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不但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思想道德体系。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祖国建设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所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文章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空间维度探析,提出每个维度空间的主要方向,以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学校;家庭;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学生表现出早熟、开放、复杂的思想状况,他们每天接受海量的信息内容,知道的东西比过去的学生们多,自主性较强且缺乏自制力,敢想、敢说、敢干。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中学生有接受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但由于没有规范的受教育途径,学生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故而中学生出现道德问题时,不应把责任全推给学校,家长和社会也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所以,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空间维度着手,三者共同发力,积极探索有效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的途径。
一、学校是青少年德育的“首度空间”
从根本上来说,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仍然在学校,因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那么,学校如何在德育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呢?笔者认为,学校应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突出德育工作主线,正确处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為本,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应当做到“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紧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方面是齐头并进的。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性格尚未定型,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有相关数据显示,心理疾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绝不可轻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要纸上谈兵,而应当结合社会实践,联系青少年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提炼,从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个性等。
(三)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是重点。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审美观容易受手机、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因此,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成为青少年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努力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次度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因此,父母要处处做表率,对子女既要有亲情和爱抚,又要有科学、严格的管教;不仅要在物质上给孩子投资,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要。家庭环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与学校环境相比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家长要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应当通过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学校也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改善家庭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是统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所以,家长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有优势。家长的道德品行、生活方式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会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家长必须做出榜样,注意发挥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在孩子面前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家长过分保护溺爱孩子,很少批评教育孩子,事事代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把责任推给家长或他人。如此一来,他们并不懂得体谅别人,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与人交往无所顾忌,为所欲为。有的家长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造成他们心理压抑,缺乏自信,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弥补家庭教育的这些缺陷,家长应有鲜明的原则和立场,对孩子绝不能听之任之,放纵自流,但也不能摆出家长专制作风,而要倡导一种健康、科学、民主的家庭生活方式。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家庭环境德育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社会环境是德育的“广度空间”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其影响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成长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网络犯罪、网络侵害等,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消极影响对学生的危害。因此,各类媒体平台应建立起对学生具有正确导向作用且富有吸引力的网站,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站建设和网吧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的网吧和利用网络传播消极、不健康内容和信息的网站。家长对子女在家上网的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孩子上网,而应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大众传媒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和精神文化产品,都要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和错误的观念,帮助学生抵制假恶丑,努力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及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为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
新时期的青少年德育工作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青少年德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
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齐心协力,共同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应该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度”立体教育体系,使德育工作与社会同步,把学生的德育教育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依靠家庭与社会的力量达到共同育人的道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向东,顾彩平.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
[2]杨浦林.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6(05).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学校;家庭;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学生表现出早熟、开放、复杂的思想状况,他们每天接受海量的信息内容,知道的东西比过去的学生们多,自主性较强且缺乏自制力,敢想、敢说、敢干。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中学生有接受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但由于没有规范的受教育途径,学生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故而中学生出现道德问题时,不应把责任全推给学校,家长和社会也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所以,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空间维度着手,三者共同发力,积极探索有效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的途径。
一、学校是青少年德育的“首度空间”
从根本上来说,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仍然在学校,因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那么,学校如何在德育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呢?笔者认为,学校应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突出德育工作主线,正确处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為本,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应当做到“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紧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方面是齐头并进的。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性格尚未定型,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有相关数据显示,心理疾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绝不可轻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要纸上谈兵,而应当结合社会实践,联系青少年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提炼,从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个性等。
(三)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是重点。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审美观容易受手机、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因此,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成为青少年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努力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次度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因此,父母要处处做表率,对子女既要有亲情和爱抚,又要有科学、严格的管教;不仅要在物质上给孩子投资,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要。家庭环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与学校环境相比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家长要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应当通过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学校也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改善家庭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是统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所以,家长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有优势。家长的道德品行、生活方式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会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家长必须做出榜样,注意发挥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在孩子面前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家长过分保护溺爱孩子,很少批评教育孩子,事事代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把责任推给家长或他人。如此一来,他们并不懂得体谅别人,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与人交往无所顾忌,为所欲为。有的家长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造成他们心理压抑,缺乏自信,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弥补家庭教育的这些缺陷,家长应有鲜明的原则和立场,对孩子绝不能听之任之,放纵自流,但也不能摆出家长专制作风,而要倡导一种健康、科学、民主的家庭生活方式。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家庭环境德育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社会环境是德育的“广度空间”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其影响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成长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网络犯罪、网络侵害等,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消极影响对学生的危害。因此,各类媒体平台应建立起对学生具有正确导向作用且富有吸引力的网站,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站建设和网吧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的网吧和利用网络传播消极、不健康内容和信息的网站。家长对子女在家上网的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孩子上网,而应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大众传媒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和精神文化产品,都要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和错误的观念,帮助学生抵制假恶丑,努力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及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为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
新时期的青少年德育工作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青少年德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
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齐心协力,共同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应该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度”立体教育体系,使德育工作与社会同步,把学生的德育教育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依靠家庭与社会的力量达到共同育人的道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向东,顾彩平.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
[2]杨浦林.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