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阅读让语文更生动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是一个观念与生活方式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文化形态竞相绽放,各种文学载体日新月异,文学阅读也必然趋于多元化。
  一、 多元阅读的媒介与方式
  电子媒介时代以视听感觉的综合与延伸为特点,人们对文学的接受已逐步由文本的阅读扩展为视听的消遣方式了。视听方式既不费力又不费时,便可以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中得到满足。但如剑有双刃,很多事物都是利弊并生的,如何去弊取利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所在。下面,笔者用当前多元阅读的媒介来划分,从文本阅读、画本阅读、屏本阅读三方面来表述各类阅读方式。
  (一) 文本阅读:依赖文本进行阅读的经典散文、杂文、小说等,是当下主流经典的阅读方式
  几千年来,作为文化积累和传承工具的图书出版业,其发达程度一直是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没有哪一种载体能够完全代替图书的功能。在具有深厚文化积淀能力的图书面前,报刊只是一种浅阅读,而电视网络消遣则仅是用于娱乐的快餐。时至今日,读书仍然是培养国民文化知识的首要渠道,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来说,文本阅读更是无可替代的重要工具。
  (二) 画本阅读:图文结合的文学读本、漫画类书刊等
  精美的图文并茂的“画本阅读”可给读者提供形象而生动的视觉享受,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几米的《向左转向右转》等,让人充分享受了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奇妙乐趣。但有些浅显而直白的画本读物则会使阅读者的想象空间受到局限,从而削弱读本的内涵意蕴。画本读物的出版和阅读需要一个良好的导向。
  (三) 屏本阅读:以屏幕为媒介的立体阅读,包括网络阅读、电视阅读、电影阅读等
  电子、数字文化语境下的上网、聊天、发帖、读碟,玩游戏、看电视等,构成了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生活方式又塑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快速浏览方式,让他们对纸质媒介上的印刷符号望而生畏,对文学阅读也敬而远之。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网络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改变人们的阅读现状。思考网络上的文学阅读,我们似乎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读者不仅享受到了多媒体的阅读快感,而且还获得了超文本的阅读空间;与此同时,读者也变成了文学作品的参与者甚至合作者。但正因其快速、便捷、触手可及的信息传递方式,数量与质量的泛滥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当穿越文、玄幻小说、言情小说等塞满新浪、网易、红袖等读书频道首页的时候,谁又会经常耐心地去寻找更精致、经典的作品?静下心来,既利用网络作为工具的便捷之处,又摒弃随之而来的弊端,这是电子数字文化时代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君子善借于物,而物为我所用,这才是人类随自然与社会进程更迭交替中不断走向进步的杰出之处。在多元媒体通行的社会中,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有品质的阅读才是教师培育学生最明智的选择。
  二、 多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的文本阅读自有其永恒的魅力与不息的传承。不管岁月如何流逝,社会怎样变化,目前我们仍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经典阅读,并视之为提倡的主流。但在新时代如何适应新环境、利用新事物,笔者认为这种探究更重要,也更有价值。
  面对网络和影视等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我们无法回避其对学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堵不如疏,想办法更好地利用多元媒介引导学生正确深入地进行阅读,掌握丰富的资讯与足够的阅读深度,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取向。
  下面我们以屏本阅读为例,阐述直观生动的阅读形式带来的影响与如何对其进行鉴别利用。
  (一) 另一种阅读方式——电影美学元素在文学阅读中的融入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经常包含着丰富的语言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如诗如画的环境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字就有美学,文因美存,美因文生,文字给了美极大的想象空间。
  进入网络时代以后,通过网络方式进行文学阅读也逐渐普遍。但要完整地感受、享受一些构架比较立体的优秀文学作品,笔者以为,融入电影美学元素阅读即尝试通过电影这种综合的艺术方式进行阅读,倒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正处于以语言为中心的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的转型时期,影像和网络构成了电子文化的两种主流表达。影像时代,我们的教育应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行自身的变革与摸索。
  如若在语文教学中,一些结构宏大、意蕴丰厚的文学作品选段,采用这种电影的阅读方式是否能更形象生动、更深层次、更多角度地解读作品呢?记得几年前在高中任教的时候,有一个小说单元,笔者就通过利用学校多媒体播放电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别样魅力。看完《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后,王熙凤未语先笑、先声夺人的泼辣大胆、八面玲珑的性格已被学生一览无余,林黛玉弱柳扶风、小心谨慎的形象也跃然荧屏,此时解说文本便不再是“纸上谈兵”了。笔者曾给初二学生上课,讲到战争题材的单元时,给学生播放了从南京带回来的《南京大屠杀》碟片,屏幕上对二战世界背景的解说,对于惨绝人寰屠杀情景的再现,让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全神贯注地观看,他们所感受到的那种震撼与愤慨是如此深刻。
  此外,若有条件把这种方式延伸到课外阅读,笔者估计学生绝对会拍手称庆、欢欣鼓舞的。这对于学生在文学、音乐、图画等各方面内容的审美也是一种促进。
  (二) 电视阅读——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重要阅读方式
  在电视阅读领域,如何调整我们“守望”的尺度,建立适合电视时代的“守望”姿态,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一项新的任务。专家们认为,文字的拯救可能是一条必要途径。文本阅读,不仅可以分割学生电视阅读的实践;文本阅读的训练,还能为学生建立起电视阅读的选择理性,消解学生电视阅读的消费姿态,提升学生电视阅读的质量。在文本的引导下或者说在文本阅读高度的引导下,推荐有品质、有价值的频道和节目如百家讲坛、科技频道等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境界,这也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份责任。
  (三) 网络时代——新的阅读革命即将到来,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共生共荣
  网络所拥有的巨大存储量和强大的检索能力,正是读者和出版社梦寐以求的传统图书的拓展功能。成本低、传播广、存量大、形式多及趣味性强等,都是网络出版的突出特点。网络对于那些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够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需求。再者,在纸质图书价格节节攀升的今天,电子网络图书是最便宜的阅读方式。年轻人更喜欢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会让他们找回阅读的惊喜。
  然而,尽管电子阅读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还是有不少家长和专家对之表示担忧。网络的内容良莠不齐,再加上很难有效引导,网络阅读的泛滥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读书层次。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阅读的兴趣,要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网络图书通常会采用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插图甚至以音乐搭配来刺激、吸引读者,适合于快速阅读。而传统图书更能给读者理性判断、理性思考的机会。现在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网络应该是值得引导和关注的一个领域。在网络已经无法避免的时代,通过中学语文教学去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进行相对良好的阅读,这是最好的选择。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服务的对外开放,地方高校成人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尽管地方高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都无法与部属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相比,但在
教育质量是成人教育的生命线.成人教育的贡献有目共睹,决不容许举其一点不及其余地作全盘否定.对成人教育面临的质量问题,正确的做法只能是进行客观的、全面的科学评价,对存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教育中的教育"的作用,其教育创新实质上是一种"源头创新".本文通过对源头创新内容的研究,提出了源头创新的各种可能的模式.以期能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创新教
缙云县东渡片区教育发展联盟是以东渡初中为盟主学校,初中校长为盟主,带动区域内6所小学(东渡小学、长坑小学、兆岸小学、方川小学、方溪小学、石笕小学)的联合体。6所小学中甲类学校2所,乙类学校1所,丙类学校3所。办学规模最大的东渡小学,有23个教学班,学生数超过1000人;其次是长坑小学,12个教学班,人数最多的班级有58人;方溪小学有6个教学班,总人数仅131人,人数最少的班级只有18人。这6所学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地理教学有明确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从而适应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碰到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动力和能力,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近些年,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教育中渐成趋势。随着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小组分组不合理、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合作时机不当、效果不明
本文在分析传统的电容测量方法和等精度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采用数字式仪表,使用FPGA技术,使信号处理准确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本改进方案的电路简单,便于维修
一、 记叙文的基础性地位和“草根气质”  初中的语文教学看阅读,阅读的起点在现代文,现代文的阅读之路又是从记叙文的阅读延伸开来的。无论是小学时的浅尝辄止,初中时的习惯养成和基本技能获得,还是高中时的注重文化体验,都是在记叙文阅读教学的土壤上开出的花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人们把记叙性散文、随笔、新闻、通讯、游记等都归为记叙文。尽
为促进工期管理,随着工程进展可以组织同标段的各施工队开展质量进度为中心的文明工地竞赛活动,在关键阶段,实行倒计时管理,但必须摆正工期与质量的关系。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有教无类”,告诉世人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潜质事也是受教育者,教师对他们应抱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但潜质生也有他的特殊性,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