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机构中的“无事件境”现象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水平关系着公众对社会工作专业权威的认同,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发展有益于加深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因此,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常常要求走专业化道路。但与其相悖的是,医务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化进程却十分缓慢,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又往往出现忽略专业问题的“无事件境”现象。本文拟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出现该现象的本质原因,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宽了以往社会工作机构研究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机构 专业化 “无事件境”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245-03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水平关系着公众对社会工作专业权威的认同,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发展有益于加深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因此,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常常要求走专业化道路。但与其相悖的是,医务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化进程却十分缓慢,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又往往出现忽略专业问题的“无事件境”现象。本文尝试从组织社会学视角来透视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中的这一特殊现象。医务社会工作机构中的“无事件境”现象不仅仅只是表面专业化发展不足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医疗体制、医疗组织、卫生观念以及它们彼此交织的变迁历程的结构性议题。因此对医务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组织社会学考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对国内外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状况都有大量研究。在国外及港台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方面,刘继同着重梳理了美国医院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经验、服务范围、工作技巧、发展动力源泉、理论政策争论和发展趋势。卢鸿雁对日本医务社会工作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郭永松、吴永珍介绍了美国及中国港台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并思考了其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启示。这些学者通过一些文献资料主要介绍了国外及港台地区医务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模式,通过总结其成功经验进而为中国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了借鉴。在研究国内医务社会工作机构方面,一些学者将其关注点放在某一具体研究对象身上,介绍了特定医务社会工作机构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以及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盖小荣、彭华等人对北京协和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作用的介绍,张一奇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为例探讨上海市综合性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模式,与陈红、郝徐杰等人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以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而另一些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国内医务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方向这类研究中,主要从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应该从何处着手为出发点,探讨了医务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方向。刘继同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在反贫困行动、医疗救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医疗救助和反贫困行动计划是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孙彩琴则以社会支持力量和组织发展理论为理论视角,通过分析C基金会发展医务社会工作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由此总结出适合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机构的两个发展方向。
  综合以上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已有的研究或是简单介绍了某一医务社会工作模式,或是将关注点放在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应该怎样开展上,忽略了以下三个问题的研究:第一,实证研究碎片化,在研究中通常都只指出了医务社会工作机构中的大量不足和问题,但却对其缺乏有效的归纳和总结。第二,理论研究不足,对医务社会工作机构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缺乏有深度的理论总结和理论提升。第三,未意识到医务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不只是专业性不足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医疗体制、医疗组织、卫生观念以及它们彼此交织的变迁历程的结构性议题,即應在组织社会学的维度加以考察。因此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医务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三、医务社会工作机构中的“无事件境”现象
  “无事件境”是被国内社会学和历史学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无事件境”与生活世界的“真实”》一文中,用于解释乡土社会中村民的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心理。其基本含义是,重复事件序列中的各种事件,由于其高度的重复率导致村民在事件记忆上难免对事件间各种细节互涵和交迭,事件间的边界因此被模糊或取消了,显现出了“无事件境”的特点。研究者通过这一概念解释了口述调查中被调查者“无事”可述的现象,揭开权力遭遇下“无事件境”记忆同“事实真实”的矛盾。本文引用该概念来说明医务社工机构中专业稀释及专业化进程缓慢的问题。
  J医院的社会工作部成立于2011年,部门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展和管理志愿服务阶段。J医院社会工作部的前身是“公益活动部”,最早的主要工作是对该院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因此最初的工作重心是志愿者工作和公益活动组织,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医院的志愿者工作越来越专业,公益活动组织种类也越来越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第二阶段是尝试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实务阶段。随着部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医院对社工部提出了走专业化道路的工作目标。因此J医院社工部除了继续发展志愿服务工作之外,还开始承接政府购买项目。由此,J医院社工部从两方面开始推进工作。在志愿服务工作方面,社工部联合其他科室继续开展公益活动,虽然社工部的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医院的认可和支持,但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实质与核心不是外显的助人方法,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专业价值观(王思斌,2014),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志愿服务工作本质上并不属于专业的社会工作范畴。在承接政府购买项目方面,由于人员不足及人员专业性不强等原因,社工部开展的社会工作实务多是以小组工作的形式进行,专业的个案工作较少,而小组工作的专业性也仅仅体现在形式上,实务工作内容的专业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以上两方面的工作可以看出,社工部走专业化道路的目标更像是一种口号,而在实质的工作推进上进展缓慢。这种非专业社会工作的高重复性导致工作中专业与非专业的界限因此被模糊,就像蓄水池里循环流动的陈水,早已经是混流又无味了。(方慧容,1997)J医院社工部在具体实务工作中忽略专业性的“无事件境”现象由此产生。   四、“无事件境”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
  1.技术及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迈耶指出我们必须从组织环境的角度去研究、认识各种各样的组织行为,去解释各种各样的组织现象,任何一个组织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即要考虑技术环境及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技术环境要求组织以效率最大原则进行运转,而制度环境则要求组织不断地接受和采纳外界公认、赞许的形式、做法或“社会事实”。如果组织的行为有悖于这些社会事实就会出现“合法性”危机。
  J医院社工部是医院在原有的志愿服务工作基础上成立的专业的社会工作部门,因此属于典型的嵌入式的发展,即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原有的社会服务领域之中并谋求发展。(王思斌,2011)社工部想要更深入地嵌入医院现有的环境和医疗体系之中并且继续发展,就必须保证其合法性身份,因此得到医院和患者的认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社工部成立初期所做的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工作就是得到认可的重要途径。从技术环境角度讲,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工作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符合医院的利益。从制度环境角度讲,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工作方便了患者就医,符合了社会期待。综合来看,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对组织的要求达成了一致,在这种一致的要求下,社工部将这一“广为接受”的工作不断地重复和强化,专业性工作因此受到削减。
  2.有限理性对组织的影响
  西蒙在20世纪50年代首创有限理性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人们信息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无法按照充分理性的模式去行为,即人们没有能力同时考虑所面临的所有选择,无法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率最大化。人们试图按照理性去行动,但是由于理性本身是有限的,人们只能是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行动。人们通常认为,组织设计有助于克服“有限理性”的困境,但是,组织始终是由作为主体的人组成的。目前,很多组织希望通过不断学习、不断适应来克服有限的局限性,但是,从有限理性角度来看,组织学习同样是一个令人深思、值得深入分析的现象和过程。第一,建筑在学习机制上的组织通常遵循满意原则而非最大化原则来行为,一个组织不可能知道它所面临的所有选择,更不可能知道每一个选择将来的回报是什么。理性是有限的,所以组织不断地拿一个选择和下一个选择做比较,当它一但达到它满意的程度了,它就放弃了新的搜寻。第二,组织行为实际上是一个“边干边学”的过程,而不是所谓理性选择过程。因此组织以往的经验会限制组织“注意力”分配的方向,因此也就造成了组织往往不断强化以往成功的经验,产生所谓的路径依赖。
  J医院社工部成立至今共有4名工作人员,但只有其中一人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因此,从组织内部层面来说,医院所提出的走专业化道路对社工部来说也就是不断摸索、不断学习的过程。而从组织外部环境来说,由于国内社会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对专业医务社会工作的界定还尚未十分明确,社工部作为只具有有限理性的主体,无法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发展的模式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但与此同时,社工部又希望作出尽可能令医院及患者满意的工作,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地从社会工作的专业形式而非专业内容及价值理念入手开展工作,造成专业稀释。而组织往往又会对此类“成功经验”感到满意,由此产生路径依赖,对其进行重复强化,从而引发“无事件境”现象。
  五、结语
  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实物化、专业化、组织化、本土化,这反映了现代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王思斌,2014)医务社会工作走专业化道路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却十分缓慢,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医务社会工作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与医务社会工作机构所处的内外环境及组织的行为机制紧密相关。
  合法性的身份是任何一个职业機构在社会立足的通行证(张超,2017),技术与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导致J医院社工部为了获得其生存发展的合法性,必须得到医院内外的认可,因此不得不以牺牲专业性作为妥协。而组织的行为机制对组织的影响则体现为有限理性制约了组织的理性行动。组织目标与组织行为常常只是松散关联的,一个组织对自己的目标的表述常常是十分理性的,但实际组织运行过程常常与这些理性目标背道而驰。(周雪光,2003)J医院社工部把走专业化道路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但是有限理性从根本上制约着社工部的实际工作,因而导致了专业稀释。以上两个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J医院社工部的“无事件境”现象。
  综上所述,医务社会工作机构专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无事件境”现象,与其所处的内外环境及组织的行为机制紧密相关。因此,当思考如何推进医务社工机构的专业化问题时,不能只仅仅局限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更是要从整个组织入手对其进行全面考量,真正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在实质工作上的进展。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方慧容,杨念群.“无事件境”与生活世界中的“真实”——西村农民土地改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记忆[A].杨念群.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刘继同.美国医院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历史经验[J].中国医院管理,2007(11).
  [5]郭永松,吴水珍,张良吉,骆啸,张晓红.美国及中国港台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状况及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2009(2).
  [6]盖小荣,彭华,王秋俐,曹卫华,罗静.北京协和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J].中国医院,2008(5).
  [7]张一奇.上海综合性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模式的建立与评价——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为例[J].现代医院管理,2010(35).
  [8]陈红,郝徐杰,关婷,王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社会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2013(4).
  [9]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
  [10]张超.身份焦虑:社会工作机构的合法性困境及其突破[J].社会工作,2017(1).
  责任编辑:孙瑶
其他文献
摘要:儿童文学课程是高职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融合式教学模式下进行此课程的建设,需要一套与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来推进教学改革。结合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建立“立体化教材”的必然。探讨融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重点讨论此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的内容与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学前教育 儿童文学 融合式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
摘要:文以意为先,立意是古往今来文章的核心,一堂课也是如此。《古代印度》一课隶属于古代亚非文明这一单元,而学习早期文明,我们需要在完善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升华对本课乃至整个单元的情感。运用恰当的教学立意,以完善的教学设计,将初中历史课程所具备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质贯穿在历史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立意 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
摘要:在日本,女性在结婚后被定位为以服务家庭、相夫教子为主,其就业方面存在一种“M形曲线”现象。本文试图以东京医大篡改女考生分数事件为切入点,运用社会角色理论的相关内容对日本女性的就业状况进行解读,以期参考日本政府在改善女性M形就业曲线、促进女性就业方面的经验,为解决我国女性目前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词:社会角色理论 日本女性 就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本科教学定位越来越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也不例外,各学科专业纷纷开展教学改革,《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换位教学法的运用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尝试,贯彻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利于教学相长,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换位教学法 国际贸易地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
摘要:工程流体力学作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该课程内容具有较强抽象性,且教学实践难度大,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课程讲解,并融合“互联网 ”教学模式,使其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由此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基于此,在充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前提下,针对工程液体力学教学改革展开实践研究,希望可以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同时
摘要:中国作为西方“他者文化”的想象体而存在,中国外交形象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威胁论”“强势崛起论”成为目前中国外交形象的主要标签。如何塑造大国外交形象,让他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如何进行中国外交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影视作品在此方面担任着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传输的职责。纪录片《大国外交》是一部典型的政教宣传片,详细介绍了中国外交政策战略部署,构建了以习
摘要:地铁准时、快速、大运量的特点使其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并逐渐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工具。2019年3月底,南京地铁实行新的“2元4公里”里程分段计价票制,通勤成本显著增加。通过问卷调查对地铁调价所导致的通勤成本上升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地铁票价上涨对通勤者行为的影响较小,较好地平衡了地铁的公益性与经济性。  关键词:地铁 通勤成本 出行意愿  中图分类号:U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贯彻国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积极措施。角色扮演法是模拟情境由学生体验社会角色,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6-0181-02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摘要:当前大学生较少接触社会,缺乏社会实践,对达成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产生一定阻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促进学生对思想道德知识生活化理解的主要课程之一;因此,迫切需要提升该课程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国外的优秀经验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坚持社会实践评价与反思相结合原则,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资源整合等方面带来启示,有助于我国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社
摘要:对于留守儿童突出表现的问题,我们从监护、教育以及法律意识这三方面来进行分析。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缺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孩子在生活、教育方面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成因 问题解决 方法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