以來,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進步及發展,澳門是只有30多平方公里,70萬人口不到的微型經濟體系,竟然可擁有10所高等院校,據了解,可提供300多個高教課程。但在這些亮麗的數字背後,我們也需要看到問題,例如澳門出生率持續偏低而引致每年畢業生人數基本呈下降態勢;澳門外地學生雖然很多,但來源過於集中在中國內地;澳門教師的人數、資歷與研究水平、師生比例等都是未來需要面對的問題。
其他文献
10月19日,一名賭客在路氹某賭場賬房,要求將十萬港元兌換籌碼,期間將現金交予賬房職員後,人有三急去廁所,該名職員將等值籌碼放在櫃檯面。當時陳某經過賬房目睹過程,趁賬房職員不為意偷走該十萬元籌碼後離開,賭客如廁後折返時發現籌碼失竊,通知賬房職員及報警。賭場將十萬元籌碼歸還賭客。事件中,賭場損失十萬元。   司警經調查鎖定目標,案發翌日晚上,41歲內地男子陳某在同一博企位於氹仔另一賭場“搏殺”期間,
期刊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的重要鏈接樞紐,粵港澳大灣區三方合作標誌性項目,是連接廣東自貿區與港澳自由港、海南自由港的大通道。大橋運營與效益意義遠遠超出了三地經濟的範疇。  港珠澳大橋現狀及問題   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境基礎設施,於2018年10月23日正式開通。由於大橋涉及“一國兩制”三地和粵港澳三方政府合作,其建設和運營管理難度都非常高。正式開通以
期刊
澳門的高等教育在產業適度多元中應是怎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作用?   澳門科技大學榮休校長許敖敖教授:談到這個問題,我首先要問高等教育產業化是什麼意思,我個人認為“產業”是要盈利的,澳門的高等教育是否有能力去賺錢?我認為目前根本不具備這個條件。希望澳門能夠辦出一兩個有特色的大學,其中某些專業能夠在兩岸四地處於領先的水平,並且是能夠服務澳門經濟發展的專業,建議在中醫藥、會展方面下工夫培養人才。大學如何
期刊
港珠澳大橋作為21世紀誕生的偉大超級工程,從起初的立項、論證、勘探、開工、建設、裝配、完工、驗收、通車,歷時15年,全長55公里。作為“一國兩制”制度下第一個涉及內地及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大型跨境基礎設施合作項目,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及三地口岸、連接線共投資約1200億元,是中國工程史上投資金額最多的工程建設項目。也是目前全世界最長的沉管隧道以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   作為“國家工程、
期刊
科技產業發展是高等教育要走的路,大學須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讓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服務於產業,建議政府如何優化機制?提升高校的積極性,讓澳門的大學在科研與產業相結合方面做得更好,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   澳門科技大學榮休校長許敖敖教授:大學有責任和義務,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讓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服務於產業,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但是高校也離不開基礎研究,因為老師提高教學水平是需要做基礎研究的。  
期刊
2021年5月20日,《2020澳門廉政公署工作報告》伴隨著火辣的夏日新鮮出爐,一批奪人眼球的貪腐違法違規類案件曝光天下,雖然報告中有關的一些案件詳情當處在對公眾“猶抱琵琶半遮面”階段,但還是引發本澳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議員、社團負責人、學者等紛紛借助各類媒體出境發聲,表達各自觀點、看法,提出各種意見,可謂熱度不減。  社團造假騙公帑200萬資助   澳門是個社團社會,具不完全統計,本澳現有各類社
期刊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正如習近平主席2018年10月23日參加大橋開通儀式上所講,“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改革開
期刊
是否應該向產業化方向發展?若發展高等教育產業化,有哪些需注意的問題?高等教育能否發展成澳門的一個新興產業?   澳門科技大學榮休校長許敖敖教授:對於澳門高等教育是否應該向產業化方向發展,我是持否定的態度。澳門高等教育目前不具備產業化的條件。首先高等教育的屬性是事業,搞產業化需要人才、資金,需要投入。從國家對澳門的發展定位,澳門的經濟體量等來看,高等教育不能發展成為澳門的一個新興產業。澳門社會有聲音
期刊
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局長羅奕龍5月24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記者會上表示,目前,世界各地疫情仍然嚴峻,鄰近地區亦出現疫情反彈,臺灣地區出現疫情爆發,而廣州、深圳、香港等地亦出現社區確診病例,他呼籲澳門社會各界、機構、團體和市民切勿松懈,要嚴格執行各項防疫措施。澳門一旦出現社區確診病例,也必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經濟復甦甚至往來內地的通關便利也受影響。他呼籲,澳門居民應居安思危,盡早完成疫苗接
期刊
內地的高等教育在助力經濟發展方面有哪些值得澳門借鑒和參考?   澳門科技大學榮休校長許敖敖教授:高等教育是需要投入的,可以借鑒內地的經驗,把澳門的高等教育推向市場,更好為社會服務,因此去吸引社會的資金,用以支持大學的科研及教學,這樣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也可以建設更好的大學。此外建議澳門的大學多設置一些應用型的專業,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服務。   澳門國際文化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婁勝華教授:內地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