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我国的推行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在高中得到了深化与发展。这一教育形势,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让学生的个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将是今后高中历史教师所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 ; 高中历史 ; 教学 ;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34-01
一、差异性教学的概念意义
差异性教学具体而言就是在当前新的课程理念下,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出发,分别制定出满足学生需求的方案,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共同提升,同时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差异性教学的概念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掌握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及每个学生的个体特征。差异性教学在高中历史中的实施能够实现对学生个性的保留,满足新课程教育理念的需求,同时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差异性教学的特征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差异性教学的实施要以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作为切入点,是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强调。具体来言,表现为下面几个特征:
1.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中心
在高中历史差异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中心,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并针对性的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规划,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另外教师在差异性教学中要充分结合每个学生的优势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热情。
2.了解差异性是教学的根本前提
在差异性教学实施之前,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具体差异所在,这将是差异性教学开展的根本前提。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面对面的谈话等途径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然后以此为依据规划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3.确保教学实施形式的多样化
在差异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差异性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确保符合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4.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差异性教学的实施,还要求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实现教学与学习环节的有效融合,确保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差异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1.在教学方案设计上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对于学生个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个体优势的充分发挥。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共同优势的发展,同时还要看到学生差异性特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后,以此作为依据,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成绩的共同提升,并帮助学生树立对于历史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即使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对于学生差异性就进行了考虑,不过学习活动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因此在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确保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比如说在“西安事变”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设定相应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实质。像是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东北军,那么会不会支持杀掉蒋介石的决策?原因是什么?对于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在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表达之后,提升了学生对教学参与的积极意识,并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布置作业时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的作业布置环节,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特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分别布置合理的作业,让各个学习等级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趣锻炼,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这里我们所说的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不等于是要完全顺应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在课后作者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使全部学生都能够自主完成,避免压力过大的问题,让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都能够被有效的挖掘。在日常的作业练习中,可以将作业分成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及需要合理规划。
4.教学评价时充分承认学生差异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也是永恒的。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而要多方面考查学生,既要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等。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水平,又要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可以说,对学生的考查是多元的、全方位的,因而是比较全面的。二是变横向对比评价为纵向对比评价。横向对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主观努力这一本质,这样对比评价会使一部分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落后者、失败者,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发展的自信。而纵向对比可以考查学生个体退步或進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完成既定目标后的自我审视,调整心态和行为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获得更优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在之前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改革与改进,才能更好地顺应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差异性教学在高中历史中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热情,提升了学生自主思考意识,有效改善了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失衡的问题,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继宝. 新课程背景下对历史差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商业经济,2009,05:113-114.
[2]陈志刚. 试论新课程历史教科书改革发展的方向[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68-171.
[3]陈学贵.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师生互动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 ; 高中历史 ; 教学 ;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34-01
一、差异性教学的概念意义
差异性教学具体而言就是在当前新的课程理念下,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出发,分别制定出满足学生需求的方案,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共同提升,同时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差异性教学的概念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掌握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及每个学生的个体特征。差异性教学在高中历史中的实施能够实现对学生个性的保留,满足新课程教育理念的需求,同时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差异性教学的特征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差异性教学的实施要以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作为切入点,是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强调。具体来言,表现为下面几个特征:
1.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中心
在高中历史差异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中心,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并针对性的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规划,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另外教师在差异性教学中要充分结合每个学生的优势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热情。
2.了解差异性是教学的根本前提
在差异性教学实施之前,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具体差异所在,这将是差异性教学开展的根本前提。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面对面的谈话等途径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然后以此为依据规划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3.确保教学实施形式的多样化
在差异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差异性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确保符合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4.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差异性教学的实施,还要求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实现教学与学习环节的有效融合,确保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差异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1.在教学方案设计上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对于学生个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个体优势的充分发挥。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共同优势的发展,同时还要看到学生差异性特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后,以此作为依据,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成绩的共同提升,并帮助学生树立对于历史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即使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对于学生差异性就进行了考虑,不过学习活动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因此在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确保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比如说在“西安事变”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设定相应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实质。像是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东北军,那么会不会支持杀掉蒋介石的决策?原因是什么?对于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在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表达之后,提升了学生对教学参与的积极意识,并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布置作业时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的作业布置环节,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特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分别布置合理的作业,让各个学习等级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趣锻炼,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这里我们所说的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不等于是要完全顺应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在课后作者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使全部学生都能够自主完成,避免压力过大的问题,让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都能够被有效的挖掘。在日常的作业练习中,可以将作业分成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及需要合理规划。
4.教学评价时充分承认学生差异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也是永恒的。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而要多方面考查学生,既要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等。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水平,又要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可以说,对学生的考查是多元的、全方位的,因而是比较全面的。二是变横向对比评价为纵向对比评价。横向对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主观努力这一本质,这样对比评价会使一部分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落后者、失败者,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发展的自信。而纵向对比可以考查学生个体退步或進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完成既定目标后的自我审视,调整心态和行为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获得更优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在之前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改革与改进,才能更好地顺应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差异性教学在高中历史中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热情,提升了学生自主思考意识,有效改善了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失衡的问题,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继宝. 新课程背景下对历史差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商业经济,2009,05:113-114.
[2]陈志刚. 试论新课程历史教科书改革发展的方向[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68-171.
[3]陈学贵.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师生互动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