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意义,遵守约定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的理念现已渐渐被老师们所熟悉,但怎样将课程理念、课程意识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却又是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结合算法初步中“变量与赋值”一课,谈谈笔者对“课程意识进课堂”的点滴思考与体会。
  一、领会课程内容的意义与教育价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便没有好的教学行动。没有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就难以有恰当的教学设计。细读本节课的前后内容,从知识、思维到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本节课内容简要来说,可概括为“把握意义”与“遵守约定”两点,略说如下。
  “变量与赋值”是算法中的基本概念、起始内容。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数学曾经以算法为特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经过几百年的相对消沉后,由于计算机的出现,算法已越来越为数学家所认识和重视,已经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新一轮的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就比较强调算法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将算法列入“双基”,并在必修课程中专门设置了“算法初步”。
  “变量与赋值”一课,主要内容是把握变量、赋值符号的意义,在赋值语句的表达上遵守约定的规范要求。对于变量这个概念,教材中是这么定义的: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变量”这个词学生从初中接触函数概念时就有所了解,进入高中后,又在映射观念下再次学习,使得对函数对变量有了深一层的了解与认识。但在算法中、在计算机中的“变量”是否与初中、高中函数中的“变量”相同,或完全相异?算法、计算机中的变量是怎样描述的?为什么要设置变量?该如何设置?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结合各种版本的教材以及所查找的有关资料,笔者做了一些整合。教材通过“从5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对于赋值这个概念,北师大版教材在“抽象概括”栏目中描述为“变量和赋值的概念在算法中十分重要,可以把变量想象成一个盒子,赋值就相当于往盒子里放东西,这个盒子可以装不同的数值,但是一次只能装一个,当赋予它新值的时候,原来的值将被新值取代。当变量参与运算和操作时,它表示的是想象中盒子里装的值”,但没有对赋值语句作过多的说明。人教版教材中,也没有明确赋值这一概念,不过对赋值语句作了说明,教材中指出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是“变量名=表达式”,“赋值语句就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赋值语句中的‘=’叫做赋值号,它和数学中的等号不完全一样”,“计算机执行赋值语句时,先计算‘=’右边表达式的值,然后把这个值赋给‘=’左边的变量”。两种说法本质上一致,一个是用形象的说法,一个是用意义描述的说法。网络上搜索,得到赋值的定义是“将某一数值赋给某个变量的过程”,意义与教材上基本一样,但没有教材阐述得清楚、明白。
  教学设计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把握“变量”的含义,并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设计了“小猴下山”的环节,即通过“小猴下山”的童话故事引入,请学生根据故事中对变量的理解概括出变量的定义。然后,通过“从5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的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来说明计算机中的变量,以及设置变量的必要性和方法。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赋值和赋值语句,给出赋值的定义,以使学生明白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实现变量的赋值要用一定的赋值语句,再让学生明确赋值语句的一般形式。
  对赋值语句的理解是“算法初步”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之一,对于其一般格式如i=i+1,学生很容易联想到x=x+1,用形似方程的观点去看它,而这里i=i+1表示的不是相等,是一个赋值过程,此处处理不好,会很难改变学生的形似方程的观点,影响学生对算法思想的理解及整个算法的学习,如果只泛泛地空讲规定,把“赋值”的意思强加给学生,效果也不好。为了让学生领会赋值语句中赋值符号“=”的意义,让他们意识到此时的“=”与数学中的等号不完全一样,赋值语句是将“=”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相等,这是一个新的“约定”。因此,这里正是使学生突破定势思维,形成“由仅从形式把握问题过渡到既从形式,更从形式所蕴含的意义上把握问题”这一思维方式的大好时机。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一组问题:
  问题1:下列赋值形式恰当吗?
  (1)x+y=2+3 (2)2=a (3)A=b=8
  问题2:x=y与y=x在数学等式中的意义是一样的,那么在赋值语句中一样吗?
  问题3:a=a+1在数学等式中是不成立的,那么在赋值语句中成立吗?
  设计这组问题,意在通过这组问题的思考、交流与辨析,让学生既把握赋值、赋值符号的意义,更发挥它“把握意义、遵守约定”的教育功能。既然是“约定”,处理相关问题时就必须遵循,若不遵循,则不符要求、不合规范。比如看到交通指示灯,行人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如果遇红灯而不停,可能会导致人身伤亡,这是违规导致的结果。又比如学校的《中小学生守则》、校规,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等,都是人们应该遵守的。正如科学中有规律,人们必须遵守这些规律一样,生活中要讲究规则,学生们应成为遵纪守法、有道德的人。这样,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回到抽象,最后到意象中“赋值”概念的形成,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此外,结合本课特点,可简略地介绍一下与此有关的知识,应让学生了解到,用计算机语言来描述算法时,程序语句结构和语法规则都有严格规定,对于这些规定必须严格遵守。比如描述算法的计算机语言是有很多的,有C语言、BASIC语言、QBASIC语言、Java语言等等。在高中数学课程中,不要求学习具体的语言,仅仅需要了解这些语言中的一些共同的基本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其实在不同的语言中,这些语句的表示可能不一样,而高中数学课程采用公认的统一表示,称为“伪代码”,而这种伪代码并非真正的计算机语言,只是因为程序员很容易把伪代码翻译成任何一种语言。真正的计算机语言是很精准的,甚至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有严格规定。这样,便可发挥本课特有的现代信息技术意识、未来意识的教育价值。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在备课中查阅资料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教学、治学的严谨。严谨是一种态度,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有据,教师应通过治学的严谨,以达到教学的严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教师的行为示范是最有效的教育。教师就是用自己的生活态度来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用自己的职业精神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的。这是一种潜在的教育,有时可一带而过。
  二、围绕课程目标实施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
  有了好的设计,不等于自然地就有好的行动,好的行动效果还需要良好的语言、良好的节奏、良好的气氛、良好的互动等方面的辅助。教学过程中,从总体上讲,应围绕教学设计时的思路、线索,实施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接受情况,适当地调节教学进程,以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是教学中的一些片段。
  当屏幕上出现“小猴下山”的童话故事时,学生表现雀跃,因为他们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听完故事后,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概括出变量的定义,这个概念学生从初中学函数时就有所接触,本节教材中也给出了它的定义,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上课时不必过多解释。
  接下来通过对课本例题“从5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的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的讲解,引出计算机中的变量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变量,又该如何设置的问题,从而引出赋值和赋值语句。这种设计在课堂讲解时显得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了清楚的认识,能更加准确、清晰地把握知识结构。
  而在为加深学生对赋值语句的理解所设置的三个问题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认为问题1中(1)、(3)是对的,有的学生认为问题3的答案不成立……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合作交流”的活动形式,辅以适当的引导与指点,讨论后再请学生回答、总结。这样,学生在探究、讨论中理清了认知,在不断的矫正中加深了对赋值语句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益。
  当笔者由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引申到严谨治学、遵纪守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些数学知识以外的内容时,学生表现得很兴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认同,不停地点头、应和。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的实施,在概念教学部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踊跃探讨,既准确地掌握了概念,也得到了人生的启示,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整个过程,笔者认同、领会了如下观点:教学设计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有科学的规范,艺术有艺术的境界。每一节教学内容都有共同的和其特有的教育价值,教育价值是教学内容所蕴含、需要教师去挖掘、能够满足学习主体——学生——内在需要的潜在宝藏。教师应当遵循的是:学习者需要什么,教材中蕴含着什么,教师就应挖掘出什么来,并以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明白应教什么、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申: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教育价值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也是教学所应围绕的目标。纵观高中数学教材,可以看出算法的独特性。教师在数学算法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渗透其教育价值,应该注意与数学史的插入结合起来,从算法的历史背景到计算机科学中的算法,充分展现算法思想的历程,让学生真正体会算法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感受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实验表明,学生对教师所举的古代算法案例、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和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不仅更深刻地认识了算法,也在无形之中接受了数学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书最终是为了育人,学科教学是育人的载体,教师应在每天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渗透和体现学科的教育价值。“把握意义,遵守规范”就是结合本节内容提炼出来的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喻汉林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编者按:南丰县创立活动教研制度已经13年了。10余年来,活动教研制度在南丰县教研室以及有关领导的主持和推动下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从主题活动到课题活动,从关注教学模式改革到激发教学个性的形成,从实行终结性评价到实施过程性管理,从聚焦课标到聚焦课堂。可以说,活动教研在南丰县已经愈加成熟、愈加坚实了。特别是近年来,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环境中,活动教研更是如沐春风,它同时也为南丰县的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条创
期刊
不少专家学者们说:“语文老师教学要有大语文观,大语文教学要有语文意识。”那么什么是语文意识呢?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意识是我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王崧舟老师认为:“语文意识一日不可或缺,它是语文的缰绳;缺少这个意识,语文课就很容易跑野马。按照常理来说,语文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素材遍布,信手拈来。事实上越是熟悉
期刊
精彩回放:  一、 组内交流  师:课前,我们每位同学对小数的性质进行了预习,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预习单的第一个问题,之后我们再进行全班交流。  二、全班交流  1.交流“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说明并验证小数的性质”。  王雅婷展示:  王雅婷:我用的方法是给小数加上一个单位“元”。比如0.79和0.790,在这两个小数后面加一个单位“元”,那么就变成了0.79元和0.790元比较大小,我们可以将0.
期刊
《音乐会》一课,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三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在逐步增强。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本单元教学设计应紧密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通过情景创设、律动参与和图谱的使用,引导学生看图聆听,感受、表现音乐,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进行了界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全国小语会会长陈先云也提出了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观点。小语界对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现在形成的基本共识是阅读教学要围绕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选择教学内容,要走出内容分析的逼仄,克服重意轻言轻用的弊习,要从内容分析理解转向着力揣摩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
期刊
2015年上饶市第二届全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小学科学“教学能手”比赛在风光秀丽的三清山脚下的玉山县逸夫小学举行。  “白天与黑夜”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教师从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模拟昼夜交替游戏,使学生认识到昼夜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再通过阅读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道路的艰辛,潜移默化渗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
期刊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认识的运算律,与交换律、结合律相比较,乘法分配律的算理更抽象,形式多样,加之它属于“计算”范畴,内容单调,课堂难以生动有趣。这样使得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成为大家公认的“一杯白开水”。然而,细细琢磨,特级教师张炜执教的“乘法分配律”并非如此。张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着力凸显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在不露痕迹“深度卷入”中敞开思维,产生联想,课堂
期刊
在2015年华东地区优质课汇报展示活动中,来自苏州市立达中学张燕老师的“合理的膳食”一课,其所体现的教学理念策略值得学习推广。  这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张老师从学生的知识体验为出发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与“反思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  【片段一】导课——矛盾中激发求知欲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  两张色彩鲜明的图片,展示幼儿品种多而量少的午餐
期刊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物理新授课中,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的理解往往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机械地照搬“先学后教”的模式,让物理知识、规律在学生预习时先入为主,课堂上再借助实验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切不可行。如何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有机地融入于课堂教学是每一个物理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初中物理新授课如何实
期刊
在微信、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媒体不断以各种方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时候,教研环境和工作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江西省中学数学互联网+研修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利用微信群加QQ群的方式,进行网络教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设入群的门槛,为不同层次的教师(职初教师、经验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省市县各级教研员)搭建了共同研修交流学习的平台。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只要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