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大学英语课程的专业对口化为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带来较为直接的帮助。然而,基础英语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却是不能为专业英语所取代的。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视角,谈论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大学生素质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48-02
一、引言
如今在我国所有的院校中,当代大学英语课几乎是各个专业都有开设的课程,即所谓的《基础英语》或《大学英语》。对于有些专业,英语相关的课程常被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两个部分。基础英语是通常为大一新生等低年级学生所开设的课程,而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开始为学生开设专业英语,如:对机械专业或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有工程英语或科技英语,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旅游英语或涉外英语,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开设有商务英语,对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有飞行英语,等等。这两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前者更注重于使学生掌握并巩固英语这门国际语言的运用能力,后者旨在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具实用性,为学生在今后的就业提供一种专业素养。这无不是大学英语课堂设置的一大进步。然而,随之也逐步地出现了重专业英语,轻基础英语的现象。笔者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得出,大量学生觉得“学基础英语没什么用,浪费时间”、“想早点(或直接)上专业英语”。当代大学生中对于基础英语的学习,小部分是处于真正的兴趣使然,更多的则是为获得一定学分或者为应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而相比之下,各专业的学生对跟自己就业联系更紧密的专业英语课程更加重视。这一现象当然从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我国的大学教育体制和就业现状的影响。不可否认,将大学英语课程实现专业对口化为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带来较为直接的帮助。但笔者认为,就针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基础英语在大学中的作用远远大过于专业英语的作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对两类课程的教学感受却是不同的。接下来笔者将基于对两类课程的比较,谈谈大学英语(尤其是基础英语)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
二、接触跨文化
学生在接触一门语言的同时,也在接触使用这门语言为母语的人们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方式。与专业英语课程相比,基础英语课程所涉及的话题和知识面更为广泛和多样。纵观历年来大学基础英语的各版教材,其所选择的课文题材涵盖校园生活、文化、交际、食物、健康、理想运动、古迹介绍、人物传记、家庭、友谊、环境等。在英语早已成为国际上最通用的一门语言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通过它去阅读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去理解各地人们的传统和习俗,去分享世界各个角落的奇闻趣事。这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而在话题局限性较强的专业英语的课堂上,这方面的收获便非常有限。另外,从课堂教学的安排上讲,在基础英语课堂上,教师更容易通过调动学生的互动性和让他们做大量的信息延伸和补充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的人们打交道。而对专业英语课程而言,可以讨论的话题相对是局限于该专业领域本身或相关而已,且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使得难以扩展。
三、塑造人生观
人生观(View of life)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有所增强,但在社会意识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弱化现象;他(她)们看重自我价值,但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注重物质利益而对社会需要事业的追求意愿存在一定的弱化(粟迎春,2011)。如前文所提及的,各类基础英语教材有涉及与生活、学习相关的题材。其中,情感、家庭与梦想等话题无不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因此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就这些话题引入讨论,抛砖引玉。这些无不在引导大学生对一些人生课题进行一定的思考,并无形地帮助他(她)们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四、培养思辨力
刘润清(2010年)指出“我们的课有时不受学生欢迎,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除了会讲语法没有什么启迪人家智慧的内容”。他提出教师对课堂追求的第四个层次是让知识充满智慧,即要有启发性。思辨力(Critical thinking)是指一种思考辨析的能力,它亦可被称为独立思考能力。洪堡特(1836年)曾指出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接触着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映射着一个独特的世界观。这说明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人们认识现实的不同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上,不应该再让大学生只是鹦鹉学舌似的学习语言,而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去感受和发现一门语言的美丽,并通过由这门语言对事物的描述背后所揭示的东西引发自己的思考和辨别。这对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方式。专业课英语通常行业性过强,语言偏书面、刻板,甚至是规定性的,因此不如基础英语课堂给语言习得带来的自由度大。在基础英语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用英语就某个话题或某些现象表达自己的理解或不同观点的意义远比让学生满堂学新的语法点或知识点来得有意义。读书需要静下心来,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需要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学校本应该是提供这样的平台,培养独立思考、灵魂自由的人,而现在往往急于产出的是一个个以专业和工作为最终目的的人们。
五、结语
由于我国的学生几乎在高中就分了文、理科的方向,在进入大学之后,有些学生一头扎进自己的专业,便更是划清了文、理科的界限,甚至很少关注其他学科。这直接导致很多理科学生缺乏文科知识,甚至荒废了其本有的文学天赋;而对于理科知识的欠缺也似乎成了文科学生理所当然的一种情形,甚至不乏一些大学生对生活中基本的科学常识知之甚少。其实,这都对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是一个大的弊端,违背了大学的育人理念。当然,大学的各种选修课和各类社团活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点,但远远还不够。因此,在几乎未设置语文类课程的各类大学基础课程中,大学英语无不起着语文课或者说是“文化课”的作用。随着大学英语又逐步发展为专业性英语课程,使大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从培养当代大学生跨文化、思辨力和人生观等综合素质来讲,基础英语课堂无不比专业英语课堂更有意义。
注释:
①本文所提及的专业英语并非指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而是指与学生各自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文中统称专业英语)。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刘润清.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J].英语教师,2010,(12).
[3]粟迎春,大学理念与大学生使命感[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4).
作者简介:魏婷(1985-)女,四川成都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助教,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大学生素质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48-02
一、引言
如今在我国所有的院校中,当代大学英语课几乎是各个专业都有开设的课程,即所谓的《基础英语》或《大学英语》。对于有些专业,英语相关的课程常被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两个部分。基础英语是通常为大一新生等低年级学生所开设的课程,而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开始为学生开设专业英语,如:对机械专业或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有工程英语或科技英语,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旅游英语或涉外英语,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开设有商务英语,对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有飞行英语,等等。这两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前者更注重于使学生掌握并巩固英语这门国际语言的运用能力,后者旨在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具实用性,为学生在今后的就业提供一种专业素养。这无不是大学英语课堂设置的一大进步。然而,随之也逐步地出现了重专业英语,轻基础英语的现象。笔者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得出,大量学生觉得“学基础英语没什么用,浪费时间”、“想早点(或直接)上专业英语”。当代大学生中对于基础英语的学习,小部分是处于真正的兴趣使然,更多的则是为获得一定学分或者为应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而相比之下,各专业的学生对跟自己就业联系更紧密的专业英语课程更加重视。这一现象当然从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我国的大学教育体制和就业现状的影响。不可否认,将大学英语课程实现专业对口化为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带来较为直接的帮助。但笔者认为,就针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基础英语在大学中的作用远远大过于专业英语的作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对两类课程的教学感受却是不同的。接下来笔者将基于对两类课程的比较,谈谈大学英语(尤其是基础英语)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
二、接触跨文化
学生在接触一门语言的同时,也在接触使用这门语言为母语的人们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方式。与专业英语课程相比,基础英语课程所涉及的话题和知识面更为广泛和多样。纵观历年来大学基础英语的各版教材,其所选择的课文题材涵盖校园生活、文化、交际、食物、健康、理想运动、古迹介绍、人物传记、家庭、友谊、环境等。在英语早已成为国际上最通用的一门语言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通过它去阅读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去理解各地人们的传统和习俗,去分享世界各个角落的奇闻趣事。这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而在话题局限性较强的专业英语的课堂上,这方面的收获便非常有限。另外,从课堂教学的安排上讲,在基础英语课堂上,教师更容易通过调动学生的互动性和让他们做大量的信息延伸和补充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的人们打交道。而对专业英语课程而言,可以讨论的话题相对是局限于该专业领域本身或相关而已,且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使得难以扩展。
三、塑造人生观
人生观(View of life)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有所增强,但在社会意识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弱化现象;他(她)们看重自我价值,但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注重物质利益而对社会需要事业的追求意愿存在一定的弱化(粟迎春,2011)。如前文所提及的,各类基础英语教材有涉及与生活、学习相关的题材。其中,情感、家庭与梦想等话题无不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因此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就这些话题引入讨论,抛砖引玉。这些无不在引导大学生对一些人生课题进行一定的思考,并无形地帮助他(她)们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四、培养思辨力
刘润清(2010年)指出“我们的课有时不受学生欢迎,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除了会讲语法没有什么启迪人家智慧的内容”。他提出教师对课堂追求的第四个层次是让知识充满智慧,即要有启发性。思辨力(Critical thinking)是指一种思考辨析的能力,它亦可被称为独立思考能力。洪堡特(1836年)曾指出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接触着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映射着一个独特的世界观。这说明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人们认识现实的不同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上,不应该再让大学生只是鹦鹉学舌似的学习语言,而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去感受和发现一门语言的美丽,并通过由这门语言对事物的描述背后所揭示的东西引发自己的思考和辨别。这对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方式。专业课英语通常行业性过强,语言偏书面、刻板,甚至是规定性的,因此不如基础英语课堂给语言习得带来的自由度大。在基础英语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用英语就某个话题或某些现象表达自己的理解或不同观点的意义远比让学生满堂学新的语法点或知识点来得有意义。读书需要静下心来,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需要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学校本应该是提供这样的平台,培养独立思考、灵魂自由的人,而现在往往急于产出的是一个个以专业和工作为最终目的的人们。
五、结语
由于我国的学生几乎在高中就分了文、理科的方向,在进入大学之后,有些学生一头扎进自己的专业,便更是划清了文、理科的界限,甚至很少关注其他学科。这直接导致很多理科学生缺乏文科知识,甚至荒废了其本有的文学天赋;而对于理科知识的欠缺也似乎成了文科学生理所当然的一种情形,甚至不乏一些大学生对生活中基本的科学常识知之甚少。其实,这都对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是一个大的弊端,违背了大学的育人理念。当然,大学的各种选修课和各类社团活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点,但远远还不够。因此,在几乎未设置语文类课程的各类大学基础课程中,大学英语无不起着语文课或者说是“文化课”的作用。随着大学英语又逐步发展为专业性英语课程,使大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从培养当代大学生跨文化、思辨力和人生观等综合素质来讲,基础英语课堂无不比专业英语课堂更有意义。
注释:
①本文所提及的专业英语并非指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而是指与学生各自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文中统称专业英语)。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刘润清.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J].英语教师,2010,(12).
[3]粟迎春,大学理念与大学生使命感[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4).
作者简介:魏婷(1985-)女,四川成都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助教,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