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很多人生病之后不是采用输液打针的方式治病,是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最终也成功治愈了疾病,针灸治疗似乎是一件神奇的事情。那么针灸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针灸的原理
1.疏通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具有溝通内外、贯穿上下、联系脏腑、调节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经络不通,气血循环受阻,引起脏腑或四肢肿痛。针灸的镇痛作用是疏通经络功能最具体的体现,临床上常见的肩部和颈部疼痛、中风、偏瘫和风湿性关节疼痛都属于针灸治疗的基本范畴。
2.调和阴阳。如果人体处于正常的健康状态,中医说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相对平衡的。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调和阴阳是治疗的首要课题。在调和阴阳平衡的方法中,针灸是以经络穴位的针刺手法为中介的。在临床实验中,已经证实针灸对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当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针灸对阴阳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它通常对过度兴奋、兴奋和痉挛状态下的器官有抑制作用,但对虚弱、抑制和放松状态下的器官有刺激作用。针灸在调节阴阳方面是良性的、双向的,这也是针灸能治疗各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果把脏腑病理失调与中医阴阳学说结合起来,就可以用阴阳来解释。
3.扶正祛邪。增强机体抵抗力,排除致病因素。针灸具有强身祛邪的作用,具体方法是补虚减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一是通过针灸、艾灸来补虚的;二是通过针刺手法,针灸治疗多用于内泻;三是穴位组合。通过临床经验证实,许多穴位有不同的补泻作用,如气海、关元、足三里、命门等穴位能起到补益作用,通常用于身体扶正,而十宣、中极、水沟的功用为泻,用于体内祛邪。在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中可以充分证明针刺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抵抗致病因素。
针灸疼痛原因
一是针灸进入皮肤的时候感到的明显疼痛,主要是由于行医者手法不熟练,导致进针不够快,或者是由于针具本身不够锋利尖锐、质量不达标等,使得针尖在进到皮肤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明显疼痛。
二是针具进入到人体时,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疼痛和酸胀。主要是由于肌肉或血管膜壁的神经末梢受到强烈的刺激,带来的痛感和酸胀感,如果此时减缓刺激或稍作调整,就可以减缓或避免疼痛和酸胀感。
三是针具拔出来的时候带来的疼痛感,主要是因为针刺过久或毛细血管比较多,被刺破后造成皮下轻微出血带来的疼痛。
四是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有的患者痛感明显,或者由于自身心理紧张,一般的疼痛都会比较惧怕,很容易引起不适。
以上便是针灸的基本原理,由于针灸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患者,且在一定程度上仍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因此,在采取此项治疗方式时应该做出准确的判断,合理区分适用人群以及治疗方式、选用合理的针灸器具。比如,对于高度紧张、过于疲劳、饥饿者、不配合者不宜针刺;而孕妇、年老体弱、身体有破损溃烂皮肤的人群应尽量考虑到针刺的体位、部位和取穴的手法等;另外,还应特别注意婴幼儿、皮肤溃烂出血群体的是否留针,对于有明显疼痛的患者视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针位或采取措施帮助患者消除疼痛感等。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疑难杂症,并不能以针灸为尊,还要结合病患实际,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医治,才能更加有利于病人康复。
针灸的注意事项
1.对老年人施针动作不宜过大
老年人针灸时最好取仰卧位,针灸手法一定要轻。针刺时,针刺部位不宜过多。这是因为大多数老年人身体较弱,所以他们的疼痛耐受力比年轻人差。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在针灸时一旦出现头晕等,一定要及时停止治疗。
2.保持心情轻松
许多人对针灸有恐惧症。这可能是由于针的锋利和对疼痛的恐惧造成的。针灸时,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情,使身体处于稳定的状态。如果神经过于紧张,身体可能会用力使针头无法进入身体,甚至针头可能会在体内折断。此外,在进行针灸之前,尽量穿宽松的衣服,并将需要针灸的部位暴露在外。
3.孕妇做针灸时,针灸的部位需要注意
如果孕妇需要做针灸,那么三阴交以及合谷等部位不得针灸。此外,孕妇的腰骶和腹部部分不得针灸,它可能会导致孕妇的子宫收缩,一旦孕妇的子宫收缩,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
4.小儿囟门不能针灸
儿童的囟门和头部位置比较脆弱,所以不能进行针灸治疗。此外,小儿的风府以及哑门等穴位也尽量不要进行针灸。更要注意的是,小儿做针灸时尽量不要留针。
5.肝脏系统有疾病的人不能针灸
有肝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人不能接受针灸。如果这些人群接受针灸,由于他们的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此外,皮肤溃疡患者不能接受针灸治疗。
6.适当选择针灸治疗
针灸确实能很好地治疗一些疾病,但不是全部,尤其是一些紧急和严重的疾病,根据情况接受综合治疗,才能对患者有利,也才能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针灸对人体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益处,了解其原理更有利于人们对针灸的了解,也可以帮助医患更好地选取疾病治疗的方式。在整个针灸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病患认真负责,谨小慎微,严肃细心,更好地在发挥针灸的治疗效果。
编辑:陌漓
针灸的原理
1.疏通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具有溝通内外、贯穿上下、联系脏腑、调节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经络不通,气血循环受阻,引起脏腑或四肢肿痛。针灸的镇痛作用是疏通经络功能最具体的体现,临床上常见的肩部和颈部疼痛、中风、偏瘫和风湿性关节疼痛都属于针灸治疗的基本范畴。
2.调和阴阳。如果人体处于正常的健康状态,中医说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相对平衡的。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调和阴阳是治疗的首要课题。在调和阴阳平衡的方法中,针灸是以经络穴位的针刺手法为中介的。在临床实验中,已经证实针灸对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当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针灸对阴阳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它通常对过度兴奋、兴奋和痉挛状态下的器官有抑制作用,但对虚弱、抑制和放松状态下的器官有刺激作用。针灸在调节阴阳方面是良性的、双向的,这也是针灸能治疗各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果把脏腑病理失调与中医阴阳学说结合起来,就可以用阴阳来解释。
3.扶正祛邪。增强机体抵抗力,排除致病因素。针灸具有强身祛邪的作用,具体方法是补虚减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一是通过针灸、艾灸来补虚的;二是通过针刺手法,针灸治疗多用于内泻;三是穴位组合。通过临床经验证实,许多穴位有不同的补泻作用,如气海、关元、足三里、命门等穴位能起到补益作用,通常用于身体扶正,而十宣、中极、水沟的功用为泻,用于体内祛邪。在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中可以充分证明针刺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抵抗致病因素。
针灸疼痛原因
一是针灸进入皮肤的时候感到的明显疼痛,主要是由于行医者手法不熟练,导致进针不够快,或者是由于针具本身不够锋利尖锐、质量不达标等,使得针尖在进到皮肤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明显疼痛。
二是针具进入到人体时,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疼痛和酸胀。主要是由于肌肉或血管膜壁的神经末梢受到强烈的刺激,带来的痛感和酸胀感,如果此时减缓刺激或稍作调整,就可以减缓或避免疼痛和酸胀感。
三是针具拔出来的时候带来的疼痛感,主要是因为针刺过久或毛细血管比较多,被刺破后造成皮下轻微出血带来的疼痛。
四是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有的患者痛感明显,或者由于自身心理紧张,一般的疼痛都会比较惧怕,很容易引起不适。
以上便是针灸的基本原理,由于针灸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患者,且在一定程度上仍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因此,在采取此项治疗方式时应该做出准确的判断,合理区分适用人群以及治疗方式、选用合理的针灸器具。比如,对于高度紧张、过于疲劳、饥饿者、不配合者不宜针刺;而孕妇、年老体弱、身体有破损溃烂皮肤的人群应尽量考虑到针刺的体位、部位和取穴的手法等;另外,还应特别注意婴幼儿、皮肤溃烂出血群体的是否留针,对于有明显疼痛的患者视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针位或采取措施帮助患者消除疼痛感等。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疑难杂症,并不能以针灸为尊,还要结合病患实际,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医治,才能更加有利于病人康复。
针灸的注意事项
1.对老年人施针动作不宜过大
老年人针灸时最好取仰卧位,针灸手法一定要轻。针刺时,针刺部位不宜过多。这是因为大多数老年人身体较弱,所以他们的疼痛耐受力比年轻人差。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在针灸时一旦出现头晕等,一定要及时停止治疗。
2.保持心情轻松
许多人对针灸有恐惧症。这可能是由于针的锋利和对疼痛的恐惧造成的。针灸时,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情,使身体处于稳定的状态。如果神经过于紧张,身体可能会用力使针头无法进入身体,甚至针头可能会在体内折断。此外,在进行针灸之前,尽量穿宽松的衣服,并将需要针灸的部位暴露在外。
3.孕妇做针灸时,针灸的部位需要注意
如果孕妇需要做针灸,那么三阴交以及合谷等部位不得针灸。此外,孕妇的腰骶和腹部部分不得针灸,它可能会导致孕妇的子宫收缩,一旦孕妇的子宫收缩,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
4.小儿囟门不能针灸
儿童的囟门和头部位置比较脆弱,所以不能进行针灸治疗。此外,小儿的风府以及哑门等穴位也尽量不要进行针灸。更要注意的是,小儿做针灸时尽量不要留针。
5.肝脏系统有疾病的人不能针灸
有肝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人不能接受针灸。如果这些人群接受针灸,由于他们的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此外,皮肤溃疡患者不能接受针灸治疗。
6.适当选择针灸治疗
针灸确实能很好地治疗一些疾病,但不是全部,尤其是一些紧急和严重的疾病,根据情况接受综合治疗,才能对患者有利,也才能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针灸对人体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益处,了解其原理更有利于人们对针灸的了解,也可以帮助医患更好地选取疾病治疗的方式。在整个针灸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病患认真负责,谨小慎微,严肃细心,更好地在发挥针灸的治疗效果。
编辑:陌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