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的发现学习理论主张,学生所学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可以通过“发现法”来学习掌握,不仅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还能扩展所学知识的空间和能力,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索式进行学习。
2.“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即教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
二、“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制定的对于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育方式都要以指定原则为基本,指导教学活动。“实验探究”这一教学方式则要遵循以下特定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主体”建构是一个过程,它以人为主体,人认识本质的过程即是“主体”构建的过程。教学过程也当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研究者,从而让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自己研究。
2.开放性原则:首先,开放实验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根据不同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取长补短。其次,尽量保持课堂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此环境中学生也能开放其心态,碰到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思路,不局限于特定的答案。
三、“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实验探究”是围绕问题的解决,发现并分析问题,通过实验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以此来学习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其程序如下:
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运用创新
四、教学案例——酸对金属的腐蚀
第一阶段:根据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如果教师直接提问:“金属与酸会发生反应吗?”学生对此问题不会产生任何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思路上进行转变。可引用一处资料:“城市地下管道承担输水和供气的主要工作,是一个城市建设的经济命脉,但是由于长期埋于地下,受到腐蚀,引发漏水和漏气,燃气管道泄漏严重时爆炸和各种突发事件也屡见不鲜,现在给同学们展示一下突发事故的资料图片。”此时教师再进行相应的提问:管道腐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金属管道会被土壤中的酸性物质腐蚀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学习任务也明确起来。
第二阶段: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实验探究”教学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的主要过程是发现规律、寻求答案、解决问题。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探索热情。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他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查阅资料或者进行一些小实验,设计出可行性方案。不同小组则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比如此小组设计铁与酸的实验方案;另一个小组设计不同的金属与不同的酸的实验方案,等等。
第三阶段:分析结果、归纳总结
通过探究实验获得的感性材料中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这之间存在着一个智力跳跃,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不能理解,所以可以让学生阐述他们的结论,这样会使结论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构建一个有序、稳步的认知结构。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大部分学生都能阐述结论:锌、镁、铁等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铜不能与酸发生反应。教师适当点拨,使结论更加清晰:活泼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五、“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不同,问题解决方法也会不同,但实验探究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和谐统一。要让学生学会对不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这是学生必须要学会和掌握的。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学生更能深刻地体验收集课题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科学合理地运用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被实验吸引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到实验上。而当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实验上,自身深入实验探究形成此实验现象的原因时,其所引发的兴趣才能在学生心中稳定持久。经过验证,“实验探究”模式的实施能够稳定持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
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管哪一种都有局限性,我们教学中需要的是模式,不是模式化。教学目标是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只有选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目的和最佳效果。教师应对各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将教学模式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结合,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责任编辑罗艳)
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的发现学习理论主张,学生所学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可以通过“发现法”来学习掌握,不仅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还能扩展所学知识的空间和能力,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索式进行学习。
2.“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即教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
二、“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制定的对于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育方式都要以指定原则为基本,指导教学活动。“实验探究”这一教学方式则要遵循以下特定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主体”建构是一个过程,它以人为主体,人认识本质的过程即是“主体”构建的过程。教学过程也当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研究者,从而让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自己研究。
2.开放性原则:首先,开放实验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根据不同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取长补短。其次,尽量保持课堂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此环境中学生也能开放其心态,碰到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思路,不局限于特定的答案。
三、“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实验探究”是围绕问题的解决,发现并分析问题,通过实验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以此来学习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其程序如下:
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运用创新
四、教学案例——酸对金属的腐蚀
第一阶段:根据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如果教师直接提问:“金属与酸会发生反应吗?”学生对此问题不会产生任何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思路上进行转变。可引用一处资料:“城市地下管道承担输水和供气的主要工作,是一个城市建设的经济命脉,但是由于长期埋于地下,受到腐蚀,引发漏水和漏气,燃气管道泄漏严重时爆炸和各种突发事件也屡见不鲜,现在给同学们展示一下突发事故的资料图片。”此时教师再进行相应的提问:管道腐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金属管道会被土壤中的酸性物质腐蚀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学习任务也明确起来。
第二阶段: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实验探究”教学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的主要过程是发现规律、寻求答案、解决问题。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探索热情。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他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查阅资料或者进行一些小实验,设计出可行性方案。不同小组则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比如此小组设计铁与酸的实验方案;另一个小组设计不同的金属与不同的酸的实验方案,等等。
第三阶段:分析结果、归纳总结
通过探究实验获得的感性材料中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这之间存在着一个智力跳跃,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不能理解,所以可以让学生阐述他们的结论,这样会使结论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构建一个有序、稳步的认知结构。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大部分学生都能阐述结论:锌、镁、铁等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铜不能与酸发生反应。教师适当点拨,使结论更加清晰:活泼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五、“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不同,问题解决方法也会不同,但实验探究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和谐统一。要让学生学会对不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这是学生必须要学会和掌握的。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学生更能深刻地体验收集课题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科学合理地运用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被实验吸引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到实验上。而当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实验上,自身深入实验探究形成此实验现象的原因时,其所引发的兴趣才能在学生心中稳定持久。经过验证,“实验探究”模式的实施能够稳定持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
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管哪一种都有局限性,我们教学中需要的是模式,不是模式化。教学目标是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只有选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目的和最佳效果。教师应对各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将教学模式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结合,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