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建的梅花糕点小摊正在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门前的那条街上,如果不是看到来来往往的学生几乎人手一个梅花糕、在那里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还几乎没注意到这个占地不到2平方米的流动小摊点。凡是学校旁边的生意都是好做的,这几乎达成一个共识,因此这条短短的校前路两旁的生意都是定位于学生的,除了日常用品,其他的几乎都是跟吃有关的,店面或流动摊点,炒菜或烤火腿肠,都在这里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来已经走了过去,最后忍不住诱惑折了回来,在将一个热腾腾的梅花糕捧在手里的时候,我们马上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果然香甜松软,美味可口。好吃,好吃,我说。李建看着我们的样子,嘱咐道,不要吃快了,里面有热的豆沙,要慢慢吸,不然就把嘴给烫着了。
我们和李建攀谈了起来。李建是一个爽快的人,逢问必答。李建介绍道,他做梅花糕已经十一年了,但一般没有固定的场所,根据季节性,他会转换着做不同的项目,像绿豆糕、桂花糊、小米粥等他都会做,到了夏季最热的两三个月,热腾腾的梅花糕生意便不太好做,他便改做夏季时令小吃。李建的小生意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地点也都是学校周围。
李建的梅花糕卖得相当便宜,5角钱一个的梅花糕,吃在嘴里热乎乎、香喷喷,学生们哪有不爱的,走过来走过去的学生都是顺手捎带一两个,还有的学生走过去买一个吃,回来时又买一个吃,因此一天卖千儿八百个没有问题。当李建说一个梅花糕的成本需要3角钱时,我们表示质疑,李建涨红一张脸跟我们争:“我这个梅花糕里面加了很多东西的,有豆沙、红枣、芝麻、花生米等,现在的豆沙价格很贵的,你尝一下,是不是蛮香!”笔者暗暗一算帐,即使一个梅花糕赚2角钱,一天的纯收入大约也有100至200元,除掉各种费用,一个月下来也有个3-4千元好赚。看来不可忽视这种小摊点啊!难怪老人们常说,学门手艺好谋生。
在闲聊时,我注意到刚出炉不久的梅花糕已经卖完了。梅花糕模具呈现出清晰的梅花形状,一共有十九个孔。李建说这种模具由铁制成,所以十分沉重,只见他的搭档熟练地往梅花糕模具里灌入面浆,然后双手抡起梅花糕模具在一旁翻转。梅花糕模具里面带着面浆翻转,竟没有让稀稀的面浆掉流出来,要练成这种技巧也非一日之功吧!当梅花糕模具再次被放在烤炉上时,19个孔里的面浆已经很均匀地分布开来,结成一张张薄薄的面皮,然后再往每个孔里灌入豆沙,大约有半孔高的样子,再浇一层面浆,最后撒上红枣、芝麻、花生米、葡萄干等,盖上铁板盖,烤个7-8分钟,一锅色、香、味俱全的梅花糕就新鲜出炉了。
李建讲,传说梅花糕源于明期,发展到清朝时成为江南最著名的小吃,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梅花糕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大加称赞,因其形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故流传至今。在前些年,梅花糕一度将近失传,最近又重新火热了起来。李建本人也带过几个徒弟,现都分散在武汉各高校周围专卖梅花糕,生意都还不错。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向他打听哪里有梅花糕模具卖,并有人托他购买。他还打算研制一种比较轻盈的梅花糕模具,让未来的同行们在制作梅花糕时不再感到那么吃力。
市场现状:
300多年来,梅花糕一直颇受百姓喜爱,被誉为江南名小吃,姑苏一绝,但有一段时间,这种传统小吃几近失传。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主食之外,人们在各种休闲生活,如逛街、游玩时更加注重搜寻各式可口小吃,于是各种传统糕点行业也开始复苏,梅花糕也重新活跃在寻常百姓之中,并且在原料的配制上得到了改良与更新,花样更繁多,味道更符合现代人的口感,也更具营养价值。卫生、营养、口感更现代的梅花糕正在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喜爱。
技术要求:
梅花糕,技术要求很高,调浆、成形、火候都有独到之处。原来制作此糕需特制紫铜模具,重达10余公斤,内有19个梅花状孔(现在市场上也有铁、铝合金等制作的梅花糕模具售卖,投资者购买时一定要仔细辨别,按需选购),选用上等面粉、酵粉和水拌成浆状,注入烤热的梅花模具,放入豆沙、鲜肉、菜猪油、玫瑰等各种馅心,再注上面浆,撒上白糖、红绿瓜丝,用灼热的铁板盖在糕模上烤熟即成,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投资估算:
制作梅花糕的投入很少,一个小推车、一个烤炉加一个梅花糕模具,以及面粉、豆沙、红枣、芝麻等原料,初期投入不过千元左右。
编后语:很多人对小本生意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总觉得那些站在街头吹风淋雨的活,又脏又累,一个月都赚不了几个钱,甚至很多拿着有限的薪水的工资阶层多半是带着一个俯视的姿态去小摊前消费,更有很多下岗无业人员宁愿受穷也放不下面子去站街头,用劳动去换取生活所需……我们嘴上在说“劳动是光荣的”,“只要是用劳动赚钱就不可耻”,但多半,我们的心里还是很难得转过弯来。但真正去了解他们,你就会知道,赚钱的是他们——那些站在路边、小店里对你卑微低笑的人们。薄利多销,是他们致胜的法宝;他们可能赚不了大钱,但他们绝对丰衣足食。
(责任编辑 林荷珍)
本来已经走了过去,最后忍不住诱惑折了回来,在将一个热腾腾的梅花糕捧在手里的时候,我们马上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果然香甜松软,美味可口。好吃,好吃,我说。李建看着我们的样子,嘱咐道,不要吃快了,里面有热的豆沙,要慢慢吸,不然就把嘴给烫着了。
我们和李建攀谈了起来。李建是一个爽快的人,逢问必答。李建介绍道,他做梅花糕已经十一年了,但一般没有固定的场所,根据季节性,他会转换着做不同的项目,像绿豆糕、桂花糊、小米粥等他都会做,到了夏季最热的两三个月,热腾腾的梅花糕生意便不太好做,他便改做夏季时令小吃。李建的小生意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地点也都是学校周围。
李建的梅花糕卖得相当便宜,5角钱一个的梅花糕,吃在嘴里热乎乎、香喷喷,学生们哪有不爱的,走过来走过去的学生都是顺手捎带一两个,还有的学生走过去买一个吃,回来时又买一个吃,因此一天卖千儿八百个没有问题。当李建说一个梅花糕的成本需要3角钱时,我们表示质疑,李建涨红一张脸跟我们争:“我这个梅花糕里面加了很多东西的,有豆沙、红枣、芝麻、花生米等,现在的豆沙价格很贵的,你尝一下,是不是蛮香!”笔者暗暗一算帐,即使一个梅花糕赚2角钱,一天的纯收入大约也有100至200元,除掉各种费用,一个月下来也有个3-4千元好赚。看来不可忽视这种小摊点啊!难怪老人们常说,学门手艺好谋生。
在闲聊时,我注意到刚出炉不久的梅花糕已经卖完了。梅花糕模具呈现出清晰的梅花形状,一共有十九个孔。李建说这种模具由铁制成,所以十分沉重,只见他的搭档熟练地往梅花糕模具里灌入面浆,然后双手抡起梅花糕模具在一旁翻转。梅花糕模具里面带着面浆翻转,竟没有让稀稀的面浆掉流出来,要练成这种技巧也非一日之功吧!当梅花糕模具再次被放在烤炉上时,19个孔里的面浆已经很均匀地分布开来,结成一张张薄薄的面皮,然后再往每个孔里灌入豆沙,大约有半孔高的样子,再浇一层面浆,最后撒上红枣、芝麻、花生米、葡萄干等,盖上铁板盖,烤个7-8分钟,一锅色、香、味俱全的梅花糕就新鲜出炉了。
李建讲,传说梅花糕源于明期,发展到清朝时成为江南最著名的小吃,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梅花糕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大加称赞,因其形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故流传至今。在前些年,梅花糕一度将近失传,最近又重新火热了起来。李建本人也带过几个徒弟,现都分散在武汉各高校周围专卖梅花糕,生意都还不错。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向他打听哪里有梅花糕模具卖,并有人托他购买。他还打算研制一种比较轻盈的梅花糕模具,让未来的同行们在制作梅花糕时不再感到那么吃力。
市场现状:
300多年来,梅花糕一直颇受百姓喜爱,被誉为江南名小吃,姑苏一绝,但有一段时间,这种传统小吃几近失传。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主食之外,人们在各种休闲生活,如逛街、游玩时更加注重搜寻各式可口小吃,于是各种传统糕点行业也开始复苏,梅花糕也重新活跃在寻常百姓之中,并且在原料的配制上得到了改良与更新,花样更繁多,味道更符合现代人的口感,也更具营养价值。卫生、营养、口感更现代的梅花糕正在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喜爱。
技术要求:
梅花糕,技术要求很高,调浆、成形、火候都有独到之处。原来制作此糕需特制紫铜模具,重达10余公斤,内有19个梅花状孔(现在市场上也有铁、铝合金等制作的梅花糕模具售卖,投资者购买时一定要仔细辨别,按需选购),选用上等面粉、酵粉和水拌成浆状,注入烤热的梅花模具,放入豆沙、鲜肉、菜猪油、玫瑰等各种馅心,再注上面浆,撒上白糖、红绿瓜丝,用灼热的铁板盖在糕模上烤熟即成,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投资估算:
制作梅花糕的投入很少,一个小推车、一个烤炉加一个梅花糕模具,以及面粉、豆沙、红枣、芝麻等原料,初期投入不过千元左右。
编后语:很多人对小本生意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总觉得那些站在街头吹风淋雨的活,又脏又累,一个月都赚不了几个钱,甚至很多拿着有限的薪水的工资阶层多半是带着一个俯视的姿态去小摊前消费,更有很多下岗无业人员宁愿受穷也放不下面子去站街头,用劳动去换取生活所需……我们嘴上在说“劳动是光荣的”,“只要是用劳动赚钱就不可耻”,但多半,我们的心里还是很难得转过弯来。但真正去了解他们,你就会知道,赚钱的是他们——那些站在路边、小店里对你卑微低笑的人们。薄利多销,是他们致胜的法宝;他们可能赚不了大钱,但他们绝对丰衣足食。
(责任编辑 林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