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過对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招聘会参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意向及主要途径,提出开拓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一些对策,已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同时实现就业弱势群体顺利、稳定的就业。
关键词:毕业生 渠道 优质就业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是各高职院校进行改革的依据和基础。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必须四力合一,共同开拓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是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意向调研
在常州纺院2016届毕业生招聘会上,对参会的451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回收有效问卷363份。其中关于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意向的调研问题有3项。其一,单位通过何种渠道了解本次招聘会情况,调研结果是通过学校邀请占27.95%、电话询问7.2%、就业网13.26%、企业交流群12.68%、他人介绍16.43%、其他22.48%,其中其他包括总工会、就业联盟、湖塘商会、常州人才网、工商局、产业园。调研结果如下图:
在“贵单位已与我院开展的合作方式”此项调研中,校企合作单位占19.43%、就业基地4%、顶岗实习基地3.71%、产学研结合1.71%,无合作方式71.14%。结果如下图:
在“贵单位打算与我院开展的合作方式”此项调研中,选择校企合作占40.59、就业基地20.79%、顶岗实习27.97%、产学研结合4.21%、不合作6.44%。结果如下图:
可见,绝大部分企业愿意与我校有进一步合作关系,表示愿意长期合作招聘,而还未合作的却占71.14%,可见我校校企合作发展前景很大,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必须四力合一,共同开拓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二、“校政行企”合作共赢,打造“就业直通车” 助推毕业生优质就业
围绕“顶层设计 校企联动 全员参与 服务育人”的就业工作模式,在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把构建毕业生优质就业通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积极加强校政、校行、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打造“就业直通车”,努力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提供保障、支撑,提高毕业生就业品牌竞争力。
1.建立立足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的就业市场。学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主动出击,深入长三角地区,构筑校企联盟,建立以长三角为重点、辐射全国的就业市场,构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通道,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2.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高质量就业通道。学校致力于探索“订单式”、“厂中校”、“校中厂”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与完善,请企业参与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的制定和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企业与学校互设“实习实训基地”和“教育培训基地”,开设市场化运营的校企合作实训店。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合作培育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3.不断加强与行业协会、地区人社部门、技术园区合作。学校与各地各类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及本科院校积极开展多样合作,努力服务学生就业。与张家港色织协会、长三角纺织协会、海宁家纺协会、常州中小企业协会等形成密切合作;与各地人社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就业管理中心积极联系,签订了区校合作战略协议,与各地人才服务工作站设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联合常州科教城管委会、江苏省常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常州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常州市武进区人才服务中心、江苏纺织服装(常熟)人才市场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
4.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开办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学校为毕业生努力搭建校企直通训练营平台,与红豆集团、万达奴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店长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创业意识、企业管理、服务理念、市场营销、存货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通过开展与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第一手就业资料,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成为企业可用之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5.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将专业培养与就业工作相融通。学校每年对学生顶岗实习较为集中地区的企业进行走访,认真分析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未雨绸缪。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企业的生产实际及用人标准,为毕业生推荐更多合适的就业岗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也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就业分类指导,总结提炼学生就业工作经验,正确开展或及时修正就业工作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提供了有效参考。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各专业招生规模,减招、停招了一些市场供求不畅的专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大以创意类专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类专业。参照岗位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比如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采用“旺进淡出”的培养模式,使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在实习实训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动画、染整、服装、机电类专业将生产实际和企业运行模式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从事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促进了专业培养与就业的融通。
6.积极拓展网上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及时高效。通过学校毕业生就业网以及各系(院)建立的就业信息子网,及时将最新就业政策、就业工作情况、供需信息等在院就业网和各系(院)网页上发布;积极参与“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百校联动就业活动计划”,通过江苏省就业网络联盟管理平台,引导学生利用此平台查询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各场招聘会信息,注册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在线投递个人电子简历,获取招聘会免费入场券,进行网上招聘。利用QQ、微信、飞信等各种现代信息交流平台服务学生就业。建立校企交流群,将历届参加招聘会后经筛选的企业以及校企合作单位加入QQ群,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库,建立就业工作常态化交流平台,即时开展信息交流,维持长效合作。
参考文献:
[1]包奕峰,陈江. 论拓宽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途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6.
[2]张宏雷,刘雪辉.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01).
[3]李南,卢秀霞.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学理论,2013,(06).
作者简介:张凯霞(1981—),性别:女,助理研究员,学位:硕士,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基金项目:本文系[基金项目]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校级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就业弱势群体帮扶体系构建》部分成果,课题编号:RJZ201407.
关键词:毕业生 渠道 优质就业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是各高职院校进行改革的依据和基础。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必须四力合一,共同开拓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是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意向调研
在常州纺院2016届毕业生招聘会上,对参会的451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回收有效问卷363份。其中关于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意向的调研问题有3项。其一,单位通过何种渠道了解本次招聘会情况,调研结果是通过学校邀请占27.95%、电话询问7.2%、就业网13.26%、企业交流群12.68%、他人介绍16.43%、其他22.48%,其中其他包括总工会、就业联盟、湖塘商会、常州人才网、工商局、产业园。调研结果如下图:
在“贵单位已与我院开展的合作方式”此项调研中,校企合作单位占19.43%、就业基地4%、顶岗实习基地3.71%、产学研结合1.71%,无合作方式71.14%。结果如下图:
在“贵单位打算与我院开展的合作方式”此项调研中,选择校企合作占40.59、就业基地20.79%、顶岗实习27.97%、产学研结合4.21%、不合作6.44%。结果如下图:
可见,绝大部分企业愿意与我校有进一步合作关系,表示愿意长期合作招聘,而还未合作的却占71.14%,可见我校校企合作发展前景很大,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必须四力合一,共同开拓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二、“校政行企”合作共赢,打造“就业直通车” 助推毕业生优质就业
围绕“顶层设计 校企联动 全员参与 服务育人”的就业工作模式,在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把构建毕业生优质就业通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积极加强校政、校行、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打造“就业直通车”,努力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提供保障、支撑,提高毕业生就业品牌竞争力。
1.建立立足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的就业市场。学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主动出击,深入长三角地区,构筑校企联盟,建立以长三角为重点、辐射全国的就业市场,构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通道,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2.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高质量就业通道。学校致力于探索“订单式”、“厂中校”、“校中厂”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与完善,请企业参与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的制定和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企业与学校互设“实习实训基地”和“教育培训基地”,开设市场化运营的校企合作实训店。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合作培育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3.不断加强与行业协会、地区人社部门、技术园区合作。学校与各地各类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及本科院校积极开展多样合作,努力服务学生就业。与张家港色织协会、长三角纺织协会、海宁家纺协会、常州中小企业协会等形成密切合作;与各地人社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就业管理中心积极联系,签订了区校合作战略协议,与各地人才服务工作站设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联合常州科教城管委会、江苏省常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常州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常州市武进区人才服务中心、江苏纺织服装(常熟)人才市场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
4.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开办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学校为毕业生努力搭建校企直通训练营平台,与红豆集团、万达奴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店长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创业意识、企业管理、服务理念、市场营销、存货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通过开展与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第一手就业资料,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成为企业可用之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5.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将专业培养与就业工作相融通。学校每年对学生顶岗实习较为集中地区的企业进行走访,认真分析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未雨绸缪。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企业的生产实际及用人标准,为毕业生推荐更多合适的就业岗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也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就业分类指导,总结提炼学生就业工作经验,正确开展或及时修正就业工作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提供了有效参考。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各专业招生规模,减招、停招了一些市场供求不畅的专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大以创意类专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类专业。参照岗位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比如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采用“旺进淡出”的培养模式,使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在实习实训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动画、染整、服装、机电类专业将生产实际和企业运行模式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从事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促进了专业培养与就业的融通。
6.积极拓展网上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及时高效。通过学校毕业生就业网以及各系(院)建立的就业信息子网,及时将最新就业政策、就业工作情况、供需信息等在院就业网和各系(院)网页上发布;积极参与“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百校联动就业活动计划”,通过江苏省就业网络联盟管理平台,引导学生利用此平台查询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各场招聘会信息,注册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在线投递个人电子简历,获取招聘会免费入场券,进行网上招聘。利用QQ、微信、飞信等各种现代信息交流平台服务学生就业。建立校企交流群,将历届参加招聘会后经筛选的企业以及校企合作单位加入QQ群,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库,建立就业工作常态化交流平台,即时开展信息交流,维持长效合作。
参考文献:
[1]包奕峰,陈江. 论拓宽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途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6.
[2]张宏雷,刘雪辉.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01).
[3]李南,卢秀霞.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学理论,2013,(06).
作者简介:张凯霞(1981—),性别:女,助理研究员,学位:硕士,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基金项目:本文系[基金项目]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校级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就业弱势群体帮扶体系构建》部分成果,课题编号:RJZ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