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狼”仍逡巡在传说中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达数百页的中国入世议定书中,金融业开放协议占据很大的篇幅,主要包含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方面内容,分别设置了银行业5年、证券和保险业3年的过渡期。现在保险业开放程度最高,银行业其次,证券业开放程度最低。
  整体来说,中国金融业开放的结果是超出人们预期的。WTO谈判时首先看到的是挑战,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保护。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开放,需要更多地把国外的经验、做法、竞争引进来,只有门开大了,这个市场才能成长起来。
  
  银行业:后来居上
  
  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入世谈判过程中,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巨头表现出对中国保险、证券和基金行业的浓厚兴趣,对于银行业却没有多大兴趣。中国加入WTO的前三年中,外资银行仍然没有太大的动作,而在最近两年,花旗、汇丰、摩根等外资金融巨头开始“抢银行”,大举入股中国的商业银行。《华尔街日报》2006年12月9日刊登文章说,中国全面开放其银行业,是迄今为止改革程度最为深远的一次,几乎可以与1986年史无前例的伦敦金融城“金融大改革”相提并论。
  入世前,法人外资银行数目为零,外资银行的国内分支机构不允许开展人民币业务,外汇业务也受到地域限制。2006年12月11日,5年入世过渡期结束,首批9家外资银行立即获批将境内分行改制为法人银行,允许开展人民币业务,不再有地域限制。同时众多国际投行在最近两年中开始入股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例如广东发展银行和重庆商业银行。2006年11月9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在未来五年里,外资可以提高入股中国金融企业的比例,但是仍然不能控股,单一外资银行注资不能超过20%,总体外资不能超过25%。
  目前来看,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的营业额比例还比较低,存款市场约占0.7%,贷款市场不到2%。不过花旗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2%仅指外资在华独资银行机构占有的市场份额,如果将外资通过对中资银行的参股而间接占有的市场份额统计在内的话,在我国银行业总资本中,外资已经占到了15%以上。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认为,外资在中国金融市场上侧重于在中国重要的金融区域、金融业务领域发展,瞄准的是创造更多价值的高端客户,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度和外资进入的深度可能比想象的要更大。
  中资商业银行在过去五年中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入世前,中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25.4%。2006年9月份,中资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已经降到7.6%。实现盈利从2001年的23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5年的2532亿元人民币。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在接受《经济》专访时用“三化”来总结中国银行业入世五年来的所得。第一,公司化,银行系统逐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到国内外上市,增强了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第二,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第三,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按市场规则行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经济》,五年来银行业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在于,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的盈利能力以及管理水平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不过,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曹凤岐认为,差距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二是外资银行的业务和服务种类比较多,比如金融衍生品等。另外,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创新方面差距非常大,仅花旗银行一家,从1996年起,已经在中国申请了不低于19项金融产品的“商业方法类”的发明专利。中资银行几乎没有金融产品的发明专利,主要是一些“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
  此外,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人民币存贷业务对外资银行的开放还会促使消费者信贷迅速增长。目前家庭贷款在中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估客户,有可能带领这股消费者信贷的风潮。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国内银行也将加入消费者信贷的市场。
  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被认为是入世五年来中国银行业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不过郭田勇认为,几家中资商业银行从股份制改革到启动上市,一般也就用了一到两年的时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通过政府进行不良贷款的剥离、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通过外部措施或者物理变化迅速把银行打造成了能够达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条件的金融企业。这个过程当中,来自银行层面的“化学变化”比较小,公司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相对比较小。
  
  保险业:先行者
  
  2006年年底中国保险机构总资产有望达到2万亿,保险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活跃的行业之一,五年来资产总额维持了37%的增长速度。2004年底,保险业结束入世过渡期,率先在金融领域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截止到2006年11月15日,总共有15个地区和国家的47家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121家经营机构。共有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资金,通过设立外资保险机构和参股中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外资公司保费收入从2001年底的33.2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5年底的341.2亿元人民币,与入世前相比增长了约9倍。2005年底,外资公司占全国市场的份额为6.92%,较入世前的1.58%增长了5.34个百分点。
  信诚人寿是中国第一家合资的人寿保险公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方志男告诉《经济》,目前北京市场有超过30家以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全世界该来的保险公司都来了。理论上说北京市场从1992年、1993年就开始开放,但真正的开放也就是2003年,所以开放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2006年11月30日,中国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孟昭亿在保监会新闻发布会上称,除了外资财险公司不得经营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外资设立寿险公司必须合资且股比不超过50%等限制外,保险业现在已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已分别在境外上市。此外,中资企业已在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區,共设立了43个保险营业机构和9个保险代表处。
  方志男认为,入世五年过渡期对保险业的影响不大。全中国的保险业资产总量仅相当于交通银行一家的资产。保险业总资产只占整个中国金融业的4%。外资进入中国做寿险业务就是做合资,只有1992年进来的美国友邦是个特例,它目前是独资。
  外资的进入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助力。例如,2004年信诚率先推出了保单通俗化条款的概念,很多保险公司随后都进行了模仿。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在接受《经济》采访时称,中国市场的开放带来的更多的是在理念上和观念上的进步,包括对保险的认识,对保险产品的销售,保险产品的管理,保险产品服务方面的认识,除此之外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比如说风险控制、偿付能力以及人才培养机制。
  郝演苏认为,有些保险公司膨胀过快,业务管理粗放,没有成本风险控制的概念。2002年东方人寿就是因为股东不恰当的认为保险公司印刷机一开,保单印出来就变成保费,保费可以拿去投资房地产,结果大股东将80%的资金挪用,导致这个公司被停业整顿。
  尽管目前中外资保险机构数量很多,但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加起来占据90%的市场份额,郝演苏认为,保险业的开放步伐走得比较早,但是开放力度不如银行业。
  
  证券业:崭露头角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证券业对外开放承诺包括:外国证券机构可以直接从事B股交易;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所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设立合资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入世后3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入世后3年内,合资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A股的承销,B股、H股及政府与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基金的发起。
  据中国证监会有关方面负责人2006年12月11日介绍,除尚未开放合资公司从事A股承销外,中国政府已在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上全面落实了入世承诺。在认真履行承诺的同时,中国还主动实施部分开放资本市场的措施。在人民币资本项目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从2002年12月开始,中国试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通过中方授权的境外机构,在一定的额度内投资大陆股市和其他证券市场。证监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11月底,已有52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另有5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展QFII托管业务。
  中国基金业开始于1998年,当时仅有不到10家封闭式基金。2003年之后合资基金逐渐进入,“基金黑幕”事件也正是发生在当时。经过2004年以来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30家左右的高风险证券公司得到妥善的处置,全国留下来大概七八十家左右的券商。从出资方来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汇金公司等出资建立的中央系的证券公司的体系,一类是以各地方系的证券公司,第三类是外资入股或者参股的证券公司,比如中金。
  合资公司进来之后把国外的管理方式、投资流程、风险控制以及投资理念带进来了,对中国基金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联安基金董事长符学东认为,这部分合资基金公司的介入,对于净化行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合资基金公司需要适应本土化市场。这两年合资基金公司在经营上和业绩上也出现了分化。从规模上来讲,南方、华安这些大的本土基金公司如今都超过了合资基金公司,在近期业绩上,很多本土的基金公司的表现都很好。
  但是,本土的券商和外资券商相比还是有差距。比如说大的银行上市,本土券商就无法单独完成。在高端业务以及高端客户方面,本土券商竞争起来非常困难,国内券商的优势是在中低端客户。然而证券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还不到10%,这恰恰又是一个规模经济很强的行业,因此国内券商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外资券商瞄准的只是高端客户,因此受到的影响不大。
  另外,符学东认为,证券业对外资开放以来,我们实际上只是把一些“硬”的东西拿进来了,中国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相比,在产品的丰富程度、整个交易机制的复杂性方面都差得很远。关键的是,目前来看提高的余地很狭小,该“拿来”的东西都已经拿来了,剩下的就是法规和政策的禁区了。
其他文献
人民币升值迫使中国企业提高出口价格,否则就会转产进入高附加值行业,好些学者和负责官员振振有辞,他们实在是没有做过多少实际调查的功夫    挥之不去的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预期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种种反应。    其一,2006年股市暴涨,沪深股市平均涨幅超过100%,地产、金融板块上涨幅度则远超200%,是领涨股市的龙头。股市迅猛上涨似乎皆大欢喜,然暴涨之根本原因何在?有人说是股权分置改革大获成功,有人
期刊
从“打造北方金融中心”到“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口号的变化暗示了天津的“金融情结”正由激情走向理性    从四年前重燃“北方金融中心”的梦想,到现在放弃这个口号,转而开始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天津正变得越来越务实。    20世纪初,天津是名副其实的北方金融中心,因此天津人内心中有个无法抹去的金融情结。“金融市长”戴相龙到任后,舆论把这个金融梦一时抬到了很高的地位。  2006年5月,国务
期刊
如果你对正在全力“建设”金融中心那个城市的官员说,历史上的金融中心形成最终历时上百年,或许他会回答你:那是历史,我们只需要几十年甚至几年。  如果你说,这个历史始终伴随着恐慌、战争、火灾、骚乱……而且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或许他会说,那仍然是历史,我们有强有力的政府。  如果你还继续说,其实金融中心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作用的自然结果,或许他仍旧会说,那还是历史,现在我们有“看得见的手”。
期刊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约翰·拉特里奇(John Rutledge)在中国就会像罗伯特·蒙代尔一样知名。虽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拉特里奇头顶上的光环丝毫不亚于他的好友蒙代尔。  如今的拉特里奇新增了一些和中国相关的头衔。他是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企业家商学院的外方院长。2006年接受海淀区政府邀请,出任海淀区区长首席专家顾问。2007年1月10日,他还将接受北京市市长王岐山颁
期刊
《斯特恩报告》第一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气候变化的后果以及控制气候变化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个空前严重的警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温度上升将把世界带入超出人类经验所能认知的境界    “我们如果对温室气体排放不加限制的话,将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5%-20%的GDP的损失。”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在接受《经济》记者专访时一再强调。斯特恩所讲的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斯特恩报
期刊
2006年虽然已经过去,但火灾、煤矿爆炸等词汇仍然在人们的心头萦绕,挥之不去。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近年来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都在100万起左右,死亡人数近14万人。其中一次死亡10至29人的特大事故,平均3天一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平均30天一起。触目惊心的数字和血淋淋的场景警醒人们,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国
期刊
2006年,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持续推进采购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努力提高采购效率,提高服务满意度”的“一个推进,两个提高”的任务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使各项工作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以创建特色文化为主线,持续提高干部素质    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始终倡导“
期刊
在欧洲,移民人口的构成日趋复杂,已经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欧洲人也一直把移民问题当作一个难解的结。不久前,西班牙又发生了大规模移民偷渡事件。尽管要修建所谓的“欧洲城堡”,每年仍然有上百万外国人非法越境。有些人是秘密进入,但是大多数都是签证到期后不回国而是打黑工。非法移民以及移民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同时也牵动着欧盟成员国的神经。近来,人们有关欧洲未来的激烈辩论也涉及到了这个问题。1
期刊
土地一级市场背后利益关系犬牙交错,统一的国家政策法规仍是空白,其之制订尚无时间表    1月9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公布,两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成为首批土地一级开发招投标项目的优胜者。舆论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开发的局面从此将被打破。此前,北京先后出台了三个“办法”来推动土地一级开发向市场化迈进。  从道理上来讲,土地一级开发引入招标机制,将令土地的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市场各自独立,这意味着长期处于政府指派
期刊
吴家煌,现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外经贸部关贸总协定(GATT)处的第一任处长,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参与了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同时进行复关谈判)。后从外经贸部调任海关总署任关税司司长,负责关税谈判,一直到1999年退休。退休后也一直从事世贸组织研究。《经济》记者在中国结束入世5年保护期的前夕对吴家煌副会长进行了专访。  《经济》:您如何看待中国入世5年来的整体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