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寄托了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梦想所系。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作为课程改革目标中一项重要内容。本人就如何落实和谐教育于数学课堂中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和谐教育认知情感
(1)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在教育活动中,力求使教育过程逐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态,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制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的教育。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习的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这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整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对信息的加工和内化,即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感知、识记、保持、应用。而在整个非智力因素活动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对有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进行知识的积累。这就告诉我们情感因素对智力因素起着积极的定位、维持、调节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十分重视课堂上的情感教学,如果只重视认知过程而忽略情感培养过程,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无意注意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培养,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课堂与和谐教育的落实
(1)依托教材步入和谐。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由于情感是学生后天接受教育的产物,因此,学生情感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它有时能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情绪。新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应该认真挖掘,并用其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数学世界”这一章中,优美的画面,高大的东方电视塔,股票的走势图,等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有关数据收集与表示的教学中,教材选用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如把解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作一番国内的纵向比较;把历年来我国在奥运会中的金牌总数作一番国际性的横向比较,使学生从这些具体的数据与成果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产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激情和努力学习积极奋进的情感。还可以通过活动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中学生在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这些生动的事例,都能燃起学生炽热的情感之火,激发起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2)创设情境感受和谐。具体生动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而教师则是情境创设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既可以在课的开头,也可以在课中,还可以在课尾,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后。一般来说,课的开头的情境创设大都以猜谜语、讲故事设疑为主;课中以讲故事、分析疑问、做游戏为主;课尾则以做游戏为主;延伸到课后一般以设疑质疑为主。以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课一开始,就可采用一首儿歌创设情境——做顺口溜游戏,即先让学生朗读“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然后分组进行比赛。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此时学生大脑达到最佳兴奋点,然后引导学生探索顺口溜中的一些奥妙,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这时就可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来引导学生积极求知。
(3)动手操作尝试和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既是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情感丰富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自己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成功体验,进而主动地探求知识和掌握知识。如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菱形”,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片去剪出一个菱形。有多少种剪法,每次剪出的图形是否一致?你能从剪菱形这个过程能得到菱形的哪些性质?让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加深对菱形性质的认识;在剪的过程中,理解菱形性质具体含义。当教师对学生的剪法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加以肯定时,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得到老师的赞扬而感到高兴,从而激发出要更加努力学习的激情。
(4)平等待生共享和谐。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课堂气氛的沉闷与活跃,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启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环境,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学习,才能愉快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忽视那些后进生,这些学生需要更多关心和帮助,我们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视他们,要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师之情,建立师生之情,培养同学之情。以达到师与生、生与生的完全和谐。
总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和谐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育人系统中,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教育者需要不断分析教育的现状,发现其中的不和谐因素,有争对性地进行改革,实现教育途径、教育因素与教育目标的和谐,确保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大胆改革,勤奋探索,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此来推动我国的基础教育走向21世纪。我校提出的“和谐教育”实验就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实践证明,和谐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
一、和谐教育认知情感
(1)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在教育活动中,力求使教育过程逐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态,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制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的教育。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习的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这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整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对信息的加工和内化,即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感知、识记、保持、应用。而在整个非智力因素活动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对有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进行知识的积累。这就告诉我们情感因素对智力因素起着积极的定位、维持、调节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十分重视课堂上的情感教学,如果只重视认知过程而忽略情感培养过程,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无意注意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培养,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课堂与和谐教育的落实
(1)依托教材步入和谐。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由于情感是学生后天接受教育的产物,因此,学生情感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它有时能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情绪。新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应该认真挖掘,并用其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数学世界”这一章中,优美的画面,高大的东方电视塔,股票的走势图,等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有关数据收集与表示的教学中,教材选用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如把解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作一番国内的纵向比较;把历年来我国在奥运会中的金牌总数作一番国际性的横向比较,使学生从这些具体的数据与成果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产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激情和努力学习积极奋进的情感。还可以通过活动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中学生在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这些生动的事例,都能燃起学生炽热的情感之火,激发起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2)创设情境感受和谐。具体生动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而教师则是情境创设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既可以在课的开头,也可以在课中,还可以在课尾,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后。一般来说,课的开头的情境创设大都以猜谜语、讲故事设疑为主;课中以讲故事、分析疑问、做游戏为主;课尾则以做游戏为主;延伸到课后一般以设疑质疑为主。以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课一开始,就可采用一首儿歌创设情境——做顺口溜游戏,即先让学生朗读“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然后分组进行比赛。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此时学生大脑达到最佳兴奋点,然后引导学生探索顺口溜中的一些奥妙,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这时就可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来引导学生积极求知。
(3)动手操作尝试和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既是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情感丰富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自己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成功体验,进而主动地探求知识和掌握知识。如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菱形”,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片去剪出一个菱形。有多少种剪法,每次剪出的图形是否一致?你能从剪菱形这个过程能得到菱形的哪些性质?让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加深对菱形性质的认识;在剪的过程中,理解菱形性质具体含义。当教师对学生的剪法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加以肯定时,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得到老师的赞扬而感到高兴,从而激发出要更加努力学习的激情。
(4)平等待生共享和谐。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课堂气氛的沉闷与活跃,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启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环境,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学习,才能愉快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忽视那些后进生,这些学生需要更多关心和帮助,我们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视他们,要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师之情,建立师生之情,培养同学之情。以达到师与生、生与生的完全和谐。
总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和谐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育人系统中,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教育者需要不断分析教育的现状,发现其中的不和谐因素,有争对性地进行改革,实现教育途径、教育因素与教育目标的和谐,确保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大胆改革,勤奋探索,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此来推动我国的基础教育走向21世纪。我校提出的“和谐教育”实验就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实践证明,和谐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