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现有的文摘类报纸大多是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出现的,是作为特殊的报纸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和都市报、晚报、晨报等热闹的现状相比,文摘报之间的竞争虽然也很激烈,但用“躲进小楼成一统”来形容它们并不为过。在报业跨区域重组、资本兼并竞争、同城报纸白热化拼杀等市场表现面前,文摘类报纸因其文章短小精悍,信息量大,特别是在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显示出了强大的影响力,成为当仁不让的新的报业经济增长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我们《益寿文摘》报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创刊到二十一世纪初叶,其发行量一直飚升,在安徽的报纸发行市场可谓是独树一帜。而目前,随着养生保健各类报刊的浮出水面,尤其是各类报刊增设养生、保健专版,《益寿文摘》这张专谈养生保健的报纸,其发行量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如何办好这份报纸,增强与其他报纸的竞争力,是整个文摘类报纸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首先,文摘类报纸应树立“一张报纸就是读者一种实用的资料”意识,这是办好文摘类报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很明显,文摘类报纸不应该是文字的堆积,更不能是垃圾桶,而要成为筛选机,去芜存菁。文摘类报纸的先天优势就在于降低人们获取和甄别信息的时间和资料成本,引导人们去思考和理解信息,使信息对一个人产生意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家文摘报不必为所有人提供所有信息,而是为特定人群服务,要取决于办报者的立场和办报宗旨,这也是在选取和过滤信息时就已经暗含了的立足点。正因为这样,文摘类报纸可以用读者的反馈和市场的反馈来检验自己提供信息的质量,检验自己的文摘是否更加条理化,是否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为自己的文摘报的勃兴注入崭新的生命和不竭的活力。
其次,文摘类报纸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它突出的信息资料具有其保存价值。从时效性上看,大部分新闻作品都是易碎品,有特殊的“保鲜期”,而文摘类报纸则可以选择和提炼出一些资料性中“抗压性强”的信息,在其广度上进行综合,在其深度上进行加工,满足于读者积累信息资料的需求。我们《益寿文摘》报设立了“卫生防病信息”、“专家论坛”、“单方验方”、“现代生活与长寿”、“传统养生”、“情趣养生”、“中医中药”、“家庭医生”、“食疗荟萃”、“运动与气功”、“妇幼园地”、“人生”、“寿星谱”以及“国外信息”等栏目,将大量的卫生信息和保健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和刊出,方便读者的收集和保存,并直接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这是其它“原创刊”无法做到或者做不好的一种优势,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作为上述问题的另外一面,受众(读者)在使用文摘类报纸时具有特定的动机和目的。单从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它满足了读者以下的心理需求:一是获得新知需求,即通过文摘类报纸得到以前所不知或者知之不详的知识,以充实自己;二是作为休闲手段,许多中老年读者就是在阅读和整理文摘报中获得文化和知识的享受;三是树立威信的途径,文摘类报纸披露的更加详细、完备的信息资料,使得阅读者容易在周围人群中建立信息权威披露者的形象;四是自我认知、自我确认的需要,文摘类报纸不拘时间、不拘地域的资料来源,让读者在那些支离破碎的新闻信息中跳出来,比较容易获得整体性的印象和基于全面信息之上的科学判断。当然,读者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样的,不管怎样,文摘类报纸要认真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思考报纸的预期目的,进而优化自己的传播活动。
再者,由于文摘类报纸出版周期和报纸性质的特殊性,还显露出不一般的长处。其一,作为“事后报道”的文摘类报纸在报道时间上滞后,但这恰好成全了文摘类报纸的时宜性,也就是在新闻报道的度上拥有更宽裕的回旋余地。其二,文摘报纸不是其它报纸单纯的学舌般的、毫无意义的“回声”,而是可以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修正和完善议程设置。对于重大题材特别是有争议的议题,文摘类报纸可以从容地进行汇总、整合,而不必担心出现原始报道中带有瑕疵的枝枝蔓蔓。这样一来,文摘类报纸就可将其它报纸通过历时报道建构起来的议程用一个“平面”的形式完整地、准确地表现出来。
总之,文摘类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是由报纸自身的先天特性决定的,并在不断深化、充实、实践中一步步丰富和显现。一个能够长期保持市场地位的文摘品牌报纸,还需要多个支撑点的合力,除了在广告和发行上要花功夫精心建设外,最关键的还是内容的建设,即所谓“内容为王”。要增强文摘类报纸的竞争力,就要争先一步,通过主动策划选题,整合归类现有报刊资源来实现它,形成不容易被复制的独特优势。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相信,文摘类报纸必将以凤凰涅槃般的勇气淬火升腾,从而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活力。■
(作者:《益寿文摘》报社社长、总编辑)
以我们《益寿文摘》报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创刊到二十一世纪初叶,其发行量一直飚升,在安徽的报纸发行市场可谓是独树一帜。而目前,随着养生保健各类报刊的浮出水面,尤其是各类报刊增设养生、保健专版,《益寿文摘》这张专谈养生保健的报纸,其发行量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如何办好这份报纸,增强与其他报纸的竞争力,是整个文摘类报纸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首先,文摘类报纸应树立“一张报纸就是读者一种实用的资料”意识,这是办好文摘类报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很明显,文摘类报纸不应该是文字的堆积,更不能是垃圾桶,而要成为筛选机,去芜存菁。文摘类报纸的先天优势就在于降低人们获取和甄别信息的时间和资料成本,引导人们去思考和理解信息,使信息对一个人产生意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家文摘报不必为所有人提供所有信息,而是为特定人群服务,要取决于办报者的立场和办报宗旨,这也是在选取和过滤信息时就已经暗含了的立足点。正因为这样,文摘类报纸可以用读者的反馈和市场的反馈来检验自己提供信息的质量,检验自己的文摘是否更加条理化,是否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为自己的文摘报的勃兴注入崭新的生命和不竭的活力。
其次,文摘类报纸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它突出的信息资料具有其保存价值。从时效性上看,大部分新闻作品都是易碎品,有特殊的“保鲜期”,而文摘类报纸则可以选择和提炼出一些资料性中“抗压性强”的信息,在其广度上进行综合,在其深度上进行加工,满足于读者积累信息资料的需求。我们《益寿文摘》报设立了“卫生防病信息”、“专家论坛”、“单方验方”、“现代生活与长寿”、“传统养生”、“情趣养生”、“中医中药”、“家庭医生”、“食疗荟萃”、“运动与气功”、“妇幼园地”、“人生”、“寿星谱”以及“国外信息”等栏目,将大量的卫生信息和保健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和刊出,方便读者的收集和保存,并直接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这是其它“原创刊”无法做到或者做不好的一种优势,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作为上述问题的另外一面,受众(读者)在使用文摘类报纸时具有特定的动机和目的。单从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它满足了读者以下的心理需求:一是获得新知需求,即通过文摘类报纸得到以前所不知或者知之不详的知识,以充实自己;二是作为休闲手段,许多中老年读者就是在阅读和整理文摘报中获得文化和知识的享受;三是树立威信的途径,文摘类报纸披露的更加详细、完备的信息资料,使得阅读者容易在周围人群中建立信息权威披露者的形象;四是自我认知、自我确认的需要,文摘类报纸不拘时间、不拘地域的资料来源,让读者在那些支离破碎的新闻信息中跳出来,比较容易获得整体性的印象和基于全面信息之上的科学判断。当然,读者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样的,不管怎样,文摘类报纸要认真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思考报纸的预期目的,进而优化自己的传播活动。
再者,由于文摘类报纸出版周期和报纸性质的特殊性,还显露出不一般的长处。其一,作为“事后报道”的文摘类报纸在报道时间上滞后,但这恰好成全了文摘类报纸的时宜性,也就是在新闻报道的度上拥有更宽裕的回旋余地。其二,文摘报纸不是其它报纸单纯的学舌般的、毫无意义的“回声”,而是可以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修正和完善议程设置。对于重大题材特别是有争议的议题,文摘类报纸可以从容地进行汇总、整合,而不必担心出现原始报道中带有瑕疵的枝枝蔓蔓。这样一来,文摘类报纸就可将其它报纸通过历时报道建构起来的议程用一个“平面”的形式完整地、准确地表现出来。
总之,文摘类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是由报纸自身的先天特性决定的,并在不断深化、充实、实践中一步步丰富和显现。一个能够长期保持市场地位的文摘品牌报纸,还需要多个支撑点的合力,除了在广告和发行上要花功夫精心建设外,最关键的还是内容的建设,即所谓“内容为王”。要增强文摘类报纸的竞争力,就要争先一步,通过主动策划选题,整合归类现有报刊资源来实现它,形成不容易被复制的独特优势。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相信,文摘类报纸必将以凤凰涅槃般的勇气淬火升腾,从而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活力。■
(作者:《益寿文摘》报社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