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2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教育题材的优秀影片。这是一部关于师生关系的电影,也是一部关于心灵与爱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是在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男孩寄宿学校里,其貌不扬的马修老师与一群问题少年之间发生的故事。马修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音乐家,为了生活不得不来到“池塘之底”当学监。“池塘之底”寓意着这群学生的底层面貌,但也同样说明这帮学生拥有着向上漂浮的可能性。这里的孩子逃学、撒谎、斗殴、抽烟,还有的从小智商被测为白痴。总之,一群迷茫叛逆的孩子在这里过着被世界遗忘的学习和生活。在这里看不到教育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马修用他宽广博爱的胸襟和美妙动听的音律抚慰着放牛班问题少年们饱受摧残的心灵,让这群被社会遗弃的孩子变成想唱就唱的天使,度过了二战刚刚结束时的那段艰难岁月。影片借助的形式是音乐,内涵是爱的教育。马修以其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感化学生,以其机智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从而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这就是教育智慧的力量。
  一、善于抓住契机的教育智慧
  音乐是这部影片的中心和主题。当马修老师发现这群问题少年有唱“歪歌”的爱好后,便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成立了合唱团。在马修的教育中,合唱团是不可缺少的载体和纽带。主音与副音互为有无的缠绕、低音与高音丝丝入扣的衔接,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稚嫩而清澈,净化着我们的心灵。马修正是以音乐为契机,开始了与孩子们的交流,他用音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用歌声填补了孩子们心灵的空缺,用跳动的音符驯服了一群如小野牛般桀骜不逊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春天的气息。音乐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价值,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养料,成为陶冶学生情感、建构学生精神的基点。音乐带动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学生在歌唱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学会了欣赏美好事物。原本死气沉沉的学校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同时音乐也解开了束缚孩子们心灵的绳索,激起一颗颗幼小心灵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二、以爱替代惩罚的教育智慧
  教育需要爱,问题儿童的教育更需要爱。如何爱学生,如何理解对学生的爱,如何表现对学生的爱,马修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马修老师的特别之处在于他面对孩子们,不像其他老师那样采取以暴制暴的“犯规—处罚”手段,甚至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是以爱替代惩罚,以爱作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很感动他让学生反复唱那段取笑捉弄他的歌词“光头、光头、死光光”,有几个老师能够如此坦然接受一位学生在众学生面前这样唱自己的短处,这背后藏着怎样一颗宽容的心?影片中出现了好几处马修老师为学生犯错而打掩护的场面,既表现出他对学生的宽容、对学生犯错误的理解,也显示了他希望保护学生、不让学生受到更多伤害的仁爱之心和善良之心。但仅有宽容是不够的,宽容只是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宽容学生,而不纵容学生,更不宠爱和溺爱学生;宽容学生,并把爱融汇进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发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积极变化,这才是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爱。
  马修朴素的外表下有着一颗非同寻常的爱心,他用爱铸就“乐谱架”的动情歌唱,他用爱感化“天使魔鬼”不逊的心灵,他用爱赢得“助理”的永远相伴。为了这群问题少年,他一直无声地抵制、反抗着校长威慑人心的棍棒教育,虽然自己最终不得其果,流浪天涯成了最后的归宿。当马修老师离开学校时,孩子们的歌声从窗口飞出,一只只包裹着孩子们的爱和留恋,凝聚着孩子们的祝福和期盼的纸飞机上签满了名字,孩子们的小手排成一排,在风中摇曳着无限的感激和难舍之情。那是来自心灵的尊敬与感动,孩子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不舍,还需要什么?即使千言万语也无法胜过这种赞美。正因为马修老师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去爱这群问题孩子,所以他一定能收获到孩子们回报给他的爱。虽然他未必会获得什么物质上的财富,但他在精神上是一个富翁,他的心中充满着幸福,他的生活总是绽满了阳光。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智慧
  影片中马修的很多做法都体现出他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试图积极地发现这些“特殊儿童”的潜能和优势。如在组建合唱团前,马修让每个学生都唱几句歌,并按照他们在音域、音色方面的特长归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还有参加合唱、独唱的人员分工。对于不知道唱歌的佩皮诺,任命他为指挥助手;对于难以正确发声的学生,让他做支架,帮助老师拿指挥谱。这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努力找寻学生天赋的做法让这群孩子在音乐的熏陶中找到了自信和尊严。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去发现、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引导。无论多么叛逆、任性,看起来无可救药的孩子,其实都有一把可以打开他们内心之门的钥匙,关键是教育者有没有这种愿望、耐心来寻找这把钥匙。“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但愿我们每个老师都能牢记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话,像马修老师那样,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用爱心和理想的钥匙去开启、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四、尊重学生的教育智慧
  一个人如果无法满足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就会产生自卑、无助、沮丧的情绪。比如象莫安奇这样的孩子,他虽然没有将这些情绪表现出来,但他带头闹事等行为正是为了掩饰他的自卑和无助。在他顽劣的外表下,隐藏的其实是一颗受伤的心。马修老师给了他自尊,把他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让他懂得了自尊的需要和尊重他人的需要。在一片和谐的童声中,马修向莫安奇发出一个邀请的姿势,恭敬而慈爱,那是莫安奇熟悉而渴望的旋律;那里有许多双充满笑意的眼睛在等待着他……原本冷着面孔的少年,逐渐将倚靠在石柱上的身体慢慢抬起,调整自己不羁的站姿,他变得谦恭而又充满了喜悦。也许就在那一刻,莫安奇突然领悟到了被人尊重的感觉,更懂得了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的道理。
  课堂上马修轻轻蹲在佩皮诺的课桌旁,用他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耐心地软语询问,那一组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马修老师温和的作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就连刻板的校长,在某一刻他那冷酷无情之心也曾松动。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
  其实马修在放牛班里扮演的是一个“导演”的角色,原本乱成一团的班级像一架断弦之琴,由他稍微调整,就能发出天籁之音。这个“导演”之所以能被孩子接受,主要是因为他即便作为学监,也从来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公心,他不会对自己喜爱的学生有任何的偏袒,不会无原则地放任一个学生胡作非为,但同样也不对得罪过自己的坏孩子怀有丝毫的偏见。老师就应当这样,正确运用教育者的身份,合理掌握师生之间的距离,既不能淡化教育者的身份,也不能随意扩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们应理解、接纳、欣赏每一位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以尊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像马修那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用心去教育孩子,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大爱和智慧去滋润一颗颗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自己的梦想,并在属于自己的春天里放飞。
其他文献
光怪陆离的科学现象,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我们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捕捉每个科学教育的契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一、开通探索渠道,提升幼儿的探索价值  1.预设的科学活动。  所谓预设的科学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幼
期刊
在幼儿园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受教具、方法和手段等教学环境的限制,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思维难以生动有效地传达给幼儿,课堂往往缺乏协作互动,幼儿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集体智慧不能充分共享。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限制了幼儿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当下,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硬件设备,开始
期刊
在如火如荼的幼儿园墙面布置研讨中,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在视觉角度的平行面或者偏上方,对于降低视觉的环境布置——幼儿园地面环境的布置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其实地面环境的布置大有文章可做。  幼儿园地面环境是幼儿较为关注的空间环境,它同样也顺应幼儿的生理发展,便于幼儿观察、参与,同时蕴藏着大量的环境教育因素。幼儿园地面环境创设主要是指:通过对幼儿园户外场地、活动室、楼梯、走廊、大厅等地面进行色彩、图案
期刊
2012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纲领性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基于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指南》的理解与实施尤其强调活动区游戏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呼吁学前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区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  对照《指南》,我们发放问卷,访谈老师,观察幼儿,调研发现:以往的区域活动多是教师预设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标准中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都属于思想政治素质的范畴。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幼师生,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儿童,这一年龄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人格形成、意志品质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幼师生
期刊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美化环境。孩子若从小养成爱环境的好习惯,不仅自己受益终身,而且对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是有益的。今后走入社会、踏上岗位,无疑会受他人尤其是领导的另眼相看,还能影响身边的人,传播一种正能量。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让孩子“知环保、爱环保”呢?  首先,家长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孩子垂范。  就家庭来说,环保可以从低碳生活开始。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
期刊
教学反思:  《播报心情》这个活动是中班下学期社会领域的一个内容。它以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为引子,让孩子感受到由于朋友之间的关爱使生病的大狮子情绪由雨天变成晴天的过程,由此引导孩子迁移经验,去关爱、安慰身边的人和朋友,让别人也保持良好的情绪。在接触这个教材后,我进行了认真分析,从社会领域的角度看,这个活动可以引导我们的孩子去关注、关爱身边的人,这和我们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创建和谐社会是一致的;另外从身心
期刊
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性标准。《指南》中提出:“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要了解并遵守规则,游戏是最基本的手段。那么游戏的规则是不是由老师来包办制定呢,什么样的规则才是幼儿乐于遵守的?  本学期,我们中4班在中班年级组“变废为宝”的大主题背景下,开展了以瓶盖为材料的主题游戏活动,其中,瓶盖棋游
期刊
俗话说“童言无忌”,成人社会的许多禁忌,许多言不由衷,在幼儿身上本来是没有的,但在家庭或幼儿园各年龄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语言不够“健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里所说的“健康”,强调的是幼儿用语的卫生与规范。  一、幼儿语言良好发展的条件  (一)良好的语言环境  孩子出生后,虽然都具有说话的生理器官条件,但是如果他们从来没有听过人类的语言,没有模仿的对象,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是永远不会说话的。因此
期刊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提问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教师的提问千差万别,各有千秋。有的提问开启了幼儿的智慧,调动起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有的提问使幼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怎样巧设提问,擦燃幼儿思维的火花呢?  一、开放性的提问,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巧”与“笨”的区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