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剧教学法在欧美国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戏剧教学的重要性。如何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戏剧的魅力,了解人物间的关系,这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戏剧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以此来和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初中语文;戏剧教学法;研究
戏剧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和手段,学生们在真实的语言场景中以戏剧角色的身份去听和说,特别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戏剧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戏剧的基本常识、学习方法,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化赏析能力,体会戏剧这一伟大的艺术。初中语文如何才能发挥戏剧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引导学生分析戏剧文章
教不是目的,学才是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贯彻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经验出发,认真分析文章内容,以充分挖掘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在初中戏剧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解读单元目标,以及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在阅读文章中,要了解各种人物性格,以及激发人物矛盾的主要线索,此外还要注意体会戏剧的画面感。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剧本,了解其基本特征,以为学生更好的赏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解读单元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明确教学内容设计,并做好课堂的预设,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其次,面对具体的戏剧文章,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把我剧情,仔细品味戏剧的语言特点。教师对文章的解读,是保障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认真分析文章,才能将学生带入其中,才能解读出属于自己的戏剧。最后,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要适当地放低要求,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1.课前导入。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中戏剧教学中,所选的戏剧篇幅较长,在短暂的课堂上,让学生完全的领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前导入的工作,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整理有关资料。比如在刚开始接触戏剧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让学生课下了解戏剧的概念、特点等。经过学生的总结,对戏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上教师在做总结。这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作者的资料,了解曹禺的创造历程以及写作背景,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雷雨”的人物以及文章情节。
2.教学内容导入。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文学等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威尼斯商人”这部影片引入其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为枯燥的文字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无疑都是成功的。
三、戏剧文本分析
1.深入剧情。这里所讲的剧情,是戏剧整体的剧情。在初中教学中,所选内容大都是一些高潮部分。所以,要将戏剧的整体联系起来,不能分开理解,如果学生不能掌握全部的剧情,无法深刻的理解整篇文章。笔者以《威尼斯商人》为例,做具体的分析。《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话剧,其文章有三条平行、交错发展的故事情节,首先围绕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有关潜力契约、照约割肉的故事情节展开的一条线索,其次是围绕落魄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与聪明美丽的富家小姐鲍西娅“选匣择婿”的故事情节而展开的第二条线索;最后便是围绕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基督徒罗兰私奔的爱情故事情节而展开的第三条线索。这三条线索都是围绕威尼斯和贝尔蒙特两个不同的北京展开,莎士比亚将平行、交错发展的三个故事交织在一起,让这部戏剧充满了生命。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展开,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来讲,教师要做好课前导入,对于篇幅较短的文章来讲,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去自行归纳和整理,并在不断地整理中,提升自己的组织、概括能力。
2.分析人物特征,掌握戏剧矛盾。矛盾是戏剧的关键,能够促进整个剧情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这部分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生不断地分析和思考,进而把握戏剧矛盾,并认真解读矛盾背后的事物。例如,在教学《枣儿》时,从老人与男孩,男孩想偷枣,而老人是看儿人这一情节入手,了解戏剧的主要矛盾,再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期盼亲人的归来)。
3.解读戏剧语言,了解人物性格。戏剧语言主要包含人物台词、舞台等,其人物台词是戏剧矛盾的充分表现,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戏剧语言,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解读戏剧人物。而舞台则主要是烘托气氛,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人物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解读。首先教师引入冲突发生、发展、高潮、转化其几个主要环节,让学生去仔细品味其中人物的特点、语言等,通过学生的认真朗读,自然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物特征以及心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自身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反复品味,解读人物语言,进而让学生走入文本。
4.戏剧的二次创作。这一环节的開展是建立在学生掌握文本的基础之上,它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根据戏剧文本,自编自导,自己设计舞台,分配角色,进而将自己对戏剧的解读充分的表现出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开展戏剧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感受人物。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认真解读,去揣摩,以提升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利文.戏剧教学法的起源、表现形式、类别与作用[J].中国教师,2011(17).
[2]于洁.浅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戏剧教学[J].天津教育,2016(Z2).
关键词:初中语文;戏剧教学法;研究
戏剧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和手段,学生们在真实的语言场景中以戏剧角色的身份去听和说,特别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戏剧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戏剧的基本常识、学习方法,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化赏析能力,体会戏剧这一伟大的艺术。初中语文如何才能发挥戏剧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引导学生分析戏剧文章
教不是目的,学才是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贯彻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经验出发,认真分析文章内容,以充分挖掘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在初中戏剧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解读单元目标,以及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在阅读文章中,要了解各种人物性格,以及激发人物矛盾的主要线索,此外还要注意体会戏剧的画面感。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剧本,了解其基本特征,以为学生更好的赏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解读单元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明确教学内容设计,并做好课堂的预设,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其次,面对具体的戏剧文章,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把我剧情,仔细品味戏剧的语言特点。教师对文章的解读,是保障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认真分析文章,才能将学生带入其中,才能解读出属于自己的戏剧。最后,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要适当地放低要求,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1.课前导入。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中戏剧教学中,所选的戏剧篇幅较长,在短暂的课堂上,让学生完全的领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前导入的工作,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整理有关资料。比如在刚开始接触戏剧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让学生课下了解戏剧的概念、特点等。经过学生的总结,对戏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上教师在做总结。这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作者的资料,了解曹禺的创造历程以及写作背景,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雷雨”的人物以及文章情节。
2.教学内容导入。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文学等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威尼斯商人”这部影片引入其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为枯燥的文字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无疑都是成功的。
三、戏剧文本分析
1.深入剧情。这里所讲的剧情,是戏剧整体的剧情。在初中教学中,所选内容大都是一些高潮部分。所以,要将戏剧的整体联系起来,不能分开理解,如果学生不能掌握全部的剧情,无法深刻的理解整篇文章。笔者以《威尼斯商人》为例,做具体的分析。《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话剧,其文章有三条平行、交错发展的故事情节,首先围绕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有关潜力契约、照约割肉的故事情节展开的一条线索,其次是围绕落魄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与聪明美丽的富家小姐鲍西娅“选匣择婿”的故事情节而展开的第二条线索;最后便是围绕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基督徒罗兰私奔的爱情故事情节而展开的第三条线索。这三条线索都是围绕威尼斯和贝尔蒙特两个不同的北京展开,莎士比亚将平行、交错发展的三个故事交织在一起,让这部戏剧充满了生命。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展开,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来讲,教师要做好课前导入,对于篇幅较短的文章来讲,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去自行归纳和整理,并在不断地整理中,提升自己的组织、概括能力。
2.分析人物特征,掌握戏剧矛盾。矛盾是戏剧的关键,能够促进整个剧情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这部分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生不断地分析和思考,进而把握戏剧矛盾,并认真解读矛盾背后的事物。例如,在教学《枣儿》时,从老人与男孩,男孩想偷枣,而老人是看儿人这一情节入手,了解戏剧的主要矛盾,再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期盼亲人的归来)。
3.解读戏剧语言,了解人物性格。戏剧语言主要包含人物台词、舞台等,其人物台词是戏剧矛盾的充分表现,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戏剧语言,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解读戏剧人物。而舞台则主要是烘托气氛,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人物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解读。首先教师引入冲突发生、发展、高潮、转化其几个主要环节,让学生去仔细品味其中人物的特点、语言等,通过学生的认真朗读,自然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物特征以及心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自身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反复品味,解读人物语言,进而让学生走入文本。
4.戏剧的二次创作。这一环节的開展是建立在学生掌握文本的基础之上,它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根据戏剧文本,自编自导,自己设计舞台,分配角色,进而将自己对戏剧的解读充分的表现出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开展戏剧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感受人物。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认真解读,去揣摩,以提升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利文.戏剧教学法的起源、表现形式、类别与作用[J].中国教师,2011(17).
[2]于洁.浅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戏剧教学[J].天津教育,2016(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