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很多老师教学的思路是:“我怎么教,他怎么学。”一切教师作主,几乎完全失去了从学习者角度看教学的能力。他们不相信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把一切都统一了。教法没学法,学生的主体性就失去了立足之地。那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后,作为教师,我知道应该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作为引导者,我想在教学的备课、授课与反思三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一、备课
一堂语文课,不应该只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而应通过这篇文章,使学生能够解读更多的文章,因此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教材成为真正的教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认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了解学生认知的薄弱环节和障碍点,预测学生理解问题可能的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做好针对性准备,依据教学坡度,给学生适当的台阶,帮助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峰;在授课时,对学生的回答、讨论结果和观点进行合理的评价,及时点拨和指正学生的欠缺和不足,及时捕捉学生的精彩表现,通过适当的表扬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思维倾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地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等。教师还要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另外,在备课上应注意,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编写教案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以运用教案为主;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二、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学生要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程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要实现学生从回答问题向提出问题的转变,问题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与知识水平之间产生的困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教学生会问,多层次,全方位地设问、提问,从而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创新意识。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实践环节,就是要引导组织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反思
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这也是过去我所忽视的。 所以我应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 思想情况、、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即了解学生的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
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地分析、正确对待。
了解学生,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选用手段与方法。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必须要更加努力,完善自己的业务,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再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择。
当然,对于其他教师的成功的经验,我应该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都认为是好的,应该借鉴之,并根据我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我也不能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地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
总之,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知识细雨向学生无声倾注的过程,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个及待挖掘的宝藏,隨时随地都会涌现出惊人的奇思妙想,同时会激活教师的思维,生成很多事先无法设计的方案。而教师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地总结和记录下来本节课的心得体会,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地完善。
一、备课
一堂语文课,不应该只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而应通过这篇文章,使学生能够解读更多的文章,因此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教材成为真正的教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认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了解学生认知的薄弱环节和障碍点,预测学生理解问题可能的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做好针对性准备,依据教学坡度,给学生适当的台阶,帮助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峰;在授课时,对学生的回答、讨论结果和观点进行合理的评价,及时点拨和指正学生的欠缺和不足,及时捕捉学生的精彩表现,通过适当的表扬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思维倾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地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等。教师还要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另外,在备课上应注意,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编写教案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以运用教案为主;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二、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学生要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程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要实现学生从回答问题向提出问题的转变,问题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与知识水平之间产生的困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教学生会问,多层次,全方位地设问、提问,从而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创新意识。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实践环节,就是要引导组织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反思
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这也是过去我所忽视的。 所以我应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 思想情况、、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即了解学生的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
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地分析、正确对待。
了解学生,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选用手段与方法。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必须要更加努力,完善自己的业务,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再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择。
当然,对于其他教师的成功的经验,我应该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都认为是好的,应该借鉴之,并根据我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我也不能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地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
总之,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知识细雨向学生无声倾注的过程,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个及待挖掘的宝藏,隨时随地都会涌现出惊人的奇思妙想,同时会激活教师的思维,生成很多事先无法设计的方案。而教师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地总结和记录下来本节课的心得体会,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