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部分。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让处于可塑性阶段的小学生形成稳定的健康心理,充分发挥心理的加工、调节、控制和支配功能,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的目的要求。而此时的学生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并及时引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利于我们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一、具体形象性
小学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感知事物时往往经历了以下过程:从笼统、不精确地直观整体认知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认知事物的各部分,到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低年级小学儿童的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他们在游戏中常重复从成人那里看到的动作和姿势,而且他们想象的游戏动作一般要有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例如,他们把沙子堆成桥梁、地道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小学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才会越来越小,创造力、想象力开始发展起来。
二、好奇心强
小学生常常对未曾见过的人、事、物都感到新奇,对周围的一切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更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和兴趣。好奇是调动一切感官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动力,是产生求知欲的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学习,逐步引导他们的好奇和兴趣从专注于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理性认识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提问注意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究处设问,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引导、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不断给予成功的机会,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以此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爱动、好玩
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爱模仿。他们手快、眼快、嘴快、腿快,集中精力快,分心也快,跃跃欲试快,泄气也快。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的使儿童都动起来,启发他们开口说,鼓励他们动手做,让他们动手、动脑。由爱玩到会玩,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创造,在玩中充分发展其智慧和个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儿童听、看、想、说、做、时时有事干,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课外要组织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做游戏,外出采集标本、讲故事、参观、考察等,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缺乏坚持性
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易冲动,做事往往开始劲头很足,却常常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坚持。完成学习任务主要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己的自觉行动。课堂学习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要学习自己虽不感兴趣但是必须学习的东西,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随着教材内容的加深,要求儿童必须认真辨认复杂的图形,观察不易捕捉的现象,记忆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词汇、公式、定理,用心思考教师演算例题的全部细节等等,对儿童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都促进了小学儿童心理活动的有意性、自觉性和持久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和义务感,渐渐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在遇到难题时,也能逐步控制自己不泄气、不分心,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学儿童的意志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明确要求和及时的检查与督促,对儿童坚持性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具体办法可以讲一个名人、伟人艰辛的心路历程的故事。组织看一部放映名人成长过程的影片,启发学生懂得实现理想,必须付出又反辛努力。
五、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为引导他们理智处事还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绪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也收集“因感情冲动而造成终身后悔”的反面故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阳县小屯镇旭嘉小学 辽宁辽阳)
一、具体形象性
小学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感知事物时往往经历了以下过程:从笼统、不精确地直观整体认知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认知事物的各部分,到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低年级小学儿童的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他们在游戏中常重复从成人那里看到的动作和姿势,而且他们想象的游戏动作一般要有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例如,他们把沙子堆成桥梁、地道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小学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才会越来越小,创造力、想象力开始发展起来。
二、好奇心强
小学生常常对未曾见过的人、事、物都感到新奇,对周围的一切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更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和兴趣。好奇是调动一切感官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动力,是产生求知欲的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学习,逐步引导他们的好奇和兴趣从专注于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理性认识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提问注意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究处设问,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引导、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不断给予成功的机会,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以此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爱动、好玩
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爱模仿。他们手快、眼快、嘴快、腿快,集中精力快,分心也快,跃跃欲试快,泄气也快。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的使儿童都动起来,启发他们开口说,鼓励他们动手做,让他们动手、动脑。由爱玩到会玩,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创造,在玩中充分发展其智慧和个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儿童听、看、想、说、做、时时有事干,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课外要组织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做游戏,外出采集标本、讲故事、参观、考察等,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缺乏坚持性
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易冲动,做事往往开始劲头很足,却常常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坚持。完成学习任务主要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己的自觉行动。课堂学习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要学习自己虽不感兴趣但是必须学习的东西,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随着教材内容的加深,要求儿童必须认真辨认复杂的图形,观察不易捕捉的现象,记忆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词汇、公式、定理,用心思考教师演算例题的全部细节等等,对儿童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都促进了小学儿童心理活动的有意性、自觉性和持久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和义务感,渐渐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在遇到难题时,也能逐步控制自己不泄气、不分心,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学儿童的意志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明确要求和及时的检查与督促,对儿童坚持性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具体办法可以讲一个名人、伟人艰辛的心路历程的故事。组织看一部放映名人成长过程的影片,启发学生懂得实现理想,必须付出又反辛努力。
五、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为引导他们理智处事还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绪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也收集“因感情冲动而造成终身后悔”的反面故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阳县小屯镇旭嘉小学 辽宁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