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教学与探索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语文作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公共课程开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本文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出素质教育进行了探索。第一,切准大学语文的爱国主义主线,对大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传统道德、正确人生观教育。第二、切准大学语文的美学特征,对大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熏陶和文学审美教育。第三、切准大学语文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美德的教育。
  关键词:大学语文;爱国主义;美学特征;人文精神
  
  我国的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它是“囊括大典,网罗人才之所在也。”是传承文明、沟通未来的学府,。高等学校的教师就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坚持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牢固占领课堂思想文化这快阵地。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 。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的任务:使每一个大学生都得到在德、智、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个体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优秀人才。
  作为高等学校公共课的大学语文课,它任务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基本的形式,实施对大学生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所谓知识教育,即:“传道授业”:所谓素质教育,即:“解惑育人”。“传道授业”的主要途经就是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向学生传授教学大纲以外知识和理论,以及学术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而“解惑育人”,就是要在知识、理论的传授过程中,通过对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学作品的讲授,从而使大学生受到理想道德、人文精神、品德情操、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遗留下的优秀文学精华,其中有许多可供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和促进人们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食粮。,其中贯穿着文与道结合的基本思想、基本精神,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人文气质,完善人格精神的好教材。
  我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多年,先后主讲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大学语文》和《阅读与写作》《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多门课程。特别是在主讲授大学语文的过程中,我坚持做到:有意识地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讲深讲透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作品的思想性要求,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注意突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当前高等学校文科教学中的最关键、最本质的、最迫切的任务。只有突出培养、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任务,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就才能实现高等学校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我能够结合宁夏师范学院的教学实际和我校大学生的状况,选准切入之点,突出素质教育,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第一、切准大学语文的爱国主义主线,对大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传统道德、正确人生观教育。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国人民长期积淀、凝聚、形成的民族感情,“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一面团结进步、激发民志、振兴国运、高扬国威的旗帜。这面旗帜,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力量,是炎黄子孙坚强的脊梁,是支撑中华民族大厦牢固的基石。
  在大学语文中,爱国主义象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从先秦时期屈原的《离骚》到唐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从宋代陆游、文天祥的爱国主义诗歌到林则徐、秋瑾的爱国主义高唱,都真实而艺术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在讲授这些爱国主义文学作品时,我能够深刻分析和阐释他们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表现、特征、本质,并将其与我们国家现阶段的现实任务联系起来,将现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具体概括为八个方面:(一)热爱祖国的伟大人民;(二)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三)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四)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五)热爱祖国的风景名胜;(六)热爱祖国的文明道德;(七)热爱祖国的神圣尊严;(八)热爱祖国的伟大事业。并且向全校学生作了《爱国主义—旗帜责任行动》的专题报告。通过丰富的事实和材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诵之以口,向大学生讲清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讲清爱国主义 教育的深远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 的爱国主义 情绪,并焕发出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激情,受到历史的、现实的、丰富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
  同时,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 ,为了给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我还为中文系的学生作了《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入党思想的分析》,(本文获我校首届思想 政治工作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区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做人—做中国人—做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报告,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也为探讨、总结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经验。
  第二、切准大学语文的美学特征,对大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熏陶和文学审美教育。
  讲授大学语文,不仅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熏陶和文学审美的教育。审美教育是指人们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的欣赏活动,是辩别真假、美丑、善恶的活动,也泛指审美的创造活动。我在这里是指领会文学艺术作品中美的活动。
  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时代,是中国“礼乐文化”反思的产物。发展到魏晋时期,在审美领域,对内发现了人情美,对外发现了自然美;在艺术领域,产生了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唐宋时期出现了审美心理学,其特征在于审美主体的美感体验—味在文外、美在心灵。明清时期则注重艺术活动的心理特征和艺术情感的真实性。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我的做法就是把文学知识的教育与文学审美教育相结合,通过审美活动使大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高和美化他们的精神境界。
  大学语文中的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学遗产,它是以富有魅力、多姿多态、生动有趣的形象作用于人们的内心,符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普遍要求,并且通过认识、理解、评判、鉴赏,达到闻之以喜,见之以乐。从而产生如“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耳闻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美感效果,使大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感的享受与审美的教育。
  翻开古今中外的文学画卷,仿佛是一座辉煌无比的文化艺术宝库,东方历史文明的壮丽宫殿,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燎乱。它有源远流长、独具特的辉煌发展历史;有卷迭浩繁、灿若星斗的优秀文学作品;有成就卓著、风格多样,在世界上称著的文学作家队伍。中国古代文学最优秀作家的作品与成就是:“诸子文,屈原骚;司马史,相如赋;李杜诗,苏辛词;汉卿剧,雪芹梦。”便于学生记忆。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从秦文汉赋,到唐诗宋词,从元曲杂剧到明清小说,处处有名家,处处有名篇。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先秦两汉的文学作了精辟的概括与鉴赏:“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唐代诗歌更是具有“少年精神”、“盛唐气象”。李白杜甫,被称之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之诗以“飘逸英特”为美;杜甫之诗以“沉郁顿挫” 为美;“山水田园诗派”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明丽之美;“边塞诗派”以“胡天八月即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粗旷豪壮之美。宋词中有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大江东去”、“金戈铁马”式的“豪放”之美;也有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之美。明清时期的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名著,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极大地吸引和感染着广大同学,使他们常常在学习中受到思想教益,受到赏心乐事的美 的感染力。
  在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突出审美教育的教学,同时把教学中“悟”出来的美学认识和美学体验撰写成学术论文。发表的论文有《姜白石词的美学境界》、《李清照词的愁情美》等,对大学生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产主了一定的效果。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精神的解放)通过课堂的审美教学,达到给大学生以心理的积极影响,使其情感得到调节与锤炼,从而丰富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使他们心里充满美好的希望,感悟到人生和社会的美好,情趣与情操也因受到美感陶冶而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三、切准大学语文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美德的教育。
  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中的“人”,是以人为本位。《易. 贲》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人”以“人”为本性和自性,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自身心灵的诸关系的调和、协调,以教化天下。并由此而出现了中国的礼乐文化、人伦文化、仁爱文化、人神文化 、自然文化。也就是所谓人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终极理想的追求的总和,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
  大学语文中的贯穿的人文精神 ,以孔子的儒家学说为核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本精神;(二)乐道精神 ;(三)和合精神 ;(四)忧患精神;(五)笃行精神。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就是传统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天来说,也就是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奋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国家需要的干部,国家需要和建设的栋梁。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贯穿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每个文学时期,体现在每个作家的作品中。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1、人本精神。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来看,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作家都是十分看重“人”,注重“人本”。孔子的“仁”学充分体现了人本精神,贯穿着爱人而人人互爱的“仁道”,这是人本精神的血脉和生命。“人本精神”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一致的。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讲的就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意思。这就要求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这种传统精神 ,从“爱人”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做到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2、乐道精神。就是以求道、得道为快乐的精神。因为每一个人都总有所向往、有所追求,这是精神 的特殊需要。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乐道精神 ,我们要象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样去追求“道”。学习屈原“路漫漫以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乐道精神 ;学习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道精神;学习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乐道精神;学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乐道精神。这些乐道精神就是教育学生要有“少年心事当拿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达到乐道和乐心的人生向往的最高境界。
  3、合和精神。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所普遍认同的理念。这既是宇宙精神,又是道德精神 ,是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冲突融合而和合的精神。人与人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合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同样人与自然的和合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我们的先祖在社会生活中的和合精神,也能看到他们 与自然的和合。这里我主要讲一讲关于人类与大自然的合和。
  大自然原本就是最善友的,最合理最合谐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意环境保护,关注自然的生态平衡。《孟子.梁惠王上》中就指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垮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学中到处可见作家对其生活的自然景物的描写,略举几例如下:其中有西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草原风光;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中原山色;有“澄江如练,翠峰如簇”“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玉界琼田三万顷”江南鱼米之乡。可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态的神洲,绿色的华夏。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的介绍,再现古代中国原始生态面貌,使学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教育。。从而使学生们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且能够面对当今环境现状,大声疾呼,有的学生撰写了有关环保的文章,有的学生还参加了环保知识竟赛等活动,身体力行,为实现祖国大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献计献策。
  4、忧患精神。忧患精神就是儒家学说中的忧患意识。是对于国家生存和人民生命的关怀,是对于人类生命存在的命运、未来变化责任的使命。孔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忧心忡忡,然后君子”。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古代的文人作家每每“以天下为己任”,“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代作家的忧国忧民思想 与其爱国主义思想是相一致的。纵观中国古代文学,清晰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司马迁说:“此人皆有郁结,不得通其志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他本人也同文王、孔子、屈原、孙子等诸辈一产发奋著《史记》述其忧患。汉贾谊为文“痛哭者一,流泣者三,长叹息者六。”唐代陈子昂作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杜甫则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韩愈更有“”不鸣则己,一鸣惊人”呼喊。宋代辛弃疾处于“孤危”境地,感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们无不心怀忧患。正因为忧患则追求,追求不得则不平。发而为文学,便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震撼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族忧患精神,是对于国家民族关怀的情怀,是一种积极参与、敢负责任的精神,也是居安思危、处兴思亡辨证理性的精神。我告诉学生,在当今时代,全世界面临着社会的“五大危机”(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的文明危机、人与人的道德危机、人的心灵的精神危机、文明冲突的价值危机)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高扬忧患精神的旗帜,解决好我们中国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当代的大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当其任。
  5、笃行精神。这是中国民族的志士仁人积极投身现实社会,奋发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自己理想价值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人本精神的弘扬,乐道精神的实现,和合精神的追求,忧患精神的化解。是对以上诸种精神的支撑和施行。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讲求学与行、言与行的一致、融合,转知为行,知行统一的笃行精神。面对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才市场竟争激烈,我们的大学生就更要有笃行精神。要象南宋朱熹所说的那样:“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学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面对现实,认清目标,忠实笃信,自强不息,以求得到发展。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我注意结合我们学校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学生来源较差,知识层次不齐,就业形势严峻等实际,对学生进行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教育 ,鼓励他们珍惜时光,顽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培养自己完善的人格,文化品位。从而使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专业水平、工作能力,才能得到人民和社会的承认,也就一定能在新世纪、新时代大有作为、大展宏图。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种人才必须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实验室在担负这项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可以从制度建设与实验物品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安全与卫生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 规范化; 管理    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种人才必须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实验室在担负这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然而,反思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从表面上看,学生有参与讨论,参与操作,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明显的转变,但实际上很多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多大效果,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
期刊
摘 要: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于1973年问世以来,评论界已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小说中丰富的人物形象更引起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众多研究中,对奈尔这一人物形象的精神层次进行深入研究的尚不多。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奈尔的精神层次进行分析解读,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人物形象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奈尔;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
期刊
摘 要:自从我校的“116学生就业素质培养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116”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可是由于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巨大变化,教师中出现了理念不清晰,课堂把握不到位的情况,从而造成了课堂中的大量的浪费现象,本文试图从浪费现象的具体表现及成因作一剖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改;有效教学;浪费    一、引言    “116”教学模式是我校为提高
期刊
摘 要:好的导入可以实现激发、铺垫、传达教学目标、沟通情感、拓宽知识面、提高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功能。笔者以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并发现了英语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导入环节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导入功能;教学效果    一、 引言    英语教学导入作为英语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成功实施英语教学导入,让
期刊
摘要: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构建广泛参与的社会人文关怀机制,意义重大。以西安为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建构和谐社会之弱势群体的社会人文关怀保障机制的重要性、可能性,主张构建广泛参与的社会人文关怀机制。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人文关怀机制    一、弱势群体及保障机制相关概念    (一)弱势群体的定义   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一些条件的限制,
期刊
摘 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广参有关文献,博采前人校勘成果,为目前较为通行的版本。但其中有些语言文字仍有可以讨论之处,本文试作璧补。  关键词:《宋元笔记小说大观》改讹;增脱;删衍;乙倒    收入《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每种笔记小说都以较完备、较好的版本作底本,用他本校勘,并用有关的史籍、笔记、文集、丛书参校,因而其整理质量较高。然而
期刊
摘 要:文章从语用学角度重新对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进行分析,具体是从语言的间接性和关联期待两方面着手。间接性语言的使用导致了话轮沉默的产生,关联期待的满足又使人们理解了话轮沉默,但有时候,话轮沉默却会造成一定的误解和尴尬。  关键词:会话语篇;话轮沉默;间接性;关联期待    一.引言    自从1959年霍尔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问世以来,非言语交际便成为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从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人格魅力、课堂话题的选择以及学生的进步体验等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方法。  关键词:情感因素;外语教学    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了两个主要的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皮亚杰和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派主要研究认知过程,在教育方面强调更多地关注课程教材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统一性问题,
期刊
摘 要:装饰图案设计不同于再现性的西画,而是通过形与色构成的韵律和气氛去感染和熏陶人的感情。写实和写意变形是可以互相交流沟通的,在装饰图案中“形”是客体存在的外部形式,“神”是内在的精神,装饰图案变形的根本是“意”,情感与想象是必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写实;写意;意象变形;装饰图案    一、写实变形装饰图案设计的情感基础  写实是基于写生的基础之上的。写生是图案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感知对象的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