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阴血肿是产科阴道分娩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阴道血肿可发生在会阴部、大、小阴唇、阴道壁等部位,其中以外阴、阴道壁血肿最为常见。会阴血肿不仅增加产妇的痛苦,严重者能导致产妇因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所以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妊娠合并症,提高助产技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能减少会阴血肿的发生,从而减轻产妇的痛苦。
【关键词】会阴血肿;预防;处理
会阴血肿是指产妇在分娩时产道血管损伤或破裂而皮肤或黏膜相对完整,血液在局部淤积并形成血肿。主要临床表现为会阴部、大阴唇、小阴唇及阴道壁等部位因血肿而导致外阴疼痛,行走不便;严重者导致产妇产后大出血甚至休克。
1会阴血肿的病因
导致会阴血肿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病理、心理和人为等三方面。
1.1病理方面:(1)产妇本身骨盆正常,耻骨弓低而后三角宽敞,在分娩时产力好,软产道未得到充分扩张,胎头下降的冲力直接造成组织损伤或深部血管撕裂伤导致会阴血肿的形成。(2)产妇本身会阴有静脉曲张且血管丰富,也容易造成阴道壁血肿。(3)有些产妇因自身存在妊高症、贫血及凝血功能不良等现象,在分娩时阴道扩张性差、出血后缝合效果不理想而导致血肿。
1.2心理方面:产妇临产后由于子宫收缩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疼痛、腰背酸痛,还有伴随胎头下降导致的便意感等等都容易使产妇紧张、害怕。而这些不良情绪使得产妇全身肌肉紧张、发抖,从而影响了宫口扩张和子宫收缩。疼痛和便意感使得腹压增强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导致局部淤血而形成血肿。
1.3人为因素:(1)过早指导产妇用力并在宫口未开全的情况下人为的扩张宫颈阴道导致黏膜擦伤和阴道裂伤,黏膜擦伤常在产后软产道检查时被忽略而形成血肿;(2)第二产程过快,会阴侧切过迟,也是形成血肿的一个重要因素;(3)切口缝合不良,因缝合过深及遇有小动脉出血未行结扎止血就进行缝合等原因而导致血肿;(4)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遇到组织损伤时,较易形成血肿。
2会阴血肿的预防
针对会阴血肿形成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应采取如下措施来预防血肿的发生:
2.1对新入院的产妇应认真查看孕期检查的资料及骨盆的测量情况,对有妊高症、贫血和凝血功能不良的产妇,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早纠正并治疗全身性疾病。对骨盆异常和胎儿过大者及早行剖宫产处理。
2.2让产妇在孕期检查过程中进行爱力减痛分娩法训练,并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运用,就能很好的降低临产产妇的紧张、孤独与恐惧心理。耐心解释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宫缩与分娩的关系,让产妇更加了解分娩过程中的几个阶段:从第一产程待产过程中如何调整呼吸,如何科学的进食与休息,使自己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才能在分娩时以她们最好的精神状态配合助产士顺利结束分娩过程;到第二产程中正确运用腹压,积极和助产人员配合,以防胎头娩出过快,致会阴撕裂,导致血肿的形成。而在胎儿胎盘娩出后,认真仔细检查软产道情况,对有损伤的地方给予缝合避免留死腔和血管未结扎而形成血肿。
2.3在产妇待产过程中要正确观察产程和及时处理异常产程。避免不恰当地干预产程,避免滥用催产素而致宫缩过强造成急产。同时对宫缩乏力产程进展较慢者,要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产程过长导致产妇筋疲力尽,增加分娩时的高危因素。当然对会阴紧弹性较差、会阴水肿充血的产妇以及估计胎儿体重较大的产妇,要适时行会阴侧切术,同时注意保护会阴,避免胎儿娩出过快导致组织深部血管受损撕裂,出现阴道血肿,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腹部加压。
2.4提高保护会阴技术,及时行会阴切开术 对初产妇特别是阴道弹性差、会阴体短、估计胎儿过大更应该适当放宽会阴侧切的指征;同时对于经产妇有急产史而此次妊娠分娩间隔时间久估计胎儿比上次大者也应该给予会阴侧切。同时,不论侧切与否,胎儿娩出时都应避免不恰当的腹部加压及缩宫素的滥用,以防造成会阴严重撕裂或切口的延裂。从而减少血肿的发生。
2.5产妇分娩后常规在产房观察2小时,在此期间应每隔半小时就要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和膀胱充盈程度。同时也要询问产妇情况,对于产妇主诉会阴坠胀、有便意时,应及时作肛门和阴道检查排除阴道和会阴血肿的可能,如自己不能确诊时,应及时报告请示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是血肿及时发现并处理;如若不是在确认无异常后,在规定时间后将产妇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特别交班。回病房后,也应继续加强观察24小时产妇的上述情况。
3会阴血肿的处理
对于黏膜完整的小血肿,用0号肠线在血肿部位8字缝合,在用纱布块压迫,就可以有效的预防血肿继续扩大;对于较大的血肿应切开血肿,清除血块,找到出血点缝合止血,对于原有缝合伤口的血肿则拆除缝线,清除血块,再重新止血缝合,并在缝合后在阴道内填塞碘伏纱布压迫止血,于24小时内取出纱布,并在术后放置导尿管保留导尿及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近年来,我科工作人员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努力掌握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助产技术,加上产前检查的不断完善和产妇素质不断提高以及医学发展的不断进步,会阴血肿的发生已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徐云,孙素月:产道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山西护理杂志;1995年01
[2]张连英:产道血肿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11期
[3]倪祥芳:产后阴道血肿10例;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8年01期
[4]杨美珍;产道血肿的观察及护理;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1期
【关键词】会阴血肿;预防;处理
会阴血肿是指产妇在分娩时产道血管损伤或破裂而皮肤或黏膜相对完整,血液在局部淤积并形成血肿。主要临床表现为会阴部、大阴唇、小阴唇及阴道壁等部位因血肿而导致外阴疼痛,行走不便;严重者导致产妇产后大出血甚至休克。
1会阴血肿的病因
导致会阴血肿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病理、心理和人为等三方面。
1.1病理方面:(1)产妇本身骨盆正常,耻骨弓低而后三角宽敞,在分娩时产力好,软产道未得到充分扩张,胎头下降的冲力直接造成组织损伤或深部血管撕裂伤导致会阴血肿的形成。(2)产妇本身会阴有静脉曲张且血管丰富,也容易造成阴道壁血肿。(3)有些产妇因自身存在妊高症、贫血及凝血功能不良等现象,在分娩时阴道扩张性差、出血后缝合效果不理想而导致血肿。
1.2心理方面:产妇临产后由于子宫收缩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疼痛、腰背酸痛,还有伴随胎头下降导致的便意感等等都容易使产妇紧张、害怕。而这些不良情绪使得产妇全身肌肉紧张、发抖,从而影响了宫口扩张和子宫收缩。疼痛和便意感使得腹压增强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导致局部淤血而形成血肿。
1.3人为因素:(1)过早指导产妇用力并在宫口未开全的情况下人为的扩张宫颈阴道导致黏膜擦伤和阴道裂伤,黏膜擦伤常在产后软产道检查时被忽略而形成血肿;(2)第二产程过快,会阴侧切过迟,也是形成血肿的一个重要因素;(3)切口缝合不良,因缝合过深及遇有小动脉出血未行结扎止血就进行缝合等原因而导致血肿;(4)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遇到组织损伤时,较易形成血肿。
2会阴血肿的预防
针对会阴血肿形成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应采取如下措施来预防血肿的发生:
2.1对新入院的产妇应认真查看孕期检查的资料及骨盆的测量情况,对有妊高症、贫血和凝血功能不良的产妇,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早纠正并治疗全身性疾病。对骨盆异常和胎儿过大者及早行剖宫产处理。
2.2让产妇在孕期检查过程中进行爱力减痛分娩法训练,并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运用,就能很好的降低临产产妇的紧张、孤独与恐惧心理。耐心解释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宫缩与分娩的关系,让产妇更加了解分娩过程中的几个阶段:从第一产程待产过程中如何调整呼吸,如何科学的进食与休息,使自己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才能在分娩时以她们最好的精神状态配合助产士顺利结束分娩过程;到第二产程中正确运用腹压,积极和助产人员配合,以防胎头娩出过快,致会阴撕裂,导致血肿的形成。而在胎儿胎盘娩出后,认真仔细检查软产道情况,对有损伤的地方给予缝合避免留死腔和血管未结扎而形成血肿。
2.3在产妇待产过程中要正确观察产程和及时处理异常产程。避免不恰当地干预产程,避免滥用催产素而致宫缩过强造成急产。同时对宫缩乏力产程进展较慢者,要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产程过长导致产妇筋疲力尽,增加分娩时的高危因素。当然对会阴紧弹性较差、会阴水肿充血的产妇以及估计胎儿体重较大的产妇,要适时行会阴侧切术,同时注意保护会阴,避免胎儿娩出过快导致组织深部血管受损撕裂,出现阴道血肿,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腹部加压。
2.4提高保护会阴技术,及时行会阴切开术 对初产妇特别是阴道弹性差、会阴体短、估计胎儿过大更应该适当放宽会阴侧切的指征;同时对于经产妇有急产史而此次妊娠分娩间隔时间久估计胎儿比上次大者也应该给予会阴侧切。同时,不论侧切与否,胎儿娩出时都应避免不恰当的腹部加压及缩宫素的滥用,以防造成会阴严重撕裂或切口的延裂。从而减少血肿的发生。
2.5产妇分娩后常规在产房观察2小时,在此期间应每隔半小时就要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和膀胱充盈程度。同时也要询问产妇情况,对于产妇主诉会阴坠胀、有便意时,应及时作肛门和阴道检查排除阴道和会阴血肿的可能,如自己不能确诊时,应及时报告请示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是血肿及时发现并处理;如若不是在确认无异常后,在规定时间后将产妇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特别交班。回病房后,也应继续加强观察24小时产妇的上述情况。
3会阴血肿的处理
对于黏膜完整的小血肿,用0号肠线在血肿部位8字缝合,在用纱布块压迫,就可以有效的预防血肿继续扩大;对于较大的血肿应切开血肿,清除血块,找到出血点缝合止血,对于原有缝合伤口的血肿则拆除缝线,清除血块,再重新止血缝合,并在缝合后在阴道内填塞碘伏纱布压迫止血,于24小时内取出纱布,并在术后放置导尿管保留导尿及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近年来,我科工作人员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努力掌握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助产技术,加上产前检查的不断完善和产妇素质不断提高以及医学发展的不断进步,会阴血肿的发生已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徐云,孙素月:产道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山西护理杂志;1995年01
[2]张连英:产道血肿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11期
[3]倪祥芳:产后阴道血肿10例;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8年01期
[4]杨美珍;产道血肿的观察及护理;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