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人间雪满头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ven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地球》在上映之前,就已经博得了广大科幻迷与原著粉的密切关注,而上映之后更是口碑爆棚、票房逆袭,一股被《流浪地球》带起的科幻潮在网上掀起了巨浪。那么,电影《流浪地球》究竟好在哪里?又与《流浪地球》原著有什么关联呢?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相信大部分人在看完之后,最震撼的想法就是——这居然是中国的科幻电影!恢弘的场面,逼真的场景,巨大的工程量,精益求精的细节,如果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配音,会让人误以为是好莱坞倾力制作的科幻大片!
  确实,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国本土科幻电影的票房十分惨淡。此前,曾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本土科幻作品可能需要10年时间才能达到好莱坞电影的水平。但随着《流浪地球》的出现,在许多科幻迷的眼里,10年的预期已提前结束。
  好菜坞大片里,剧情总是由主角一人推动,全剧的焦点落在一人身上,夸大个人的力量。然而,与好莱坞一贯宣传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流浪地球》以另一种英雄情怀博得了胜利——反个人英雄主义,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
  电影分为两条线行进,一条是身处“领航员”空间站中的父亲刘培强,另一条是带着妹妹偷偷跑到地面的儿子刘启。在二者中,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被表现得格外明显。空间站上不同肤色的航天员,“饱和式救援”的多国籍互助,大难来临时各个国家的人的无助与痛苦……虽然电影的主角是中国人,可讲述的是全人类的英雄伟绩——驾驶着“领航员”冲向木星自爆的刘培强是英雄,临死还拉了刘培强一把的马卡洛夫是英雄,想出了点燃木星推动地球并为之拼尽全力的刘启等人和CN171-11救援队是英雄,为救老韩而被极速坠落的电梯压死的刚子是英雄,最后一刻赶回来推针的救援队员是英雄,地表上重燃发动机的所有人都是英雄。在人类文明的存亡关头,没有什么个人英雄主义,没有人能够凭自己一个人拯救全人类,有的只是一个共同体一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个人英雄主义带来的那股子中二劲不同,反个人英雄主义给观众带来的是宏大的命运感、厚重的历史感、紧密联系的血脉感。如此宏大的宇宙中,人类不过是渺小的尘埃,只有团结在一起,才是一颗星子。个人英雄主义是孤注一掷,是赌徒的狂想,而反个人英雄主义,却能够调动每个渺小人类身上的归属感、认同感,汇聚在一起,就是生生不息的希望。而这生生不息的希望,也正是《流浪地球》电影的成功内涵。
  哪怕大難临头,那一点点希望的光芒,则足以点燃全人类的求生欲望了。想必,韩朵朵的声音通过MOSS通报全球的时候,每个听到的人,心底那被地表零下八十几度的低温与家园陨落的绝望冰封的热血,还是被一点点的希望的光芒点燃了吧?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君埋泉下泥销骨
  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科幻里最令人心碎的一个要素就是人性。
  首先提起的,是简单一点的亲情,也就是“血脉”。为了能让儿子活下去,刘培强放弃了昏迷中的重病妻子的性命,让岳父韩子昂和儿子刘启入住地下城;为了救老韩,少年刘启在电梯井的出口拼了命地将老韩的安全绳往上拽;为了不知所终的儿子,刘培强拆毁了休眠仓的电路破仓而出……老韩在冰冻的大楼里卸下头盔被冻成冰雕的那一刻,刘启嘶吼的“老东西”和韩朵朵撕心裂肺的“爷爷”,让人瞬间心痛得不能自已。
  很多的朋友,科幻里头宏大的场面见多了,便觉得在数十个维度里、无边无际的宇宙里,这个小人物死去算得上什么,不过是一粒尘埃湮没了而已!其实不然。宇宙越是宏大,其中那微不足道的情感越是珍贵,越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血脉”之后,那种复杂的情感,我给它命名为“稻草”。“稻草”,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救命稻草。那是人类的埋骨之地,也是绝处逢生的希望。还记得韩朵朵是怎么被收养的吗?老韩在海啸逃亡的救生艇上,“无数双手把她推到了我面前,那底下无数的人都是她的父母。”孩子,永远是人类的生存之光。没有了后代,便没有了文明,没有了希望。那水底下的无数人,怀着“稻草”,将新生的韩朵朵,捧到了老韩的面前。如果不是绝处,如果不想逢生,就没有十五岁的韩朵朵了。当联合政府宣布了地球的死期时,在那如海潮一般驶向家园的救援队的车辆中,刘启那一辆是唯一义无反顾朝着苏威拉西开过去的车,就像一条溯游的鳟鱼一样,朝那巨大的动力站开去。在木星风暴遮天蔽日地悬在头顶上方的天空时,刘启站在那风暴下,嘴角挑起一个促狭的微笑,指着那巨大的动力站喷口,对李一一说“这根火柴怎么样”时,那一众人心底升起的情感,就是“稻草”——绝处逢生的希望。
  有光必有影。“稻草”的另一面,是利己。最开始何连科的贪生怕死;地球死期来临时地下城的一片混乱,打砸抢掠,嘶吼着“都得死”的一哥坐在破乱的门前冷眼旁观着鸡飞狗跳逃命的众人;穿越上海冰封大楼时,王磊毫不犹豫地抛下了氧气将尽的老韩,带着刘启兄妹逃走……然而求生是人类的本能,没人能够正大光明地责骂“利己”。
  “利己”是英雄主义中的一个悖论,没有人能够真正无私,那掺杂着无数私念的伟大行为,其实都有“利己”的影子在。正如埃·哈伯特所说,起支配作用的自私欲常常被误解为一个人投身人类事业的神圣热忱。“利己”能够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也能助人类抗衡灾难。大难临头,我们谁也不是谁,我们是一个整体,名字叫人类。
  最后一种,最耀眼,也最疼痛的情感,叫“向死而生”。向死而生,不仅仅是希望,不仅仅是勇敢,不仅仅是奉献,不仅仅是刘培强冲向木星自爆的那一瞬间,而是从迷茫,到看见,看见平原上那堵无限高无限深无限宽的人类无法逾越的大墙,看见广阔冰原上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巨大的孤独与悲伤,看见天道无常,看见人间彷徨,看见自己就是一块无根的浮萍在天地之间风雨飘摇,看见无边繁华被冻结成冰雕,看见一切一切因果相报,看见人类百年之后还是死亡,这之后,还能迈出自己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向地平线,走向太阳光照临大地的东方,走向平原上那堵不知是黑色还是雪亮的大墙,走向死亡,走向生命的希望。华夏大地上有着野火烧不尽的春光,那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秘籍,那架不甘放弃的铮铮铁骨,那颗久被尘劳关锁的明珠,只等待一只手拂去积灰,照破山河万朵。   电影里说道,“在这个年代,希望,是和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原著里说道,“我们必须抱有希望,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有了“稻草”,人类才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和体力;有了“血脉”,人类才能一代一代永不断绝;有了“利己”,人类才能从混乱中走向伟大。不是一头冲向大墙,而是走向它,坚定不移地走向它,把死看作生,将生当作死,带着“血脉”流淌的深情,带着“稻草”绝处逢生的希望,带着“利己”刻薄与伟大的悖论,向着死亡,走出生命的光芒。
  君埋泉下泥销骨。人类从来是往前走的物种,踩着至亲的身躯,背负着爱恨,也要往前走,带着向死而生的勇敢,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我寄人间雪满头
  “四方上下日宇,古往今来日宙,以喻天地。”
  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会忽然想起,银河系是棒旋星系,拥有1000亿~4000亿颗恒星,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位于分支懸臂猎户臂上,而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的一颗行星。太阳有地球的130万倍大,却只是银河系中渺小的一颗恒星,而银河系又是宇宙中一个小得在星图上几乎找不出来的星系,那作为人类的我们,该有多么多么的渺小啊。一瞬间,就感觉自己落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里,四肢无力,有一种虚无缥缈的迷茫与恐惧。关于人类的渺小,劳伦斯-克劳斯曾这么说过:“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原子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情:你们都是星尘。”
  太渺小了。人类引以为傲的千年文明,不过是宇宙中的弹指一瞬罢了。沧海桑田,落在千古不变的细雨微风中,经久不衰的只有枯荣轮回。
  勘不破。天大地大的,上哪里找一席容身之地?
  千年前的屈原,曾作《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天大地大,没有屈子的一席容身之地,所以才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还记得那面平原上的大墙吗?——往上无限高,往下无限深,往左往右无限远,那是什么墙?
  那是死亡,众人勘不破的屏障。
  就如同宇宙中亿亿星子一般令人勘不破,越不过。
  君埋泉下泥销骨,越是勘不破,越是越不过,就越是要去试试。
  怎么办呢?
  走吧。
  一步一个脚印,把信仰留给太阳,把火种丢在风里。
  向死而生,我寄人间,雪满头。
  (责任编辑:白玉磊 责任校对:司明婧)
其他文献
《孟子·梁惠王上》曾記载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番交谈。齐宣王向孟子问起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道,孟子婉转地说:“您的大臣胡龁曾和我谈起,说大王有一次坐在庙堂上面,有一个人牵了一头牛经过,被您看见,就问他把牛牵到哪里去。他说是牵去杀了取血涂祭铸钟。您听后说:‘把那头牛放了,我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牵牛的人问道:‘是不是新铸的钟不必再涂祭牲血了?’当时您又说:‘怎么可
众所周知,目前柳琴的发展现状还不是十分令人鼓舞。此前,笔者曾多次就此问题进行过探讨,作为一个具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育工作者,本文着重从艺术院校的教学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艺术院校柳琴专业教学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由上海音乐学院率先开设的,至今已有近30多年的教学史。然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专业音乐学院还是普通高校中的音乐专业,开设柳琴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其
【摘要】“空降兵15勇士”报道的成功之道就是突出人文性新闻思想。人文性新闻思想在此报道中主要表现为高度关注军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军人的生命权、全面展示英雄典型崇高而又普通的人性、充分重视军人的独特个性和丰富情感。突出人文性新闻思想有助于大力提升和改善我军以及从事我军外宣的媒体的海外形象。  【关键词】“空降兵15勇士”报道 人文性 新闻思想    前言    2008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我们在欢呼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难忘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30年。因为,没有改革开放30年,就没有北京奥运会。  旧中国是不可能举办奥运会的,上世纪30年代刘长春到美国洛杉矶参加奥运会,连路费还是靠张学良个人资助的。后来的运动员又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奥运会,被洋人讥讽为“东亚病夫”,也与奖牌无缘。只有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30年改革开放取得累累硕果的情况下,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今天,祖
作者简介  胡弦,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沙漏》《空楼梯》、散文集《永远无法返乡的人》等。曾获诗刊社“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诗刊》《星星》等杂志年度诗歌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金奖、柔刚诗歌奖、十月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现居南京。  小 镇 之 歌  我爱你。这爱,是晚风的恩赐。  在秋天,在静静的小镇,  房屋的暗影像阵阵晚祷。  我知道的茫茫黄昏,  不如今天到来的这黄昏。  我知道世间那
父亲与母亲奔金婚的关口时,父亲先行离去。这磕磕碰碰的半生,对于父亲,可能是一种无奈,是那种屈服于泥土后的无奈。  那个年代,父亲是村里鲜见的高中毕业生,家境穷困,又赶上“文革”,只好回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和母亲的婚姻,不外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对父母之间的结合特别好奇,总是缠着母亲讲,她淡淡地笑着告诉我:“你爸爸一直是爱清爽的,每次去你外公家,都穿件雪白的衬衫,一双浅蓝色的帆布鞋,在那
近年来,社区被认为是新闻的“富矿”,逐渐成为各类都市报、生活类报纸关注的焦点和抢夺的对象。在各类都市报热衷“跑社区”、热衷于用大量版面刊登社区新闻并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情况下,一些地市级党报也开始尝试把“触角”伸向社区。  2003年以来,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多次做出指示,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各级党报开始努力践行“三贴近”。而走进社区,开辟社区新闻,无疑
读大三的那年暑假,我去上海工作的表姐家玩。表姐自己租的房子,为了方便我出行,她给我配了把钥匙。  一天晚上,我们在家做饭,发现没有盐了,表姐就去楼下的超市买,临走的时候,看她从提包里翻找钥匙,我感觉很可笑:“我在家,又不出去,你回来后敲门,我开门,不就得了。为什么还带钥匙啊?”表姐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道:“你不懂,我这是培养自己的好习惯,记住我一句话,好习惯会给你惊喜!”然后就带着钥匙下楼去了。 
回首2016年,哪个体育领域最吸引人眼球?无疑是冰雪运动了。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冬季运动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冰雪之上,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愉快地滑行,饱享冰雪运动的无穷乐趣,享受与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并欣赏优美的雪景,怎能让人不心动呢?  冰雪运动的“前世今生”  冰雪运动是指在冰上和雪地举行的
目前,我国现有的文摘类报纸大多是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出现的,是作为特殊的报纸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和都市报、晚报、晨报等热闹的现状相比,文摘报之间的竞争虽然也很激烈,但用“躲进小楼成一统”来形容它们并不为过。在报业跨区域重组、资本兼并竞争、同城报纸白热化拼杀等市场表现面前,文摘类报纸因其文章短小精悍,信息量大,特别是在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显示出了强大的影响力,成为当仁不让的新的报业经济增长点,引起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