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珠澳大橋作為21世紀誕生的偉大超級工程,從起初的立項、論證、勘探、開工、建設、裝配、完工、驗收、通車,歷時15年,全長55公里。作為“一國兩制”制度下第一個涉及內地及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大型跨境基礎設施合作項目,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及三地口岸、連接線共投資約1200億元,是中國工程史上投資金額最多的工程建設項目。也是目前全世界最長的沉管隧道以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
作為“國家工程、國之重器”,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是中華民族展現出的偉大力量與創造精神,更標誌著東方巨龍的經濟騰飛與國力崛起。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年10月23日參加港珠澳大橋開通剪彩儀式時強調,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複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對港珠澳大橋這樣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質量建設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韓正在開通儀式致辭中表示,港珠澳大橋建成開通,有利於三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有利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利於提升珠三角地區綜合競爭力,對於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內地、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一流橋樑、一流口岸基礎上提供一流運營服務,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聯結粵港澳三地的“民心橋”。要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縮短通關時間,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香港、澳門和內地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的紐帶。要把工程建設關鍵技術轉化為行業標準和規範,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中國橋梁“走出去”的靚麗名片。
帶著中央領導的希望和14億人民的寄託,自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以來,大橋的運行情況一直備受世人關注,也牽動著中華兒女的心。
從廣東省交通部門發布的資料顯示,港珠澳大橋通車兩年多,去除2020年春節以來因新冠疫情造成大橋的幾乎停擺時段不予計算,僅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一年的運營情況看,這座世紀大橋的車流量及經濟效益,都於大橋的原預測流量、設計通行能力相距甚遠。要想直觀地認識到港珠澳大橋的運行狀況,我們不妨將廣東珠江口目前已建成通車的四座大橋情況作個對比。
當年投資30億元建設的虎門大橋,1997年建成通車,次年車流量就達到每天1.7萬輛,並逐年增加,不到2007年,其30億的投資便基本回本。該大橋的投資者是香港的多個投資商,按照合約,收費期將至2029年到期,後22年投資商可坐收漁利,賺的盆滿缽滿。
為解天天堵車的虎門大橋之困,被稱為虎門二橋的——南沙大橋,2019年建成通車,日均車流量超過10萬輛,按平均40元/車計算,年收益約15億元,大概可於2027年回本。
而2007年建成通車的深圳灣大橋,投資7.8億,由香港和深圳兩地政府投資,實施免費通行,疫情前日車流量約1.3萬輛。
交通部門的數據顯示,籌劃建設時間最久的港珠澳大橋,2018年10月24日通車,在疫情前的2019年日均車流量僅4200輛次左右,按照均價150/車計算,1200億的投資上百年也無法收回。
同為珠江口上建的大橋,虎門大橋和南沙大橋的車流量是港珠澳大橋的30倍。同為跨境大橋受車牌通行限制,深圳灣大橋客流量是港珠澳大橋的3倍多。
國家和粵港澳三地耗時十多年,花費上千億,付出巨大財力、物力、人力建設的港珠澳大橋,不管政治意義、社會意義有多大,都無法避開其基本功能——車輛通行問題,當然令人不得不關心的經濟效益也是始終無法迴避,也是迴避不了的現實問題。
為了貫徹習近平主席當年“用好管好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的指示精神,在當下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影響國家、地區之間互連互通,人員相互順暢往來之際,本刊借此機會推出“如何破解港珠澳大橋冷清之困”專題,邀請相關關注港珠澳大橋的專家、學者未雨綢繆,靜下心來,理性地為大橋現狀把脈,發表各自觀點、看法和建議,為全國人民關心關注港珠澳大橋發展盡點心,用點力,以期大橋早日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出應有作用,為國家發展早日作出貢獻。
作為“國家工程、國之重器”,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是中華民族展現出的偉大力量與創造精神,更標誌著東方巨龍的經濟騰飛與國力崛起。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年10月23日參加港珠澳大橋開通剪彩儀式時強調,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複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對港珠澳大橋這樣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質量建設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韓正在開通儀式致辭中表示,港珠澳大橋建成開通,有利於三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有利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利於提升珠三角地區綜合競爭力,對於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內地、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一流橋樑、一流口岸基礎上提供一流運營服務,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聯結粵港澳三地的“民心橋”。要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縮短通關時間,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香港、澳門和內地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的紐帶。要把工程建設關鍵技術轉化為行業標準和規範,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中國橋梁“走出去”的靚麗名片。
帶著中央領導的希望和14億人民的寄託,自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以來,大橋的運行情況一直備受世人關注,也牽動著中華兒女的心。
從廣東省交通部門發布的資料顯示,港珠澳大橋通車兩年多,去除2020年春節以來因新冠疫情造成大橋的幾乎停擺時段不予計算,僅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一年的運營情況看,這座世紀大橋的車流量及經濟效益,都於大橋的原預測流量、設計通行能力相距甚遠。要想直觀地認識到港珠澳大橋的運行狀況,我們不妨將廣東珠江口目前已建成通車的四座大橋情況作個對比。
當年投資30億元建設的虎門大橋,1997年建成通車,次年車流量就達到每天1.7萬輛,並逐年增加,不到2007年,其30億的投資便基本回本。該大橋的投資者是香港的多個投資商,按照合約,收費期將至2029年到期,後22年投資商可坐收漁利,賺的盆滿缽滿。
為解天天堵車的虎門大橋之困,被稱為虎門二橋的——南沙大橋,2019年建成通車,日均車流量超過10萬輛,按平均40元/車計算,年收益約15億元,大概可於2027年回本。
而2007年建成通車的深圳灣大橋,投資7.8億,由香港和深圳兩地政府投資,實施免費通行,疫情前日車流量約1.3萬輛。
交通部門的數據顯示,籌劃建設時間最久的港珠澳大橋,2018年10月24日通車,在疫情前的2019年日均車流量僅4200輛次左右,按照均價150/車計算,1200億的投資上百年也無法收回。
同為珠江口上建的大橋,虎門大橋和南沙大橋的車流量是港珠澳大橋的30倍。同為跨境大橋受車牌通行限制,深圳灣大橋客流量是港珠澳大橋的3倍多。
國家和粵港澳三地耗時十多年,花費上千億,付出巨大財力、物力、人力建設的港珠澳大橋,不管政治意義、社會意義有多大,都無法避開其基本功能——車輛通行問題,當然令人不得不關心的經濟效益也是始終無法迴避,也是迴避不了的現實問題。
為了貫徹習近平主席當年“用好管好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的指示精神,在當下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影響國家、地區之間互連互通,人員相互順暢往來之際,本刊借此機會推出“如何破解港珠澳大橋冷清之困”專題,邀請相關關注港珠澳大橋的專家、學者未雨綢繆,靜下心來,理性地為大橋現狀把脈,發表各自觀點、看法和建議,為全國人民關心關注港珠澳大橋發展盡點心,用點力,以期大橋早日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出應有作用,為國家發展早日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