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獲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结合 生活 实际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6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选取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一、发现生活素材,凸显现实性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思维,把丰富的现实原型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丰富学生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及空间观念。教学时,我联系生活实际,用学生的眼光摄取生活中有趣的“空间与图形”素材,充分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重组教材内容,组织学习,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事例中提取数学素材,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有趣,进而引发学习欲望。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我收集了许多漂亮图片:小动物的、花卉的、生活中的物品、建筑物造型、数字卡片、几何图形、京剧脸谱等,在观察这些图形特点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接着通过“对折”的动手实验,学生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欣赏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图案等。再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先请学生和三角板交朋友——握手,感知角是尖尖的,接着出示校园、教室、学生活动等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角,感知角就在我们身边。之后我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角,并让他们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见过的角,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时我把课本知识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二、灵活处理教材,增强趣味性
教材是范本,只有灵活地运用教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体验活动、多媒体演示,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进而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平移、旋转、对称》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知旋转、平移,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他们进一步理解简单图形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位置。在教学《长、正方形周长》时,我先用动画演示“小蚂蚁爬树叶一圈”手摸长、正方形活动学具一周,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确了周长概念,再让学生观察长、正方形物体,根据其特征,概括优化出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再如,在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时,我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一是节约课堂有限教学时间,二是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而形象,既增强了数学课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融入生活画面,探究数学原理
建构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应该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情景,并利用生活化的方式体现数学原理,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中,某教师出示了以下情景: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他们一家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根据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列出了24+24+12,而有的则列出了12+2×24的式子,那么对于后面一个式子而言2代表的事是爸爸妈妈两个成人,24代表的是门票的单价,因此,两数相乘,表示的是成人所花去的票钱,然后再加上玲玲的12元,一共花了60元,而通过这一式子的运算顺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基本规律,进而实现知识的升华。
四、生活化训练,突出实用性
课堂练习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重要而又枯燥的内容,所以教学生活化离不开训练习题的生活化。生活化的习题更能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例如,在教学简便算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道等式:186-98=186-100+2。很多同学会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假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如:“小明和爸爸去商场买东西,爸爸手里有186元钱,爸爸买了一袋面,价格为98元,结账时,爸爸拿了100元付账,收银员找给小明爸爸2元钱,即186-100+2。”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练习,用具体的生活实际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用生活经验掌握数学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理论,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体育课时都喜欢做什么运动?”这样,学生在体育课时便会注意观察周边同学的情况,开始初步接触信息收集与整理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探索出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五、結束语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利用的数学资源。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注意积累,一定能发现更多的、更好的有价值的数学资源,为新教材的使用锦上添花。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结合 生活 实际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6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选取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一、发现生活素材,凸显现实性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思维,把丰富的现实原型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丰富学生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及空间观念。教学时,我联系生活实际,用学生的眼光摄取生活中有趣的“空间与图形”素材,充分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重组教材内容,组织学习,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事例中提取数学素材,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有趣,进而引发学习欲望。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我收集了许多漂亮图片:小动物的、花卉的、生活中的物品、建筑物造型、数字卡片、几何图形、京剧脸谱等,在观察这些图形特点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接着通过“对折”的动手实验,学生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欣赏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图案等。再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先请学生和三角板交朋友——握手,感知角是尖尖的,接着出示校园、教室、学生活动等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角,感知角就在我们身边。之后我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角,并让他们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见过的角,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时我把课本知识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二、灵活处理教材,增强趣味性
教材是范本,只有灵活地运用教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体验活动、多媒体演示,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进而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平移、旋转、对称》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知旋转、平移,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他们进一步理解简单图形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位置。在教学《长、正方形周长》时,我先用动画演示“小蚂蚁爬树叶一圈”手摸长、正方形活动学具一周,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确了周长概念,再让学生观察长、正方形物体,根据其特征,概括优化出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再如,在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时,我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一是节约课堂有限教学时间,二是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而形象,既增强了数学课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融入生活画面,探究数学原理
建构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应该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情景,并利用生活化的方式体现数学原理,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中,某教师出示了以下情景: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他们一家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根据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列出了24+24+12,而有的则列出了12+2×24的式子,那么对于后面一个式子而言2代表的事是爸爸妈妈两个成人,24代表的是门票的单价,因此,两数相乘,表示的是成人所花去的票钱,然后再加上玲玲的12元,一共花了60元,而通过这一式子的运算顺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基本规律,进而实现知识的升华。
四、生活化训练,突出实用性
课堂练习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重要而又枯燥的内容,所以教学生活化离不开训练习题的生活化。生活化的习题更能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例如,在教学简便算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道等式:186-98=186-100+2。很多同学会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假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如:“小明和爸爸去商场买东西,爸爸手里有186元钱,爸爸买了一袋面,价格为98元,结账时,爸爸拿了100元付账,收银员找给小明爸爸2元钱,即186-100+2。”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练习,用具体的生活实际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用生活经验掌握数学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理论,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体育课时都喜欢做什么运动?”这样,学生在体育课时便会注意观察周边同学的情况,开始初步接触信息收集与整理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探索出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五、結束语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利用的数学资源。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注意积累,一定能发现更多的、更好的有价值的数学资源,为新教材的使用锦上添花。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