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理由:
澳大利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她的地方政府如何运作?教育有什么特点?居民如何生活如何出行?文化是如何多元?房屋建筑是如何排列?自然环境是如何漂亮?《行走的影像——距悉尼8000米》一书作者通过在悉尼70天的行走,用镜头和文字体味并记录下悉尼及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建筑特色、衣食住行以及美好环境,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澳大利亚。
本书有详细的细节描写,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图片拍摄也颇具特色和艺术水准,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享受。作者尽量从小处着眼,通过真实的镜头观察社会的一点一滴,从细部入手,用散文笔法感悟澳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想象而是深入,不是俯视而是平视,不是追求面而是追求点,所以读来亲切清新、真实自然、生动有趣。
阅读也是一场旅行,在图片与文字中旅行,会活跃你的大脑,得出新的印象。澳大利亚是一个东西方文化频繁交汇的国度,悉尼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能量的国际都市,读读此书再去澳大利亚旅行,你会体会到一个不同的澳洲。
佳作试读:
特色小镇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因为大多数澳大利亚人住在城区。澳大利亚又是郊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因为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像是住在小镇上。《澳大利亚人幸运之邦的国民》一书的作者唐纳德·霍恩认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城郊社会之一,早在1875年她就是世界上城市居民比例最高的国家了。于是澳大利亚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城郊化国家。作为第一个城郊化国家,澳大利亚早期的景象是这样的:他们每天赶车上班,加班加点地挣钱,购置家具,结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一幢平均有五六个房间的别墅,周围有一个宽敞的院子,周末时可在院子里忙忙碌碌,在家中充分享受独处的快乐、不受干扰的自由或是天伦之乐。他们为退休制定计划,以便安享晚年,去世后把房子留给孩子们,希望孩子们过上比自己更幸福的生活。然后,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如今,沿着高速公路从悉尼一路向郊外走来,平均有五六个房间的别墅并带有一个宽敞院子的住房形式还是这个城市居民住房的基本格局,并已成为澳大利亚的特色之一。
澳大利亚的民房建造与中国正好相反。首先,中国的大、中、小城市在规模上有明显的差别。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明显气派得多,高楼林立,道路宽阔,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与之相比,省会城市不过算是二线城市,城市建设不论在面积还是规模上都与一线城市有较大差距。同样,省会城市与地级市,地级市与县城,县城与乡镇又都有非常大的差别。另外,中国的城市之间距离都很远,最近的城市相距也要几十公里以上。
澳大利亚便不同了。除了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外,其他二类城市也就布里斯班、阿德雷德、珀斯、黄金海岸等仅有的那么几座,而且规模不大。20世纪60年代的澳大利亚人对这些城市是这样描写的:
墨尔本比悉尼更“英国化”,那里拥有大量的充满绅士风度的俱乐部生活。墨尔本是拍关于世界末日电影的好地方。她自以为是比悉尼更有教养的城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她的文化生活与悉尼不同,仅此而已。墨尔本比澳大利亚其他任何城市都更懂得理财,是澳大利亚大企业的所在地,而悉尼多是粗人在赚大钱。
布里斯班是个不穿外套、高卷袖管、炎热、沉闷、偶尔给人一种怠惰感的城市。她是男人的城市,非常好客、亲切友好,对变化反应迟钝,不拘小节。城里到处是热带鲜花和啤酒。在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南澳洲的大公司眼中,布里斯班只是分部经理呆的、充满庸碌之辈的小城市。
阿德雷德是个优雅的城市,有宽阔的林荫大道、绿草茵茵的广场和殖民地时代的石头建筑,一切都规模恢宏。这里的社会没有“爱尔兰因素”和“罪犯血统”,那些拥有财产和管理家庭事务的富人们在阿德雷德俱乐部的绿色遮阳板和香柏大木门后面信心满满地控制着巨大的利益,但是他们清教徒味十足,枯燥而乏味。
珀斯成千上万英里的荒漠和长着矮小杂树丛的土地把她跟澳大利亚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使之成为世界上有类似人口的城市中最与世隔绝的一个。她相当于10个英国大,但是却只有100万人口。她宽容好客,是钓鱼和后院啤酒聚会的天堂。而且随处可见漂亮的花园。
之后是纽卡索尔。她是一个吃水很浅、淤泥沉积的港口,专门用于来自亨特谷矿区的煤装船。她正在极力培养一种更成熟的城市特点,为她定调的是那些古老的家族、炼钢厂的经理和当地的企业巨头们。
卧龙岗是澳大利亚第七大城市,英联邦里最大的炼钢厂所在地。她是20世纪的先进技术和淘金狂年代混乱无序的结合体。虽然有来自45个国家的移民在此居住,但她仍然只是沿着海岸线延伸的一系列集居地,而不像是个城市,她的中心至今仍是只有一条街的小镇。
霍巴特的生命开始于开拓新边疆的时期,是最早的罪犯殖民地之一,由土黄色石块砌成的殖民地时代旧房子构成的街道如今依然存在。这儿曾是一个喧闹快活的捕鲸港,后来变得安逸懒散了。她前面是蔚蓝的海水和10英里长的海岸,背后雄踞着冬日里白雪皑皑的青山。整个城市好像一下子就融入了港口,以致那些船似乎就像停泊在大街上。霍巴特的生活介于小镇的和平宁静与勾心斗角之间。
达尔文是一个懒洋洋的、半亚洲色彩的港口。她在热浪中沿着阿拉弗拉海延伸,是珍珠商、捕捞海参的渔夫和猎鳄人赌博、喝酒的地方。她是一个由建在高桩上的整洁房屋组成的城市,她的一半人口是政府官员,管理着60万平方英里的地区。
那么,作为首都的堪培拉在他们眼里又是什么样子?
堪培拉虽然是全国首都,但比霍巴特还小。她只有小镇的规模,而无城市的特点。尽管她是行政管理中心,但基本上不是个政治城市。除了也许有决定性意义的各政党的会议和如今无足轻重的议会开会,堪培拉只是一个由与澳大利亚人民隔绝的行政管理官员们驻扎的权利场。澳大利亚的政治活动发生在全国各地,而不是堪培拉。有人干脆说,政府官员被流放到堪培拉而远离了他们所治理的人民。
当然,这些描述已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但是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半个世纪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建筑方面。比如现在首都堪培拉的人口仍然不及布里斯班的四分之一,更不及悉尼和墨尔本的十分之一。
除了以上城市,剩下的就很难和她们相匹敌了。她们基本上都掩藏在城镇之中,既没有中国城市的规模,也缺少中国城市的气势。说她是市也可,说她是个镇也没有什么不妥。就拿有12000多平方公里的悉尼来说,它管辖的城市有38个之多,但是,这些市与上面几个大城市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大城市是重量级的,而悉尼所管辖的市,都是最轻量级的。
澳大利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她的地方政府如何运作?教育有什么特点?居民如何生活如何出行?文化是如何多元?房屋建筑是如何排列?自然环境是如何漂亮?《行走的影像——距悉尼8000米》一书作者通过在悉尼70天的行走,用镜头和文字体味并记录下悉尼及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建筑特色、衣食住行以及美好环境,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澳大利亚。
本书有详细的细节描写,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图片拍摄也颇具特色和艺术水准,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享受。作者尽量从小处着眼,通过真实的镜头观察社会的一点一滴,从细部入手,用散文笔法感悟澳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想象而是深入,不是俯视而是平视,不是追求面而是追求点,所以读来亲切清新、真实自然、生动有趣。
阅读也是一场旅行,在图片与文字中旅行,会活跃你的大脑,得出新的印象。澳大利亚是一个东西方文化频繁交汇的国度,悉尼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能量的国际都市,读读此书再去澳大利亚旅行,你会体会到一个不同的澳洲。
佳作试读:
特色小镇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因为大多数澳大利亚人住在城区。澳大利亚又是郊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因为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像是住在小镇上。《澳大利亚人幸运之邦的国民》一书的作者唐纳德·霍恩认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城郊社会之一,早在1875年她就是世界上城市居民比例最高的国家了。于是澳大利亚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城郊化国家。作为第一个城郊化国家,澳大利亚早期的景象是这样的:他们每天赶车上班,加班加点地挣钱,购置家具,结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一幢平均有五六个房间的别墅,周围有一个宽敞的院子,周末时可在院子里忙忙碌碌,在家中充分享受独处的快乐、不受干扰的自由或是天伦之乐。他们为退休制定计划,以便安享晚年,去世后把房子留给孩子们,希望孩子们过上比自己更幸福的生活。然后,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如今,沿着高速公路从悉尼一路向郊外走来,平均有五六个房间的别墅并带有一个宽敞院子的住房形式还是这个城市居民住房的基本格局,并已成为澳大利亚的特色之一。
澳大利亚的民房建造与中国正好相反。首先,中国的大、中、小城市在规模上有明显的差别。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明显气派得多,高楼林立,道路宽阔,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与之相比,省会城市不过算是二线城市,城市建设不论在面积还是规模上都与一线城市有较大差距。同样,省会城市与地级市,地级市与县城,县城与乡镇又都有非常大的差别。另外,中国的城市之间距离都很远,最近的城市相距也要几十公里以上。
澳大利亚便不同了。除了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外,其他二类城市也就布里斯班、阿德雷德、珀斯、黄金海岸等仅有的那么几座,而且规模不大。20世纪60年代的澳大利亚人对这些城市是这样描写的:
墨尔本比悉尼更“英国化”,那里拥有大量的充满绅士风度的俱乐部生活。墨尔本是拍关于世界末日电影的好地方。她自以为是比悉尼更有教养的城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她的文化生活与悉尼不同,仅此而已。墨尔本比澳大利亚其他任何城市都更懂得理财,是澳大利亚大企业的所在地,而悉尼多是粗人在赚大钱。
布里斯班是个不穿外套、高卷袖管、炎热、沉闷、偶尔给人一种怠惰感的城市。她是男人的城市,非常好客、亲切友好,对变化反应迟钝,不拘小节。城里到处是热带鲜花和啤酒。在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南澳洲的大公司眼中,布里斯班只是分部经理呆的、充满庸碌之辈的小城市。
阿德雷德是个优雅的城市,有宽阔的林荫大道、绿草茵茵的广场和殖民地时代的石头建筑,一切都规模恢宏。这里的社会没有“爱尔兰因素”和“罪犯血统”,那些拥有财产和管理家庭事务的富人们在阿德雷德俱乐部的绿色遮阳板和香柏大木门后面信心满满地控制着巨大的利益,但是他们清教徒味十足,枯燥而乏味。
珀斯成千上万英里的荒漠和长着矮小杂树丛的土地把她跟澳大利亚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使之成为世界上有类似人口的城市中最与世隔绝的一个。她相当于10个英国大,但是却只有100万人口。她宽容好客,是钓鱼和后院啤酒聚会的天堂。而且随处可见漂亮的花园。
之后是纽卡索尔。她是一个吃水很浅、淤泥沉积的港口,专门用于来自亨特谷矿区的煤装船。她正在极力培养一种更成熟的城市特点,为她定调的是那些古老的家族、炼钢厂的经理和当地的企业巨头们。
卧龙岗是澳大利亚第七大城市,英联邦里最大的炼钢厂所在地。她是20世纪的先进技术和淘金狂年代混乱无序的结合体。虽然有来自45个国家的移民在此居住,但她仍然只是沿着海岸线延伸的一系列集居地,而不像是个城市,她的中心至今仍是只有一条街的小镇。
霍巴特的生命开始于开拓新边疆的时期,是最早的罪犯殖民地之一,由土黄色石块砌成的殖民地时代旧房子构成的街道如今依然存在。这儿曾是一个喧闹快活的捕鲸港,后来变得安逸懒散了。她前面是蔚蓝的海水和10英里长的海岸,背后雄踞着冬日里白雪皑皑的青山。整个城市好像一下子就融入了港口,以致那些船似乎就像停泊在大街上。霍巴特的生活介于小镇的和平宁静与勾心斗角之间。
达尔文是一个懒洋洋的、半亚洲色彩的港口。她在热浪中沿着阿拉弗拉海延伸,是珍珠商、捕捞海参的渔夫和猎鳄人赌博、喝酒的地方。她是一个由建在高桩上的整洁房屋组成的城市,她的一半人口是政府官员,管理着60万平方英里的地区。
那么,作为首都的堪培拉在他们眼里又是什么样子?
堪培拉虽然是全国首都,但比霍巴特还小。她只有小镇的规模,而无城市的特点。尽管她是行政管理中心,但基本上不是个政治城市。除了也许有决定性意义的各政党的会议和如今无足轻重的议会开会,堪培拉只是一个由与澳大利亚人民隔绝的行政管理官员们驻扎的权利场。澳大利亚的政治活动发生在全国各地,而不是堪培拉。有人干脆说,政府官员被流放到堪培拉而远离了他们所治理的人民。
当然,这些描述已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但是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半个世纪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建筑方面。比如现在首都堪培拉的人口仍然不及布里斯班的四分之一,更不及悉尼和墨尔本的十分之一。
除了以上城市,剩下的就很难和她们相匹敌了。她们基本上都掩藏在城镇之中,既没有中国城市的规模,也缺少中国城市的气势。说她是市也可,说她是个镇也没有什么不妥。就拿有12000多平方公里的悉尼来说,它管辖的城市有38个之多,但是,这些市与上面几个大城市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大城市是重量级的,而悉尼所管辖的市,都是最轻量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