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记》有云“郡县制,天下安。郡县强,天下兴。”这是将作为国家政权结构中,其基本的行政单位郡县,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并在整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所学校,我们同样可以类比:“教研组强,则学校教科研兴,则学校强”。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质量等方面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创建和谐的教研组文化,更好的发挥教研组的能动性,从而提升教研组的整体品质,成为摆在当前学校发展形势下重要的课题。本文以一个二十多年担任一线教研组长、且担任过多个不同类型学校的教研组长,目前担任区教研大组组长的视角,对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小学数学教研组建设的策略及建议、设想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397
一、小学数学教研组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所学校的发展,不能仅靠教师的“教”,还要依靠老师的“研”。“教”保障学校的生命,“研”则提升学校的品质。就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方面来说,“研”也是个人走出“教书匠”的窠臼迈向“教育家”的必经之路。因此,教研组对学校乃至教师个人都非常重要。而当下,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却陷入了名不符实的尴尬境地。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体会、交流与实践,各学校教研组的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研组长地位低或使命感不强
“校长,你给我两个班数学,再当一个班班主任,我不当教研组长……”这是不少教研组长的呼声。在每个学期期初的区教研组长会议上,许多组长也大吐苦水。究其原因有多样性:一般规模的学校,十多个数学老师,除了三五个担任了校级行政领导外(有的是校长或副校长),余下的老师要么太年轻能力不足,要么带着两个班数学教学任务兼班主任,工作量已满负荷。导致教研组长无人可选或者出现临危任命的窘境;有的学校教研组长自己年纪轻轻,缺乏如何组织教研组工作的经验或者信心不足,没有底气,导致学校数学教研组每次数学活动缺乏“數学味”;还有的学校在考核考评中,教研组长靠边,导致教研组的地位和力量没有得到体现,甚至有的学校教研组长的月补贴仍停留在一二十几年前的50元,大大打击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就感。
2.教研组缺乏共同的专业愿景
有的学校数学教研组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年龄偏大的教师,无所追求,倚老卖老,以经验型教师自居,满足现状,不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处于职业倦怠期。年轻老师和这样的老师在同一年级,很容易滋生一些负面价值观和消极情绪。也有的青壮年数学老师,担任了学校行政岗位后,因为事务繁忙,经常不参加教研活动。既没起到引领作用,还导致每次教研活动就那几个年轻乖巧的老师程序性地到会、散会。也有的年轻教师家庭条件优渥,只求稳住饭碗,不求上进,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做一个和尚撞一天钟”被动局面。甚至还有少数积极向上者还成为取笑、嫉妒、攻击的对象,等等这些,都是教研组缺乏共同的专业愿景,导致教研组成员缺乏工作热情和抱负。
3.教研组教师个人缺乏研究方法指导和研究意识
由于大部分学校考核以教学质量来衡量和评价教师的业绩水平,并与绩效奖金挂钩。很少有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体考量并发放福利奖励,于是许多老师只信奉“管好自己的班,教好自己学生成绩”的理念,对教研组的工作轻视甚至感觉是负担,对个人的职业成长忽视。另外,一部分老师受困于日行一日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家校联系、学校会议”,还有琐碎的家庭事务,根本没有整块的时间静下来读书、学习、思考、整理、研究。还有一部分老师,很想要进步,但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和指导,没办法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最后导致大部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能力等方面没有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增长蹉跎岁月。不仅令人扼腕叹息。
4.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空乏
教研活动每周一次,要求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定人员。但由于有时没有行政人员的参与和督促,教研组活动经常按部就班或者得过且过,基本没有很有实效地开展教研工作。“哎……,这次教研活动时间没人上课,该做什么呢?”数学教研组长徐老师不禁犯难而愁容满面。“学习文章吧,大家不爱看。看录像课吧,大家提不起劲。讨论问题吧,许多人闷声不响,走走过场。自行安排学习吧,一片欢呼,其实最后没人学习”。教研活动单一,参与面小,积极性低,被动接受,缺少反思,内容孤立,缺少系列化……即使年轻老师辛辛苦苦备课、试教(有的老师视教研课为流程任务,甚至都不认真备课、试教),也有的老师“头一低、嘴一闭、眼一垂”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就打发过去了,要求上交的听课后评也是随便应付交差或者干脆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
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使得学校的教研活动组织虽健全,但却未能真正成为教师继续学习提高与科研进步的重要阵地,教研组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研组建设的策略
1.提升教研组长的管理能力和意识
一个教研组,没有一位理念新、能力强的核心人物,就只能局限于事务性的工作设计、执行之中,很难带出一支有创新、能战斗的教研组。因此,学校应该依托研训平台,对选定的教研组长进行有规划的培训培养,使教研组长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2.共同确立数学教研组核心价值追求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一支好的教研组,关键是要制定好核心价值追求,它是教研组每个成员的共同愿景,共同的发展目标。它能够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最终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当然,核心价值追求必须征求大家的智慧,符合并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如“感受数学之美”“数学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数学好玩”等。
3.构建多元的教研组氛围
(1)以合作营造和谐氛围,构建民主型教研组
和谐、互信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教研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教研组的重要职能是研究教材、探讨教法、共享教育思想,同时也是情感交融的场所。教研组倡导民主平等的学术研究氛围,在教学研究上倡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的学校有“蓝青工程”——骨干教师引领年轻教师,建立师徒互听互进的职能机制。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教研活动的有效、深入开展。 (2)以学习促进内在需求,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在学习中成长”,个人如此,一个团队亦当如此。教研组倡导学习第一、研讨第一,可以定期组织读书沙龙活动,“共读一本书”、“推荐一篇美文”、“读书论坛”。潜心阅读应该是教师的必修功课,苏霍姆林斯基把书籍当成唤起学生心灵之灯的灵丹妙药。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没有阅读,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思考。”读书,也只有读书才能推動一个人、一个团队不断地向前发展。
(3)以创新推动研究,构建研究型教研组
开展教研活动,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反思品质,是教研组的核心任务。教研组积极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教研组每学期开展有不同侧重的研究方式“微格教研”、“定课研究”、“同课异构”、“论坛沙龙”、“头脑风暴”……。有的星级教研组依托学校的省级、市级大课题,申报开展自己学科领域的市、区级教研课题,每位老师各自开展子课题研究。每次的教研活动也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开展,便于集中组内成员的智慧,资料的及时收集。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教研组建设的建议与设想
1.健全学校教学教研激励机制
学校层面,要重视和理顺学校与教研组的关系,明确教研组的职责,真正发挥教研组的指导、监督、激励功能。学校对每个教研组实行“捆绑评价”,教研组的整体工作绩效与每位组员紧密挂钩。学校还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拨入专项基金,供教研组机动购买资料、交流活动、外出研讨之用。
2.重视教研组长培养提高
有道是“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教研组长作为学校与教师的纽带,又是一个教研组的“最高领导人”,其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教育职能部门及学校也应关注教研组长的专业化发展和领导力提高。现在的学时培训有分学科分职称级别的,而教研组长能力提升的培训目前却还是空白。另外,提高教研组长的待遇与地位也刻不容缓。
3.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教研组活动内容和形式
教研活动也要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避免“闭门造车”的窘境。加强校级之际的教研合作,互相研讨、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加强教研组特色文化建设,增强教研组凝聚力,提高教研活动的趣味性。不断丰富和更新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定能让教研活动开出绚烂之花。
战国末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在他看来,人和人是密切联系的,也只有相互合作,建立群体优势,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独特作用,方能推动学校教育的顺利发展。教研组在当下新课程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理应着力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教研组,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综合水平的提高。这是学校工作和每个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愿景与目标。理想与现实之间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们开始行动了,目标就不会再遥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397
一、小学数学教研组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所学校的发展,不能仅靠教师的“教”,还要依靠老师的“研”。“教”保障学校的生命,“研”则提升学校的品质。就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方面来说,“研”也是个人走出“教书匠”的窠臼迈向“教育家”的必经之路。因此,教研组对学校乃至教师个人都非常重要。而当下,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却陷入了名不符实的尴尬境地。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体会、交流与实践,各学校教研组的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研组长地位低或使命感不强
“校长,你给我两个班数学,再当一个班班主任,我不当教研组长……”这是不少教研组长的呼声。在每个学期期初的区教研组长会议上,许多组长也大吐苦水。究其原因有多样性:一般规模的学校,十多个数学老师,除了三五个担任了校级行政领导外(有的是校长或副校长),余下的老师要么太年轻能力不足,要么带着两个班数学教学任务兼班主任,工作量已满负荷。导致教研组长无人可选或者出现临危任命的窘境;有的学校教研组长自己年纪轻轻,缺乏如何组织教研组工作的经验或者信心不足,没有底气,导致学校数学教研组每次数学活动缺乏“數学味”;还有的学校在考核考评中,教研组长靠边,导致教研组的地位和力量没有得到体现,甚至有的学校教研组长的月补贴仍停留在一二十几年前的50元,大大打击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就感。
2.教研组缺乏共同的专业愿景
有的学校数学教研组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年龄偏大的教师,无所追求,倚老卖老,以经验型教师自居,满足现状,不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处于职业倦怠期。年轻老师和这样的老师在同一年级,很容易滋生一些负面价值观和消极情绪。也有的青壮年数学老师,担任了学校行政岗位后,因为事务繁忙,经常不参加教研活动。既没起到引领作用,还导致每次教研活动就那几个年轻乖巧的老师程序性地到会、散会。也有的年轻教师家庭条件优渥,只求稳住饭碗,不求上进,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做一个和尚撞一天钟”被动局面。甚至还有少数积极向上者还成为取笑、嫉妒、攻击的对象,等等这些,都是教研组缺乏共同的专业愿景,导致教研组成员缺乏工作热情和抱负。
3.教研组教师个人缺乏研究方法指导和研究意识
由于大部分学校考核以教学质量来衡量和评价教师的业绩水平,并与绩效奖金挂钩。很少有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体考量并发放福利奖励,于是许多老师只信奉“管好自己的班,教好自己学生成绩”的理念,对教研组的工作轻视甚至感觉是负担,对个人的职业成长忽视。另外,一部分老师受困于日行一日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家校联系、学校会议”,还有琐碎的家庭事务,根本没有整块的时间静下来读书、学习、思考、整理、研究。还有一部分老师,很想要进步,但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和指导,没办法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最后导致大部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能力等方面没有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增长蹉跎岁月。不仅令人扼腕叹息。
4.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空乏
教研活动每周一次,要求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定人员。但由于有时没有行政人员的参与和督促,教研组活动经常按部就班或者得过且过,基本没有很有实效地开展教研工作。“哎……,这次教研活动时间没人上课,该做什么呢?”数学教研组长徐老师不禁犯难而愁容满面。“学习文章吧,大家不爱看。看录像课吧,大家提不起劲。讨论问题吧,许多人闷声不响,走走过场。自行安排学习吧,一片欢呼,其实最后没人学习”。教研活动单一,参与面小,积极性低,被动接受,缺少反思,内容孤立,缺少系列化……即使年轻老师辛辛苦苦备课、试教(有的老师视教研课为流程任务,甚至都不认真备课、试教),也有的老师“头一低、嘴一闭、眼一垂”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就打发过去了,要求上交的听课后评也是随便应付交差或者干脆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
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使得学校的教研活动组织虽健全,但却未能真正成为教师继续学习提高与科研进步的重要阵地,教研组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研组建设的策略
1.提升教研组长的管理能力和意识
一个教研组,没有一位理念新、能力强的核心人物,就只能局限于事务性的工作设计、执行之中,很难带出一支有创新、能战斗的教研组。因此,学校应该依托研训平台,对选定的教研组长进行有规划的培训培养,使教研组长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2.共同确立数学教研组核心价值追求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一支好的教研组,关键是要制定好核心价值追求,它是教研组每个成员的共同愿景,共同的发展目标。它能够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最终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当然,核心价值追求必须征求大家的智慧,符合并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如“感受数学之美”“数学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数学好玩”等。
3.构建多元的教研组氛围
(1)以合作营造和谐氛围,构建民主型教研组
和谐、互信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教研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教研组的重要职能是研究教材、探讨教法、共享教育思想,同时也是情感交融的场所。教研组倡导民主平等的学术研究氛围,在教学研究上倡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的学校有“蓝青工程”——骨干教师引领年轻教师,建立师徒互听互进的职能机制。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教研活动的有效、深入开展。 (2)以学习促进内在需求,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在学习中成长”,个人如此,一个团队亦当如此。教研组倡导学习第一、研讨第一,可以定期组织读书沙龙活动,“共读一本书”、“推荐一篇美文”、“读书论坛”。潜心阅读应该是教师的必修功课,苏霍姆林斯基把书籍当成唤起学生心灵之灯的灵丹妙药。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没有阅读,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思考。”读书,也只有读书才能推動一个人、一个团队不断地向前发展。
(3)以创新推动研究,构建研究型教研组
开展教研活动,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反思品质,是教研组的核心任务。教研组积极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教研组每学期开展有不同侧重的研究方式“微格教研”、“定课研究”、“同课异构”、“论坛沙龙”、“头脑风暴”……。有的星级教研组依托学校的省级、市级大课题,申报开展自己学科领域的市、区级教研课题,每位老师各自开展子课题研究。每次的教研活动也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开展,便于集中组内成员的智慧,资料的及时收集。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教研组建设的建议与设想
1.健全学校教学教研激励机制
学校层面,要重视和理顺学校与教研组的关系,明确教研组的职责,真正发挥教研组的指导、监督、激励功能。学校对每个教研组实行“捆绑评价”,教研组的整体工作绩效与每位组员紧密挂钩。学校还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拨入专项基金,供教研组机动购买资料、交流活动、外出研讨之用。
2.重视教研组长培养提高
有道是“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教研组长作为学校与教师的纽带,又是一个教研组的“最高领导人”,其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教育职能部门及学校也应关注教研组长的专业化发展和领导力提高。现在的学时培训有分学科分职称级别的,而教研组长能力提升的培训目前却还是空白。另外,提高教研组长的待遇与地位也刻不容缓。
3.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教研组活动内容和形式
教研活动也要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避免“闭门造车”的窘境。加强校级之际的教研合作,互相研讨、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加强教研组特色文化建设,增强教研组凝聚力,提高教研活动的趣味性。不断丰富和更新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定能让教研活动开出绚烂之花。
战国末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在他看来,人和人是密切联系的,也只有相互合作,建立群体优势,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独特作用,方能推动学校教育的顺利发展。教研组在当下新课程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理应着力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教研组,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综合水平的提高。这是学校工作和每个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愿景与目标。理想与现实之间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们开始行动了,目标就不会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