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立象以尽意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4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徐芳教授是一位有才情有追求又率真的女画家,画面没有浓烈的色彩,而五色俱现,没有勾细酌的物象写真,却深得其意,其作品简雅的审美情趣,面貌清幽、洁净、静谧、恬淡,对我们影响甚大。
  关键词:写意;工笔画;徐芳;艺术风格
  一、徐芳艺术风格及形成背景
  笔者认为,写意性是徐芳教授工笔花鸟画艺术风格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谓“写意”,东晋的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论,这就与西方古典绘画以“摹写自然”为目标的路线分道扬镳,从那开始中国绘画开始沿着写意的方向延伸。中国的花鸟画至五代黄筌、徐熙,已经形成了与山水、人物并驾齐驱的局面。明代徐渭破除陈法,以水墨大写意作花卉,奔放淋漓,追求個性解放,是中国花鸟画由工至写的一个大突破。厚重的传统会带给每个画中国花鸟画的人以压力和思考,思考怎么继承又怎么超越。徐芳教授的工笔花鸟画既有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传承,又与现代意识、当代文化相结合。这种创新意识与创新形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有着积极意义及启示。白晓军教授曾这样评论:“徐芳教授对于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方向把握很是准确,也很有见地,这点在她的作品中显而易见。”这种写意性的特征使得工笔花鸟画的造型与生活物象的外形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但却更加深刻地体现了内在美,从而达到了形神兼备的造型目的。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主要表现在线条、笔墨、造型、技法等几个方面。
  笔者通过大量阅读欣赏徐芳教授的作品,发现徐芳教授的艺术作品中大多以荷花、兰草、树木、藤蔓、小鸟等动植物为创作对象。笔者认为这与徐芳教授的生活环境有关,在闲暇的午后,徐芳教授会在自家的小花园里精心呵护着自己悉心栽培的花草,营造一个具体而感性的文化环境,这已经成为她完成绘事之余的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徐芳教授以此来涵养人格,陶冶性情,并且从中汲取灵感,裨助自己的画艺,这才有了她笔下的另一个世界。徐芳教授这一爱好就如同传统的文人情结和画家情怀,是其精神生活的需要。一方面,她以此熟悉研究花草的生活习性,补益绘事;另一方面,被生机盎然、文化气息浓郁的创作环境萦绕着,也是徐芳教授为了陶冶性情、宁心静思、深入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生活情趣和自然景观的熏陶久而久之在无形之中陶冶着徐芳教授的个性与气质,使她的作品自然地流露出清风徐徐的气息格调和唯美境界。正如郭若虚所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二、徐芳的艺术风格:以“工”写“意”
  徐芳教授的作品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并且对传统工笔画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吸取,精工入微,写意酣畅,在作品中运用了泼墨、碰色、烘染等绘画技法。徐芳教授在针对现代材料及材料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种种肌理效果方面有她独到的理解方式,使用不同材料制作不同效果的肌理,有些时候甚至可以达到有效把控和使用的程度。细细品味欣赏徐芳教授的作品,在她的画中既可以找到传统工笔画的用色、线条、渲染、衬托、洗染等符号技法的运用,也有在生宣熟宣上关于工笔花鸟画的各种可能性的探索,如洗刷、晕化、撞色等的特别效果,还具有现代设计的装饰之风。各式各样肌理的技法在她的作品中运用得恰到好处,清新脱俗的画风在纸面上突出地表现出来,打破了传统花鸟画“三矾九染”的画法。笔者认为在物象的表达方面,徐芳教授重视对象的形似而又不拘泥于形似,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画面松紧有度,色彩的运用使画风灵动,给人以自然、飘逸、新颖、清新、典雅之气,借而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独特的绘画风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徐芳教授的作品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代表作品有《金莲》《春韵》《秋韵》《山花》《空谷幽兰》《幽独空林色》《双影共分红》等。徐芳教授的作品,有折枝小品,也有全景式构图,画面整体给人一种超逸自然之感。细品徐芳教授的作品,发现她的作品构图大胆新颖,简练表现的对象大多不拘泥于形式。此外,徐芳教授在作画过程中重视留白,所谓“计白当黑”,形状经营是对实体造型的制约。为了突出主体的形象,对画面中次要的部分进行大胆剪裁,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画面中的留白与物象形成一种虚实关系。物象为实,空白为虚,物象之间的留白是实的对应,使实变得空灵有致,它的作用与实的布置同样重要。如其作品《幽独空林色》中空白的设计错落有致,没有一处是雷同的,营造了错落有致、虚实互映、灵动多变的画面关系,为观者制造了充分的遐想空间。
  现代画家林若熹曾这样说,“线”是工笔花鸟画的灵魂所在,“骨法用笔”成为“六法”中紧挨“气韵生动”之法,而“气韵生动”更要借助画面之“骨法用笔”。无论现代还是传统的工笔花鸟画,线是支撑构建起整个画面必不可少的,更是渗透了主观“意”韵的一种客观反映。如宋画《榴枝黄鸟图》不管是线、造型还是用色都体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徐芳教授的作品《金莲》就是运用线条张弛有度地表现出生命极强的意志力。
  徐芳教授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笔者认为墨与色搭配是重要的构成因素,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在长期的实践与时代演化中已发展为现代的“随意赋彩”,这正是当代绘画艺术的色彩观,通过情和景来设色,用色彩来诠释心中的意境。从这几年的创作作品可以看出,徐芳教授不断地尝试色彩在花鸟画领域的新的表现力,她对色彩细致入微的把握和表现以及对色彩处理与传统笔墨的和谐关系显然是颇有体悟的。如在画作《双影共分红》中,即便荷叶层层挨叠着,通过色彩的微妙变化,荷叶的远近虚实、动态变化、色调冷暖变化等均被处理得恰到好处。迎风舞动的荷花与挥动着小翅膀的蜜蜂使观者视线聚焦于此,荷花姿态的选择及两只不同蜜蜂的安排使整个画面变得完整丰富而统一,细腻而生动,令人赏心悦目。徐芳教授的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人文的细致感受和真切观察。
  当代花鸟画中的各式各样的肌理技法的呈现,传达出人们的审美需求是以自然生活的面貌,以画的生趣来呈现的,色彩丰富的肌理技法被广泛运用起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提升,不断增添新的形式已然成为对当代花鸟画的新要求。在花鸟画当中运用肌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她创新发展的萌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间接推动形成艺术家风格,推动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革新。在长期的探索中,她的作品形成了简雅的审美情趣、静谧恬淡的格调。如《秋韵》,以层次丰富的墨色来塑造形象,表现画面的空间、虚实、主次等关系,以墨色形成的自然肌理来营造画面整体氛围,在色彩安排上使用暖灰调子,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作品《山花》以大面积不同冷暖的石色及水墨做底,并施以恰到好处的肌理,既设色斑斓又恬静和谐,营造出了似烟非烟、天地一体的朦胧气氛,然后在上面以水墨与墨彩意笔挥写红花、绿叶等,层层染色,反复叠加,使人领略到水墨意韵和色彩斑斓交相辉映的独特风味,强化色彩的同时又保留笔墨及水墨本身的美妙乐曲,形成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墨彩相宜、气韵生动的独特画风。
  三、结语
  有道是“画如其人”,画是画家的生命,是向外面的世界传达信息的窗口。多年来,徐芳教授孜孜不倦地坚守属于自己的表达语言与品位,不媚俗,精心继承传统的精髓,大胆锐意创新。她的花鸟画不断吸取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浓厚相宜的笔墨、栩栩如生的花鸟造型、身临其境的视觉张力、诗韵洋溢的境界和丰富多彩的技法,刷新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面貌。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徐芳教授对自己的绘画有着清醒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这种文化自觉源于她丰厚的学养和对艺术的挚爱。她以一个花鸟画家的立场坚守传统文化,同时绽放个人的色彩,通过历史经验的沉积,创造出属于自己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并不断探索,这种对艺术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徐芳.心境:徐芳写意文论[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2]白珂.工笔花鸟画的线条审美特征[J].阴山学刊,2008(4).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油画是以挥发性植物油和油画颜料为主要材料,以亚麻布、木板为载体呈现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艺术领域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趋向成熟,当代油画创作思维、技法、题材等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融合化的态势。不管是传统油画中介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油画材料的改造,还是油画与其他画种的相互渗透,都表现出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已经由学习、模仿西方传统油画走向本土化、民族化、创新化发展的道路。在此
期刊
摘 要:原始时代人类将鲜艳的颜色涂在脸上、身上,远古时代的人将日常画在石器和陶皿上,古代人们又用色彩表现的宗教题材画在墙上形成壁画。这些都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类产生审美意识进而产生的艺术作品,也算是重彩画的前身。现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新纪元,那么,在当下的人文语境下,在新的审美需求下,重彩画将何去何从?文章从理念与实践方面分析阐述重彩画的开放性特征以及在当下语境下如何突围。 
期刊
摘 要:新工笔花鸟画是在新世纪前后出现于我国美术界的,这一称谓是由之前的“新锐工笔”发展而来,主要是为了强调工笔画在新时期呈现的区别于传统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画的新面貌。以陈林、雷苗、高茜等艺术家为代表,并以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共性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以工笔传统为基础,同时吸纳了一些西方绘画中有别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要素,诸如透视、光影、色彩、构图,乃至创作理念等,使自己的画作既具有历久弥新
期刊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以书品论人品,或以人品论书品。“书品即人品”中的“人品”不仅仅是艺术家的思想道德品行,还包含着书法艺术家的学识、修养、人生阅历、处世态度等多方面因素。书品的优劣也不仅仅取决于“人品”,而在于书法家的书写技法及学识素养。我们应客观地认识“书品即人品”,调整好自己的审美观,在艺术创作中把握好“意”与“法”、“心”与“形”的关系,以创作出高度思想
期刊
摘 要:色彩是青绿山水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历代画家将山川自然与自身内在精神体悟相融汇,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景象。文章从青绿山水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青绿山水从古代到当代逐渐形成的山水画色彩观,同时,对材料工具技法在青绿山水发展中的创新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青绿山水画;色彩;创作;情感  中国画自古就有“丹青”的别称。丹是朱砂,青是青雘,都是中国画中常用的矿物颜料,可见色彩在传统中国画中的发
期刊
摘 要:北大荒版画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一激荡着革命理想主义的年代。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奔赴北大荒屯垦戍边,其中部分文艺工作者以版画为载体,将军旅文化与黑土文化交汇融合,描绘北大荒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由此产生了北大荒版画。北大荒版画承载着创作者对黑土地浑厚深沉的情感,以乡土乡情为主题,不断吟唱着一曲曲荒原新歌。  关键词:北大荒美术;北大荒版画;美术创作  一 、北大
期刊
摘 要:在大美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与优化发展。文章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以国画艺术赏析课为例,以小班制教学为依托,将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的模式应用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创新中,提出将理论与笔墨实践相结合应用于高校国画艺术赏析公共选修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以期能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创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国画艺术
期刊
刘万鸣,1968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任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艺术创作指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评委,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以中西方艺术(美术)为线性载体,从笔墨的阐释、时代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的梳理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来阐述笔墨与时代的关系,结合中西历史案例,探讨梳理当代艺术发展的路径。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作者应着眼于环境、种族等空间属性,将其与对当代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以创作与时俱进、表现艺术文化思想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笔墨;时代发展;艺术;创新  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
期刊
摘 要:美与爱是一对亲姐妹,她们相偎相依、形影不离。正因为“爱得深沉”,才会有艺术美的再现和创造。大爱正是打开大美的万能鎖,心怀大爱,就会具有“音乐的耳朵和形式美的眼睛”,就会创作出世间最感人动听的乐章和最美最新的画卷。美和爱相伴而行,大美吸引和滋润着大爱,大爱为到达大美的目的地而永不停息地前行!  关键词:爱与美;王学忠;《爱得深沉》  我与河南著名诗人王学忠的相识、相交,算来已有10余年。虽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