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傳感器与检测技术在高职院校中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交叉学科,在企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现状,然后探讨了具体的改革方法,希望为广大高职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许多高职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该课程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在传感器实验室内开展一体化教学,首先分析每一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再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方法对电路图进行连接,完成信号采集、信号观测等多项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同时还能提高实践能力与分析能力。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现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第一,不同种类传感器的基础结构与运作原理;第二,运用实验室的传感器完成信号收集工作;第三,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范畴;第四,了解传感器在各行各业中的实际发展状况。
在讲课的时候,科任教师通常会先介绍有关检测技术的知识内容,例如检测方式、技巧等,之后再讲解不同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应用条件。教师用实验室内现有的传感器给学生演示实验的详细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开展接线处理,并记录下实验结果。上述任务都完成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教师在讲解每种传感器时,一般是先讲理论,再演示,而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且涵盖范围很广,部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容易分散注意力,这就会导致其在实验过程中不理解实验原理。
另外,由于这门课程的实验内容较为单一,且每一项实验操作起来都十分相似,大多都是依照连接好的电路图开展实验,然后记录实验结果,因此缺乏创造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做实验时就容易感到厌倦,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着手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
1. 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当前高职院校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材大多偏向于理论讲述,很少涉及实验与实训。因此,教师应当灵活制订教学计划,不能一味地依靠教材。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教材和指导书中的内容,既不能脱离教材,又要切合实训项目的要求,要在贯彻课程教学标准的前提下,适度放弃或是淡化教材中一些难以付诸实践的部分,如辐射传感器部分可以仅做理论方面的讲解。对于应变片传感器部分,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以外,教师还应当增添一些电子秤的实践训练。此外,讲课的顺序,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结合实训条件和教学经验合理组织。
2. 优化课程设计
传感器实践训练所提供的项目基本都具备验证性特点,因此,可以在电类专业课程中添加设计内容。学生自主挑选、采购适用的传感元件,并结合自身所学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等知识,开展传感器课程的设计,以此弥补实训和实际之间的差异。例如,学到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开展数字电子秤的课程设计。学生可先查资料,再选择通用运放LM324来制作传统的三运放差分放大器,或是采用专用仪表放大器来制作测量电路。经过这样的实践训练,学生会懂得怎样选择电路,并且可以巩固相关知识。
3. 注重实验和案例的导入
枯燥的理论教学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上实验及案例的导入,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讲电陶瓷的工作原理时,教师就可用一只打火机来点火,通过对压电效应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传感器的作用。讲热电偶传感器时,可以用打火机烧铜丝与铁丝,以此产生电动势,并让学生自主操作,通过观察万用表的电压读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还可举出IC卡、鼠标、遥控器等多个例子,说明传感器无处不在。之后,再对不同的传感器进行分类,加深学生的认知,这样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仍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加强课程设计,同时注重实验和案例在课堂中的导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侯丽玲.“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3):85-88.
[2]韩旭.高职院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探索[J].电子制作,2014(20):148.
[3]陈应华,梁芳芳.高职院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4):126-128.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许多高职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该课程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在传感器实验室内开展一体化教学,首先分析每一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再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方法对电路图进行连接,完成信号采集、信号观测等多项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同时还能提高实践能力与分析能力。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现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第一,不同种类传感器的基础结构与运作原理;第二,运用实验室的传感器完成信号收集工作;第三,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范畴;第四,了解传感器在各行各业中的实际发展状况。
在讲课的时候,科任教师通常会先介绍有关检测技术的知识内容,例如检测方式、技巧等,之后再讲解不同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应用条件。教师用实验室内现有的传感器给学生演示实验的详细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开展接线处理,并记录下实验结果。上述任务都完成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教师在讲解每种传感器时,一般是先讲理论,再演示,而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且涵盖范围很广,部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容易分散注意力,这就会导致其在实验过程中不理解实验原理。
另外,由于这门课程的实验内容较为单一,且每一项实验操作起来都十分相似,大多都是依照连接好的电路图开展实验,然后记录实验结果,因此缺乏创造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做实验时就容易感到厌倦,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着手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
1. 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当前高职院校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材大多偏向于理论讲述,很少涉及实验与实训。因此,教师应当灵活制订教学计划,不能一味地依靠教材。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教材和指导书中的内容,既不能脱离教材,又要切合实训项目的要求,要在贯彻课程教学标准的前提下,适度放弃或是淡化教材中一些难以付诸实践的部分,如辐射传感器部分可以仅做理论方面的讲解。对于应变片传感器部分,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以外,教师还应当增添一些电子秤的实践训练。此外,讲课的顺序,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结合实训条件和教学经验合理组织。
2. 优化课程设计
传感器实践训练所提供的项目基本都具备验证性特点,因此,可以在电类专业课程中添加设计内容。学生自主挑选、采购适用的传感元件,并结合自身所学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等知识,开展传感器课程的设计,以此弥补实训和实际之间的差异。例如,学到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开展数字电子秤的课程设计。学生可先查资料,再选择通用运放LM324来制作传统的三运放差分放大器,或是采用专用仪表放大器来制作测量电路。经过这样的实践训练,学生会懂得怎样选择电路,并且可以巩固相关知识。
3. 注重实验和案例的导入
枯燥的理论教学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上实验及案例的导入,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讲电陶瓷的工作原理时,教师就可用一只打火机来点火,通过对压电效应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传感器的作用。讲热电偶传感器时,可以用打火机烧铜丝与铁丝,以此产生电动势,并让学生自主操作,通过观察万用表的电压读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还可举出IC卡、鼠标、遥控器等多个例子,说明传感器无处不在。之后,再对不同的传感器进行分类,加深学生的认知,这样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仍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加强课程设计,同时注重实验和案例在课堂中的导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侯丽玲.“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3):85-88.
[2]韩旭.高职院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探索[J].电子制作,2014(20):148.
[3]陈应华,梁芳芳.高职院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