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秘女书 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
女书,是记录中国湖南江永、道县等当地土话的一种文字,只在妇女中流传使用,男人不识,故称女书,也叫女字。它是世世代代多情善良的女子,用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女书的使用者、欣赏者乃至创造者都是普通女性。
女书的文字形似汉字,但与汉字不同。其形体倾斜,略呈菱形。笔画纤细飞扬,自由舒畅,当地妇女把它叫做“长脚文”。女书的书写款式与中国古代线装书相同,上下留天地,行文自上而下,走行从右至左,通篇没有标点符号和横竖笔画,均由点、圈、撇、捺、折5种笔画组成。女书约有1500多个单音文字,能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其实,女书是泛称。具体地说,这种文字叫“女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作品才叫女书。
在现代已完全失去实用价值的女书,当初在中国湖南等地曾以一种孤独而鲜活的方式,浸润了女人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漫长的岁月里,见证了女人的快乐与悲伤,成为女人生命中最温暖的慰藉。
女人们用女书编歌和创作,女书作品几乎都是诗歌,主要为七言诗,少数为五言诗,一般书写在精致的宣纸、扇面、布帕上。女书的作品可广泛用于女子出嫁、结拜姐妹、祭祀和悼念等。还可用来记录历史大事,如《太平天国过永明》、《解放歌》等。《肖氏女》、《三姑记》等汉语民间故事也被她们翻译成女书唱本。
女书的传承是母女世代传袭,上辈传下辈,传女不传男。一位大学教授说,数千年男权思想的禁锢,使一般女性不能读书认字。女书的主人将自己受压迫受歧视的痛苦写出来,唱出来,使在现实社会中被压抑扭曲的心灵得到一丝缓解和释放。女书已由单纯的文字变化为妇女与命运抗争的武器,成了她们的精神寄托。
女书被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随后这一消息公之于世,引起中外震惊。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女性文字,被人们称誉为神奇、独特的文化现象,属于稀世文物。
从80年代至今,女书的价值不断被发现,而女书的生存处境却远不尽如人意。女书被发现之初,女书的传人高银仙和她的6个结拜姐妹大都在世。两年前,随着女书最后一位幸存者、90多岁的阳焕宜老人的去世,女书许多没有破译的秘密成了未解之谜。采访高银仙的孙女胡美英时,她说,女书老艺人相继去世,现在能阅读和书写女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仅剩几个人。由于经费、人力、机构、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女书资料收集整理困难,女书遗物散失严重,女书不知道还能传承多久。
尽管女书的保护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女书的流传地区想方设法筹建了女书博物馆、女书文化村、女书学堂,传授学员200多人,拟建女书文化生态保护区,但这种保护大多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缺乏有效措施,女书传承处于迷茫阶段。
(赵汉波)
形形色色的数字禁忌
数字忌讳虽然不科学,但却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西方社会,同样有很多数字禁忌。比如西方人普遍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在许多场合都尽量避开。如门牌号、楼层号等各种编号常避免用13,宴会也尽量不在13号举行,甚至一桌不能坐13个人,连菜也不可以上13道。在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基督与13门徒共进晚餐,出卖他的犹大就坐在第13位。西方人还认为星期五也不吉利,如果碰巧13号是星期五,那就更糟了,这天就成了“黑色星期五”,做事要格外当心。有的人干脆整天呆在家里,避免出门惹麻烦,一般也不举行宴请活动。据说夏娃给亚当吃禁果之日就是13号星期五,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也是在13号星期五。另外,西方人对3也有忌讳,为别人点烟时,在点了第二根烟后,则要重新点火,避开“3”。
国人对数字的讲究也很多:如结婚、办喜事的时候随礼忌包单数,一定要双数;而看病人、办丧事时则忌包双数,一定要包奇数。另外数字“3”谐音“散”,所以结婚喜宴应该回避这一数字,有的地方甚至还有三月不结婚的习俗,说三月结婚的人易犯“桃花心”。在年龄上,民间忌讳“73”和“84”,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老人遇到这两个年龄总会多报或少说一岁。
这些数字禁忌是长久以来世俗生活所形成的惯性思维,是民俗生活中的一种潜规则,虽然并没有科学根据,但它们体现了老百姓求福祈寿、驱除凶险的朴素愿望。 (于欣)
女书,是记录中国湖南江永、道县等当地土话的一种文字,只在妇女中流传使用,男人不识,故称女书,也叫女字。它是世世代代多情善良的女子,用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女书的使用者、欣赏者乃至创造者都是普通女性。
女书的文字形似汉字,但与汉字不同。其形体倾斜,略呈菱形。笔画纤细飞扬,自由舒畅,当地妇女把它叫做“长脚文”。女书的书写款式与中国古代线装书相同,上下留天地,行文自上而下,走行从右至左,通篇没有标点符号和横竖笔画,均由点、圈、撇、捺、折5种笔画组成。女书约有1500多个单音文字,能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其实,女书是泛称。具体地说,这种文字叫“女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作品才叫女书。
在现代已完全失去实用价值的女书,当初在中国湖南等地曾以一种孤独而鲜活的方式,浸润了女人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漫长的岁月里,见证了女人的快乐与悲伤,成为女人生命中最温暖的慰藉。
女人们用女书编歌和创作,女书作品几乎都是诗歌,主要为七言诗,少数为五言诗,一般书写在精致的宣纸、扇面、布帕上。女书的作品可广泛用于女子出嫁、结拜姐妹、祭祀和悼念等。还可用来记录历史大事,如《太平天国过永明》、《解放歌》等。《肖氏女》、《三姑记》等汉语民间故事也被她们翻译成女书唱本。
女书的传承是母女世代传袭,上辈传下辈,传女不传男。一位大学教授说,数千年男权思想的禁锢,使一般女性不能读书认字。女书的主人将自己受压迫受歧视的痛苦写出来,唱出来,使在现实社会中被压抑扭曲的心灵得到一丝缓解和释放。女书已由单纯的文字变化为妇女与命运抗争的武器,成了她们的精神寄托。
女书被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随后这一消息公之于世,引起中外震惊。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女性文字,被人们称誉为神奇、独特的文化现象,属于稀世文物。
从80年代至今,女书的价值不断被发现,而女书的生存处境却远不尽如人意。女书被发现之初,女书的传人高银仙和她的6个结拜姐妹大都在世。两年前,随着女书最后一位幸存者、90多岁的阳焕宜老人的去世,女书许多没有破译的秘密成了未解之谜。采访高银仙的孙女胡美英时,她说,女书老艺人相继去世,现在能阅读和书写女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仅剩几个人。由于经费、人力、机构、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女书资料收集整理困难,女书遗物散失严重,女书不知道还能传承多久。
尽管女书的保护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女书的流传地区想方设法筹建了女书博物馆、女书文化村、女书学堂,传授学员200多人,拟建女书文化生态保护区,但这种保护大多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缺乏有效措施,女书传承处于迷茫阶段。
(赵汉波)
形形色色的数字禁忌
数字忌讳虽然不科学,但却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西方社会,同样有很多数字禁忌。比如西方人普遍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在许多场合都尽量避开。如门牌号、楼层号等各种编号常避免用13,宴会也尽量不在13号举行,甚至一桌不能坐13个人,连菜也不可以上13道。在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基督与13门徒共进晚餐,出卖他的犹大就坐在第13位。西方人还认为星期五也不吉利,如果碰巧13号是星期五,那就更糟了,这天就成了“黑色星期五”,做事要格外当心。有的人干脆整天呆在家里,避免出门惹麻烦,一般也不举行宴请活动。据说夏娃给亚当吃禁果之日就是13号星期五,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也是在13号星期五。另外,西方人对3也有忌讳,为别人点烟时,在点了第二根烟后,则要重新点火,避开“3”。
国人对数字的讲究也很多:如结婚、办喜事的时候随礼忌包单数,一定要双数;而看病人、办丧事时则忌包双数,一定要包奇数。另外数字“3”谐音“散”,所以结婚喜宴应该回避这一数字,有的地方甚至还有三月不结婚的习俗,说三月结婚的人易犯“桃花心”。在年龄上,民间忌讳“73”和“84”,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老人遇到这两个年龄总会多报或少说一岁。
这些数字禁忌是长久以来世俗生活所形成的惯性思维,是民俗生活中的一种潜规则,虽然并没有科学根据,但它们体现了老百姓求福祈寿、驱除凶险的朴素愿望。 (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