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语文合作教学中的主导,是语文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建者。只有做好教师的角色定位,才能实现正确意义上的小组合作。
一、主动参与、引导思路
在语文合作教学中教师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不是坐视,不是远观,而应是走入学生学习中去,观察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学习的效果,讨论的重点,认知的疑难,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过程。
笔者就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一课进行合作教学时,在合作讨论阶段,提出这样的问题:“国学大师林语堂在著作《苏东坡传》中说‘能使读者快乐是苏东坡作品的一大特点’。请你找出文章字里行间中的快乐。并说说你的理解。”明确任务后,笔者走进每一个小组,进行指导,倾听他们讨论后的结果。
第一小组:“欣然起行”——高兴地起床出门,源于月光照入屋子。有着作者看到月光入户时的兴奋。我进而追问小组内一名学生:“这句话中的哪个字让你感受到这种快乐的?”他思考后回答:“行——速度较快,体现一种兴奋感!”
第二小组:“相与步于中庭”——同(张怀民)共赏月色,是分享的快乐。两人有着共同的意趣,共同的遭遇,因此会在此共同赏月。笔者在这时也进行了追问:“苏轼是如何寻找张怀民呢?你能找出关键字来证明么?”他回答道:“‘念’——体现苏轼脑中思索,寻找挚友;‘亦’则体现苏轼与怀民心有灵犀,在失意中共起赏月之心。”
第三小组:第二段中月色透明,照在院子里,和积水一样,非常皎洁空灵。比喻手法,修辞之美。竹柏比作水草,原来是作者看错了,虚实之美,体现意外的发现的快乐。此时,笔者同样追问:“这一段语言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整段没有“月”字,但句句体现月色之美,语言之美;整段意境静谧、幽雅,体现境界之美。
因此,教师只有走入学生之中,细致倾听他们的发言,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不断修正学生的思路与回答,才能让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产生深刻的认识。
二、正确引导、指明方向
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会出现困惑,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表层。此刻就需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在课堂交流总结时,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回答,鼓励在大胆表述的基础上,思考质疑并及时进行补充。
笔者在进行《月迹》一课的合作教学时,让学生跟随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踪迹,采用“月亮在 ”的方式,罗列文本线索,请小组代表进行表演。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参与,鼓励学生说出、写出自己的看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思自己的想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对讨论环节进行合理引导。
小组1:月亮在堂屋里。孩子们通过观察,感受到月亮的可爱。
小组2:月亮在酒杯里。孩子们通过追寻,体会到月亮让每个人都能满足。
小组3:月亮在眼睛里。孩子们通过找寻,感悟了月亮在每个人的心里。
小组4:月亮在任何地方。孩子们通过反思,发现月亮无处不在,无处不是,无处不有。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小组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发言,其中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对文章的背景,文章中的意境要比城里孩子更有感触。通过他们的发言,让城里孩子感受到多彩的生活体验,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更贴近学生,进而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收获。
三、及时反思、深化教学
课堂教学后教师的及时反思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但有利于巩固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过程,课后效果追踪统计,学生作业效果反馈,学生综合能力有无提高,教学过程是否以学生为主题,合作教学中小组和个人的反馈是否给予及时的反应,教学设计是否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少数学生,学生学习能力是否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提升。
笔者在教完《黔之驴》一课后,通过背诵默写作业,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重点文言虚词掌握不佳,在翻看了合作教学环节后,才得知这一部分知识点没有给学生进行系统归纳,从而造成了他们课后巩固的困难。因此笔者进行了及时的修正,并在之后的文言合作教学中特别突出课后巩固归纳这一环节,从而及时弥补了这一教学漏洞。因此只有进行及时教学反思,才能使教学环节得以完善,形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真正把学生自主学习引向深入,以达到每位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语文合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发起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加强对语文合作学习研究,在教学中不断自我完善,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能力获得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 韦淑红)
一、主动参与、引导思路
在语文合作教学中教师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不是坐视,不是远观,而应是走入学生学习中去,观察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学习的效果,讨论的重点,认知的疑难,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过程。
笔者就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一课进行合作教学时,在合作讨论阶段,提出这样的问题:“国学大师林语堂在著作《苏东坡传》中说‘能使读者快乐是苏东坡作品的一大特点’。请你找出文章字里行间中的快乐。并说说你的理解。”明确任务后,笔者走进每一个小组,进行指导,倾听他们讨论后的结果。
第一小组:“欣然起行”——高兴地起床出门,源于月光照入屋子。有着作者看到月光入户时的兴奋。我进而追问小组内一名学生:“这句话中的哪个字让你感受到这种快乐的?”他思考后回答:“行——速度较快,体现一种兴奋感!”
第二小组:“相与步于中庭”——同(张怀民)共赏月色,是分享的快乐。两人有着共同的意趣,共同的遭遇,因此会在此共同赏月。笔者在这时也进行了追问:“苏轼是如何寻找张怀民呢?你能找出关键字来证明么?”他回答道:“‘念’——体现苏轼脑中思索,寻找挚友;‘亦’则体现苏轼与怀民心有灵犀,在失意中共起赏月之心。”
第三小组:第二段中月色透明,照在院子里,和积水一样,非常皎洁空灵。比喻手法,修辞之美。竹柏比作水草,原来是作者看错了,虚实之美,体现意外的发现的快乐。此时,笔者同样追问:“这一段语言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整段没有“月”字,但句句体现月色之美,语言之美;整段意境静谧、幽雅,体现境界之美。
因此,教师只有走入学生之中,细致倾听他们的发言,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不断修正学生的思路与回答,才能让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产生深刻的认识。
二、正确引导、指明方向
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会出现困惑,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表层。此刻就需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在课堂交流总结时,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回答,鼓励在大胆表述的基础上,思考质疑并及时进行补充。
笔者在进行《月迹》一课的合作教学时,让学生跟随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踪迹,采用“月亮在 ”的方式,罗列文本线索,请小组代表进行表演。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参与,鼓励学生说出、写出自己的看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思自己的想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对讨论环节进行合理引导。
小组1:月亮在堂屋里。孩子们通过观察,感受到月亮的可爱。
小组2:月亮在酒杯里。孩子们通过追寻,体会到月亮让每个人都能满足。
小组3:月亮在眼睛里。孩子们通过找寻,感悟了月亮在每个人的心里。
小组4:月亮在任何地方。孩子们通过反思,发现月亮无处不在,无处不是,无处不有。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小组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发言,其中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对文章的背景,文章中的意境要比城里孩子更有感触。通过他们的发言,让城里孩子感受到多彩的生活体验,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更贴近学生,进而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收获。
三、及时反思、深化教学
课堂教学后教师的及时反思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但有利于巩固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过程,课后效果追踪统计,学生作业效果反馈,学生综合能力有无提高,教学过程是否以学生为主题,合作教学中小组和个人的反馈是否给予及时的反应,教学设计是否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少数学生,学生学习能力是否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提升。
笔者在教完《黔之驴》一课后,通过背诵默写作业,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重点文言虚词掌握不佳,在翻看了合作教学环节后,才得知这一部分知识点没有给学生进行系统归纳,从而造成了他们课后巩固的困难。因此笔者进行了及时的修正,并在之后的文言合作教学中特别突出课后巩固归纳这一环节,从而及时弥补了这一教学漏洞。因此只有进行及时教学反思,才能使教学环节得以完善,形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真正把学生自主学习引向深入,以达到每位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语文合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发起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加强对语文合作学习研究,在教学中不断自我完善,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能力获得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