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的兴旺、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未来。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现状直接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导致了农村发展基础教育不兴,则国家不兴的困境。
1 深刻认识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发展社会必须从发展农村着手,而发展农村必须要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发展农村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中国有9亿多农村人口,而这些农村人口受教育的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假如农村教育得以发展,就意味着将极大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社会整体显现出底蕴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但如果农村教育滞后,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众多的低文化水平人口就会对社会发展形成极大的阻力。可以说,如果不振兴农村教育,不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自改革开放始,党和政府统一部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教育事业,通过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计划,使得广大农村教育焕发勃勃生机,历史遗留的青壮年文盲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从政策改善入手,投入巨大财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建设,对农村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初步实现了全民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类教育体制及经费保障机制日益完善,从根本上消除农村新生代文盲。更为重要的是,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以来,各级党和政府把发展教育事业史无前例的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使得农村教育飞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农村教育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师资素质整体不高等。农村基础教育依然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短板”,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2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基础投入不足,学前教育缺失。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且大有抬头之势。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某程度上可以说,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村经济利益为代价的。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农村的义务教育自然不能很好的发展。同时,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极度落后,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学前教育的观念,政府角色的缺位使得财政投入短缺,制度体系缺失,农村地区“入园难”比城市更加突出。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严重。虽然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改革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全免,但对于负担很重的农民而言,教育投入依然占家庭支出中的重大比例。随着国家教育理念的宣传,农民意识到目前必须抓紧赚钱,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接受高等教育。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使得留守儿童数量超过2000万人,而亲情缺失让留守儿童心智发展、心理健康问题等频现。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关爱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各地工作开展进度参差不齐,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交友等方面也不断出现问题。
(3)农村师资力量匮乏,整体素质不高,教学质量堪忧。教师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无教师就无从谈起教(下转第17页)(上接第13页)育的落实和发展。具有创新能力、能较快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教师,将极大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但基于农村学校的待遇、工作和学习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优秀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流向了城市。使得农村教师队伍无法形成梯队。尤其是在信息化急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体系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义务教育需求,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3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建议
(1)继续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面对比较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要以政府为主导,各方面关爱和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要充分考虑新形势、新变化,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设置学校的布局和班级规模。加大投入办好寄宿制学校,集中教育资源,保证教学质量,配齐生活和心理教师等必要的服务人员,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
(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政府要继续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重点向农村教育事业倾斜,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村基础教育。要优化投入结构,继续完善国家财政补贴“免费午餐”等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水平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流动,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地方政府要对教育资金加以整合统筹使用,不得挪作他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健全校车制度,实施安全管理制度,为学生建立安全的“绿色通道”。
(3)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力量介入学前教育领域,注重普惠性与公益性原则,建立学前教学示范点,逐步构建广覆盖、保质保量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引进幼儿师资,尽快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攻坚工程。
(4)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农村教育改革。首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向,杜绝“应试教育”,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其次,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建立新的、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体系。
(5)打造高素质的农村师资队伍,完善教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基层教师收入和待遇低的现状,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对长期在农村基层执教的教师,要实行必要的倾斜,完善津补贴制度。以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继续加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及“特岗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健全农村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特别是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同时要大力宣传农村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让广大农村教师受尊重。
1 深刻认识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发展社会必须从发展农村着手,而发展农村必须要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发展农村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中国有9亿多农村人口,而这些农村人口受教育的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假如农村教育得以发展,就意味着将极大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社会整体显现出底蕴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但如果农村教育滞后,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众多的低文化水平人口就会对社会发展形成极大的阻力。可以说,如果不振兴农村教育,不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自改革开放始,党和政府统一部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教育事业,通过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计划,使得广大农村教育焕发勃勃生机,历史遗留的青壮年文盲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从政策改善入手,投入巨大财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建设,对农村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初步实现了全民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类教育体制及经费保障机制日益完善,从根本上消除农村新生代文盲。更为重要的是,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以来,各级党和政府把发展教育事业史无前例的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使得农村教育飞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农村教育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师资素质整体不高等。农村基础教育依然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短板”,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2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基础投入不足,学前教育缺失。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且大有抬头之势。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某程度上可以说,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村经济利益为代价的。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农村的义务教育自然不能很好的发展。同时,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极度落后,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学前教育的观念,政府角色的缺位使得财政投入短缺,制度体系缺失,农村地区“入园难”比城市更加突出。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严重。虽然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改革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全免,但对于负担很重的农民而言,教育投入依然占家庭支出中的重大比例。随着国家教育理念的宣传,农民意识到目前必须抓紧赚钱,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接受高等教育。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使得留守儿童数量超过2000万人,而亲情缺失让留守儿童心智发展、心理健康问题等频现。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关爱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各地工作开展进度参差不齐,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交友等方面也不断出现问题。
(3)农村师资力量匮乏,整体素质不高,教学质量堪忧。教师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无教师就无从谈起教(下转第17页)(上接第13页)育的落实和发展。具有创新能力、能较快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教师,将极大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但基于农村学校的待遇、工作和学习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优秀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流向了城市。使得农村教师队伍无法形成梯队。尤其是在信息化急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体系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义务教育需求,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3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建议
(1)继续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面对比较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要以政府为主导,各方面关爱和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要充分考虑新形势、新变化,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设置学校的布局和班级规模。加大投入办好寄宿制学校,集中教育资源,保证教学质量,配齐生活和心理教师等必要的服务人员,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
(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政府要继续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重点向农村教育事业倾斜,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村基础教育。要优化投入结构,继续完善国家财政补贴“免费午餐”等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水平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流动,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地方政府要对教育资金加以整合统筹使用,不得挪作他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健全校车制度,实施安全管理制度,为学生建立安全的“绿色通道”。
(3)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力量介入学前教育领域,注重普惠性与公益性原则,建立学前教学示范点,逐步构建广覆盖、保质保量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引进幼儿师资,尽快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攻坚工程。
(4)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农村教育改革。首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向,杜绝“应试教育”,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其次,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建立新的、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体系。
(5)打造高素质的农村师资队伍,完善教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基层教师收入和待遇低的现状,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对长期在农村基层执教的教师,要实行必要的倾斜,完善津补贴制度。以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继续加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及“特岗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健全农村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特别是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同时要大力宣传农村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让广大农村教师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