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着小学生是否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素材,了解丰富的文化文学知识,还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与人生价值的变化,可谓是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资源。但是,发挥阅读教学活动多重教育功效的前提是要优化学生的参与度,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内化文本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在阅读课上应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层层剖析文本内涵,促使学生积极展开有效学习。本文将从丰富课前预读活动、优化课堂阅读探究、完善阅读质疑活动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文本。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探究;改革策略
常规的小学语文阅读课被当成是传递语文基础知识的主阵地,而且过于强调教师的知识讲解行为,使得小学生逐渐养成了消极接受的惰性思维习惯。然而,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增加阅读课的知识容量,按照预期设定的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却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学生难以展开自主阅读,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效益。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突出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自主性,引导小学生自主摸索阅读规律,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为未来成长做准备。
一、丰富课前预读活动
预读活动一般是由小学生在课前自觉展开的阅读活动,存在独立、自觉、自主等活动特点。客观来说,科学的课前预渎活动可以让小学生们自主迁移已有阅读经验,初步分析文本内涵,把握文本基础知识,以便使其客观明确自己在课堂阅读活动中的主要方向与重点任务,合理分配时间精力,解放学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而且,丰富的课前预读活动本身也是实施自主探究改革活动的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积极丰富课前预读活动,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水平。
就如在《草原》一课教学中,我就布置了预读任务,希望学生们可以借助工具书查找新字词的内涵解释,通读课文,积极划分课文段落、概述文意,提炼课文的美句美段,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象。在预读时,学生应首先从课文的基础知识入手,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勾勒、拨转马头、渲染、奇丽、洒脱等字词知识;然后,学生要朗读课文,家长要旁听,检查学生是否可以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学生需列出课文段落的划分结果,标注阅读思路。由此,学生便可对《草原》一文有整体把握,便于学生在阅读课上积极展开能动思考,切实把握阅读课的学习主动权。接着,我会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预习反馈,以便据此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阅读教学计划。
二、优化课堂阅读探究
探究的重点在于自主发现、能动思考,而这便于常规的“教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模式相悖。因此,要想组织阅读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学生,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文本分析与阅读理解,促使小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另外,为了优化阅读探究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还可积极创设阅读问题,促使学生展开问题探究与阅读交流,不断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
就如在《怀念母亲》一课教学中,我就设计了几个阅读问题,比如母亲去世之后,作者为什么会痛哭、食不下咽、难以安寝?课文说到:“我真想随母亲……数十年如一日”,你能体会作者的愿望与心情吗?你是如何理解“频来入梦”这个词语的,作者的日记又有哪些关键句?作者在回想故乡的时候,为何会感到凄凉又甜蜜?等等。接着,学生就需以4人为一组,合作探究本课内容,积极回答各个问题。首先,阅读小组需分人分段朗读课文,检测本组成员的发音情况,及时修正、完善;其次,阅读小组需共享预习成效,轮流展示,汇总共性自学结果,提炼不同观点,就各个异议展开合作探究,就课文的篇章布局结构、课文大意等知识形成统一结论;最后,小组需共同分析各个阅读问题的答案,积极共享阅读结论。在完成最后一个探究任务时,小组之间要平等沟通,每人都要积极发表言论,以便从多个维度提炼问题答案。如此,学生则可积极展开阅读探究。待小组探究活动结束之后,则可展开组际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展示本组结论,进一步完善探究结论。最后,我会整理本课重点知识,優化学生的阅读思维。
三、完善阅读质疑活动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组织自主探究活动的高级追求目标,以学生的多维思考与思维碰撞为中心,更有益于学生展开全面的阅读探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解放学生的思维,促使小学生积极展示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及时交换阅读思想,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使其对探究式的阅读活动更感兴趣。
就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们思考了“作者为何会通过环境去安排小女孩的死亡,这样写的效果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当时的沙皇统治使得贫苦百姓的生活变得水深火热,而通过一些幻想来一步步导出小女孩的死亡结局是为了给小女孩带来一定的心理慰藉,表达的是作者善良、不忍等心情。但是,有另外一部分学生提出了质疑,即作者描写环境的目的是因为怜惜小女孩吗?这部分学生认为,作者采用幻境去解释卖火柴的小女孩只能通过想象去满足自己的愿望,与富贵人士大肆挥霍、铺张浪费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给本文添加了一些悲剧、讽刺色彩,体现的是作者对沙皇统治阶级的批判与不认同,而非不忍、善良。面对学生的阅读质疑,我希望学生可以再次阅读这一童话故事,积极结合本文所描绘的时代文化背景去重新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本文的思想情感,允许学生保留个人观点。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组织自主探究活动可以直接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更符合培养与优化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新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阅读探究,尊重学生的自主需求与个性思维,切实优化阅读课的教学效益,促使小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艳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52.
[2] 王婷.浅析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58+72.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丹桥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探究;改革策略
常规的小学语文阅读课被当成是传递语文基础知识的主阵地,而且过于强调教师的知识讲解行为,使得小学生逐渐养成了消极接受的惰性思维习惯。然而,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增加阅读课的知识容量,按照预期设定的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却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学生难以展开自主阅读,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效益。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突出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自主性,引导小学生自主摸索阅读规律,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为未来成长做准备。
一、丰富课前预读活动
预读活动一般是由小学生在课前自觉展开的阅读活动,存在独立、自觉、自主等活动特点。客观来说,科学的课前预渎活动可以让小学生们自主迁移已有阅读经验,初步分析文本内涵,把握文本基础知识,以便使其客观明确自己在课堂阅读活动中的主要方向与重点任务,合理分配时间精力,解放学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而且,丰富的课前预读活动本身也是实施自主探究改革活动的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积极丰富课前预读活动,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水平。
就如在《草原》一课教学中,我就布置了预读任务,希望学生们可以借助工具书查找新字词的内涵解释,通读课文,积极划分课文段落、概述文意,提炼课文的美句美段,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象。在预读时,学生应首先从课文的基础知识入手,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勾勒、拨转马头、渲染、奇丽、洒脱等字词知识;然后,学生要朗读课文,家长要旁听,检查学生是否可以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学生需列出课文段落的划分结果,标注阅读思路。由此,学生便可对《草原》一文有整体把握,便于学生在阅读课上积极展开能动思考,切实把握阅读课的学习主动权。接着,我会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预习反馈,以便据此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阅读教学计划。
二、优化课堂阅读探究
探究的重点在于自主发现、能动思考,而这便于常规的“教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模式相悖。因此,要想组织阅读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学生,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文本分析与阅读理解,促使小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另外,为了优化阅读探究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还可积极创设阅读问题,促使学生展开问题探究与阅读交流,不断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
就如在《怀念母亲》一课教学中,我就设计了几个阅读问题,比如母亲去世之后,作者为什么会痛哭、食不下咽、难以安寝?课文说到:“我真想随母亲……数十年如一日”,你能体会作者的愿望与心情吗?你是如何理解“频来入梦”这个词语的,作者的日记又有哪些关键句?作者在回想故乡的时候,为何会感到凄凉又甜蜜?等等。接着,学生就需以4人为一组,合作探究本课内容,积极回答各个问题。首先,阅读小组需分人分段朗读课文,检测本组成员的发音情况,及时修正、完善;其次,阅读小组需共享预习成效,轮流展示,汇总共性自学结果,提炼不同观点,就各个异议展开合作探究,就课文的篇章布局结构、课文大意等知识形成统一结论;最后,小组需共同分析各个阅读问题的答案,积极共享阅读结论。在完成最后一个探究任务时,小组之间要平等沟通,每人都要积极发表言论,以便从多个维度提炼问题答案。如此,学生则可积极展开阅读探究。待小组探究活动结束之后,则可展开组际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展示本组结论,进一步完善探究结论。最后,我会整理本课重点知识,優化学生的阅读思维。
三、完善阅读质疑活动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组织自主探究活动的高级追求目标,以学生的多维思考与思维碰撞为中心,更有益于学生展开全面的阅读探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解放学生的思维,促使小学生积极展示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及时交换阅读思想,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使其对探究式的阅读活动更感兴趣。
就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们思考了“作者为何会通过环境去安排小女孩的死亡,这样写的效果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当时的沙皇统治使得贫苦百姓的生活变得水深火热,而通过一些幻想来一步步导出小女孩的死亡结局是为了给小女孩带来一定的心理慰藉,表达的是作者善良、不忍等心情。但是,有另外一部分学生提出了质疑,即作者描写环境的目的是因为怜惜小女孩吗?这部分学生认为,作者采用幻境去解释卖火柴的小女孩只能通过想象去满足自己的愿望,与富贵人士大肆挥霍、铺张浪费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给本文添加了一些悲剧、讽刺色彩,体现的是作者对沙皇统治阶级的批判与不认同,而非不忍、善良。面对学生的阅读质疑,我希望学生可以再次阅读这一童话故事,积极结合本文所描绘的时代文化背景去重新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本文的思想情感,允许学生保留个人观点。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组织自主探究活动可以直接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更符合培养与优化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新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阅读探究,尊重学生的自主需求与个性思维,切实优化阅读课的教学效益,促使小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艳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52.
[2] 王婷.浅析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58+72.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丹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