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类文物建筑的价值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l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价值的认知和评估是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基础,也是编制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名人故居类文物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历史遗产,对其进行价值分析更是讲好历史故事、彰显文化内涵的前提。青岛市部分名人故居的研究案例表明,分别从名人视角(历史成就、突出贡献、社会影响等)和建筑视角(历史特征、风貌特色、科学布局等)对名人故居进行价值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探索名人故居价值内涵的路径方法。而展示思路上兼顾名人价值导向和建筑价值导向,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名人故居现状,指导文化的展示与建筑的修缮,为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支撑。
  关键词:名人故居;价值分析;名人价值导向;建筑价值导向
  “名人故居”通常特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发挥过较大作用、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并以他们的事迹、成就和精神为动力,激励当代人们奋发前进的人才群体在特定时期居住过的房屋①。
  崇尚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作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影响深远,自古即有众多乡贤祠、先贤祠用以追思名人。近现代时期随着社会变革、文化进步和科技发展,众多影响历史进程的名人也为当代人所纪念。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中曾发挥重要作用或具有一定地位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广州、青岛等,均保存有相当数量的名人故居。由于其特殊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地位,名人故居作为文物建筑得到保护,建筑本体及其相关的名人文化,均成为一座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名人故居类文物建筑,传播与彰显名人文化,也是在保护和传承一座城市乃至国家的人文精神。而全面地认知其价值,是保护名人故居的基础、彰显名人文化的前提。本文以青岛部分名人故居为例,重点探讨对名人故居价值的认知与分析。
  一、名人故居类文物的价值分析路径
  (一)文物保护通常的价值分析方法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文化遗产价值分析路径和方法,应用于保护类规划。2015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提出:“文物古迹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②[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4年)将“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重要性及其环境影响、社会与人文影响”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的内容[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试行)》(2012年)规定:“在综合评价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划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保护范围”[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年)将“评估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和存在问题”作为保护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4]。
  由此可见,价值评估是保护规划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并作为认知保护对象的前端,是理清保护内涵、明确保护内容和重点、制定保护措施以及展示文化内涵的基本出发点。
  (二)构建基于名人文化与建筑文化双重视角的名人故居價值分析路径
  1.名人文化和建筑文化是名人故居类文物的双重属性
  名人故居类型的文物具有显著的特殊性。一方面,名人生平的历史线索和故居建筑的历史沿革通常存在分离现象。与名人相关的价值是故居的精神和灵魂,是该文物被确定为名人故居的根本;故居的建筑价值是保护建筑遗存的要义,两者通常同等重要而具有显著差别。例如,青岛的众多名人故居都是名人在此短暂居住,建筑的建造和长期使用均非相关名人所为,这就造成了名人相关价值和建筑相关价值的差异。康有为故居于1899年由德国人始建,是青岛最早一批德建居住建筑,这是建筑本身的价值所在;康有为自1923年至1927年在此居住,虽仅有短暂的4年时间,却成为他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在此居住期间,他推广办学、与其他文化名人来往,这是故居与名人相关的价值所在;不能因其作为康有为的故居而忽视了建筑本体的价值。再如,朱树屏故居于1928年由日本人始建,朱树屏于1951年居住于此,朱树屏在此居住期间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建筑本体作为青岛日占时期的住宅建筑,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另一方面,文化名人和故居建筑可能同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尤其是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在价值表述中如果按照通常的五个类型区分,会在某个单一类型中出现名人线索和建筑线索的交叠。同样以青岛名人故居为例,始建于1928年的宋春舫故居,其历史价值既包含了建筑本体作为1920年代青岛独栋住宅建筑典型代表的历史价值,又包含了作为我国民国早期最大的私人类戏剧专业图书馆“褐木庐”的历史价值;其艺术价值既包含了建筑作为青岛青年风格派建筑向现代简约建筑转型的艺术价值(即特定时代的典型风格的见证),又包含了作为我国著名西方戏剧学家宋春舫创作和收藏戏剧的见证地的艺术价值(即作为人类艺术创作的见证)。再如,始建于1920年代的冯沅君、陆侃如夫妇(以下简称“冯陆夫妇”)故居、童第周故居和束星北故居,其历史价值既包含了建筑物作为目前青岛罕存的日占时期日仿德式建筑的历史价值,又包含了建筑作为当时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校舍期间众多文化名人在此生活的历史价值;其艺术价值既包含日仿德式建筑所体现的“半木构”、条形长窗和曲直变化的复折屋顶等特点,又包含了作为文人学者和科学家等众多名人在这里居住生活期间进行艺术创作、科教探索的见证地的艺术价值,乃至社会价值。
  2.基于名人与建筑两种视角进行价值分析的路径
  针对名人故居类文物,我们可以在充分运用常规文物价值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其特点,探索构建基于名人文化与建筑文化双重视角的名人故居价值分析路径。名人视角的价值分析,围绕名人的历史成就、突出贡献、社会影响等,分析建筑作为“故居”的价值内涵,为更好地彰显名人文化做好基础;建筑视角的价值分析,以建筑的历史特征、风貌特色、科学布局等为核心,分析故居作为“建筑”的价值内涵,为更好保护和修复建筑本体做好基础。两个视角的分析均包括了通常意义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五大价值(图1)。   二、青岛名人故居特点
  (一)青岛名人故居的总体情况
  目前青岛市已经公布或认定的“名人故居”共计60处。其中,2003年和2014年分别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并挂牌保护了共计42处“文化名人故居”③;2014年由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青岛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规划》中,涉及包括上述42处在内的共50处名人故居④[5l;《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建议另增补10处⑤[6],整体保护青岛共计60处名人故居。这些名人故居集中分布在信号山、鱼山、八关山、中山路、观象山、观海山等历史文化街区一带,它们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黄墙红瓦”风格居住建筑最典型的代表。
  (二)青岛名人故居相关的名人和建筑概况
  总体上,从居住者的历史背景看,青岛的名人故居中以文化科教界名人居多,如曾任大学校长的华岗、杨振声、赵太侔,科学家及教育家朱树屏、束星北、童第周、宋春舫,文学家冯沅君、陆侃如、刘知侠、吕美荪、王献唐、老舍、梁实秋、萧红、萧军、舒群等。一方面,这与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⑥的创立和后续发展紧密相关,众多名人都与这所大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华岗、杨振声、赵太侔就曾先后任该校校长,闻一多、梁实秋、老舍、童第周等人都曾在该校任职。另一方面,这些名人大多集中于19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在青岛居住生活,也与青岛作为彼时全国乱世中的一片“避风港”有关。青岛自1897年作为德国租界地开始了城市建设,1914—1922年和1938—1945年两个阶段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被日本占领时期,1922—1938年为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该阶段经历了民国时期全国科教文化普遍发展的“黄金十年”,亦没有遭受政治更迭和革命战争的直接影响,是为部分政要隐居青岛的原因,康有为、吴郁生、丁惟汾等为其中典型代表。种种因素,促成了之时的青岛成为山东乃至我国北方的文化中心和科教先锋城市。
  从建筑的总体特征分析,青島的名人故居呈现出类型多样和历时之久两个典型特征。这些建筑分别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建筑师设计建造,整体上以二至三层独立式住宅为主,风格上则鲜明地体现了不同建成时期的时代特色。例如,康有为故居曾作为德占时期的德国总督副官官邸,体现了当时德建建筑的风格特征和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式样;冯陆夫妇、童第周、束星北的故居是日占时期日仿德式建筑的代表;大多数名人故居则建于1920至1930年代,代表了当时在欧洲建筑风貌影响下的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探索,受不同业主和设计师的影响,出现了欧式、中式、日式等不同风格的多样混搭,亦出现了豪华与普通等不同式样的混搭,例如丛良弼故居、赵太侔故居、吕美荪故居、丁惟汾故居是该时期建设的欧式花园洋房的代表,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王献唐故居则是普通简约现代小住宅的代表(见表1)。
  三、青岛若干名人故居价值分析例证
  (一)康有为故居的价值分析
  1.故居概况
  康有为故居坐落在青岛市市南区小鱼山公园东侧,位于八关山历史文化街区内。故居建于1899年至1900年,始建时为德国总督副官弗莱海尔·利林恩可龙男爵(Fraiherr Lilienncoln)的官邸。德占时期,与最初的总督临时官邸(现已拆除)为邻,系青岛最早的一批德建建筑(图2)。1922年12月青岛回归后,该建筑归胶澳商埠督办公署⑦所有。1923年6月康有为来到青岛,租住在此;1924年,康有为购买该建筑作为自己的寓所,一并购下的还有总督府临时官邸的马厩(今康有为故居西侧建筑);屋内家具多为恭亲王溥伟迁居旅顺后赠予;1927年康有为在此病逝。“文革”期间,故居为部队和部分居民居住使用[7]。1984年,康有为故居被公布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图3);2000年成为青岛市第一座全面修复并辟为专业博物馆的名人故居;同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2003年列人首批青岛文化名人故居名录;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图4)。
  2.名人视角的价值分析
  价值一:康有为故居是康有为先生晚年崇儒重教推广办学、书写创作的生活见证地。
  分析康有为故居的历史沿革可以发现,该建筑并非康有为所建,他也仅在此居住了4年时间。此外,根据有关传记和研究,康有为常年往来于上海、北京、天津等地,1921年至1923年短短的三年期间,他的住所共计有4处,分别是上海的“游存庐”(由其本人购地并建设)、上海的“莹园”(购买所得)、杭州的“一天园”(购买所得)、青岛的“天游园”(即此处康有为故居,亦为购买所得)[8]。从全国范围看,青岛寓所仅是他的“旅居”之地。因此,认知青岛康有为故居的价值,应着重于其在青岛期间的突出贡献和历史事迹,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认知故居建筑所体现的名人文化。
  康有为先生晚年在青岛居住期间,重启青岛孔教会(万国道德会),试图建立儒学复兴基地;延续其戊戌三理想“开议院、定国是、办大学”,努力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故居见证了他是一名中国近代乱世之中“先进的中国人”⑧。康有为最终长眠于青岛(青岛保存有康有为墓),此处故居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
  价值二:康有为故居是青岛第一座全面修复并辟为专业博物馆的名人故居,故居陈列和收藏的大量文物是研究康有为先生生平及学术思想的重要物证。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了缅怀先贤和教育公众的社会价值。
  康有为故居于1986年配备了专职保护管理人员,在1987年经修缮后开放;1999-2020年再次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后辟为博物馆(纪念馆)开放至今。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局部恢复了康有为先生居住时期的历史格局,展现了康有为先生的生活起居景象(图5);纪念馆展示了他曾收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非正式地实践了其博物馆的理想;康有为的书法素负盛名,来青岛之后更是潜心研究书艺,最后自成一家,被誉为“康体”,现故居内陈列着“大观拓宇宙,即事高华嵩”“陈诗聆国政,讲易剖天心”等十余幅真迹,是研究康有为思想的重要实物见证。此外,康有为故居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具有广泛的社会教育价值。   3.建筑视角的价值分析
  价值一:康有为故居是青岛最早一批德建居住建筑的代表,对研究青岛早期德式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于1897年11月开始强占青岛,而康有为故居始建于1899年,是德国人在青岛建设的第一批住宅之一。居住建筑是德占青岛时期欧人区数量最多的一类建筑,特点鲜明,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青岛的城市意象。德国人在占据青岛之初就施行了分区隔离制度,1900年6月颁布了《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内界亦划分为欧人区和华人区。德占时期欧洲人的住区多采用西方城市郊区附有庭院和花园的独立式住宅形式,住宅根据不同的建设者(业主)可以分为官式住宅建筑(见表2)和私人住宅建筑(见表3),康有为故居(即总督副官官邸)是目前仍然留存的最早的德建住宅建筑之一。
  价值二:康有为故居体现了鲜明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风格,其中西合璧的建筑式样代表了青岛早期德式建筑在中国本土化的探索。
  康有为故居呈现的鲜明殖民地外廊建筑风格,代表了之时建筑的时代特征。以木架构为主的外廊式建筑在青岛建设之初就已经出现,外廊的位置也基本都是在建筑的一侧,或是局部的一侧、一角,青岛总督府临时官邸(已毁)、总督临时官邸马厩、总督副官官邸(康有为故居)均为其中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德国第二海军营部大楼、礼贤书院旧址、水师饭店旧址、总督牧师住宅等(见表4)。
  与青岛早期德建住宅建筑相比,康有为故居建筑平面和立面呈现了德建住宅建筑鲜有、而中国传统建筑普遍采用的中轴对称式。更具中国特色的是歇山式屋顶和瓦当,屋脊的两端有显著的起翘,屋檐使用的是中国传统装饰构件——瓦当和滴水(图6)。查阅1897至1914年间青岛历史照片和明信片,亦可发现其他“中西合璧”式建筑,这些建筑多采用传统的屋面和瓦当,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谦顺银号,同样也是歇山式屋顶。但是这些建筑多已不存,因此康有为故居成为现存极少的德建中西折衷建筑实例。
  (二)冯沅君、陆侃如与童第周故居價值分析
  1.故居概况
  冯陆夫妇故居与童第周故居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6号院1号楼、鱼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分属一栋建筑的不同单元。鱼山路36号院落建筑的始建年代不详,1921年为青岛商业学校职工宿舍;1934年,童第周入住1号楼1户;1938年,院内3号楼成为朝鲜总督府青岛出张所;1945年10月,美军登陆青岛后驻扎在院内。1946年原青岛国立山东大学复校,校长赵太侔将该院落作为公舍使用;1947年,冯陆夫妇入住1号楼3户。2003年,院中的1号楼作为冯陆夫妇故居与童第周故居被列入“青岛文化名人故居名录”;2005年该故居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建筑始建年代和式样判断,为日仿德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2.名人视角的价值分析
  冯陆夫妇与童第周故居承载了老一辈山东大学资深教员的生活记忆,是追忆我国早期科学家、文学家传承师道、培育栋梁、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的科研与教学风范的纪念地。
  1946年原国立山东大学复校,陆侃如、冯沅君、童第周等众多知名学者应聘来校执教。鱼山路36号院作为学校的公舍,除冯陆夫妇与童第周等任职教师在此居住外,还客居过丁西林、方未艾等学者。1947年,冯陆夫妇人住鱼山路36号院,实现了他们所向往的“一间房,两本书”的生活。他们在著作中所题署的“写于青岛鱼山别墅”即指鱼山路36号院内寓所。在青岛生活和工作期间,冯沅君撰成《古剧说汇》等著作,与游国恩等一起主编《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与林庚共同主编了《中国历代诗歌选》;陆侃如撰成《中国文学理论简史》《中古文学系年》等著作;夫妇二人合作修订了《中国诗史》《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中国文学史简编》,对历代作家作品评述精到,完备了中国文学史框架体系建构,是新中国成立后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影响深远fsl。鱼山路故居也是童第周重启青岛海洋科研、开创中国克隆技术先河的生活见证地。在青岛生活和工作期间,经童第周与曾呈奎、张玺的努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在莱阳路设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青岛海洋科研的一次盛大重启;同时童第周在青岛长期进行文昌鱼发育的实验研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为晚年荣获“克隆之父”美誉奠定了基础。
  3.建筑视角的价值分析
  冯陆夫妇与童第周故居是鱼山路36号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岛目前罕有的日占时期日仿德式建筑典型代表。
  鱼山路36号院保存有5栋风貌统一的近代建筑,这些建筑造型各异,体量不一,但风格协调,设计精巧(图7)。其中,1、2号楼体量较大,呈“一”字形,为低层联排公寓式建筑,3、4、5号楼体量较小,为独栋别墅(图8、9)。5栋建筑虽同为日仿德式,但立面特色各异。3、4、5号楼建筑的矩形长窗出现了券廊式装饰,以3号楼为代表的建筑立面大面积使用半木构装饰,并出现了方形尖顶塔楼,建筑风格更接近德式。1、2号楼则利用各种形式的山墙进行构图,山墙面的山花和半木构多集中在檐下,立面以平额矩形方格窗、卵石、拉毛墙面为典型特征,建筑风格更体现日仿德式建筑后期对立面的简化。因此,故居所处的1号楼及其他几栋均是鱼山路36号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占时期的青岛建筑以西洋式为主,建筑多采用折线式坡屋顶、老虎窗和尖塔、半木构山墙和屋顶桁架、三角形或半圆形山花、花岗岩装饰等。其中尤以半木构的做法和式样最具德式建筑特色,这类建筑的主体和屋架采用木结构桁架,并将桁架与建筑主体墙面相结合,墙体为填充式且木桁架外露形成装饰,在德国称之为“Fachwerkhaus”,并大量见于德国乡村建筑之中。在众多德占时期的青岛建筑中,这一特点也十分常见,较德国传统“Fachwerkhaus”建筑而言有简化之势(图10)。
  鱼山路36号院建筑群在形式上多处继承了青岛德占时期建筑特征,如红坡屋顶且带有阁楼、采用不规整的花岗岩作为墙基装饰墙面,但立面的虚实变化、装饰细部造型已经较德式建筑进行了大量简化。屋顶局部采用弧形,与坡面结合,简约而富有变化,山花或山墙不作复杂的古典造型,窗洞以平额长窗为主。建筑顶层阁楼的“半木构”做法更是德式建筑的典型,并进行了简化,以形式装饰为主,并非起承重支撑的作用。   (三)周叔迦故居价值分析
  1.故居概况
  周叔迦故居坐落在青岛市市南区小鱼山公园北侧、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内。根据周叔迦先生在青岛短暂生活的经历推测,该建筑可能始建于1926-1928年期间,至晚建成于1929年,且1929年周叔迦已经人住。2007年至2008年,周叔迦故居被确定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014年被列人第二批“青岛文化名人故居名录”。
  2.名人视角的价值分析
  周叔迦故居是周叔迦先生在青岛创办佛学研究社、倡建名刹湛山寺的生活见证地,也是周氏家族为民国时期青岛社会文化发展作出贡献的象征。
  与康有为故居相似,周叔迦故居也因其本人短暂居住在此而得名。虽然故居的始建年代不详,周叔迦先生在青岛生活的确切时间也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据周叔迦先生于1929年在青岛创办佛学研究社(且1930年已离开青岛前往北京任教)这一明确纪年,推测该建筑至迟1929年已经建成。周叔迦自1926年来到青岛,至1930年离开,四年期间在青岛的贡献则为故居重要的名人文化价值。
  1929年周叔迦在青岛创办的佛学研究社,推动了青岛佛教文化的研究。1931年周叔迦再回青岛,为了追念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师弘法罹难,倡议在其故地建造了湛山寺。湛山寺建成后,俊虚法师在此创办了“青岛湛山佛教学校”,后青岛佛学研究社也迁人湛山寺,并改称青岛佛学会。
  周叔迦之父周学熙、兄周志俊等则在青岛创办实业。周学熙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始人之一创办了青岛华新纱厂,周志俊长期掌管华新纱厂的经营与发展,周氏家族的实业推动了近代青岛纺织工业的发展。难能可贵的是,周志俊在青岛的故居也保存完好,2001年作为八大关近代建筑的组成部分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周氏两兄弟的住宅均在1930年前后设计建造,但两处住宅的风格十分迥异。
  3.建筑视角的价值分析
  周叔迦故居是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青岛简约欧式花园住宅的典型代表,大量与其相似风格的住宅共同奠定了青岛红瓦黄墙的建筑与城市风貌。
  周叔迦故居(图11)建于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是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青岛简约欧式花园住宅的典范,象征了对现代住宅类别墅建筑设计的探索。这一时期,集合住宅还没有成为青岛的主导住宅类型,商人以及上层知识精英建造的住宅是构成简约欧式花园住宅的主体。这些建筑平面布局通常相雷同,以近似矩形的比例组织平面空间,局部常伴有八边形凸出的阳台(图12、13)。
  1920至1930年代的青岛住宅建筑呈现一种相对简约的外观样式,类似周叔迦故居风格的建筑在青岛历史城区内大量存在,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简洁的立面设计、一字形窗台石或窗楣石、首层常使用黄岗岩砌基础结构、多种坡面相交结合的红瓦坡屋顶。与早期华丽的欧式花园住宅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具有实用主义特征的建筑,体量一般较为简单、方正,屋顶也没有太多变化,只添加少量具有装饰性的建筑元素,如墙面浮雕或线脚等。建筑总体表现出一种对应用装饰元素的克制。除周叔迦故居外,典型的代表有丁惟汾故居、华岗故居、杨振声故居、梁实秋故居、赫崇本故居、熊希龄故居(图14)等。这些特征共同奠定了青岛红瓦黄墙的建筑与城市风貌(见表5)。
  四、价值分析导向的名人故居展示利用建议
  当前我国日渐重视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和利用。随着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多地也在积极探索让文物“活起来”。2019年1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文物建筑开放导则》,积极鼓励地方政府、文物部门和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进一步加大文物建筑开放力度,科学合理开展开放使用活动,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文物建筑的公共文化属性及社会价值。
  在青岛众多名人故居中,目前仅有康有为故居和老舍故居作为专业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展示。随着未来对历史文化的不断重视,名人故居应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对公众展示主题,展示方式不宜也较难单一“博物馆化”,公益开放、经营性开放甚至私营私用都可以适度融入对文化的展示。例如,台北张学良故居经修复后作为“少帅禅园”主题餐厅,经营张学良夫妇的经典菜谱,成为兼具历史展示和商业美食體验的场所;台北蔡瑞月(舞蹈家)故居作为舞蹈社与咖啡厅综合使用,在经营的同时,传承了名人的舞蹈艺术文化,可谓是将静态的文化展示和活态的文化传承相结合。此外,青岛原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改造为电影博物馆的文物活化利用案例⑨也可作为参考。
  多样丰富的展示手段正是根植于对价值的深刻理解并予以活态传承,优秀的展示效果应做到故居的名人文化属性和建筑价值特色均得到充分彰显,既要讲好名人故事,又要传达建筑文化。以此为视角,通过上文对部分青岛名人故居价值的分析便不难发现,现状展陈存在的不足和多样展示利用的路径。
  (一)弥补博物馆式叙事不足——对康有为故居的优化展示建议
  若从现状分析人手,康有为故居整体作为“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开放,已经全面地展示了康有为的生平,采用了历史照片和信息展陈、康有为生前收藏和书画实物展陈、故居家具与布局原状陈列三种主要展陈形式,展示与利用情况是很好的。但若以上文所述的价值分析为导向,则可发现种种不足,缺乏对康有为生平与青岛的关联性详细叙事,对建筑的前世今生以及建筑作为德国早期住宅建筑的风貌特色等方面呈现不足。
  因此,对康有为故居展陈的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增加关于康有为和青岛相关历史情况的主题展室,充分阐释康有为为何购买此栋建筑作为寓所、晚年时期康有为在全国还有哪些寓所、他在青岛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关联介绍位于青岛的康有为墓等遗存,形成历史展示的故事网络;另一方面,增加对故居建筑历史沿革的阐释,可以“康有为故居的前世今生”或“德国总督副官官邸——青岛最早德建居住建筑的代表”为主题,解读故居作为最早德建居住建筑的历史价值,可以用模型结合影像的方式,借用青岛早期德建居住建筑如陈安治泰住宅、阿里文住宅、安娜别墅等加以对比,充分展现康有为故居木构殖民地外廊式风格、“中西合璧”建筑设计探索的建筑特色,这些价值并不亚于其作为康有为短居之故居所具有的意义。具体展示手法也可以参考其他历史建筑物因地制宜更加多样。   (二)整体保护、集群展示——冯沉君、陆侃如和童第周故居展示利用建议
  通过上文价值分析可以发现,冯陆夫妇和童第周故居则应结合鱼山路36号院建筑群进行整体保护和展示,其整体价值远大于单独价值。
  一方面,展示利用应突出名人文化,开辟局部主题展室或展馆,甚至将整个鱼山路36号院作为国家文化、科教精神的弘扬地。整个院落均系原国立山东大学校舍,在这里曾经居住过的名人众多,除长期居住在此的冯沅君、陆侃如、童第周、束星北外,尚有丁西林、方未艾在此客居,这些文学家、科学家为我国文化与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十分巨大,甚至代表了我国19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科教的先锋。在这方面德国海德堡哲学家小径(Philosophenweg)的展示方式值得借鉴。
  另一方面,鱼山路36号院作为青岛罕有且保存十分完整的日仿德式建筑群,院落内既有独栋或双拼的住宅,又有多单元的集合住宅,式样与风貌在统一中又有变化。利用底层联排单元住宅的特征,在保持原冯陆夫妇和童第周所居户室以文化展示为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融入民宿、餐饮等综合功能,将鱼山路36号院打造成为科教精神传承、餐饮旅游休闲的城市会客厅,多元文化体验则以相应的名人贡献或事迹为主题,并对建筑的“半木构”等日仿德式建筑特征进行重点解读与传达。
  (三)以点带面,辟建名人专题展馆——周叔迦故居展示利用建议
  周叔迦故居的名人文化价值体现在周叔'L为青岛宗教事二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周氏家族整体对青岛乃至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贡献。在展示的内容中,除展示周叔迦生平事迹外,还应重点强化他在青岛的活动,并关联把断赴示他倡建的湛山寺、其兄周志俊故居甚至是青岛华新纱厂的创办与经营历史。史实结合现状遗存,构建丰满的人物关系、故事网络和遗存群落,这也有助]二作为巾级文物保护单位的i甚山寺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志俊故居的系统性、关联性和整体把L展示,让人们在认识单体建筑的同时,也了解其背后丰满的故事。
  从建筑视角来看,周叔迦故居最主要的建筑特征在于它是青岛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独栋花园小住宅的典型代表,没有德占时期和日占时期住宅建筑的复杂变化和华丽装饰,却不失典雅的造型,黄墙、红瓦、花岗岩‘基石的普适属性恰是其价值所在。由此,可以结合其位于鱼山历史文化街区附近且临近众多名人故居的区位优势,辟为青岛历史名人主题馆(目前青岛没有关于历史文化名人的专题展览馆)。结合其建筑体量和院落相对较大、具备丰富展陈空间的客观条件,可整体展示青岛60处名人故居相关的名人文化和名人之间的脉络关系,同时也传达周叔迎故居所代表的青岛历史城区传统风貌特征。
  五、结语
  从名人文化与建筑文化两个视角对名人故居的价值进行解读,意义在于更好地识别和评估故居现状,支撑文化的展示与建筑的修缮。而在充分认知两方面价值之后,反观现状,则更容易发现保护保存、展示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以彰显名人价值视角为导向,讲好故居的历史故事;对名人价值的展示应以历史史实为依据,重点研究名人在故居生活期间的主要成就、突出贡献和社会影响,以此为核心构建故居名人文化展示的核心,赋予故居文化精神和文化灵魂。上文已有所论及。
  以认知建筑价值视角为导向,其意义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故居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或科学内涵时,应把建筑的价值和名人文化相结合作为展示主题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对建筑价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建筑本体修缮保护。如修缮康有为故居时应重点保护代表建筑价值的木构敞廊;冯陆夫妇与童第周故居修缮时更应关注对半木构装饰、矩形方格窗、卵石墙面的真实保护和修复,如有条件,可对阁楼的木屋架(日仿德式建筑桁架)进行开放性展示;周叔迦故居应重点修复“一字型”窗媚、花岗岩墙基、八角形墙体,保持建筑朴素典雅的外观。即识别代表建筑价值的部位、构件与做法,强调在价值导向下具有可识别度和可识别性的重点保护与修缮,方可彰显建筑的风貌特征和历史特色。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摄影:张亚宣。)
  参考文献:
  [1]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國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Z].2015.
  [2]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Z].2004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Z].2012.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Z].2014.
  [5]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岛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规划(2014-2020)[Z].2014.
  [6]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川一2020)[Z].20]4.
  [7]甘险峰.康有为故居从危房到纪念产搁叨.深圳商报,2003。14(B04).
  [8]张健.戊戌悲歌——康有为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
  [9]青岛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山海之间的诗意栖居:青岛文化名人故居概览[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孙秀丽)
  ①关于“名人”的界定,引自钱焱和周振宇先生对名人故居所做的定义。参见:钱焱.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比较研究[J]理论观察,2014(12);周振宇.杭州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研究[J]建筑学报,2003(4)。“故居”引自《现代汉语词典》,指“曾经住过的房子”。
  ②2015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提出:历史价值是指文物古迹作为历史见证的价值;艺术价值是指作为人类艺术创作、审美趣味、特定时代的典型风格的实物见证的价值;科学价值是指作为人类的创造性和科学技术成果本身或创造过程的实物见证的价值;社会价值是指在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文化精神的传承、社会凝聚力的产生等方面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价值;文化价值主要指因其体现民族文化、地区文化、宗教文化或其他文化等的文化多样性特征所具有的价值。   ③青岛市人民政府2003年公布的2。处名人故居分别是:康有为故居、老舍故居、王统照故居、聞一多故居、梁实秋故居、杨振声故居、沈从文故居、洪深故居、宋春舫故居、萧红(萧军、舒群)故居、王献唐故居、冯沉君与陆侃如故居、华岗故居、刘知侠故居、童第周故居、束星北故居、张玺故居、赫崇本故居、朱树屏故居、毛汉礼故居;2014年公布的22处名人故居有:赵太侔故居、台静农故居、蒋丙然故居、陈干故居、林济青故居、栾调甫故居、刘芳松故居、孟超故居、丛良弼故居、吴郁生故居、黄公渚故居、周叔迦故居、吕美荪故居、周钟岐故居、丁西林故居、何思源故居、熊希龄故居、王正廷故居、孔祥熙故居、周志俊故居、丁惟汾故居、王度庐旧居。
  ④《青岛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规划》增加的8处名人故居分别是:蔡元培故居、郑爱民旧居、张镜芙旧居、孟昭鸿旧居、王垿故居、徐世昌故居、胡若愚故居、沈鸿烈故居。
  ⑤《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建议增加的10处名人故居分别是:茅盾故居、郭沫若故居、李四光故居、曹禺故居、弘一大师故居、巴金故居、谭延闿故居、叶恭绰故居、艾芜故居、顾随故居。
  ⑥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在德占时期的俾斯麦兵营(日占时期称为万年兵营)基础上设立。1930年在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后历经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时期;1958年山东大学主校区迁往济南,以保留在青岛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等为基础于1959年成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⑦胶澳是青岛的旧称。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1914年日本登陆青岛,德国统治结束;1922年日本同中国政府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中国收回胶澳的主权。同年12月10日,根据《条约》中所规定的“将胶澳租界地全部开辟为商埠”条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成立,直属北洋政府。
  ⑧毛泽东主席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
  ⑨青岛原德国水兵俱乐部是青岛现存早期德建建筑之一,设计于1899年,建成于1902年,基于其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商业电影放映场所、原德国水师饭店和海员之家俱乐部等种种价值,经保护修缮后,建筑作为青岛电影博物馆(190了光影俱乐部)开放,集电影文化展览、餐饮、小型放映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青岛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其他文献
摘要:天一阁及其影响下的藏书楼,是古典造园艺术和传统礼法制度的交汇点,不仅凝聚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艺术精魄,也是政治大一统规制中的礼教宗位象徵。传统阅览空间具有功能上的私密性与整体空间序列的逻辑关系。目前藏书楼的实际使用功能早已被舶来文化“图书馆”取代,但完全切断古代藏书楼与现代阅览空间的根系连接并不可取,传统阅览空间中行为关系和空间模式对应性以及背后深厚的历史文脉仍值得分析研究。探讨对
期刊
摘要:应县木塔是中国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蕴含多方面的遗产价值。作为古代木结构建筑的高峰,其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率先得到了挖掘与肯定,而对其艺术价值的阐释却因为宗教意涵的缺位而被忽视。斗棋是宗教建筑的基本元素,也是艺术价值的重要载体。应县木塔丰富的斗棋样式参与木塔平面与立体形象的构成,是建筑整体与细部关系的呈现;同时表达宗教空间的等级,与显密圆通的信仰体系紧密相关。可以说对应县木塔斗棋设计意匠的解读是
期刊
摘要:以中国知网为文献统计来源,检索收集自1978年至2018年,40年间的国内文化遗产科学评价研究成果,筛选出有效学术研究成果187篇进行阅读分析、梳理。就国内文化遗产科学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对象与内容、目的和方法以及适用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依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将遗产保护评价研究分为三类:用于保护分级的综合价值评价研究;用于再利用与开发的发展潜力预测评价研究;新近出现的保护再利用后效果评价、遗
期刊
摘要:价值问题,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价值种类无穷无尽,可从更宏观的角度(类别和属性等)将这些价值与传统的三大价值区分开来,结合本土语境重新阐释,从而形成一个以文化价值为统领、由核心价值和外化衍生价值组成的具有包容性的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为历史、美学和科学技术价值,外化衍生价值为经济、实用和教育价值等,可称为社会价值。价值评估应根据遗产两类价值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核心价值属性超脱,普通人很难直
期刊
摘要:应县木塔历经千百年环境劣化损伤和近代战争创伤,近年倾斜总量和倾斜趋势不断加剧。然而社会各界对木塔“是否存在失稳倒塌风险、采用何种措施防控失稳风险”等方面至今没有达成共识。通过对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稳定风险科学内涵的再理解和防控现状的分析,从应县木塔自身结构离散体模型特征出发,对其风险劣化损伤机理、稳定承载机理及性能提升措施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研究方向建议复建等比例木塔,开展传统木结构
期刊
摘要:莆田古城历史沿革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对莆田宋代建城前、宋元、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分析显示,一方面莆田古城具有“枕山襟水、山水营城”的自然环境格局,以“揽山入城”的山城关系、 “一水穿城”的城水关系和“曲直相汇”的城垣营建为代表;另一方面,莆田古城体现出了“治中为要、传统礼制”的空间布局,以“一轴重城”的空间格局、 “一庙双学”的礼制布局、“军政共治”的行政中心为代表。通过对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国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已经占了企业支出的较大份额。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新准则对企业的研发支出做出了规定,即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会计人员缺乏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很难划分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使得利润虚增或利润陡减,不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新准则同时也增大了企业会计人员操纵利润
期刊
摘要:“华佗五禽戏”兼有养生哲学和道家文化的深厚审美底蕴,它也是更本质、更高层次上的健康养生文化。而它的演练不仅体现着“五禽”的形神,同时还在动静结合的运动中,感悟生命动力的元气精神、归纳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顺应生命活动的自然节律,进而调顺身心、舒血畅气、节用炼本、强身健体,从而提升了人类的生命质量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华佗五禽戏 市场经济 道教文化 养生哲学 生命情韵  【基金项目】国家级社会
期刊
摘要:在本文分析了外贸单证课程的特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举例说明在外贸制单中引进Excel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Excel 外贸单证 教学    外贸单证是外贸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讲述这门课程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大纲基本为“本科压缩型”,即基本上沿用了本科生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相对强调传统的理论教学,缺乏计算机应用,对外贸单证知识的具体应用与操作相对较少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就增值电信业务部分的外商投资现状展开分析。  关键词:外商投资 增值服务市场 电信业法律环境    ▲▲ 一、外商投资中国电信行业现状    基础电信业务具有明显规模经济特性,具有较高资本门槛。对于资金有限的中小外商或近期资本短缺的外商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进入障碍。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的过渡期大大短于基础电信业务,而且外商持股比例高于对基础电信业务的要求,所以增值电信业务对寻求在短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