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是一个观念与生活方式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文化形态竞相绽放,各种文学载体日新月异,文学阅读也必然趋于多元化。
一、 多元阅读的媒介与方式
电子媒介时代以视听感觉的综合与延伸为特点,人们对文学的接受已逐步由文本的阅读扩展为视听的消遣方式了。视听方式既不费力又不费时,便可以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中得到满足。但如剑有双刃,很多事物都是利弊并生的,如何去弊取利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所在。下面,笔者用当前多元阅读的媒介来划分,从文本阅读、画本阅读、屏本阅读三方面来表述各类阅读方式。
(一) 文本阅读:依赖文本进行阅读的经典散文、杂文、小说等,是当下主流经典的阅读方式
几千年来,作为文化积累和传承工具的图书出版业,其发达程度一直是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没有哪一种载体能够完全代替图书的功能。在具有深厚文化积淀能力的图书面前,报刊只是一种浅阅读,而电视网络消遣则仅是用于娱乐的快餐。时至今日,读书仍然是培养国民文化知识的首要渠道,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来说,文本阅读更是无可替代的重要工具。
(二) 画本阅读:图文结合的文学读本、漫画类书刊等
精美的图文并茂的“画本阅读”可给读者提供形象而生动的视觉享受,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几米的《向左转向右转》等,让人充分享受了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奇妙乐趣。但有些浅显而直白的画本读物则会使阅读者的想象空间受到局限,从而削弱读本的内涵意蕴。画本读物的出版和阅读需要一个良好的导向。
(三) 屏本阅读:以屏幕为媒介的立体阅读,包括网络阅读、电视阅读、电影阅读等
电子、数字文化语境下的上网、聊天、发帖、读碟,玩游戏、看电视等,构成了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生活方式又塑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快速浏览方式,让他们对纸质媒介上的印刷符号望而生畏,对文学阅读也敬而远之。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网络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改变人们的阅读现状。思考网络上的文学阅读,我们似乎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读者不仅享受到了多媒体的阅读快感,而且还获得了超文本的阅读空间;与此同时,读者也变成了文学作品的参与者甚至合作者。但正因其快速、便捷、触手可及的信息传递方式,数量与质量的泛滥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当穿越文、玄幻小说、言情小说等塞满新浪、网易、红袖等读书频道首页的时候,谁又会经常耐心地去寻找更精致、经典的作品?静下心来,既利用网络作为工具的便捷之处,又摒弃随之而来的弊端,这是电子数字文化时代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君子善借于物,而物为我所用,这才是人类随自然与社会进程更迭交替中不断走向进步的杰出之处。在多元媒体通行的社会中,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有品质的阅读才是教师培育学生最明智的选择。
二、 多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的文本阅读自有其永恒的魅力与不息的传承。不管岁月如何流逝,社会怎样变化,目前我们仍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经典阅读,并视之为提倡的主流。但在新时代如何适应新环境、利用新事物,笔者认为这种探究更重要,也更有价值。
面对网络和影视等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我们无法回避其对学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堵不如疏,想办法更好地利用多元媒介引导学生正确深入地进行阅读,掌握丰富的资讯与足够的阅读深度,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取向。
下面我们以屏本阅读为例,阐述直观生动的阅读形式带来的影响与如何对其进行鉴别利用。
(一) 另一种阅读方式——电影美学元素在文学阅读中的融入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经常包含着丰富的语言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如诗如画的环境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字就有美学,文因美存,美因文生,文字给了美极大的想象空间。
进入网络时代以后,通过网络方式进行文学阅读也逐渐普遍。但要完整地感受、享受一些构架比较立体的优秀文学作品,笔者以为,融入电影美学元素阅读即尝试通过电影这种综合的艺术方式进行阅读,倒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正处于以语言为中心的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的转型时期,影像和网络构成了电子文化的两种主流表达。影像时代,我们的教育应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行自身的变革与摸索。
如若在语文教学中,一些结构宏大、意蕴丰厚的文学作品选段,采用这种电影的阅读方式是否能更形象生动、更深层次、更多角度地解读作品呢?记得几年前在高中任教的时候,有一个小说单元,笔者就通过利用学校多媒体播放电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别样魅力。看完《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后,王熙凤未语先笑、先声夺人的泼辣大胆、八面玲珑的性格已被学生一览无余,林黛玉弱柳扶风、小心谨慎的形象也跃然荧屏,此时解说文本便不再是“纸上谈兵”了。笔者曾给初二学生上课,讲到战争题材的单元时,给学生播放了从南京带回来的《南京大屠杀》碟片,屏幕上对二战世界背景的解说,对于惨绝人寰屠杀情景的再现,让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全神贯注地观看,他们所感受到的那种震撼与愤慨是如此深刻。
此外,若有条件把这种方式延伸到课外阅读,笔者估计学生绝对会拍手称庆、欢欣鼓舞的。这对于学生在文学、音乐、图画等各方面内容的审美也是一种促进。
(二) 电视阅读——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重要阅读方式
在电视阅读领域,如何调整我们“守望”的尺度,建立适合电视时代的“守望”姿态,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一项新的任务。专家们认为,文字的拯救可能是一条必要途径。文本阅读,不仅可以分割学生电视阅读的实践;文本阅读的训练,还能为学生建立起电视阅读的选择理性,消解学生电视阅读的消费姿态,提升学生电视阅读的质量。在文本的引导下或者说在文本阅读高度的引导下,推荐有品质、有价值的频道和节目如百家讲坛、科技频道等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境界,这也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份责任。
(三) 网络时代——新的阅读革命即将到来,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共生共荣
网络所拥有的巨大存储量和强大的检索能力,正是读者和出版社梦寐以求的传统图书的拓展功能。成本低、传播广、存量大、形式多及趣味性强等,都是网络出版的突出特点。网络对于那些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够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需求。再者,在纸质图书价格节节攀升的今天,电子网络图书是最便宜的阅读方式。年轻人更喜欢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会让他们找回阅读的惊喜。
然而,尽管电子阅读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还是有不少家长和专家对之表示担忧。网络的内容良莠不齐,再加上很难有效引导,网络阅读的泛滥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读书层次。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阅读的兴趣,要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网络图书通常会采用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插图甚至以音乐搭配来刺激、吸引读者,适合于快速阅读。而传统图书更能给读者理性判断、理性思考的机会。现在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网络应该是值得引导和关注的一个领域。在网络已经无法避免的时代,通过中学语文教学去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进行相对良好的阅读,这是最好的选择。
一、 多元阅读的媒介与方式
电子媒介时代以视听感觉的综合与延伸为特点,人们对文学的接受已逐步由文本的阅读扩展为视听的消遣方式了。视听方式既不费力又不费时,便可以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中得到满足。但如剑有双刃,很多事物都是利弊并生的,如何去弊取利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所在。下面,笔者用当前多元阅读的媒介来划分,从文本阅读、画本阅读、屏本阅读三方面来表述各类阅读方式。
(一) 文本阅读:依赖文本进行阅读的经典散文、杂文、小说等,是当下主流经典的阅读方式
几千年来,作为文化积累和传承工具的图书出版业,其发达程度一直是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没有哪一种载体能够完全代替图书的功能。在具有深厚文化积淀能力的图书面前,报刊只是一种浅阅读,而电视网络消遣则仅是用于娱乐的快餐。时至今日,读书仍然是培养国民文化知识的首要渠道,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来说,文本阅读更是无可替代的重要工具。
(二) 画本阅读:图文结合的文学读本、漫画类书刊等
精美的图文并茂的“画本阅读”可给读者提供形象而生动的视觉享受,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几米的《向左转向右转》等,让人充分享受了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奇妙乐趣。但有些浅显而直白的画本读物则会使阅读者的想象空间受到局限,从而削弱读本的内涵意蕴。画本读物的出版和阅读需要一个良好的导向。
(三) 屏本阅读:以屏幕为媒介的立体阅读,包括网络阅读、电视阅读、电影阅读等
电子、数字文化语境下的上网、聊天、发帖、读碟,玩游戏、看电视等,构成了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生活方式又塑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快速浏览方式,让他们对纸质媒介上的印刷符号望而生畏,对文学阅读也敬而远之。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网络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改变人们的阅读现状。思考网络上的文学阅读,我们似乎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读者不仅享受到了多媒体的阅读快感,而且还获得了超文本的阅读空间;与此同时,读者也变成了文学作品的参与者甚至合作者。但正因其快速、便捷、触手可及的信息传递方式,数量与质量的泛滥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当穿越文、玄幻小说、言情小说等塞满新浪、网易、红袖等读书频道首页的时候,谁又会经常耐心地去寻找更精致、经典的作品?静下心来,既利用网络作为工具的便捷之处,又摒弃随之而来的弊端,这是电子数字文化时代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君子善借于物,而物为我所用,这才是人类随自然与社会进程更迭交替中不断走向进步的杰出之处。在多元媒体通行的社会中,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有品质的阅读才是教师培育学生最明智的选择。
二、 多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的文本阅读自有其永恒的魅力与不息的传承。不管岁月如何流逝,社会怎样变化,目前我们仍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经典阅读,并视之为提倡的主流。但在新时代如何适应新环境、利用新事物,笔者认为这种探究更重要,也更有价值。
面对网络和影视等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我们无法回避其对学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堵不如疏,想办法更好地利用多元媒介引导学生正确深入地进行阅读,掌握丰富的资讯与足够的阅读深度,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取向。
下面我们以屏本阅读为例,阐述直观生动的阅读形式带来的影响与如何对其进行鉴别利用。
(一) 另一种阅读方式——电影美学元素在文学阅读中的融入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经常包含着丰富的语言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如诗如画的环境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字就有美学,文因美存,美因文生,文字给了美极大的想象空间。
进入网络时代以后,通过网络方式进行文学阅读也逐渐普遍。但要完整地感受、享受一些构架比较立体的优秀文学作品,笔者以为,融入电影美学元素阅读即尝试通过电影这种综合的艺术方式进行阅读,倒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正处于以语言为中心的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的转型时期,影像和网络构成了电子文化的两种主流表达。影像时代,我们的教育应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行自身的变革与摸索。
如若在语文教学中,一些结构宏大、意蕴丰厚的文学作品选段,采用这种电影的阅读方式是否能更形象生动、更深层次、更多角度地解读作品呢?记得几年前在高中任教的时候,有一个小说单元,笔者就通过利用学校多媒体播放电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别样魅力。看完《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后,王熙凤未语先笑、先声夺人的泼辣大胆、八面玲珑的性格已被学生一览无余,林黛玉弱柳扶风、小心谨慎的形象也跃然荧屏,此时解说文本便不再是“纸上谈兵”了。笔者曾给初二学生上课,讲到战争题材的单元时,给学生播放了从南京带回来的《南京大屠杀》碟片,屏幕上对二战世界背景的解说,对于惨绝人寰屠杀情景的再现,让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全神贯注地观看,他们所感受到的那种震撼与愤慨是如此深刻。
此外,若有条件把这种方式延伸到课外阅读,笔者估计学生绝对会拍手称庆、欢欣鼓舞的。这对于学生在文学、音乐、图画等各方面内容的审美也是一种促进。
(二) 电视阅读——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重要阅读方式
在电视阅读领域,如何调整我们“守望”的尺度,建立适合电视时代的“守望”姿态,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一项新的任务。专家们认为,文字的拯救可能是一条必要途径。文本阅读,不仅可以分割学生电视阅读的实践;文本阅读的训练,还能为学生建立起电视阅读的选择理性,消解学生电视阅读的消费姿态,提升学生电视阅读的质量。在文本的引导下或者说在文本阅读高度的引导下,推荐有品质、有价值的频道和节目如百家讲坛、科技频道等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境界,这也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份责任。
(三) 网络时代——新的阅读革命即将到来,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共生共荣
网络所拥有的巨大存储量和强大的检索能力,正是读者和出版社梦寐以求的传统图书的拓展功能。成本低、传播广、存量大、形式多及趣味性强等,都是网络出版的突出特点。网络对于那些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够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需求。再者,在纸质图书价格节节攀升的今天,电子网络图书是最便宜的阅读方式。年轻人更喜欢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会让他们找回阅读的惊喜。
然而,尽管电子阅读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还是有不少家长和专家对之表示担忧。网络的内容良莠不齐,再加上很难有效引导,网络阅读的泛滥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读书层次。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阅读的兴趣,要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网络图书通常会采用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插图甚至以音乐搭配来刺激、吸引读者,适合于快速阅读。而传统图书更能给读者理性判断、理性思考的机会。现在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网络应该是值得引导和关注的一个领域。在网络已经无法避免的时代,通过中学语文教学去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进行相对良好的阅读,这是最好的选择。