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师生互动不协调。导致学生的疑惑老师没能抓住,老师的提问学生无法理解。最终使得教学目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同样学生们对数学课上的知识点吸收也不全面。为了避免这种被动的局面发生,老师可以试着采用开放性预习、学生互相提问、最后老师总结讲评的授课方式让课堂气氛重新活跃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课堂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领悟。积极进取、渴望知识、思维不受牵绊是他们最大的特征。但是很多老师发现自己在课前精心准备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提问却没能调动起学生太大热情。这种情况的发生,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开展进度,使得学生和老师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不知如何进退。这时,就是体现老师知识储备量和对课堂操控性以及气氛调动力的最佳体现时机。一旦和学生的思维对接成功达成共鸣,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积极程度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热情也会随之高涨。所以,老师要习惯运用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知识。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师生关系、调动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课前開放性预习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天真活泼,好奇心重,而且思维不受禁锢,每个人对书本上知识的认知度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因此他们每个人所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所以,这时是需要老师想方设法来深挖每个学生问题的时候。为了避免课堂上分析问题出现冷场,把问题放在课前处理可以有效避免这类情况。课前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预习书本内容,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无法确定的内容做出标注记录下来,每人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在学习本内容的课堂上可以由老师带头指定学生发问,让学生提交自己的问题,老师作为记录者把问题归类整合,接下来的课程可以根据学生们所关注的方向串联讲解,而不是传统的强塞硬灌式的教育让学生不去思考,全盘接受。因为学生希望老师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他们自己去思考。老师只要作为一个观察者要认真分析判断学生们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提问完毕之后,老师根据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向作出系统性的讲解,会带来课堂上的又一个沸点,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中。
二、课上学生互动提问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老师直接给出解决步骤和标准答案,过程和结果都比较趋向于格式化。对于小学生,特别是数学课程来讲,平常的题目可能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应用题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他们的理解其实并不到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放慢“一锤定音”的节奏,先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交流,最终汇总上来的结果再由老师去统一讲解,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方法是如何构思的,老师从中方便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利用5-7分钟的时间互相提问对答,这时老师可以观察整个过程,认真分析学生对课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方式。这段时间是属于留给学生的“感悟时间”,在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很大的扩散和延伸,很有可能一个想法经过交换之后变成了两个甚至三个想法。这样能帮助学生脱离老师保姆式教学的惰性,冲破思维的围墙,让学生更具有开发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给学生一种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信心,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和个人的思考、表达能力。
三、肯定学生的提问并解答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探索,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为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学生们提出问题相互解答的同时,老师要认真记录学生所提问以及回答的思路并总结学生对课题的疑惑之处,按照学生的思路串联讲解,可以适当的加入学生的名字,让双方对自己的成果更加重视,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对“课堂明星”这一角色更加期待,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课题的接受度,又给他们营造了一个“交流沟通,成果共享”的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解答问题时,老师要做的是先肯定学生,夸赞学生的问题和回答富有新意,给学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没有独立思考就无法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在充分利用“互动”这个载体的同时,老师要参与到其中扮演一个引导者来指引学生如何去交流去交换意见。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并且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和互相协助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作为老师,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方式燃起学生的课堂热情,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放飞自我。在新时代的教育体系下,针对学生喜好设定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孙青青.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J].学周刊,2019(02):47-48.
[2]张洪彬.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2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课堂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领悟。积极进取、渴望知识、思维不受牵绊是他们最大的特征。但是很多老师发现自己在课前精心准备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提问却没能调动起学生太大热情。这种情况的发生,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开展进度,使得学生和老师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不知如何进退。这时,就是体现老师知识储备量和对课堂操控性以及气氛调动力的最佳体现时机。一旦和学生的思维对接成功达成共鸣,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积极程度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热情也会随之高涨。所以,老师要习惯运用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知识。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师生关系、调动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课前開放性预习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天真活泼,好奇心重,而且思维不受禁锢,每个人对书本上知识的认知度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因此他们每个人所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所以,这时是需要老师想方设法来深挖每个学生问题的时候。为了避免课堂上分析问题出现冷场,把问题放在课前处理可以有效避免这类情况。课前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预习书本内容,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无法确定的内容做出标注记录下来,每人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在学习本内容的课堂上可以由老师带头指定学生发问,让学生提交自己的问题,老师作为记录者把问题归类整合,接下来的课程可以根据学生们所关注的方向串联讲解,而不是传统的强塞硬灌式的教育让学生不去思考,全盘接受。因为学生希望老师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他们自己去思考。老师只要作为一个观察者要认真分析判断学生们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提问完毕之后,老师根据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向作出系统性的讲解,会带来课堂上的又一个沸点,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中。
二、课上学生互动提问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老师直接给出解决步骤和标准答案,过程和结果都比较趋向于格式化。对于小学生,特别是数学课程来讲,平常的题目可能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应用题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他们的理解其实并不到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放慢“一锤定音”的节奏,先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交流,最终汇总上来的结果再由老师去统一讲解,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方法是如何构思的,老师从中方便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利用5-7分钟的时间互相提问对答,这时老师可以观察整个过程,认真分析学生对课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方式。这段时间是属于留给学生的“感悟时间”,在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很大的扩散和延伸,很有可能一个想法经过交换之后变成了两个甚至三个想法。这样能帮助学生脱离老师保姆式教学的惰性,冲破思维的围墙,让学生更具有开发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给学生一种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信心,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和个人的思考、表达能力。
三、肯定学生的提问并解答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探索,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为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学生们提出问题相互解答的同时,老师要认真记录学生所提问以及回答的思路并总结学生对课题的疑惑之处,按照学生的思路串联讲解,可以适当的加入学生的名字,让双方对自己的成果更加重视,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对“课堂明星”这一角色更加期待,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课题的接受度,又给他们营造了一个“交流沟通,成果共享”的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解答问题时,老师要做的是先肯定学生,夸赞学生的问题和回答富有新意,给学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没有独立思考就无法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在充分利用“互动”这个载体的同时,老师要参与到其中扮演一个引导者来指引学生如何去交流去交换意见。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并且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和互相协助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作为老师,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方式燃起学生的课堂热情,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放飞自我。在新时代的教育体系下,针对学生喜好设定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孙青青.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J].学周刊,2019(02):47-48.
[2]张洪彬.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