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地理复习课是对高中阶段的复习和总结,是关心到学生在高考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如何进行高三地理复习课的教学,是我们要进行认真研究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课;策略
我们常说复习课难上,难就难在难以长时间激发学生兴趣,难以上出新意,更难在不清楚学生需要什么?课上该讲什么?讲到怎样的程度?笔者依据在这期间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讲”与“不讲”,提出如下复习策略,以求教于同仁。
一、一轮抓双基,为“不讲”而“讲”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时间跨度一般为从前一年9月到次年2月底,主要以构建知识框架,理清书本脉胳,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地理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可依据新课程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采用系统性很强的小专题复习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学情来看,学生在踏入高三门槛之初,都有一股热情,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诸如眼高手低、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知识漏洞较多,不会复习等问题,对此,我们大胆地选择了“讲”。
首先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三复习课同样需要“以人为本”,要在适当的场合鼓励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观点和善意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与概括,假设与陈述,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样的“讲”必不可少,靠“讲”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讲过程和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重要目的就在于“过程和方法”特色目标的实现,要和学生细讲复习过程,要讲明本节、本周,甚至本月比较明确的复习进度,用以指导学生明确的复习方向;要讲复习方法,特别要讲清第一轮小专题复习的要领,如怎样来构建框架?这一知识点有什么例题印证?复习时你可以做哪些高考实题来演练?在构建知识框架上,虽然高三学生手头的练习册上大多都有,但这不是适合每一个学生的,部分学生因不透彻理解教材而虚浮表面,过目就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的详讲,不但要讲主干内容,还要讲分支内容;不但要讲这一内容的典型试题和解题思路,还要讲教师所编的教学案和知识结构的联系;不但要讲学生知识框架的学习漏洞,还要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找到对应的简图或典型试题。
最后讲复习要求,就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讲清这一阶段学生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要讲清哪些具体的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要讲透人文地理的典型案例和因地制宜的借鉴措施;要讲全区域地理的区域特征和发展方向。基本技能的落实上更要根据考试要求详细讲到位。
二、二轮练方法,为“讲”而“不讲”
“不讲”是“讲”的追求目标,其实也是“讲”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地理二轮复习,可以理解为“死去活来”的过程,即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较大提高的过程。时间跨度约为2008年3月初到5月初,我们采用大专题、综合题练讲结合的形式来实现重点突破,提升能力,掌握方法。
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结合学生在针对性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而主要讲学习的易混点易错点,讲知识运用的方法步骤,讲试题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讲与高考命题方向相关的内容。例如对综合题分析时,要讲清本题的命题思路是什么?试题问了几个问题?所给材料中有没有隐含条件?答题提纲是怎样的?要答哪些方面?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慎密的审题思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规范的答题习惯。
“不讲”时做什么?主要为观察学生,面批个人,解答疑问,以满足这一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所需。因此,“不讲”,既是教师对自己的把握、信任,又是对学生的把握、信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自求自得水准的提高,自探自创能力的培养。
三、三轮重回归,“讲”与“不讲”和谐共生
经过二轮的大专题复习和综合性练习,学生或多或少又会对书本知识产生生疏感,有时甚至会在做题过程中出现脑中一片空白的情况,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我们在三轮复习时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书本回归,与此同时,定时进行模拟测试,可以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获得胜利的信念,为在高考中正常发挥水平创设条件。这一阶段比较特殊,再让学生研究难题无任何意义,满堂练也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诱发惧考情绪,因此,处理好“讲”与“不讲”更难能可贵。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师的“讲”与“不讲”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课;策略
我们常说复习课难上,难就难在难以长时间激发学生兴趣,难以上出新意,更难在不清楚学生需要什么?课上该讲什么?讲到怎样的程度?笔者依据在这期间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讲”与“不讲”,提出如下复习策略,以求教于同仁。
一、一轮抓双基,为“不讲”而“讲”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时间跨度一般为从前一年9月到次年2月底,主要以构建知识框架,理清书本脉胳,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地理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可依据新课程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采用系统性很强的小专题复习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学情来看,学生在踏入高三门槛之初,都有一股热情,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诸如眼高手低、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知识漏洞较多,不会复习等问题,对此,我们大胆地选择了“讲”。
首先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三复习课同样需要“以人为本”,要在适当的场合鼓励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观点和善意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与概括,假设与陈述,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样的“讲”必不可少,靠“讲”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讲过程和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重要目的就在于“过程和方法”特色目标的实现,要和学生细讲复习过程,要讲明本节、本周,甚至本月比较明确的复习进度,用以指导学生明确的复习方向;要讲复习方法,特别要讲清第一轮小专题复习的要领,如怎样来构建框架?这一知识点有什么例题印证?复习时你可以做哪些高考实题来演练?在构建知识框架上,虽然高三学生手头的练习册上大多都有,但这不是适合每一个学生的,部分学生因不透彻理解教材而虚浮表面,过目就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的详讲,不但要讲主干内容,还要讲分支内容;不但要讲这一内容的典型试题和解题思路,还要讲教师所编的教学案和知识结构的联系;不但要讲学生知识框架的学习漏洞,还要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找到对应的简图或典型试题。
最后讲复习要求,就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讲清这一阶段学生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要讲清哪些具体的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要讲透人文地理的典型案例和因地制宜的借鉴措施;要讲全区域地理的区域特征和发展方向。基本技能的落实上更要根据考试要求详细讲到位。
二、二轮练方法,为“讲”而“不讲”
“不讲”是“讲”的追求目标,其实也是“讲”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地理二轮复习,可以理解为“死去活来”的过程,即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较大提高的过程。时间跨度约为2008年3月初到5月初,我们采用大专题、综合题练讲结合的形式来实现重点突破,提升能力,掌握方法。
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结合学生在针对性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而主要讲学习的易混点易错点,讲知识运用的方法步骤,讲试题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讲与高考命题方向相关的内容。例如对综合题分析时,要讲清本题的命题思路是什么?试题问了几个问题?所给材料中有没有隐含条件?答题提纲是怎样的?要答哪些方面?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慎密的审题思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规范的答题习惯。
“不讲”时做什么?主要为观察学生,面批个人,解答疑问,以满足这一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所需。因此,“不讲”,既是教师对自己的把握、信任,又是对学生的把握、信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自求自得水准的提高,自探自创能力的培养。
三、三轮重回归,“讲”与“不讲”和谐共生
经过二轮的大专题复习和综合性练习,学生或多或少又会对书本知识产生生疏感,有时甚至会在做题过程中出现脑中一片空白的情况,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我们在三轮复习时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书本回归,与此同时,定时进行模拟测试,可以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获得胜利的信念,为在高考中正常发挥水平创设条件。这一阶段比较特殊,再让学生研究难题无任何意义,满堂练也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诱发惧考情绪,因此,处理好“讲”与“不讲”更难能可贵。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师的“讲”与“不讲”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